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制胜法宝。一、人文关怀必须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二、公司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缺乏的现状及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员工的差异需求关注不够。(二)是对员工的心理感受尊重不够。(三)是对员工的人文教育重视不够。三、把人文关怀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对策。(一)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人文素养。(二)充分发挥员工在生产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三)密切干群关系,积极为员工排忧解难。
关键词:人文关怀;思想;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生产建设中的保障作用,是我们企业的优势和光荣传统。企业员工是各项改革措施的执行者,蕴藏在他们身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不竭的力量源泉。任何改革措施要想取得真正成效,都离不开广大员工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漠视他们的利益必然会导致企业的改革发展的停滞乃至倒退。而在当前公司改制后的关键时期,公司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从各方面反馈的信息来看,人文关怀的缺乏是重要原因之一。把人文关怀融入到公司思想政治工作中去,是做好当前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的制胜法宝。
一、人文关怀必须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人文关怀是近年比较热门的一个词汇,可是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的权威注释。按照一般的说法,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细心呵护,是对人性和人权的尊重与保护,是对人独立思想和人格的容许与提倡,要尽可能创造一切条件让人活得有尊严。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以人为本。
人文关怀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的无限关怀,它是完善人的心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驱动力。而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来改善人的思想行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需求的思想品德。从这个意义上看,人文关怀这个驱动力应该能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完善和发展。我们党在革命年代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也充分论证了这一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在当时取得重大成就,无不依赖于思想政治工作者对中国社会各阶层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认识,对他们地位、处境、特点、愿望、要求、意志的清醒把握,对他们价值和尊严的尊重。相反,到了计划经济时代,高度的人身依附致使人的自身需要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人文关怀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改革开放后,在经济领域确立了自主、平等、正义等观念,但精神家园却一度失落,思想政治工作更多还是从政治角度,采取的是一种“我说你通”的强硬教育方式,造成人们心理的逆反,只是屈于权力,表面应付而已,不可能达到理想效果。近年来,以法轮功为代表的各种邪教、迷信活动沉渣泛起,和我国当前人文关怀的缺乏有着很大的联系。面对体制的急剧变化、文化的多元影响、人际间的情感冷漠、随时的生存危机、明显的世风日下等现象,人们感到迷茫、愤恨和无奈,极其需要心理关怀和心灵慰藉。法轮功等邪教就是针对人们的这种需求,提供了所谓的心灵慰藉和终极关怀等供给。综上所述,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等实践上说,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人文关怀为主轴,关注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生意义、人生理想等本质性、终极性问题,让人的心灵能够得到安顿,从而为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二、公司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缺乏的现状及原因
实事求是地讲,当前公司思想政治工作中还是存在人文关怀缺乏问题的,主要表现为:
(一)是对员工的差异需求关注不够。由于历史原因,公司基本上沿用旧的管理模式,公司改制后思想政治工作滞后,工作方法主要以灌输为主,习惯于搞“一刀切”、“齐步走”,不能正确反映员工的需要。比如公司内部用工制度还存在干部、正式工、劳务工、企业员工之间的差别,这四个群体对同一项政策或改革措施的关注程度和侧重点是不同的,而一些政工干部在做工作时带有较大的随机性,丝毫不顾及别人想不想听,爱不爱听。这种需求上的差异性往往阻碍思想的沟通和交流,影响工作效果。
(二)是对员工的心理感受尊重不够。在如今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少政工干部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和立场分析问题,采取生硬的态度、简单的方式、压服的口气,不会将心比心,严重忽视当事人的心理感受,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比如把先进典型的事迹无限拔高,把特殊要求当作一般要求,把对少数人的要求当作对所有人的要求,把提倡鼓励的当作强制性的,把不提倡不鼓励的当作反对禁止的等等,使本来正确的道理变得不近情理而令人难以接受。
(三)是对员工的人文教育重视不够。做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其中也包括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和语言学等内容,主要是历史、民族传统文化和审美观三个方面的教育。而现在的人文教育内容涉及面较窄,特别是近几年偏重于形势任务教育,其他方面相对淡化。现在许多企业真正开展历史教育、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审美观教育的很少,特别是我们这种改制企业,除了新员工入厂时进行厂史教育外,其余时间基本被忽略。
之所以出现人文关怀缺乏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
一是主体定位的偏差。任何一种教育要真正取得成效,必须在主体和客体双向互动情况下才能实现。而我们只看到作为主体的政工干部对作为客体的员工单向施加影响,不能辨证地认识他们之间的相互转化,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动作用,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内在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对员工思想上的个体差异认识不全面、不深刻,不注重具体对象具体分析,工作方法简单化、程式化,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二是权力观念的影响。公司里思想政治工作者大都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在开展工作时往往不自觉地突出自己的行政角色或权力地位。有的“官本位”意识严重,服务意识缺乏,不善于着眼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开展工作,习惯于居高临下的硬性灌输和简单说教,不注重与员工开展对等的思想交流。重视理性教化,忽视人情感化,缺乏亲和力。 三是形式主义的作祟。过分追求表面化、短期化的“效益”,不注重把握员工思想转化的特殊规律,热衷于走形式,做表面文章,以定量分析简单替代定性分析,违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人力资本投入的特点,忽视是否有利于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否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这一根本标准。
四是能力素质的差距。有些政工干部理论功底浅,分析处理问题就事论事,理性思考能力弱,以理服人功夫浅,解难释疑方法少,化解矛盾效率低。有些政工干部虽然学历较高,但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窄,对工作中的许多道理说不清、道不明,让人感到空洞、生硬。有些政工干部对新生事物不懂不会,将影视、网络等传媒信息转化为工作内容的能力较低,工作缺乏时代感和吸引力。
三、把人文关怀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对策
具体来说,融入人文关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人文素养。
没有人文精神、人文素养谈人文关怀是不完整的。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必须了解民族文化,增加文化知识底蕴,增强人文素养,提高人生境界。首先,要改变过去重视科学教育、忽视人文教育和强调专业教育、忽视人文素养的思想,树立人文素质教育观念,促进员工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知识能力、思想道德的全面提高。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教育活动,如定期举办各类知识讲座,讲座内容从马列哲学、时事政治、企业管理、法律法规、创新能力到历史、文学、艺术、音乐及社会热点问题等都要涉及,拓宽员工的知识面;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如组织“辩论赛”、“诗歌朗诵比赛”、“厂歌比赛”、“爱国歌曲大合唱”等,让员工从中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等等。第三,要把人文教育渗透到专业技术培训过程当中,实现人文知识传授与专业知识传授的统一,一方面使专业知识讲授更趋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另一方面可使员工受到全方位的教育,提高综合素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人文教育是一项塑造精神、更新观念、改进思维、充实内涵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求知观念,将人文教育活动长期开展下去,不求立刻见效,只求潜移默化。
(二)充分发挥员工在生产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人文关怀强调对人性和人权的尊重与保护,容许并提倡人的独立思想和人格。发挥基层员工的主体作用就是为了适应这一要求。首先,要确立员工在公司生产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精神,让员工找到幸福的感觉,并在有意无意间追寻人生的终极意义和归宿,更重要的是要让员工有一种强烈的集体归属感。第二,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员工参与经营管理的机制和渠道,充分发挥股东代表大会的作用,尊重股东代表意见,企业一切重大决策或改革举措都要反复征询股东代表意见,最后由股东代表大会通过才能付诸实施,并将整个实施过程置于股东代表大会监督之下。第三,要建立健全以企业员工为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绩效评价反馈机制,只要是企业员工欢迎的就大力坚持和发扬,只要是企业员工反感的就大胆抛弃和改进。对于反映突出的问题,要深刻反思,找出对策,更具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员工的工作。
(三)密切干群关系,积极为员工排忧解难。
人文关怀倡导的是对人的生活、生命和健康的细心呵护,因而各级管理层干部要一如既往地关心体贴基层员工的生活、生命和健康。首先,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员工服务的观念,身体力行,廉洁自律,在工作中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达到与员工感情上的融洽。其次,要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及时了解员工心声,使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把握员工的愿望,满足员工的需要,体现员工的利益,积极为员工排忧解难,不断满足其物质和精神需求,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调动发挥员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员工参与经营管理的活力。第三,要在工作实践中时刻把员工的生命放在首位,针对公司的生产特点,从维护员工的生命与健康的高度出发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全面推行HSE管理体系,确保员工的身心健康。
作者简介:高峰,现就职于胜利油田胜利泵业有限责任公司党政办公室。
关键词:人文关怀;思想;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生产建设中的保障作用,是我们企业的优势和光荣传统。企业员工是各项改革措施的执行者,蕴藏在他们身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不竭的力量源泉。任何改革措施要想取得真正成效,都离不开广大员工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漠视他们的利益必然会导致企业的改革发展的停滞乃至倒退。而在当前公司改制后的关键时期,公司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从各方面反馈的信息来看,人文关怀的缺乏是重要原因之一。把人文关怀融入到公司思想政治工作中去,是做好当前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的制胜法宝。
一、人文关怀必须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人文关怀是近年比较热门的一个词汇,可是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的权威注释。按照一般的说法,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细心呵护,是对人性和人权的尊重与保护,是对人独立思想和人格的容许与提倡,要尽可能创造一切条件让人活得有尊严。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以人为本。
人文关怀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的无限关怀,它是完善人的心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驱动力。而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来改善人的思想行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需求的思想品德。从这个意义上看,人文关怀这个驱动力应该能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完善和发展。我们党在革命年代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也充分论证了这一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在当时取得重大成就,无不依赖于思想政治工作者对中国社会各阶层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认识,对他们地位、处境、特点、愿望、要求、意志的清醒把握,对他们价值和尊严的尊重。相反,到了计划经济时代,高度的人身依附致使人的自身需要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人文关怀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改革开放后,在经济领域确立了自主、平等、正义等观念,但精神家园却一度失落,思想政治工作更多还是从政治角度,采取的是一种“我说你通”的强硬教育方式,造成人们心理的逆反,只是屈于权力,表面应付而已,不可能达到理想效果。近年来,以法轮功为代表的各种邪教、迷信活动沉渣泛起,和我国当前人文关怀的缺乏有着很大的联系。面对体制的急剧变化、文化的多元影响、人际间的情感冷漠、随时的生存危机、明显的世风日下等现象,人们感到迷茫、愤恨和无奈,极其需要心理关怀和心灵慰藉。法轮功等邪教就是针对人们的这种需求,提供了所谓的心灵慰藉和终极关怀等供给。综上所述,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等实践上说,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人文关怀为主轴,关注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生意义、人生理想等本质性、终极性问题,让人的心灵能够得到安顿,从而为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二、公司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缺乏的现状及原因
实事求是地讲,当前公司思想政治工作中还是存在人文关怀缺乏问题的,主要表现为:
(一)是对员工的差异需求关注不够。由于历史原因,公司基本上沿用旧的管理模式,公司改制后思想政治工作滞后,工作方法主要以灌输为主,习惯于搞“一刀切”、“齐步走”,不能正确反映员工的需要。比如公司内部用工制度还存在干部、正式工、劳务工、企业员工之间的差别,这四个群体对同一项政策或改革措施的关注程度和侧重点是不同的,而一些政工干部在做工作时带有较大的随机性,丝毫不顾及别人想不想听,爱不爱听。这种需求上的差异性往往阻碍思想的沟通和交流,影响工作效果。
(二)是对员工的心理感受尊重不够。在如今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少政工干部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和立场分析问题,采取生硬的态度、简单的方式、压服的口气,不会将心比心,严重忽视当事人的心理感受,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比如把先进典型的事迹无限拔高,把特殊要求当作一般要求,把对少数人的要求当作对所有人的要求,把提倡鼓励的当作强制性的,把不提倡不鼓励的当作反对禁止的等等,使本来正确的道理变得不近情理而令人难以接受。
(三)是对员工的人文教育重视不够。做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其中也包括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和语言学等内容,主要是历史、民族传统文化和审美观三个方面的教育。而现在的人文教育内容涉及面较窄,特别是近几年偏重于形势任务教育,其他方面相对淡化。现在许多企业真正开展历史教育、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审美观教育的很少,特别是我们这种改制企业,除了新员工入厂时进行厂史教育外,其余时间基本被忽略。
之所以出现人文关怀缺乏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
一是主体定位的偏差。任何一种教育要真正取得成效,必须在主体和客体双向互动情况下才能实现。而我们只看到作为主体的政工干部对作为客体的员工单向施加影响,不能辨证地认识他们之间的相互转化,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动作用,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内在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对员工思想上的个体差异认识不全面、不深刻,不注重具体对象具体分析,工作方法简单化、程式化,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二是权力观念的影响。公司里思想政治工作者大都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在开展工作时往往不自觉地突出自己的行政角色或权力地位。有的“官本位”意识严重,服务意识缺乏,不善于着眼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开展工作,习惯于居高临下的硬性灌输和简单说教,不注重与员工开展对等的思想交流。重视理性教化,忽视人情感化,缺乏亲和力。 三是形式主义的作祟。过分追求表面化、短期化的“效益”,不注重把握员工思想转化的特殊规律,热衷于走形式,做表面文章,以定量分析简单替代定性分析,违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人力资本投入的特点,忽视是否有利于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否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这一根本标准。
四是能力素质的差距。有些政工干部理论功底浅,分析处理问题就事论事,理性思考能力弱,以理服人功夫浅,解难释疑方法少,化解矛盾效率低。有些政工干部虽然学历较高,但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窄,对工作中的许多道理说不清、道不明,让人感到空洞、生硬。有些政工干部对新生事物不懂不会,将影视、网络等传媒信息转化为工作内容的能力较低,工作缺乏时代感和吸引力。
三、把人文关怀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对策
具体来说,融入人文关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人文素养。
没有人文精神、人文素养谈人文关怀是不完整的。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必须了解民族文化,增加文化知识底蕴,增强人文素养,提高人生境界。首先,要改变过去重视科学教育、忽视人文教育和强调专业教育、忽视人文素养的思想,树立人文素质教育观念,促进员工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知识能力、思想道德的全面提高。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教育活动,如定期举办各类知识讲座,讲座内容从马列哲学、时事政治、企业管理、法律法规、创新能力到历史、文学、艺术、音乐及社会热点问题等都要涉及,拓宽员工的知识面;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如组织“辩论赛”、“诗歌朗诵比赛”、“厂歌比赛”、“爱国歌曲大合唱”等,让员工从中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等等。第三,要把人文教育渗透到专业技术培训过程当中,实现人文知识传授与专业知识传授的统一,一方面使专业知识讲授更趋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另一方面可使员工受到全方位的教育,提高综合素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人文教育是一项塑造精神、更新观念、改进思维、充实内涵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求知观念,将人文教育活动长期开展下去,不求立刻见效,只求潜移默化。
(二)充分发挥员工在生产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人文关怀强调对人性和人权的尊重与保护,容许并提倡人的独立思想和人格。发挥基层员工的主体作用就是为了适应这一要求。首先,要确立员工在公司生产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精神,让员工找到幸福的感觉,并在有意无意间追寻人生的终极意义和归宿,更重要的是要让员工有一种强烈的集体归属感。第二,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员工参与经营管理的机制和渠道,充分发挥股东代表大会的作用,尊重股东代表意见,企业一切重大决策或改革举措都要反复征询股东代表意见,最后由股东代表大会通过才能付诸实施,并将整个实施过程置于股东代表大会监督之下。第三,要建立健全以企业员工为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绩效评价反馈机制,只要是企业员工欢迎的就大力坚持和发扬,只要是企业员工反感的就大胆抛弃和改进。对于反映突出的问题,要深刻反思,找出对策,更具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员工的工作。
(三)密切干群关系,积极为员工排忧解难。
人文关怀倡导的是对人的生活、生命和健康的细心呵护,因而各级管理层干部要一如既往地关心体贴基层员工的生活、生命和健康。首先,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员工服务的观念,身体力行,廉洁自律,在工作中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达到与员工感情上的融洽。其次,要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及时了解员工心声,使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把握员工的愿望,满足员工的需要,体现员工的利益,积极为员工排忧解难,不断满足其物质和精神需求,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调动发挥员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员工参与经营管理的活力。第三,要在工作实践中时刻把员工的生命放在首位,针对公司的生产特点,从维护员工的生命与健康的高度出发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全面推行HSE管理体系,确保员工的身心健康。
作者简介:高峰,现就职于胜利油田胜利泵业有限责任公司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