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主义和国家文化形象的树立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loveyou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军事题材电影创作的发展,不仅关系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和电影艺术观念的演变,更关联着我们特有的文化传统、民族经历,社会价值取向和大众审美习惯,在社会转型期,如何从本身固有的特征出发,在电影市场化的大潮中积极变革,在不同的文化之间取长补短,寻找一条可行的道路,就成为我们的军事电影创作应该探讨的问题,而我们本土军事电影创作力量,应该承担这份思索。
  【关键词】中国军事电影 美国军事电影 英雄主义 国家文化形象
  
  一、引言:美国军事电影概述
  
  在世界电影舞台上,美国影片是一个重要的分支。美国好莱坞电影早在中国电影发展的早期就对中国电影类型化发展及电影创作技术产生过重要影响。而美国军事电影也对中国军事题材电影的艺术创作和市场经营产生着重要影响。从1942年以后好莱坞推出大量陆战片开始,美国军事题材影片以艰苦的战斗环境描写、具有震撼力的视听效果、英雄人物的神勇刻画占据了影坛一席之地。
  描述一战期间参军的一群德国少年兵经历的反战影片《西线无战事》(1930)、表现珍珠港事件的《乱世忠魂》(1953)、描写盟军登陆诺曼底的《最长的一日》(1962)、以传记形式描绘巴顿将军传奇经历的史诗式传记片《巴顿将军》(1970)、反映战争破坏人民生活的《猎鹿人》(1978)、以越战为背景,讲述一个疯狂的美国军官在柬埔寨丛林中建筑恐怖王国的《现代启示录》(1979)、反映越南战争中美军在前线作为的《野战排》(1986)、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辛德勒的名单》(1993)、反映公元十三世纪苏格兰人民大起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史诗巨片《勇敢的心》(1995)、赞美人性与和平、探讨个人生命价值的经典二战影片《拯救大兵瑞恩》(1998)、描述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老战士马丁为了拯救爱子与英军对抗的《爱国者》(2000)、充满爱国主义与浪漫激情的《珍珠港》(2001)、描述美国海军下属“海豹”特种突击队潜入非洲丛林地带营救国际红十字会支援当地医护工作的美国医生莱娜的《太阳泪》(2003)、描写二战时,美军营救菲律宾日本集中营战俘的《大偷袭》(2005)、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决战阶段美日两军硫磺岛战役为题材的《父辈的旗帜》(2006)等等,在短短100余年时间里,美国电影创作者们从建国以来多次参战的历史中汲取了丰富的素材,出产了大批优秀的军事战争题材影片。
  美国军事战争题材影片似乎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都包含着丰富的电影表意手段、人物形象的鲜明凸显以及对战争主题的深刻阐释。从大卫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涎生》、《党同伐异》等早期战争片开始,美国军事影片创作便体现了高超的表现技巧,到了好莱坞电影时代,更是以精彩的情节设置,激烈的戏剧冲突、动人心弦的悬念、刻画入微的细节使得影片具有了强烈的娱乐性与观赏性,吸引了大量的观众眼球。同时,美国军事影片多在突出战争中的人,将人作为战争的主体来刻画,通过塑造战争当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示人在战争中的种种遭遇来表现战争、思考战争、评价战争。同时,电影通常通过种种艺术手段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刻阐释战争的主题,通过各个方面探讨在战争中的胜败、战争中的悲剧和死亡、战争中人性的美好与沦丧、战争中人的情感世界等等战争百态。从《西线无战事》、《现代启示录》、《猎鹿人》到《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再到《珍珠港》、《父辈的旗帜》,美国军事战争题材电影带给我们的是绚烂凄美的制作、人性大旗的高扬和深刻厚重的思索。
  
  二、中美军事电影的创作比较
  
  1、英雄主义意识的凸显
  中美军事战争题材电影由于其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作风貌与审美价值,显示了各自对战争的独特思考。这些同类影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其中都包含着强烈的英雄主义意识,但是两者对英雄的塑造和对英雄主义的弘扬又存在着各自不同的侧重。中国军事电影更多彰显的是一种集体英雄主义精神,比如《祁连山的回声》、《狼牙山五壮士》、《万水千山》,表达了中国社会制度遵循的“把集体利益放于个人利益之上”这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基本理想”而美国军事影片中则充满了个人主义的英雄形象。美国学者哈尔·希梅尔斯汀在探讨影视文化时曾经说过“经典英雄活动的世界是一个情感色彩强烈的世界,又是一个严酷的世界,那里的规则包括对体能和道德无止无休的考验和经常不断的死亡威胁。英雄代表了一种精心界定的价值体系,在这种体系中,善良最终战胜邪恶,在神的帮助下,英雄们的活动结束混乱,重建秩序和安定”、“英雄是从想象与象征的文化谱系中抽象出来的。他们为人们提供了试图效仿的典范”。在电影中也是同样。从观众的艺术接受心理来看,中国观众一直以来接受的是集体主义至上的教育,在审美习惯中和美学价值判断上倾向于对集体主义的认同,也能够从中获得精神上的安全和踏实感。美国观众却能够在个人英雄的胜利当中摆脱现实物质生活的种种困扰,得到自身心理的补偿和愉悦,获取精神的慰藉。并且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传统从孔子时代起便提倡大一统的集体主义原则,所谓“天下一家,中国一人”,强调集体主义的自我牺牲、顾全大局的精神。“仁者人也”也强调了人在社会关系中的集体主义和伦理修养,这是千百年来的传统对民族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美国文化的历史也为个人主义的凸显埋下了伏笔。从美国的哲学传统中便可以看到个人主义的萌芽,“美国人的个体观念根植于以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为代表的哲学传统。洛克断言生物的个人是自然的基本单位”。“哲人应该是自由的——自由而勇敢:没有一点阻碍。在美国,他们尊重‘依靠自我(self-reliance)’”哲学家罗素的名篇《一个自由人的崇拜》中,也谈到个人的思想自由,“在行动上。在欲望上。我们必须永恒地服从于外在世界的力量的专横暴虐:但在思想上,志向上,我们是自由的,不受我们同伴的约束,不受我们身体在上面爬行的微不足道的行星的羁绊,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中,甚至面对死亡的暴虐也保持自由”。美国关于人的价值的核心便是民主思想中个人对自由的崇拜,个人主义成为了美国社会的最高理想和社会价值观,就此看来,中国军事题材影片将集体英雄主义作为英雄的最佳表现形态。而美国军事电影弘扬个体英雄也就不足为奇了。
  
  2、国家文化形象的树立
  电影作为文化传播工具,因为其传播范围广,受众面积大,艺术效力强,往往能够树立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这种文化形象的汇聚可以从文化软实力、意识形态特征、文化精神等等方面体现出来,特别是军事战争题材电影,可以通过对战争的表达来构建不同的军事文化,进而体现为国家文化形象的一部分。从文化实力的角度,单拿出电影产业客观的来看,美国军事战争影片从艺术创作 到人文思考到市场化运作,都代表着一个较高的水平。以好莱坞领军的战争大片,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都不容忽视,而我国军事战争题材影片,在作品数量,艺术推广力、表现力、影响力上都略逊一酬,其他国家观众是通过国外电影创作对中国的展示来了解中国文化,在外国人的眼光里,中国人的形象和现实存在着许多不一致,中国文化的优秀一面得不到充分的阐释,而且还会有所偏离,这就造成了在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过程当中,使世界对于中国的了解出现匮乏和偏差,而我们电影的任务之一就是要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实力、反映时代特色、出精品、正面宣传,扭转这种偏差,重新打造一个崭新的、正面的、积极的国际文化形象。新的文化语境下“要求中国军事题材电影必须以多样式、多题材、多类型来满足不同的文化需要”,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
  从意识形态的角度,不同国家的文化产品都在为本国利益服务,为维护本民族文化观念而努力,这一点是相同的,正因为此,中国军事题材电影与美国军事战争影片存在着极为鲜明的差异,中国军事电影通常表现的是国家独立、民族解放、钢铁长城、威武之师等等词汇,而美国张扬的则是民主,自由和人权,这成为了两个国家不同形象的鲜明文化符号。
  从文化精神的角度,孔子讲“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从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诗经》开始,所有真正有价值的人类文明成果都暗藏着一脉精神的涌动。电影作为现代文明的承载者,能够成为经典的作品,也都无一不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力量,这可以算做电影的文化精神。同样是军事战争题材的电影叙事。中国是充满了道德观念、自我牺牲和包容精神的,而美国则展现着自我实现、拓荒精神、冒险精神。在现代社会,电影通过独有的文化形式。在极广泛的范围内传播着各自的文化精神,电影世界形成了巨大的网络,推动了文化的进程。在这个过程里,又经由电影对军事的组织、复现,观众对电影文本的解码、重读,使军事题材电影背后的国家文化形象得以彰显。
  
  三、结语:电影文化的交汇
  
  通常,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文化观念的差异,不同文化在地域上长期的隔离又造成了这种差异的难以融合。然而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进程也随之推动了各族群文化的融合和互相借鉴汲取。将中国军事电影与美国军事电影的对照,是为了在这种背景之下,探讨中国军事电影怎样更有力的接受新时期电影市场化带来的冲击,以及怎样更迅速准确的在国际化的电影文化大潮中寻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
  针对类似的问题,有专家指出:“有一个值得讨论的前提,即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它从建立国家的时候就客观的具备了国际化的属性。美国现在又是世界第~经济强国,这样,电影的产业化与文化的国际化使美国电影具有了世界性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我国不同。五千年的历史是以汉族为中心成就的。我们总是说,汉民族有特别大的包容性,谁来了都会被同化,使对方文化失去文字、语言和力量,这使我们的文化有了极强的单一倾向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这样的特点在今天还值得骄傲吗?‘越是民族的,越是国际的’,这个口号在文化交流的意义上无疑是对的,但在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文化消融的过程里又显得脆弱。”这实际上说明我们民族文化的单一倾向成为了一把双刃剑,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变的让他人无力消受。正因为这种脆弱,致使我们的电影会由于社会制度与思维方式带来的文化差异,而造成观众范围扩大后一些观众接受的障碍。同时,以美国电影为代表的大量外国电影给予我们的冲击和对观众的争夺也为我们提出了考验。这就需要我们的电影从战略高度加以思考积极应对。特别是军事题材电影创作的发展,不仅关系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和电影艺术观念的演变,更关联着我们特有的文化传统、民族经历,社会价值取向和大众审美习惯,那么在社会转型期,如何从本身固有的特征出发,在电影市场化的大潮中积极变革,在不同的文化之间取长补短。寻找一条可行的道路,就成为我们的军事电影创作应该探讨的问题,而我们本土军事电影创作力量,应该承担这份思索。
其他文献
[摘要]分别由第五代导演陈凯歌和张艺谋执导的电影《霸王别姬》和《活着》是两部经典之作,《霸王别姬》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英雄的幻灭的故事,活着时如夏花般灿烂,死亡亦是如此的美丽而平静,至于《活着》则是导演一种对生命体存有的极度讽刺,福贵的活着却面对的是不断的死亡,这样的活着是生不如死,是一种灵魂的消失与灭亡。两部电影侧重不同,但寓意深刻值得分析。  [关键词]影视艺术 艺术批评 存在 符号 死亡    
[摘要]中国的电影观众趋于多元化,电影产品也应该随之而变得多样化,相应的市场法规也应当细化,“老少成宜”已不适合时代的要求了。电影分级制可以更好地发挥电影创作者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让中国的电影市场更加的繁荣多样。中国的电影分级制度必须立足于中国现实的国情条件下制定,中国电影走了百年,虽然不及欧美电影强国的历史,但是在这百年当中,中国的电影发展越来越好,更加完善的电影分级制度,会让中国电影的市场更加百
[摘要]在《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里,著名喜剧演员金·凯瑞成功地演绎了一个在真实与虚妄之间迷失、错愕、挣扎的“小人物”。该片至今仍让很多影迷津津乐道,像《楚门的世界》这样优秀的电影总能给人能带来很多启发,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还会生出很多新的启示。历久弥新。  [关键词]《楚门的世界》 真实 虚妄 解读  《楚门的世界》(TheTruman Show)由派拉蒙影业公司于199
[摘要]在远古原始时代,鼓广泛用于祭祀、歌舞、报时、报警、语言交流、精神寄托、舒展筋骨以及宫廷礼仪等社会生活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鼓是统治者征战的精神支持,是军事行动中必需的信号工具。  [关键词]鼓 古代 军事行动 作用    引言    观古易见今。对鼓在中国古代军事行动中作用的讨论,十分有益于军队的艺术建设,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尤其是对当今信息系统在军队作战中之重要性不无启迪意义。这是一个前人
【摘要】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处理和他人的关系,对于社会人来说是不可避免的生活内容。电影《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中,纳什的人生经历为我们开启了对人际关系中包容、支配与情感三种人际需要的思考。通过虚拟与现实的沟通和交战,影片引发了我们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美丽心灵》 人际关系 三维理论 现实 虚拟    电影《美丽心灵》是导演霍华德在2001年拍摄的
【摘要】从赛珍珠和林语堂之间从密切合作到情断意绝的事情可以看出,由于赛珍珠具体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使她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精神还有着一定的隔膜。相比较而言,确实是“中国的事情,总是中国人做来,才可以见真相。”  【关键词】文化精神 民族心理 隔膜  【Dol】10.3969/j.issn.1002-6916.2010.18.038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曾先后三次在其书信中提
【摘要】在海外华文写作群体中,严歌苓可谓是“新移民”作家中的领军人物,她的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是一个精于叙事的文本,小说试图以多个视角来为读者讲述和言说“南京大屠杀”。并且以鲜明的女性意识展开历史批判和文化反恩,这在“抗战”文学中无疑具有其特别的品味和价值。  【关键词】叙事层面 女性视角 面对战争 文化反思    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发表在《小说月报·原创版》2005年第6期上,作家写这
[摘要]2008年的中国电视荧屏,一批以体育运动为核心动力,以全民参与为传播目的,将体育、娱乐、竞技融为一体的节目也在如火如荼地上演。这些节目因形态新鲜、内容新奇、全民参与、贴近观众等特征,推出后取得了骄人的收视战绩,成为在选秀节目逐渐淡出电视荧屏后,又一可以掀起大众狂欢的真人秀节目。不过在这场运动狂欢的背后,依旧没有掩饰节目热衷于审丑、片面追求身体快感等操作误区。  [关键词]身体奇观 狂欢 审
【摘 要】影片《鬼妈妈》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关于门背后的世界的故事。不过由于门背后的世界的镜像化设置,以及其中所蕴合的儿童拯救的主题,使得影片具有了现代意味的表达,并脱颖而出,一度居于北美票房排行榜的前十名。  【关键词】镜像世界 儿童拯救 现代意味    十五年前因导演《圣诞夜惊魂》而一举成名的亨利·塞利克(HenrySIick)根据英国籍美国畅销书作家尼尔·盖曼(Nell Calman)的幻想作品
[摘要]结构主义理论对于电影意义重大。采用结构主义的叙事风格,通过各种二元对立要素的展示,可揭示影片的内涵,推动情节的发展。电影《阿甘正传》用诙谐的故事情节讲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关键词]《阿甘正传》 结构主义 成功之道    一、引 言    运用于电影作品的分析,结构主义是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同时也是一种分析方法出现的。他对于作品的关注从内容分析转向形式的研究,热衷于剥离纷繁复杂的表象剖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