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u-v图线研究透镜成像规律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327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何光学的中心问题是成像问题,即研究物体经过光学元件后的成像规律。在中学阶段遇到的主要的光学元件是薄凸透镜、薄凹透镜和面镜,而在初中阶段遇到的光学元件主要是薄透镜,特别是凸透镜。凸透镜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如照相机、电影、放大镜、望远镜等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来制造的,同时由于凸透镜成像这部分知识容量大且比较抽象,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因此,凸透镜成像一直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尝试运用u-v图线研究凸透镜成像,试着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以突破这一难点,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理解和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 突破凸透镜成像的传统教学方法
  目前在七年级光学的教学中,比较常用的凸透镜成像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作光路图法,通过画出光路图分析成像的规律;二是顺口溜法,将凸透镜成像的内容编成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但由于凸透镜成像这部分知识容量大且比较抽象,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比较有限,用这两种方法来突破凸透镜成像的教学难点效果不太理想,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实践证明,运用u-v图线研究凸透镜成像,可以很好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u-v图线的建立
  在空气中透镜的物像方焦距相等,且凸透镜的焦距为正,则在以u为横坐标、v为纵坐标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第一象限先确立一点M(f,f)(f为凸透镜焦距),如图1,然后过M点作一直线L,此直线交u轴于点B(u,0),交v轴于点A(0,v),则该直线AB在横、纵坐标上的两相交点就是符合成像关系的物距和像距,证明如下:
  因为△AOB∽△MfB,所以 =,
  即:=,整理即得:+= (1)
  这一结果符合透镜成像规律。在这里应用了对物、像距的符号规定,即实正虚负,设光线从左方入射于透镜,从透镜光心向左量取的物距为正,从透镜光心向右量取的像距为正。
  三、 u-v图线的应用
  (一) 运用u-v图线研究透镜成像规律,结合放大率公式得出成像的性质
  透镜成像的规律在u-v图线上可以非常直观、简明地看出,只要根据不同的物距,作一条过该物点且过M点的直线,在纵轴上的交点就是经过该透镜后的像距,由v值的正负就可以知道所成像的虚实;再由放大率公式|k|=||,由|k|>1或者|k|<1就可以知道所成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实际上放大率公式的完整表示是:
  k==- (2)
  由k的绝对值是大于或者小于1,可以判断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由k值大于还是小于0,可以判断出像的正、倒:当k>0,表示物、像在光轴的同一侧,称成正立像;若k<0,则意味着物、像在光轴的异侧,称成倒立像。图2表示了不同物距对应的几种成像情况。
  (1) 在图2中的直线①,表示的是u>2f的情况,由图可知:v>0,可知为实像,像在透镜的另一侧;当物距由无穷远向2f移动的时候,有f  (2) 当u=2f时,由图2中的直线②可知:v=2f,且v>0,k<0,可知像在透镜的另一侧成一等大、倒立的实像。
  (3) 在f0,可知为实像,像在透镜的另一侧;当物距由2f向f移动的时候,有2f  (4) 在图2中的直线④表示的是u  (5) 虚物成像的情况,如图2中的直线⑤所示。 由图可见,u<0,表示是虚物,而此时过M点所连的直线交于v轴的正方向,v>0,即说明所成的是实像;由u<0,v>0,可知k>0,即所成的像与物是在光轴的同一侧,即成正立的像;当物在-∞<u<0的范围内变化的时候,像距在0到f之间变化,即成缩小的像,这个结果也可以由图3说明:因为α>β,且tgα=1,tgβ=||<tgα,则|k|<1。
  综合上述,通过观察图线中的u和v的位置变化和大小比较,学生不难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像的性质、大小、位置.
  (二) 运用u-v图线测凸透镜焦距
  教科书中是利用平行光过透镜,测量出凸透镜和光线汇聚点的方法得出焦距的,但是在初中的实验室中,不易获得平行光,因此实验结果并不理想。
  根据上面所述可知,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的u和v一定满足+=,所以凡是过对应点(u,0)和点(0,v)所作的直线L,也一定要经过点M(f,f)。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测得的两组u和v的值,在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两条满足上述条件的直线L1和L2,如图4所示,L1和L2的交点为M(f,f),这时我们只需在图中测得M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即可得该凸透镜的焦距f了。
  (三) 运用u-v图线研究透镜成像中物、像移动方向问题
  (1) 当物体从无穷远处不断向透镜焦点处移动时,由图5可知物体越靠近透镜,像就越远离透镜,即物体移动方向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同.
  (2) 当物体离开透镜向焦点处不断移动时,即物距增大时,由图6可知物体离开透镜,像也离开透镜,由于物像都在透镜的同一侧,即物体移动方向和像的移动方向仍然相同。
  (四) 运用u-v图线研究透镜成像中物、像移动速度问题
  (1) 当物体从无穷远处不断向透镜2f处移动时,由图7可知,Δu>Δv,说明物体从无穷远处向2f靠近时,物体向透镜靠近速度大于像远离透镜速度。
  (2) 当物体从2f处不断向透镜f处移动时,由图8可知,Δu<Δv,说明物体从2f向f靠近时,物体向透镜靠近速度小于像远离透镜速度。
  (3) 当物体从f处不断向透镜移动时,由图9可知,Δu<Δv,说明物体从f向透镜靠近时,物体向透镜靠近速度小于像靠近透镜速度。
  此外,运用u-v图像,可以在已知u、v、f三个量中的任两个量时,求出第三个量,并得出放大率.
  以上介绍了u-v图线法在凸透镜成像研究中的应用,我们可以看到,与传统的方法相比,u-v图线法极大地简化了几何光学成像问题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有效地掌握透镜成像中错综复杂的物像对应关系,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图象法在科学学习中地位的认识。另外,u-v图线法不仅可以应用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研究,还可以应用于凹透镜、球面镜成像规律的研究,因此在初中阶段学习u-v图线法不仅解决了初中教学中的难点,且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的课堂呼唤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有错误产生。认知心理学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
较之“实验稿”,《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里新增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一核心概念。“标准”中这样阐述:“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毋庸置疑,在数学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一话题,已经被提到了应
介绍了安全整体性要求级别、安全联锁系统评定的内容、安全联锁系统评定的程序以及确定安全仪表联锁系统等级的方法,并介绍了安全保护层分析在安全联锁系统评定中的应用。
过年了,赵梅又回到了她曾经生活过的山村。除夕的夜晚,村子里家家户户都亮着灯,鞭炮声从四面八方传来,这要是在平时,山村早该沉睡了。赵梅来到村头,远远的看见大婶家的院子里还亮着
生产现场是一个动态、复杂、多变的系统,是物质流动、各种形式能量流动、信息流动、人员流动的动态交汇场所。企业大量的事故发生在生产现场,如何提高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效果,有
1CT的诞生1971年9月,英国电子工程师亨斯费尔德在伦敦郊外一家医院安装了他设计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CT,10月4日,医院用它检查了第一个患者。1972年4月,他在英国放射学年会上首次公
《50种教与学的总结技巧》一书对“总结”这样下定义:“它是以尽可能简洁精练的语言、一种新的但是有效的方式再次陈述文章或依次经历的核心内容。”总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能有效减轻大脑记忆的负担  大脑的记忆容量是有限度的。只有将庞杂的需要记忆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整理总结,使之瘦身,才能减轻记忆的负担,同时扩大有效记忆。  2. 有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总结的过程必须挖掘信息,理解意思
HSE审核是客观了解企业HSE管理现状,审查企业HSE业绩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方法,目前国内外许多大型石油石化公司普遍采用该方法对企业的HSE管理绩效进行考察。中国石化集团
建设用地的地址灾害危险性评估作为建筑用地前期勘察工作中的重点,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评估可以及时预测建筑用地在将来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情况,并通过做相关的预防
“这两口热采井的施工方案是注气采油,大家结合公司‘四比四看’劳动竞赛的要求,说说我们在施工中要注意哪些安全隐患?还要做好哪些安全措施?不管说的好不好,请大家踊跃发言。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