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人宜居大美周村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o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昔日荒山石山,如今绿水青山。沿着美丽乡村建设之路,河南省宜阳县锦屏镇周村姗姗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昔日这个破旧的小山村,如今已蝶变成了宜人宜居、富饶怡人的美丽乡村,周村的发展变化令人赞叹。
  荒沟变广场
  2018年以前,在周村党群服务中心的西边,有一条长达500米的荒沟。那时村里的环境卫生整治尚不到位,村民们为了图方便,会把生活垃圾一股脑儿地扔到沟里,里面常年充斥着臭味,引来蝇虫飞舞。2017年,村“两委”经过研究后,决定先从整治环境、改变村容村貌入手,这条垃圾沟成了首要治理对象。2018年伊始,周村发展蓝图勾勒完成,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在全村群众的支持下,周村开拓了一条“荒沟变广场”的发展之路。
  周村雇用施工队对荒沟进行垃圾清理和填土,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这条500米的荒沟终于被垫得平平展展。随后,在被垫平的荒沟之上,就顺势而为修建了一个休闲广场。2019年,村里对广场和周边进行绿化。如今,垃圾沟踪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村民们在广场上健身与娱乐的身影。
  荒山变青山
  周村南面邻山,山上多为石头,人均耕地面积仅0.9亩,属于典型的人多地少。为了改变“荒山光秃秃、石山无价值”的现状,2017年以来,该村陆续对南面山坡进行绿化,种植苗木近百种、十万余棵,绿化覆盖率100%。
  2020年以来,周村先后安装道路路牙1000米;修建游园4000平方米,美化街道12000平方米;村内栽植乔木500棵,绿化绿植苗4万棵,种植草籽6000平方米。如今,周村山美村美,绿树成荫。
  穷村变富村
  近年来,周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以村集体的智慧和努力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富民之路。为改变村里地少收入低的现状,村“两委”经过研究,决定从调整种植结构入手,大力发展果木种植业。目前,村里栽种有梨树、桃树、大樱桃树、石榴树等,并形成规模化种植。2021年流转土地50多亩,准备先行发展20亩蔬菜种植。“见到效益后,村民们的思想意识也就转变了,到时我们再大面积发展蔬菜种植,争取在少量的土地上,帮助群众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村党支部书记周新献说。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在村“两委”班子的努力下,周村村集体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该村原有集体经济薄弱,可以说是一穷二白。2017年,在新的村“两委”班子的努力下,开始构建新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先后以村集体土地租赁入股杨店冷库项目、河下寿安山梨树种植项目,建设扶贫仓库、发展光伏产业、推广蔬菜种植等,力争以点带面,带领广大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
  为彻底改变周村面貌,在2020年换届选举之时,大家将原村委主任周新献推至了书记、主任“一肩挑”的位置。上任伊始,周新献便大刀阔斧主持拆除村内大量的违章建筑。为此,他可没少得罪人。如今的周村,白墙黛瓦、绿树成荫、街道宽敞、花果飘香。村民们看到现在周村的新容新貌,不仅对周书记的怨气没了,见到他还总是笑呵呵的,大家都真心实意地拥戴他。目前,周村建设配置有休闲广场、健身器材、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大戏台、老年活动中心、标准化村卫生室、大药房等,村民们的生活更惬意了。
  美丽看今朝
  周村变美了!近年来,周村在基础设施上大力投入,在绿化美化上做足功夫,在人文景观上铆足了劲儿。
  沿着村口向南,一条7米宽的水泥路蜿蜒而上。到达山顶,足有300多米高的海拔。在山顶上,有三个人工湖,湖水在阳光下泛起了微波,湖面亮晶晶的。其中最靠南的一个湖里,栽种了睡莲,莲卧湖中,慵懒而惬意。在最大的一个湖里,立着石头垒砌的假山。三湖相连,四周绿树花朵相映,美不胜收。在湖边广场一侧,设有休闲亭廊。不远处的山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红字立于山坡,这几个字完美地诠释了周村如今的发展理念。
  从山顶往下一点儿,村里修建了一座平坦整洁的小广场,在这里可以瞭望周村全貌。村里的房屋鳞次栉比、金黄色的麦田整齐成方,村中景象一览无遗,尽收眼底。
  再往下,花椒树、石榴树栽满了山坡林地。一朵朵红色的石榴花儿开得嫣红,把山坡装扮得更加美丽。路边树立的一块大牌子上写着“沟域经济示范带——千亩石榴示范园”,彰显了周村大面积发展石榴种植的初心和决心。
  大美新周村
  在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周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019年,该村大力开展“厕所革命”,在村委会主任周新献的带领下,村内改造水冲式厕所194户,为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模式按下了启动键。2020年,在锦屏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周村全村实现雨污分流,目前污水管线和三线入地全部完成;村北紧邻火车道的一条通村公路实现了3.5米宽硬化;对全村街道立面进行粉刷改造,新建廊道亭台,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开展了农村饮用水安全检测等。
  2019年,周村被评为县级示范村;2020年,周村被评为洛阳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周村全力营造以党建工作引领乡村振兴之路,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通过“三清零”“查弱项、补短板、促提升”等专项行动,全面做好脱贫攻坚巩固工作。以“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为抓手,加强班子建设,加强群众法治、德治思想培养,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小康路上步子更稳”。
  “人心齐,泰山移。”周村百姓和干部心往一处想,力向一处发,以共同的决心与努力,使村里面貌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如今,周村已破繭成蝶、完美蜕变。周村之变,变在全村人的勤劳,变在村干部敢于破旧立新,带头致富,还变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方面。一个“变”字,使宜阳县周村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其他文献
2017年11月,刘峰背负行囊,从省会郑州来到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河南省淅川县,开启了全新的“驻村模式”。九重镇武店村并不出名,但是与其紧邻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却闻名于世。这个村在2016年已经整村脱贫,作为第一书记的他,此次驻村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扩大脱贫成果,为乡村振兴打牢基础。   驻村之前,刘峰的爱人专门为其买了一双品牌休闲鞋。他说:“你买这么好的鞋干啥,多么不接地气啊!”爱人回复道:“
期刊
这几天,河南省太康县民政局工作人员赵永富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每天一大早,他就和同事一起赶往各个乡镇入户核查兜底保障对象政策的落实情况。   赵永富说,他和同事们的干劲来自于几天前单位组织的一次学习河南省省长尹弘到省民政厅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6月2日,尹弘到河南省民政厅调研困难群众保障等民政工作,强调要认真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坚持人民至上,发挥民政职
期刊
日前,財政部、商务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1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支持邮政、快递等企业开展市场化合作,发展农村物流共同配送。随着农村物流网络加速布局,更多农村居民将享受到“快递进村”带来的便利。  这正是:收寄在门口,货物畅其流。   村村通快递,产销运无忧。  图/勾 犇 文/卜 拉
期刊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召開全国村庄清洁行动现场会。会上提出,因地制宜拓展“三清一改”(清垃圾、清塘沟、清畜禽粪污和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推动长效化机制建设,协同推进产业发展、文明乡风建设等重点任务落实。  这正是:实现村庄清洁,美化人居环境。   培养良好习惯,助力乡村振兴。  图/曹希阳 文/徐 之
期刊
7月1日起,由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和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同步实施。赤水河是众多珍稀特有鱼类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三省共同立法,对推进协同治理、依法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地方流域跨区域联合保护提供了经验借鉴。  这正是:破解流域管理难,三省协同不落单。   统筹全局強联动,创新立法护河川。  图/曹 一 文/燕 陆
期刊
7月2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打乱了河南人民的生活。郑州、安阳、新乡等城市遭受重创,而乡村农业更是受灾严重。农业是立国之基,河南又是农业大省,如何尽量弥补洪涝灾害造成的农业损失,成为摆在眼前的一道难题。对此,河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农担公司或公司)迅速作出反应。  7月22日,公司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河南省财
期刊
7月17日至21日,河南省大部分地区遭受特大暴雨侵袭,对郑州、新乡、周口、鹤壁、焦作等地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对贾鲁河、卫河泄洪区和部分低洼地块影响严重。积水地块农作物存在减产甚至绝收的危险。  7月24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河南省雨情汛情和抢险救灾进展情况,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俊忠就公众关注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王俊忠介绍,截至7月23日,河南全省农
期刊
豫风楚韵,吃遍商城。  大别山革命老区河南省商城县历史悠久,生态良好。特殊的地理位置,厚重的文化底蕴,朴实的风土人情,造就了许多独具商城特色的地方产品,农特产品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宣传、开发力度不够,许多地方特色产品“养在深山人未识”,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品牌优势,品牌的开发与保护潜力巨大。  为此,商城县委、县政府组织专业人员积极开展全县地理标志资源普查,通过查阅地方志、《商城年鉴》、调查走访等
期刊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就《意见》相关情况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问:《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是基于什么考虑?  答: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当前,全国小农户数量约占各类农业经营户总数的98%,经营耕地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近七成。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的小农生产方式,是我国农业发
期刊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  大多数人知道南泥湾,是从这首陕北民歌开始的。那是在1943年,鲁迅艺术学院秧歌队前往南泥湾慰问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之前,构思创作了名为《挑花篮》的秧歌舞,伴着一首插曲在台上表演。著名词作家贺敬之为这首插曲创作了歌词,就有了后来广为传诵的《南泥湾》。  今天,让我们的思绪乘着歌曲的翅膀回到那艰苦岁月,重温当年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