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花开渠首满庭芳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1月,刘峰背负行囊,从省会郑州来到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河南省淅川县,开启了全新的“驻村模式”。九重镇武店村并不出名,但是与其紧邻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却闻名于世。这个村在2016年已经整村脱贫,作为第一书记的他,此次驻村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扩大脱贫成果,为乡村振兴打牢基础。
   驻村之前,刘峰的爱人专门为其买了一双品牌休闲鞋。他说:“你买这么好的鞋干啥,多么不接地气啊!”爱人回复道:“咱不是图名牌,关键是结实又耐穿啊!”刘峰到村里以后,少不了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泥里来、雨里去,甚至是顶风冒雪行走在扶贫路上。也就是一年的时光,这双鞋子左脚大拇趾处就开线了,于是,刘峰就自己拿针线补了补。没过多长时间,右脚大拇趾处也开线了。不久之后,左脚的鞋帮和鞋底之间裂开了一寸多长的大口子,这双鞋算是彻底报废了。随后,爱人又给刘峰买了一双休闲鞋,结果不到半年时间,鞋帮又裂开了。“哎,驻村还真是废鞋啊!”刘峰感慨道。
   儿子跟刘峰开玩笑说:“老爸,你可真行啊!这么结实的鞋你都能穿烂,我看就是买一双铁鞋也不行啊!踏破铁鞋无觅处,你这有没有觅处啊?”
   “这一问还真有点意思。我的回答是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最前沿,觅得了‘党建’‘产业’‘真情’‘初心’。”刘峰说。
   党建引领,组织的力量最强大
   要办好村里的事,就得先让支部成为群众的“主心骨”。驻村后,刘峰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兰考学习焦裕禄精神,到梁家河追寻初心使命,协调机关党支部入村开展“赠党章、戴党徽、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党日活动,激发了大家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在开展“近学张河村、远学西辛庄”主题活动中,刘峰和武店村“两委”干部既学身边典型——邻村支书、全国人大代表张家祥,又学大名鼎鼎的村官李连成。大家到现场观摩学习后,都竖起大拇指,纷纷表示,人家能做到的,咱武店人只要下决心,也一定能做到。村支部一班人始终坚信“十人九条心,拧断脊梁筋;十人一条心,土地变成金”。该村发展软籽石榴需要流转土地1800亩,不出3天就把此项工作全部完成,充分彰显了組织的强大力量。生动的实践再次证明,只有让党建生根,才能最终拔掉“穷根”。
   产业兴旺,致富的路子更宽广
   武店村处在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有山不能牧、有水不能渔”。面对这种情况,刘峰和村“两委”一班人反复商议,理出了“短中长”线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思路。短期发展小龙虾、黄粉虫、香菇、蔬菜,周期短、见效快。目前,小龙虾市场行情看好,黄粉虫车间正常生产,建成香菇大棚2座(占地13亩),流转蔬菜用地140亩。中期发展软籽石榴和糕点加工业,1800亩软籽石榴去年已经开花结果。生产凤凰卷糕点的扶贫车间也已经正常运转。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依托渠首北京小镇及文化民俗街、汤山国家湿地公园等,重点打造南水北调精神情景体验教学基地(武店农庄)。
   “我们就等着这些项目快点建好,带动我们发展农家乐呢!”一位村民高兴地说道。
   真情无价,有你的日子我不怕
   驻村经历让刘峰切身感受到了群众与他的鱼水情深。刘峰联系分包的贫困户吴某,患有重症精神病。吴某和妻子都在外地打工,一双儿女由奶奶带着。刘峰就经常去他家里看望照料一下,还到村幼儿园帮助接孩子。2018年初,吴某发病较重,开始被强制住院治疗半年,出院后病情还不稳定。有一天,刘峰正在县城对接扶贫项目,接到村里电话说他又犯病了,在堂屋桌子上放了两把刀,扬言要报复仇家。当时赶回去是来不及了,刘峰就在电话中劝说要他来县城治病,这样才把吴某引到门口被警方控制住。刘峰再次把吴某送进医院治疗半年。出院后,吴某与同乡一起到深圳打工去了。由于要办理务工奖补、小额贷款等事宜,需要经常联系,刘峰每次都叮嘱他要记着按时吃药,遇见啥事不要担心害怕。谁知吴某恳切地说:“哥,有你在,我就不怕!”同样,刘峰与其他贫困户和干部群众也结下了深厚感情。每当走在大街上,村民与他亲切地打招呼时,就会让刘峰平添一份感动。
   初心永恒,武店的今天变了样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始终是驻村第一书记的不懈追求。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新修了村内水泥路,铺设了下水管道,绿化了主街道,扩建了文化广场,打造了村部游园,建设了书法教室、青少年宫、幼儿园……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变化,常常被村民津津乐道。
   刘峰还邀请省曲剧团送戏下乡。有位村民说,以往只能在电视上看“梨园春”,没想到今天见到擂主“活人”了,这是刘书记的功劳啊!
   站在新建的汤山湿地公园上俯瞰两侧,一边是烟波浩渺的丹江口水库,另一边是风光旖旎的梯田花海和蒸蒸日上的新武店……刘峰为群众办事的那颗初心,正在老百姓心间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回顾两年多的驻村时光,刘峰感慨颇深,往事如昨、历历在目。扶贫路上有诗和远方,也有艰辛付出。父亲刚做完手术,刘峰来不及照顾就赶往村里去了;儿子参加中招考试,他也无暇顾及照料;夜间拼车急着去县里参加扶贫会,差一点就撞上了大货车;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他都是在村里度过,小年廿三晚上还与村干部一起忙着扶贫……太多的不易终将汇成一句话:带走的是一抔热土,留下的是一片深情。
其他文献
近段时间,河南等多地出现罕见大范围持续降雨,给秋粮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秋粮约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4。7~9月这三个月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旱涝、台风等灾害频发重发期。因此,秋粮能否丰收,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至关重要。在这紧要关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已经迅速行动起来。  督导组在行动:包省包片落实  7月12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联合召开全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推进视频会。7月1
期刊
盛夏时节,走进河南省延津县,路旁硕大的金色麦穗雕塑熠熠闪光,雕塑下面“中國第一麦”字样格外引人注目。千亩丰产方实打验收刷新全国冬小麦单产记录、百万亩麦田颗粒归仓、创建全国唯一以小麦为主题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些无不彰显着延津这个农业大县的责任与担当。  麦香之时,细探延津,眼见一辆辆货车整装待发,一排排流水线开足马力。延津借助位于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优势,借势郑新一体化发展平台,吃改革饭、走开放路
期刊
这两天,河南省太康县独塘乡敬老院工作人员安桂启的心里格外高兴。县民政局领导来敬老院检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封闭管理情况时,由于他拒绝检查人员进入,自己不但没有被批评,反而被县民政局通报表扬了一番。  疫情发生后,为切实加强集中托养机构的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工作,太康县民政局迅速下发紧急通知,要求自8月1日上午8时起,全县各集中供养机构一律实行封闭式管理。同时,县民政局还购买近700件医用口罩、免洗洗手液
期刊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蛮荒的远古时期,人类用动物皮毛和葛麻织物来御寒蔽体。后来人们发现野蚕可以吐丝结茧,并逐渐摸索出如何从蚕茧中获取蚕丝,制作成丝线,这是原始缫丝技术的开始。《说文》中对“缫”的释义为“绎茧为丝也”,“绎”即抽丝。然而,蚕宝宝一圈圈吐丝后黏合结成的蚕茧,干燥硬结,远古先民是怎样从蚕茧中抽出蚕丝并变成可以织造的蚕丝?又是如何从中找到丝头和理清丝绪
期刊
編者按:近年来,河南省南召县委、县政府以强县富民为主线,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城乡贯通为途径,以提升基础设施能力为支撑,围绕实力、生态、智慧、幸福新南召的发展定位,团结协作,克难攻坚,创新举措,精准发力,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高质量谋划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在脱贫攻坚、基础能力建设、产业发展、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全域党建等方面创新不断,精彩纷呈;一个个创新出彩实践,不仅让南召短时间内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而
期刊
“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地处伏牛山腹地的南召县,是典型的深山贫困县。群众说,南召真难,最难的莫过于行路难,赶猪下山给猪脚穿鞋、下雨天人背自行车的故事见怪不怪。   南召独特的地形气候条件,适于400多种中药材在这里生长,满山的宝贝难以出山,满山的风景难以入眼,群众守着“金山银山”却依旧贫困。   南召县委、县政府深知南召发展的瓶颈在山,不仅交通落后,而且信息闭塞,畅通城乡道路、打
期刊
“平地起谷堆。”   看似一句平常话,用在南召县城郊乡上店村的几千亩荒山坡地上,再也贴切不过了。   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因为没有水源,山民们偶尔在山地上种点玉米、花生、谷子,也是靠天收。风调雨顺的时候多少还能收获一点庄稼,顾得上口粮;碰上天旱无雨,基本上就是颗粒无收,有时候连种子都顾不住。   2019年2月,国际玉兰花博园的开建,让上店村方圆几里的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依托国储林项目核心基地
期刊
“把军人的事当家事,让当过兵的人一辈子受优待。”   这句话,在南召县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红色大字格外醒目。5月20日,记者在太山庙乡军人服务站见到62岁的协管员王怀亮时,深知这不是一句空话。   一本A4纸装订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写满了退役军人的各种诉求,王怀亮说,来这里有求必应,上面都有记录。有的人没有啥事,经常来这里坐坐。就这,王怀亮也要给来人端上一杯热水:“现在天热了,来了都给一瓶矿泉水,既然是
期刊
恒利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南召县医药健康产业的龙头企业,素有“世界第一酵素车间”之称。5月18日,宽敞的大会议室里,公司董事长李恒说起联合党支部的成立,激动的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  “困扰公司发展两年多的大难题,党支部会上10分钟就找到了解决方案。”李恒说,“因为环评问题被误列入黑名单,致使公司上市、产品销售等都受到牵连,眼看着公司都要办不下去了,没想到今年4月成立联合党支部后,一个党支部会就解
期刊
6月19日,河南省委党校(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组织人员再赴河南省沈丘县卞路口乡南郭庄村,调研了解脱贫攻坚进展和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河南省委党校副校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建军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和支部成员一起走访慰问了未脱贫家庭,实地查看了贫困家庭的住房基本面改造和生产、生活情况,随后还和南郭庄村“两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民代表、种养大户座谈,对村里下一步经济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