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香温小篆,心字成灰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deand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痕细雨后,木樨初放的粟蕊黄浸染了满树花香。觥筹交错,浅吟低唱,文人雅聚向来少不了花月诗酒,徐府的夜在这暗香浮动里热烈且诗意地展开。
  今日的徐府聚会和以往略有不同,徐旭龄带着一位五六岁的小公子穿梭在宾客之间,周旋应答。这位公子年纪虽小,却举止从容、进退有度,与宾客对答时才思敏捷,丝毫不露怯,很快众人都被吸引过来。细问之下,众人才知这个小公子并非男儿身,而是徐旭龄的女儿徐德音。
  自幼聪慧好学的徐德音深得父亲喜爱,府中若有宾客赋诗,父亲必会让她着男装跟随在侧,无论是五言还是七律,她总能随口吟出。父亲常对人说:“若生男如是,当不误改金根。”这话既有骄傲也略带遗憾。
  童年时光很幸福,也很短暂,徐德音七岁那年,徐旭龄病逝于任上。临终前他最挂心的依然是女儿,他嘱咐妻子楼氏,江都许太史的孙子许迎年,恰是少年才俊,务必让女儿嫁给他。楼氏谨记夫君的遗嘱,安排好后事就带着女儿回到了故乡钱塘。
  钱塘美得像一阕婉约词,居于其间,烟雨画桥、花木庭阁总能引发诗兴。每到此时,徐德音必会赋诗抒怀,小小年纪的她已诗名远播。楼氏亦是一位诗画俱佳的才女,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徐德音不仅文采斐然,也深谙画理,尤善画兰竹花鸟。
  曲院风荷开开落落,时光就像叶底穿梭的小鱼般倏忽而过。在钱塘烟雨的滋养下,徐德音出落成一位温婉娉婷的少女。母亲告诉她,父亲早为她安排好亲事时,徐德音显得很平静,她清晰地记得年幼时父亲对她的宠爱,她笃信,许迎年必有过人之处才能让父亲如此器重。不久之后,她就遵照父亲的遗愿与许迎年结为夫妻。
  江都之地河湖纵横、气候温润,许家又是世宦之家,生与斯长于斯的许迎年可谓独得钟灵毓秀,是一位锦心绣肠、温厚儒雅的少年才子。
  他们渐渐发觉原来彼此曾读过同一本书,念过同一首诗,弹过同一首曲。最令他们惊喜的还是兩人皆爱用香,一日之初必从焚香开始。
  遇见了才知道,世间竟有一个人可以轻易明了你的一颦一笑,看懂你的心事。从相见到相知是他们的惊喜,从相爱到相守则是他们的情缘。
  杏花烟雨的春日,他们在书斋焚香听雨,静静地守着彼此。许迎年读书,徐德音绘画,待两人都觉疲累了,相视浅笑着停下手边的事,一起品茗谈诗。望着帘外叠烟织雾的雨丝,徐德音随口吟出一首诗,工丽蕴藉的诗句令许迎年连连称赞。被夸得不好意思的徐德音拿起案上的文犀低头把玩起来,借以掩饰羞涩。望着眼前这一幕,许迎年也诗兴大发,提笔写下“文犀低押风声密,宝鸭微熏篆影温”的诗句。此后,彼此酬唱也是他们闺阁中最甜蜜的事。
  泠泠七弦上,散泛能知音,弹琴也是两人共同的爱好。弹琴时,他们必会以鹊尾炉焚香,许迎年写过“清斋人静理桐君,鹊尾金炉相对焚”,徐德音抚琴时则写“鹊尾初试鹧鸪斑,拂拭桐丝玉指寒”。一缕香,一弦音,琴瑟在御的日子莫不静好。
  诗意年华在篆香温熏里寸寸滑过,他们的长子和次子也相继来到人世,其间许迎年也高中进士,家中喜事接连不断。这样幸福热闹的日子,让自幼失怙的徐德音倍觉温馨。
  许迎年赴内阁中书任时,徐德音不忍与丈夫分离,携着稚子陪他一同进京。京中的日子虽然热闹,但徐德音不愿融入浮华,每日里她依旧只是读书、绘画,或与闺中密友诗赋唱和。
  虽已成婚数年,两人的感情仍旧保持着当初的温度,即使是小别,徐德音也时刻惦念着许迎年。又到了许迎年进宫当值的日子,寂静的夜里,室内的篆香已残,徐德音独坐窗前,静静地看着洒满月光的栏杆,写了一首诗:“朦胧月色映栏杆,寂寞虚窗小篆残。横笛怕闻添客思,熏笼自倚觉春寒”。这个男子早已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成了她的依靠。
  不久后,徐德音又随许迎年离京宦游,无论许迎年走到哪里,她总是跟随左右。
  月不能常圆,人也不能占尽美满,他们这般恩爱的日子像一场美好到不真实的幻梦,惹得上天都嫉妒起来。
  一如当年父母悲剧的重演,许迎年也早逝而去,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要徐德音独自抚养。过往曾有多少浓郁的甜蜜,如今就有多少伤痛。
  锥心之痛时时伴随着徐德音,她在每一炉香中相思,在每一曲词中追忆,在每一幅画中怀念,她把最深的思念尽数寄托在诗画书香之中。她的余生还很漫长,还要遵照许迎年的遗嘱把两个幼子培养成人,没有选择的余地,她不得不坚强地面对未来。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这话偏偏应验在徐德音身上。不久后,许家又发生了一场火灾,烧毁了大半家产。面临如此厄难,她坚韧以对,一边辛苦地操持家务,一边悉心督促孩子的功课。
  即便家境大不如前,徐德音依然嗜书如命,常因为买书破费,还曾写过“每为购书轻破产”。在她的影响下,两个儿子也勤奋好学,后来长子举博学鸿词出仕,官至同知。
  晚年在扬州居住时,徐德音还收了扬州八怪之一罗聘的妻子方婉仪为徒。管西宁画过一幅《寒闺夜吟图》,记录的就是当时几位女诗人在方婉仪家中雅集的情形,其中年长者就是徐德音,她们这次小型诗会也成为扬州文坛的佳话。
  许迎年走后,诗画就成了徐德音的精神寄托,就像她写的诗句“半生心事许烟霞”一样。在她写过的五百多首诗中,有爱情,有友情,有花月,有风景,有她不欲与人言的喜乐悲欢。袁枚曾说:“比来闺秀能诗者,以许太夫人为第一。”只有她自己明了,点了多少灯盏,熬过多少不眠夜,经历了多少沧桑,才泣血成字、呕心为诗。
  曾走过多少路、读过多少书、遇到怎样的人,都会一点点描绘出你的气质。在徐德音八十多年的生命中,江南的清润、帝都的繁华、夫妻间的唱和、闺秀间的酬答,以诗的韵脚画出了她最美的样子。在无涯的时光里,她内敛的蕙心兰质开成了岁月深处不谢的芳华。
其他文献
莼鲈之思:“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后来被传为佳话,“莼鲈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  姑苏城外的吴郡小镇里,每逢秋分,便是鲈鱼最肥美细嫩之时。秋风起,莼菜香,家家户户门前的涧水里都长着莼菜,取之即食,也可入汤做羹。  吴郡人最善切脍,每逢秋来,择太湖中生长茂盛的茨菰、
期刊
缃色温雅而娇俏,像极了史湘云。读《红楼梦》时,我一直对湘云爱男装而耿耿于怀,即使着红装也是大红猩猩氅之类夺人眼目的衣裳。湘云的确有男子气,但终归是烂漫女子,最宜缃裙。  她醉眠芍药裀,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满衣襟皆是红香散乱,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地围着。可惜,曹老夫子居然没写她那日穿的什么衣裳。我臆想那衣裳仍是缃色,方可衬得芍药丛里的红香绿软。湘云初醒时那秋波
期刊
在众人组团求治愈的“鸡汤时代”,“萌”是一种纯天然无公害的闪光品质,也是呵护玻璃心的最佳小天使。跟小恋一起关注“九点国学”公众号,去那里寻找被萌神吻过的古风歌词吧,记得挑一首可心的抱回播放列表哦。  上善门外 新轿闺秀撩帘望  娘急在一旁撑着伞挡  歌柳词起 私塾小童窗外望  黄鹂两只叫得心好痒  —《清明上河笑》作词/EDIQ 演唱/EDIQ  叶少: 这首歌正合我的胃口,本少不慕功名富贵,就喜
期刊
许是年纪大了开始恋旧,喜欢在空闲时将百听不厌的老歌放在耳边循环播放,动情时仍能热泪盈眶。  小曲儿的《霁夜茶》使我恨不能抛却俗世,做一回歌中的叩门人;他那阕《无字歌》当真无字,却如杜鹃啼血;《奈何》更让我对江湖产生无尽想象,却无法饮下忘川水,来生做一回江湖人……  我熟悉的小曲儿在歌中是仙人,是诗人,也是侠客。  后来听到他的新专辑《十念》,因为一曲《清平误》与阔别许久的他乍然相逢,他摇身变成亡国
期刊
编手札  李白笔下的胡姬像一朵明艳的曼陀罗,在长安的牡丹花海中旁逸斜出,别有风情。作者将胡姬形象浓缩在一个女子身上,她美丽聪慧,崇尚自由,与诗仙在平仄中邂逅,与长安在浮沉中相守。  长安的雨比故国的雨更缠绵。  这座城注定会涌现传奇,那些跌宕的故事从书卷里翩然而出,摇曳着犹带香风的裙角,让她这样的异域女子悠然神往。  她听着长安的故事长大,对这座花团锦簇的城深深着迷。她下定决心要奔赴长安,为此不惜
期刊
远郊的天阴沉沉的,无边旷野与低垂的云交织连接,呈现出一派寂静之景。几处青冢在荒原上矗立,坟墓旁荒草丛生,随着风飒飒飘摇。  一支送葬的队伍由远及近,蜿蜒而来。一匹瘦马走在前面,马头上扎了白绫,不时发出几声嘶鸣,散入风中便消逝得无影无踪。三三两两的人抬着棺椁,在瘦马后面静静地走着,足迹被野草深深没过,心绪也似被掩着,看不真切。  在一个天寒夜长、鸿雁南飞的深秋,陶渊明为自己写下了挽歌。他遥想自己的葬
期刊
那年沈逸来到柳州时,正是人间四月天。那时,他还是个杀手,来柳州刺杀雇主的仇家。  柳州是座小城,百姓过着闲适的日子。他打探到刺杀目标恰巧外出了,便找了一家客栈住下,等那人归来。  客棧的隔壁是小户人家,沈逸每日都会听到琴声隔墙传来,所弹正是他最喜欢的曲子。琴声悠扬,他听得痴了,常常猜想这琴声出自何人之手。有一次,他经过隔壁时又听到了琴声,便故意放慢脚步。透过雕花的木窗,他瞥见弹琴的是一位妙龄姑娘,
期刊
明月皎皎,悬挂在深沉夜空。荀彧伫立窗前,失神地望着那轮弯月,良久后幽幽地叹了口气。时过境迁,唯有明月亘古不变,照见他背井离乡、披星戴月的过往,照见汉宫百年的浮沉变迁,如今轻巧地将一抹银辉撒在他的书案上。  那里整齐地堆叠着这些年来他倾尽心血写下的时政策文—那是他为大汉所拟的治国良方,而不是助奸佞篡权的工具。  素笺上的一片丹心,被他悉数掷入熊熊烈火中。明艳的火光在无边无际的黑夜里不安地跃动,让荀彧
期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里这一句朗朗上口的话,让千百年来的人们记住了蒹葭之美。把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念出口,眼前便铺展开一片清丽水色,芦苇丛苍茫成片,让人觉得误入云深处。  余亚飞先生在诗中写道:“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芦苇的确不辜负这“质朴无华野趣浓”的美誉。  春来芦苇苍翠,郁郁葱葱地从碧水枕石中生长起来;夏日时已然高高越过头顶,灿然的阳光透过缝隙
期刊
一阕词送走流年,半盏酒摇晃浮生,想来吴藻这辈子最遗憾的事便是生为女儿身吧。  一场点滴到天明的小雨让吴藻失了神,不知是因为近来身体抱恙,还是这雨声实在愁人。此时春色三分已过其二,日落渐黄昏,侍女早早地点起灯烛,照得窗上孤影分外冷清。  这南湖畔的香南雪北庐,到底不如风月楼和碧城诗馆那般热闹。不知风月楼中那位林姑娘可还安好?彼时吴藻喜扮男装出入青楼楚馆,她本就俊俏,加之腹有诗书、囊有银钱,活脱脱一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