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人们普遍意识到,高素质的人才是经济的发展先决条件,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施之于全面的教育,就包括艺术教育。当前,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高中部分已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在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美术鉴赏模块包含有传统的优秀美术作品,也有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近现代美术作品以及实用性美术作品。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美术作品,能使学生初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陶冶审美情操。
  [关键词] 浅析;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方法
  作为必修课程的高中美术欣赏课,就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采用直观观察来感受和理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去理解画者的创作思想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以达到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完善学生的修养为目的。结合我这几年教学的情况来看,面对美术底子参差不齐,审美观念、知识修养、学生个性差异性不同的实际情况,我总结出几点教学方法来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这门课。
  一、我们要掌握美术的特点,“音诗画”并存
  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是美术,同时我们还运用美术形式来传递情感和思想。所以,高中学生通过对美术欣赏的学习、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既能陶冶情操,还能了解和形成以美术学科为特征的知识与能力、情感和个性。到达到这个目的就需长期的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的。所以,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思考怎样讲解作品,还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欣赏作品。教师不能生硬的讲解美术专业名词、专业术语,直接套用教材上的句子进行授课,这样,学生就享受不了作品的美,这不但不符合高中学生的认识规律,更不符合美术欣赏的学科特点,这样美术的学科目标也就不可能得以实现,更会导致学生对美术欣赏失去兴趣的。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音、诗、画”来与学生互动、愉快地学习。所谓的音是指把优美、通俗易懂的语言、音调、诗词、音乐等将美术理论知识和欣赏知识传授给学生;所谓的诗是指师生互动。在学生回答或者探讨问题的整个过程中,课堂气氛要随问题的展开时而柔和、时而激昂,师生在探讨问题里探索美的旅途,这样能创造很好的学习氛围;所谓的画是指通过大量引用优秀美术作品的图片和学生作业、作品进行讲解,并在欣赏过程中要将所学的美术知识穿插在一起,不仅可提高审美能力,还可以丰富了自己的美术底蕴和文化底蕴。
  例如:欣赏《寒江独钓图》,可以引用唐代柳宗元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因为它的意境刚好与《寒江独钓图》意境相似。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将画家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画中鲜明地体现出来,再通过诗与画之间的对比与联系,这样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更能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我们要结合我们的实际,通过教学形式多变来吸引学生
  为保证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的持久性,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那么在在美术欣赏的教学中,我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首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的是多媒体技术。它不仅促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美术教育向高层次、多元化、信息化发展,更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它对培养探究型、创造型人才提供了优良的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施展的平台。例如,在欣赏张萱的作品《捣练图》时,小女孩钻到绢的下面向上翻看的顽皮可爱和稚气从教材上很难看清楚,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局部放大,就能清楚地观赏到,从而帮助学生理想认识到作者的画风及其所放映的生活情趣。
  第二,我们要运用师生互动来搞活课堂气氛。在欣赏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从头讲到尾,要懂得给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所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问题,教师及时接收反馈信息,能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上第一课《美术及其社会功能》时,在欣赏到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时,同学们对蒙娜丽莎的美产生了不同的意见,在不同意见的争议之中,反应出学生的审美的差异性、知识底蕴、环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等等问题。教师善于引导,不仅让学生真正了解了到这幅画的真正意义,而且教师还能及时矫正部分心理偏移的学生的思想。
  第三,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欣赏课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引入与美术作品有联系的事物或知识,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以达到欣赏的目的。这样,既能提高同学们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还利于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能加强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拓宽知识面。例如,在欣赏中国画时,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现代绘画独特的艺术传统魅力:在人物画中可领悟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不同时期的人物画的面貌和意境又各不相同;在画中感悟时代的艰辛或幸福。
  第四,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来加强技法训练。 有些人认为高中美术课其实就是是欣赏美术作品。这是不对的,我们要知道,有时在现实生活与工作之中,我们必须运用美的判断能力来完成一件事情。例如怎样布置房间、办公室,着装时衣物的搭配,黑板报的美观等等,都讲究位置安排、色彩、视觉效果,这些都离不开美术知识。要怎样真正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就要平时的绘画过程中累积经验。实践证明,必须加强技法训练。
  第五,要培养学生不仅临摹还要创作,让他们在绘画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学生临摹别人的作品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在临摹的过程中,能获得美术知识并能加以巩固,手绘的技法提高,更重要的是还能够悟出一些道理。此外,每学过一个新内容,除了让学生临摹作品,还要教师亲自命题让学生创作一幅作品,通过作品考验暴露出学生的缺点,教师要及时纠正,这样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例如:创作《少数民族风情画》,学生在画中表现了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的风情、人物等,出现错误最多的是空间感、方位感不明确、投透视现象不对的问题,个别学生画简单的物体的结构也不对,还有整个构图形式的美感方面等问题。这时,教师要反复示范画图、或者运用现有的美术作品进行讲解,直至学生明白为止。要让学生真正将美术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三、教师要做到树人先树德,育人先育心
  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品格,有的学生可以因为先前所处环境的影响,成长的经历不同,存在情绪上不稳定、易焦躁、自私、鄙视他人等现象。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观察,掌握这部分学生的思想状况,用心对待他们,在与他们交谈过程中运用不同的语言,在讲解美术作品时有意识地将不便直接对这部分学生说的道理引用进去,在教育大家的同时,感染他们改正自身的毛病。对课堂上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有时用一个善意的眼神,或者一幅漫画,就能及时制止学生行为。有一次上课,我讲到重要的问题,发现做在最左边一排座位上的男生趴在桌上,正要进入梦乡的状态,当时故意说大声并在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漫画:一个人爬在桌上睡觉,留出的口水从嘴角向小溪一样流淌到地面,将他一只脚上的拖鞋冲出了一截。漫画让同学们哄堂大笑,吵醒了他,睁开眼看到漫画,也不好意思地跟着笑起来。通过这件事,我还把带耳钉到公共场所会出现的不良情况和同学们分析一遍,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既解决了问题,课堂上也其乐融融。
  四、总结
  以上就是我对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的浅析,这些方法不仅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还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达到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提高综合能力。
其他文献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社会现实、生活现状等具体情况确定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推广,全国各地均开始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按照这一全新教育理念,笔者谈谈在新课改中物理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动力。因此,作为老
期刊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阅读教学成了高中语文改革的重点,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对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及新模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元素的认识和把握不够得当,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要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要的是把握几个基本切入点: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
期刊
[摘 要]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下面就优化方法,提高能力,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 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提高;能力  一、比较性阅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此较是一切理解发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
期刊
[摘要] 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当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已经摆在了首要位置。语文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扎实有效的课才是一节好课。语文课堂应是生活的课堂,是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我们应让语言文字感染每个学生,在心与心的感受中悟出人生的哲理,悟出表达的方法,从而运用学到的方法,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 实效性;新课程;合作学习  回顾四年来
期刊
汉字的构造是有规律的,儿童的个性是有特点的。所以,我们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必须挖掘汉字的构造规律和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总结,我认为,识字教学方法较多,但只要“学生乐学、事半功倍”,就是好方法。  一、“课件”渗透法--“乐”中识字  在识字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字并茂,视听结合,能激发学生情趣,启迪学生思维。譬如,在教学与动物相关的字“狗、猫、鸡、猪、猴、虎”等,都采用动
期刊
[摘要]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更重要的是为了调控和改进学生语文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有效运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课堂心理和行为的表现,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
期刊
[摘要] 数学方法是用数学语言表达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经过推导、运算与分析,以形成解释、判断和预言的方法。而一般性数学方法作为数学方法的一种表现形式,与分类讨论法、数学归纳法等特殊性数学方法相比,它更适用于普遍性、基础性和一般性的数学应用领域,与小学生数学认知生活化、主体化、个性化的特点相符合,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一般性数学方法的教学渗透,为学生有效地获得数学知识、建构数学认知、形
期刊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 课堂提问既是一项艺术,也是一种有效的催化剂,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很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使课堂数学环境变得轻松自如。  一、选择能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面对相同的问题情景,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学效果亦会有差异. 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以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
期刊
何谓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的界定众说纷纭,有的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是一种理念,有的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育思想,有的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理念、思想是高一层次的概念范畴,不同的理念和教育指导思想具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例如:语法翻译法的教育指导思想是以语法为纲,主要培养学生阅读外语的能力,强调讲解语言知识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交际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以双向交际活动为纲,它强调交际性、课题研究性和任务型的
期刊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无论是在结构、内容,还是在方法、手段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它因此也变得越来越“活”了。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已成为课程改革实施中很多教师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思想品德课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过于强调个体的接受性学习的状况,过多地追求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致使学生大部分都是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