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竞争的加剧,而竞争的焦点是人才问题,是民族创新能力问题。要适应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要求,赢得竞争的胜利,急需培养和造就大批的人才,特别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思想、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和实践能力。中学历史教材包涵着大量的创新素材,在历史教学中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空间。
一.利用历史史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纵观历史的发展进程,历史进步发展的本质含义就是创新,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不断创新的过程。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诸方面正是在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可以说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和发展,都是创新活动的结果。
在历史长河中,改革和创新的人物群星璀璨,创造和发明的故事数不胜数。古代史上,有许多神奇的创造故事,如中国的盘古开天辟地,希腊的普罗米修斯的传说等;更有许多动人的创新史实,如祖冲之计算圆周率、蔡伦改进造纸术等。近现代史上,詹天佑建设京张铁路、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等。特别是19世纪以来,人类的创造活动逐渐加快,创新活动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这就使得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历史发展的事实表明,是创新活动使人类社会从原始的狩猎生活发展到农耕生活;是创新活动使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
可见,创新活动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始终,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历史教学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创造因素和创新教育素材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相关的历史事实,再现历史上的一个个创新人物的活动和形象,让学生置身于创新的时代潮流和氛围之中,去体验和感悟创新,使之懂得创新对人类进步的巨大影响,创新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作用,从而增强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
二.利用历史人物成功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创新的意志品质是学生自身发展和从事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保证。历史表明创新过程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常常会遇到巨大的障碍和众多的困难,这就需要创造者具有持之以恒、百折不回的毅力和自我克制、自我激励的意志品质。
古今中外凡作出过重要发现和发明的创造者,都是具有坚强意志的人。中学历史教材介绍了一些有重大创新成就的历史人物及其相关活动。这些人物形象和故事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创新素材,抓住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如,可以介绍大禹、司马迁等舍身忘己的敬业精神;可以介绍哥白尼、居里夫人、牛顿、曹雪芹等对科学和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可以介绍爱迪生、诺贝尔等不畏挫折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无数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都是在屡次挫折中锻炼了勇气和胆识,增强了能力和意志,才取得最后成功的,从而懂得仅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不够的,还必须要通过学习和实践磨练自己的创新意志、形成优良的创新品质。
三.运用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源于实践,实践活动是学生进行创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创新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一种适合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活动中不断偿试、大胆实践培养起来的。
历史创新教育,一是要创设适于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与学的新方式,它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民主和平等的,教学环境是宽舒的、和谐的,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是开放的、互动的,教学的导向是探究的、求异的。因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心理是轻松的、愉悦的,其意识和思维也必然是开放、活跃的,学生敢于和能够突破教材和教师的束缚,也敢于和能够用发散思维去分析认识和解决问题。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内容时,可创设条件,让学生开展诸如“长城的修筑利弊谁大?”、“秦始皇的功与过”等辩论会。师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在民主平等教学氛围下,进行讨论、探究,交流观点,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目的。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这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发展主要渠道和核心步骤。二是要开展一些历史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如,开展题为 “我眼中的曹操”、“美国的西进活动与我国的西部开发”、“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有利影响”等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的研究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历史教材包容着许多创新的素材,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去教育、启迪学生,及时捕捉并点燃学生创新的思想火花,使历史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
(作者通联:552306贵州省望谟县麻山乡麻山九年制学校)
一.利用历史史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纵观历史的发展进程,历史进步发展的本质含义就是创新,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不断创新的过程。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诸方面正是在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可以说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和发展,都是创新活动的结果。
在历史长河中,改革和创新的人物群星璀璨,创造和发明的故事数不胜数。古代史上,有许多神奇的创造故事,如中国的盘古开天辟地,希腊的普罗米修斯的传说等;更有许多动人的创新史实,如祖冲之计算圆周率、蔡伦改进造纸术等。近现代史上,詹天佑建设京张铁路、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等。特别是19世纪以来,人类的创造活动逐渐加快,创新活动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这就使得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历史发展的事实表明,是创新活动使人类社会从原始的狩猎生活发展到农耕生活;是创新活动使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
可见,创新活动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始终,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历史教学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创造因素和创新教育素材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相关的历史事实,再现历史上的一个个创新人物的活动和形象,让学生置身于创新的时代潮流和氛围之中,去体验和感悟创新,使之懂得创新对人类进步的巨大影响,创新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作用,从而增强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
二.利用历史人物成功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创新的意志品质是学生自身发展和从事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保证。历史表明创新过程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常常会遇到巨大的障碍和众多的困难,这就需要创造者具有持之以恒、百折不回的毅力和自我克制、自我激励的意志品质。
古今中外凡作出过重要发现和发明的创造者,都是具有坚强意志的人。中学历史教材介绍了一些有重大创新成就的历史人物及其相关活动。这些人物形象和故事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创新素材,抓住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如,可以介绍大禹、司马迁等舍身忘己的敬业精神;可以介绍哥白尼、居里夫人、牛顿、曹雪芹等对科学和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可以介绍爱迪生、诺贝尔等不畏挫折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无数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都是在屡次挫折中锻炼了勇气和胆识,增强了能力和意志,才取得最后成功的,从而懂得仅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不够的,还必须要通过学习和实践磨练自己的创新意志、形成优良的创新品质。
三.运用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源于实践,实践活动是学生进行创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创新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一种适合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活动中不断偿试、大胆实践培养起来的。
历史创新教育,一是要创设适于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与学的新方式,它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民主和平等的,教学环境是宽舒的、和谐的,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是开放的、互动的,教学的导向是探究的、求异的。因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心理是轻松的、愉悦的,其意识和思维也必然是开放、活跃的,学生敢于和能够突破教材和教师的束缚,也敢于和能够用发散思维去分析认识和解决问题。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内容时,可创设条件,让学生开展诸如“长城的修筑利弊谁大?”、“秦始皇的功与过”等辩论会。师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在民主平等教学氛围下,进行讨论、探究,交流观点,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目的。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这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发展主要渠道和核心步骤。二是要开展一些历史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如,开展题为 “我眼中的曹操”、“美国的西进活动与我国的西部开发”、“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有利影响”等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的研究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历史教材包容着许多创新的素材,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去教育、启迪学生,及时捕捉并点燃学生创新的思想火花,使历史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
(作者通联:552306贵州省望谟县麻山乡麻山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