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书画四绝才子文徵明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d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唐寅的放浪形骸,朱允明的佯狂避世,徐祯卿的诗意逼人,江南四才子中真正的大才之人,我认为当属文徵明。
  出生官宦之家的文徵明,七岁尚不能发声,十一岁才学会说话,但其父文林坚信其是大器晚成之人,当然,后来文徵明也确实未让其父失望。
  1479年,朱允明已经考中了秀才,开始力攻古文为乡试做准备,而此时的文徵明也已经九岁,但还不会说话。也就是在这一年,四才子之一,有“吴中诗冠”之称的徐祯卿才刚刚出生。而之后,朱允明连续两年乡试失利,后因唐寅与文徵明相识,三人成为好友。
  有人曾说文徵明绘画的名气不如唐寅、书法的名气不如朱允明、诗词的名气不如徐祯卿,就如同有人说刘德华唱歌不如张学友、跳舞不如郭富城、长相不如黎明一样。衡量一个人的德才,不能只从一个方面。文徵明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朱允明、唐寅、徐祯卿合称“吴中四才子”,而清文学评论家朱和羹更是评论其“明楷以文衡山为第一”,这样的殊荣不单单是名气可以决定的。
  文徵明真正让人称赞的,当属其人品及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文徵明将这句话贯彻得淋漓尽致。
  唐寅曾在参加录科考试期间与好友张灵(朱允明的弟子)留恋于红楼,提学御史方志十分厌恶其行径,导致唐寅在录科考试中名落孙山,后因文徵明父亲等人爱惜人才向方志求情,方志才同意让其补考。由此可见,文徵明在当时属于官二代。但作为官二代,文徵明依然性情温和,从不依靠父亲的关系网。《明史·文徵明传》中曾记载,文徵明父亲文林去世后,官员百姓集资一千两白银作为办理丧事的费用,却被十六岁的文徵明全部谢绝了。
  可能大家对一千两银子的数额不太了解,曾有人用《金瓶梅》中的有关当时房价的记载与现在我国房价进行过换算,换算得出一两银子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五千元。当然房价这个东西不准确,但是折合成一千人民币应该是可以的。十六岁的文徵明对于如此巨款,说拒绝就拒绝了。
  文徵明辞官回乡后,当时的礼部尚书路过苏州,专程去文宅看望文徵明,因为他听说文徵明有个规矩:对上任官员及路过官员,不会专门去拜访。但他自持为皇上身边的红人,身份特殊,认为文徵明一定不敢不来回拜。于是,专门在苏州等了文徵明两天,但终不见文徵明的影子,他只好失望地离开。后来人们说:“这才是文徵明,如果对别人不回拜只回拜此人,那绝对不是文徵明。”
  文徵明曾受邀去苏州一富商家中做客。因富商特别钦羡文徵明,酒宴结束后留其在自家过宿,文徵明感到盛情难却便留下。当他准备上床入睡时,发现窗前摆列了一套银铸茶具,主人本意是赠与文徵明,但文徵明并不知情,后在他躺床上即將睡着之时,日间宴席上的一名陪客悄悄地从桌上摸走了两个杯子,此时文徵明并未声张,而是暗想:如果我将此事说出,这个人与主人家的交情也就断绝了。清早文徵明独自离去,离去时留一字条:银杯两只我暂时借去一用。回家后找一银匠打造了两个一样的银杯,送还给了富商。
  《明史·文徵明传》中记载,其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皆父友也。吴宽是太子太保,文徵明也算是师出名门;而学画于沈周,后期更与沈周同为“吴门四家”之一,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清人沈德潜编选的《明诗别裁集》中,四才子的诗也只有文徵明与徐祯卿的被收录其中。既然徐祯卿被称为“吴中诗冠”,那文徵明的诗词造诣也是显而易见的。
  而文徵明对后世的影响最重大的,并非其本人的文学造诣,而是其众多门生与文氏后裔,他们形成了庞大的吴门书派,使其笔法风格风靡整个吴中江南,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当时吴门书派的领袖人物朱允明刚刚逝世,文徵明凭借自身的人品和文学造诣以及当时的威望,承担起了吴门书派领头人的角色。在经历了仕途坎坷,拒绝了当时自己父亲的弟子张璁的招揽以及当时被招入朝中担任宰相的杨一清的调动之后,辞官回乡的文徵明以提携后学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文徵明以博学多才和高尚风范为自己的门生和后人树立了榜样。他更是经常与门生们一起游山作画、玩水吟诗,经常将自己的对先贤名作的见解与大家探讨,有时还会将自己的收藏取出,让大家欣赏、学习。文徵明的这种悉心教导,使得后来的吴门子弟均可成为独当一面的文学大家。继承文徵明文学才气的除了庞大的吴门子弟外,还有文氏子孙,像大家熟悉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便是文徵明之子文嘉的《三日歌》之一,《明日歌》中的诗句。除了文嘉,还有文彭、文伯仁、文元善、文从简、文俶等等,这些文氏家族的后裔都是因为文徵明的影响,最终成为了吴门书派的重要延续者。
  值得一提的是,文徵明的书画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还流传到了海外。如今说到书法,除去中国之外,还有日本也不得不提;而说起对日本的书法,又不得不提的是董其昌,董其昌对日本的书法有很重大的影响,这一点可以从《画禅室随笔》这本日本最早的中国书论出版物中看出。而董其昌的书画风格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吴门风格。到明末时期,吴门书派日渐衰落,董其昌作为那个时代崛起的一个书艺大师,虽然并没有直接去学习文徵明的字迹,但却同样受到当时吴门风格的影响。此外,虽然文徵明生前十分痛恨倭寇经常海上来犯的行径,但文徵明的书画还是有不少流落日本;而当文徵明的书画在日本传播的时候,中国已经进入了董其昌的时代。所以,不论是从董其昌而言,还是从文徵明来说,对于日本的书法历史,文徵明的贡献都是非常大的。
  “大器晚成”这句话,就像是为文徵明量身定做的一样。十一岁才会说话,一生参加了九次科举考试,屡次不第,后期桃李满天下,将吴门带入繁荣,更是流芳数百年。如果真要评价文徵明,可以借用一下清代朱彝尊对文徵明的评价:“先生人品第一,书、画、字次之。”
  责编:何建娇
其他文献
书名:《新长征再出发》  作者:凌翼  出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月  【内容简介】  报告文学《新长征再出发》作者凌翼,深入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革命老区,走访于都20多个乡镇、采访300余群众,聚焦新时代的于都。通过挖掘于都脱贫攻坚一线的鲜活故事,展现了新时代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最前沿的拼搏奋斗,真实地记录这里的百姓如何跟随党的领导摆脱贫困、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幸福生活。该作
期刊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648-705),赵州栾城(今属河北)人。很年轻就考中了进士。武则天时的宰相,处事圆滑,人称“苏模棱”。诗歌创作与李峤齐名,有“苏李”之并称。  火树:悬挂了很多点燃的灯的树。合:连成一片。星桥:秦时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上建有七道桥,上应北斗七星,每道桥
期刊
中国当代作家中,雪漠的存在是“个案”。他走了一条少有人走的文学之路。他把人格修炼和生命成长作为文学创作的前提,靠人格修炼来成就他的文学梦想。他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作家,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甚至认为,雪漠是“被严重低估的作家”。如今,这位被“低估”的作家的创作密码,由他的责任编辑陈彦瑾解开了。  在《雪漠密码》中,陈彦瑾以学者编辑、读者和学生的三种身份,对这些独特性做了重点揭秘。她说:“雪漠密码的密码
期刊
有人说,本色是生命美的极致,这很让人深思。因为一些堪称绚烂归于平淡的作品,往往不是由作家,而是由圈外人写出来的。这说明什么?说明写作是一种精神生活,当一個人把自己平凡而又非凡的一生变成文字,当他开口说话时,自然就有一种感人的力量和生命美感。  玛丽·居里的短文《我的信念》第一句:“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这句话由她说出来和我们说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玛
期刊
2020年“双11”购买的书,你有没有开始读起来?  图书品种全,折扣力度大……每年此时是爱书人的狂欢日。当当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双11”开局1分钟,当当即售出3145762册书;“双11”当日,图书收订金额同比增长219%。  抢购结束,有人晒出自己的购书清单,也有人感叹,看见好书就忍不住“剁手”,但囤是囤了,却不知道何时才能读完……  01“囤书让冬天变得温暖”  朱薇在一家企业工作。
期刊
被称为“书镇”的海伊小镇,如今登记在册的常住居民只有不到2000人,却是世界最大的二手书交易中心之一,坐落于英格兰与威尔士交界处的瓦伊河畔,有着自中世纪保留下来的古城风貌。在海伊,人们似乎都不約而同地放下了电子书,沉浸于实体书的海洋中。在电子阅读所代表的快节奏生活之外,人们来到海伊,寻找一种由小镇历史和二手书店交织而成的、慢节奏的生活。  01  古老小镇焕发新生从二手书店到独立王国  海伊小镇的
期刊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明正德年间状元,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为官后因年轻气盛、禀性刚直,在著名的“撼门事件”中险些惹下杀身之祸。后发愤研究韬晦之术,得以颐养天年,并有此奇书流传于世。“韬光”是隐藏自己的光芒,“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它和低调的意思基本相同,这是一种优秀的策略。韬晦之策实际上是自己力量无法达到目标时,为防止别人干扰、阻挠、破坏自己的行动计划,故意采取低姿态,造成势弱无争假象的
期刊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他以散文著名,情感真挚;他致力国学研究,恪守治学传统;他坚守气节和情操,忧国忧民。  50年人生匆匆,朱自清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学遗产,平淡中流动着感人至深的情韵;他的学术风范和人格魅力,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文化长河里熠熠生辉。  有一种白话美文,属于朱自清  对很多人来说,朱自清就是散文的代名词。他的散文文笔清丽、婉转回旋又脉络清楚,表现出
期刊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化,延绵五千年从未间断。这种以汉字和农耕为核心的文明形态影响遍及东亚,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智慧更是声名远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交流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哪里呢?  1  在探讨中华文明之前,我们首先必须要探讨一下,我们中国人是从哪里来的?  通过现代分子人类学、遗传学角度科学的分析,我们的祖先无疑来自非洲。大约7万
期刊
2018年7月26日,宗璞先生度过了九十华诞,也就在半年前,她发表长篇小说《北归记》,继《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后,为她的“野葫芦引”系列四卷长篇画上句号。  宗璞的四卷本系列小说“野葫芦引”,是中国唯一描写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精神操守的系列长篇,她也是唯一一位散文、小说、童话都获得过全国大奖的当代作家。  1.九十岁华诞,了却心愿  过去,宗璞先生经常住在北大的燕园,逢年过节,我们总是会去那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