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唐寅的放浪形骸,朱允明的佯狂避世,徐祯卿的诗意逼人,江南四才子中真正的大才之人,我认为当属文徵明。
出生官宦之家的文徵明,七岁尚不能发声,十一岁才学会说话,但其父文林坚信其是大器晚成之人,当然,后来文徵明也确实未让其父失望。
1479年,朱允明已经考中了秀才,开始力攻古文为乡试做准备,而此时的文徵明也已经九岁,但还不会说话。也就是在这一年,四才子之一,有“吴中诗冠”之称的徐祯卿才刚刚出生。而之后,朱允明连续两年乡试失利,后因唐寅与文徵明相识,三人成为好友。
有人曾说文徵明绘画的名气不如唐寅、书法的名气不如朱允明、诗词的名气不如徐祯卿,就如同有人说刘德华唱歌不如张学友、跳舞不如郭富城、长相不如黎明一样。衡量一个人的德才,不能只从一个方面。文徵明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朱允明、唐寅、徐祯卿合称“吴中四才子”,而清文学评论家朱和羹更是评论其“明楷以文衡山为第一”,这样的殊荣不单单是名气可以决定的。
文徵明真正让人称赞的,当属其人品及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文徵明将这句话贯彻得淋漓尽致。
唐寅曾在参加录科考试期间与好友张灵(朱允明的弟子)留恋于红楼,提学御史方志十分厌恶其行径,导致唐寅在录科考试中名落孙山,后因文徵明父亲等人爱惜人才向方志求情,方志才同意让其补考。由此可见,文徵明在当时属于官二代。但作为官二代,文徵明依然性情温和,从不依靠父亲的关系网。《明史·文徵明传》中曾记载,文徵明父亲文林去世后,官员百姓集资一千两白银作为办理丧事的费用,却被十六岁的文徵明全部谢绝了。
可能大家对一千两银子的数额不太了解,曾有人用《金瓶梅》中的有关当时房价的记载与现在我国房价进行过换算,换算得出一两银子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五千元。当然房价这个东西不准确,但是折合成一千人民币应该是可以的。十六岁的文徵明对于如此巨款,说拒绝就拒绝了。
文徵明辞官回乡后,当时的礼部尚书路过苏州,专程去文宅看望文徵明,因为他听说文徵明有个规矩:对上任官员及路过官员,不会专门去拜访。但他自持为皇上身边的红人,身份特殊,认为文徵明一定不敢不来回拜。于是,专门在苏州等了文徵明两天,但终不见文徵明的影子,他只好失望地离开。后来人们说:“这才是文徵明,如果对别人不回拜只回拜此人,那绝对不是文徵明。”
文徵明曾受邀去苏州一富商家中做客。因富商特别钦羡文徵明,酒宴结束后留其在自家过宿,文徵明感到盛情难却便留下。当他准备上床入睡时,发现窗前摆列了一套银铸茶具,主人本意是赠与文徵明,但文徵明并不知情,后在他躺床上即將睡着之时,日间宴席上的一名陪客悄悄地从桌上摸走了两个杯子,此时文徵明并未声张,而是暗想:如果我将此事说出,这个人与主人家的交情也就断绝了。清早文徵明独自离去,离去时留一字条:银杯两只我暂时借去一用。回家后找一银匠打造了两个一样的银杯,送还给了富商。
《明史·文徵明传》中记载,其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皆父友也。吴宽是太子太保,文徵明也算是师出名门;而学画于沈周,后期更与沈周同为“吴门四家”之一,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清人沈德潜编选的《明诗别裁集》中,四才子的诗也只有文徵明与徐祯卿的被收录其中。既然徐祯卿被称为“吴中诗冠”,那文徵明的诗词造诣也是显而易见的。
而文徵明对后世的影响最重大的,并非其本人的文学造诣,而是其众多门生与文氏后裔,他们形成了庞大的吴门书派,使其笔法风格风靡整个吴中江南,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当时吴门书派的领袖人物朱允明刚刚逝世,文徵明凭借自身的人品和文学造诣以及当时的威望,承担起了吴门书派领头人的角色。在经历了仕途坎坷,拒绝了当时自己父亲的弟子张璁的招揽以及当时被招入朝中担任宰相的杨一清的调动之后,辞官回乡的文徵明以提携后学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文徵明以博学多才和高尚风范为自己的门生和后人树立了榜样。他更是经常与门生们一起游山作画、玩水吟诗,经常将自己的对先贤名作的见解与大家探讨,有时还会将自己的收藏取出,让大家欣赏、学习。文徵明的这种悉心教导,使得后来的吴门子弟均可成为独当一面的文学大家。继承文徵明文学才气的除了庞大的吴门子弟外,还有文氏子孙,像大家熟悉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便是文徵明之子文嘉的《三日歌》之一,《明日歌》中的诗句。除了文嘉,还有文彭、文伯仁、文元善、文从简、文俶等等,这些文氏家族的后裔都是因为文徵明的影响,最终成为了吴门书派的重要延续者。
值得一提的是,文徵明的书画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还流传到了海外。如今说到书法,除去中国之外,还有日本也不得不提;而说起对日本的书法,又不得不提的是董其昌,董其昌对日本的书法有很重大的影响,这一点可以从《画禅室随笔》这本日本最早的中国书论出版物中看出。而董其昌的书画风格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吴门风格。到明末时期,吴门书派日渐衰落,董其昌作为那个时代崛起的一个书艺大师,虽然并没有直接去学习文徵明的字迹,但却同样受到当时吴门风格的影响。此外,虽然文徵明生前十分痛恨倭寇经常海上来犯的行径,但文徵明的书画还是有不少流落日本;而当文徵明的书画在日本传播的时候,中国已经进入了董其昌的时代。所以,不论是从董其昌而言,还是从文徵明来说,对于日本的书法历史,文徵明的贡献都是非常大的。
“大器晚成”这句话,就像是为文徵明量身定做的一样。十一岁才会说话,一生参加了九次科举考试,屡次不第,后期桃李满天下,将吴门带入繁荣,更是流芳数百年。如果真要评价文徵明,可以借用一下清代朱彝尊对文徵明的评价:“先生人品第一,书、画、字次之。”
责编:何建娇
出生官宦之家的文徵明,七岁尚不能发声,十一岁才学会说话,但其父文林坚信其是大器晚成之人,当然,后来文徵明也确实未让其父失望。
1479年,朱允明已经考中了秀才,开始力攻古文为乡试做准备,而此时的文徵明也已经九岁,但还不会说话。也就是在这一年,四才子之一,有“吴中诗冠”之称的徐祯卿才刚刚出生。而之后,朱允明连续两年乡试失利,后因唐寅与文徵明相识,三人成为好友。
有人曾说文徵明绘画的名气不如唐寅、书法的名气不如朱允明、诗词的名气不如徐祯卿,就如同有人说刘德华唱歌不如张学友、跳舞不如郭富城、长相不如黎明一样。衡量一个人的德才,不能只从一个方面。文徵明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朱允明、唐寅、徐祯卿合称“吴中四才子”,而清文学评论家朱和羹更是评论其“明楷以文衡山为第一”,这样的殊荣不单单是名气可以决定的。
文徵明真正让人称赞的,当属其人品及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文徵明将这句话贯彻得淋漓尽致。
唐寅曾在参加录科考试期间与好友张灵(朱允明的弟子)留恋于红楼,提学御史方志十分厌恶其行径,导致唐寅在录科考试中名落孙山,后因文徵明父亲等人爱惜人才向方志求情,方志才同意让其补考。由此可见,文徵明在当时属于官二代。但作为官二代,文徵明依然性情温和,从不依靠父亲的关系网。《明史·文徵明传》中曾记载,文徵明父亲文林去世后,官员百姓集资一千两白银作为办理丧事的费用,却被十六岁的文徵明全部谢绝了。
可能大家对一千两银子的数额不太了解,曾有人用《金瓶梅》中的有关当时房价的记载与现在我国房价进行过换算,换算得出一两银子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五千元。当然房价这个东西不准确,但是折合成一千人民币应该是可以的。十六岁的文徵明对于如此巨款,说拒绝就拒绝了。
文徵明辞官回乡后,当时的礼部尚书路过苏州,专程去文宅看望文徵明,因为他听说文徵明有个规矩:对上任官员及路过官员,不会专门去拜访。但他自持为皇上身边的红人,身份特殊,认为文徵明一定不敢不来回拜。于是,专门在苏州等了文徵明两天,但终不见文徵明的影子,他只好失望地离开。后来人们说:“这才是文徵明,如果对别人不回拜只回拜此人,那绝对不是文徵明。”
文徵明曾受邀去苏州一富商家中做客。因富商特别钦羡文徵明,酒宴结束后留其在自家过宿,文徵明感到盛情难却便留下。当他准备上床入睡时,发现窗前摆列了一套银铸茶具,主人本意是赠与文徵明,但文徵明并不知情,后在他躺床上即將睡着之时,日间宴席上的一名陪客悄悄地从桌上摸走了两个杯子,此时文徵明并未声张,而是暗想:如果我将此事说出,这个人与主人家的交情也就断绝了。清早文徵明独自离去,离去时留一字条:银杯两只我暂时借去一用。回家后找一银匠打造了两个一样的银杯,送还给了富商。
《明史·文徵明传》中记载,其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皆父友也。吴宽是太子太保,文徵明也算是师出名门;而学画于沈周,后期更与沈周同为“吴门四家”之一,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清人沈德潜编选的《明诗别裁集》中,四才子的诗也只有文徵明与徐祯卿的被收录其中。既然徐祯卿被称为“吴中诗冠”,那文徵明的诗词造诣也是显而易见的。
而文徵明对后世的影响最重大的,并非其本人的文学造诣,而是其众多门生与文氏后裔,他们形成了庞大的吴门书派,使其笔法风格风靡整个吴中江南,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当时吴门书派的领袖人物朱允明刚刚逝世,文徵明凭借自身的人品和文学造诣以及当时的威望,承担起了吴门书派领头人的角色。在经历了仕途坎坷,拒绝了当时自己父亲的弟子张璁的招揽以及当时被招入朝中担任宰相的杨一清的调动之后,辞官回乡的文徵明以提携后学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文徵明以博学多才和高尚风范为自己的门生和后人树立了榜样。他更是经常与门生们一起游山作画、玩水吟诗,经常将自己的对先贤名作的见解与大家探讨,有时还会将自己的收藏取出,让大家欣赏、学习。文徵明的这种悉心教导,使得后来的吴门子弟均可成为独当一面的文学大家。继承文徵明文学才气的除了庞大的吴门子弟外,还有文氏子孙,像大家熟悉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便是文徵明之子文嘉的《三日歌》之一,《明日歌》中的诗句。除了文嘉,还有文彭、文伯仁、文元善、文从简、文俶等等,这些文氏家族的后裔都是因为文徵明的影响,最终成为了吴门书派的重要延续者。
值得一提的是,文徵明的书画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还流传到了海外。如今说到书法,除去中国之外,还有日本也不得不提;而说起对日本的书法,又不得不提的是董其昌,董其昌对日本的书法有很重大的影响,这一点可以从《画禅室随笔》这本日本最早的中国书论出版物中看出。而董其昌的书画风格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吴门风格。到明末时期,吴门书派日渐衰落,董其昌作为那个时代崛起的一个书艺大师,虽然并没有直接去学习文徵明的字迹,但却同样受到当时吴门风格的影响。此外,虽然文徵明生前十分痛恨倭寇经常海上来犯的行径,但文徵明的书画还是有不少流落日本;而当文徵明的书画在日本传播的时候,中国已经进入了董其昌的时代。所以,不论是从董其昌而言,还是从文徵明来说,对于日本的书法历史,文徵明的贡献都是非常大的。
“大器晚成”这句话,就像是为文徵明量身定做的一样。十一岁才会说话,一生参加了九次科举考试,屡次不第,后期桃李满天下,将吴门带入繁荣,更是流芳数百年。如果真要评价文徵明,可以借用一下清代朱彝尊对文徵明的评价:“先生人品第一,书、画、字次之。”
责编:何建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