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2月12日晚上7点,随着《江南style》旋律的响起,成都沙湾路金牛广场上,踩着音乐的节拍,一群老年人跳起了时髦的骑马舞,56岁的王金仙阿姨就是其中的一位。当记者问她为何这么悠闲时,她拍了拍记者的手,笑着说:“这都是因为社会保障好啊,没有后顾之忧我才有闲情去享受余生!”
“养老金几乎年年都在涨,
我们很知足”
10多年前,王阿姨是成都一家纺织厂的工人。2000年离岗后,就一直通过银行领取养老保险金,“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晚发或少发过,2012年头3个月的钱还是一次性发放到我存折上的呢!”
回首过往,王阿姨打开了话茬:“以前退休金少得可怜,那时候企业的效益不是很好,刚退休那会儿,每月只有200多块钱。”比她晚退休的老伴,养老金只比她多100来块,迫于生计,她和老伴卖过早餐、做过家政、摆过地摊、拉过三轮。
随着养老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加上平时干点零活挣些钱,王阿姨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养老金几乎年年都在涨,我们很知足!”王阿姨说,2012全年养老金只差24块就是24000元。
记者了解到,其实从2005年开始,我省就连续8次为企业离退休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2012年1-11月,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1643.4万,完成全年计划的104.8%,城镇五项社保基金征缴总收入1089.4亿元。”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
像王阿姨这样的受益者还有很多,全省475万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可以增加养老金201元。随着我省统筹城乡工作的进一步推进,2012年7月实施了全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加强了对各地实施制度全覆盖工作、养老金发放情况的动态管理,向“人人享有基本保障”的目标迈出了重要步伐。
“医保为我们节省了很大的开支”
养老金在逐年上涨的同时,医保的民生效益也正在显现。广覆盖、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正为我省9000万人民群众织起一张健康安全保障网。
这同样也让王阿姨一家受益不小。王阿姨的老伴张大爷,今年60岁,2012年初得了一场肺病,医保为他们节约了一笔开支。
王阿姨的儿子张杰回忆说,当时自己去了一趟医疗保险经办大厅。咨询台前面站着的人前拥后挤,那里有很多人和他一样,在关心同样一个问题:能否到华西、省医院等大医院看病?能报销多少?
后来全家人经过商量,选择了就近的社区医院。“幸运的是父亲的肺病是可治愈的。在社区医院就医,基金支付起付线比到三级医院就医低400元,报销比例同时还高42个百分点。而且卫生环境、基础设备并不比三级医院差,又能节省开支,何乐而不为呢!”
张杰给记者算了笔账:
可治性肺病到社区医院一般花费是3000元,起付门槛费仅100元,扣除后还有2900元,报销比例达92%,能报销2668元;三级医院起付门槛费500元,剩下的2500元中,只能报销50%,即1250元;而且三级医院收费标准比社区医院高,可能还会超过4000元,会负担更多。
记者了解到2012年1—11月,全省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2366.5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05%,全省医保参保覆盖率达96.6%,全省职工和居民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80.8%和70.5%。
张大爷告诉记者,幸好有王阿姨的悉心照顾,才恢复得好。王阿姨则说:“幸好有国家的医保政策,可以报销一部分,压力小了,病就好得更快!”
“生孩子不仅没有花钱,反而还赚了”
王阿姨一家最大的幸福和快乐降临在2012年的6月,家里迎来了新的生命,这让张杰和妻子小谢第一次感受到了做父母的滋味,也让他们再一次尝到了社保的“甜头”。
张杰的妻子小谢在成都一家普通民营企业工作,每月工资2000多,31岁的她已被划为高龄产妇行列,怀孕10个月后,选择了剖腹产。
小谢生产的手术费用有6000多元。休完产假后,小谢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同事主动找到了她,让她带齐相关证件到公司进行核算,报销相关费用。“在单位报账时,有将近9000元的生育待遇,多得了近3000元,生孩子不仅没有花钱,反而还赚了!”
“要是根据老的《成都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不是成都市属企业的女职工,生育保险是很难保障的。”成都市社保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06年《成都市生育保险办法》实施后,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等用人单位及其员工和自由职业者,除离退休人员外,都参加了生育保险。2012年1-11月,全省生育保险人数达650万人。
“该办法不仅扩大了享受保险待遇的范围,生育保险基金除支付原来政策规定的女职工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外,还将支付计划生育手术费、男职工非城镇人口或城镇无业人员配偶的生育补贴,以及由生育引起的并发症的住院医疗费。”成都市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那么,小谢的近3000元是怎么“赚”到的呢?
按照相关规定,如果该企业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为其缴纳生育保险费,张杰的妻子小谢妊娠满7个月后剖腹产,领取的生育待遇应该为:
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12个月缴费工资总额÷365×90+定额医疗费=2000(元)×12(月)÷365×90(日)+3000(元)=5917.8+3000=8917.8元
提起如今不到半岁大的儿子,张杰满怀感激:“这么多年,除了努力工作外,不会再担心养老、生病这些问题,对政府有了一半的依赖心理,她的每一次改革和作为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进步和温暖。”
“百姓的幸福才是社会发展的意义所在。我们会继续坚持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努力做到让人人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在和王阿姨一家告别后,想起《礼记·礼运篇》的一句:“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也许,社会保障的作用和意义也就是如此吧。
连线: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叶壮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是群众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根本方向。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制度構架城乡统筹、待遇标准城乡衔接、机构设置城乡统一、经办操作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社会保障”民生工程,努力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注重保障公平,积极推进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的合并实施,不断提高适龄群众参保覆盖率。更加注重统筹衔接,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制度的衔接办法,保障城乡居民在不同养老制度间的有序流动。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提高养老金待遇。更加注重基金监管,建立完善内控制度,加强社保基金专项治理,确保基金完整、安全。
“养老金几乎年年都在涨,
我们很知足”
10多年前,王阿姨是成都一家纺织厂的工人。2000年离岗后,就一直通过银行领取养老保险金,“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晚发或少发过,2012年头3个月的钱还是一次性发放到我存折上的呢!”
回首过往,王阿姨打开了话茬:“以前退休金少得可怜,那时候企业的效益不是很好,刚退休那会儿,每月只有200多块钱。”比她晚退休的老伴,养老金只比她多100来块,迫于生计,她和老伴卖过早餐、做过家政、摆过地摊、拉过三轮。
随着养老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加上平时干点零活挣些钱,王阿姨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养老金几乎年年都在涨,我们很知足!”王阿姨说,2012全年养老金只差24块就是24000元。
记者了解到,其实从2005年开始,我省就连续8次为企业离退休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2012年1-11月,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1643.4万,完成全年计划的104.8%,城镇五项社保基金征缴总收入1089.4亿元。”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
像王阿姨这样的受益者还有很多,全省475万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可以增加养老金201元。随着我省统筹城乡工作的进一步推进,2012年7月实施了全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加强了对各地实施制度全覆盖工作、养老金发放情况的动态管理,向“人人享有基本保障”的目标迈出了重要步伐。
“医保为我们节省了很大的开支”
养老金在逐年上涨的同时,医保的民生效益也正在显现。广覆盖、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正为我省9000万人民群众织起一张健康安全保障网。
这同样也让王阿姨一家受益不小。王阿姨的老伴张大爷,今年60岁,2012年初得了一场肺病,医保为他们节约了一笔开支。
王阿姨的儿子张杰回忆说,当时自己去了一趟医疗保险经办大厅。咨询台前面站着的人前拥后挤,那里有很多人和他一样,在关心同样一个问题:能否到华西、省医院等大医院看病?能报销多少?
后来全家人经过商量,选择了就近的社区医院。“幸运的是父亲的肺病是可治愈的。在社区医院就医,基金支付起付线比到三级医院就医低400元,报销比例同时还高42个百分点。而且卫生环境、基础设备并不比三级医院差,又能节省开支,何乐而不为呢!”
张杰给记者算了笔账:
可治性肺病到社区医院一般花费是3000元,起付门槛费仅100元,扣除后还有2900元,报销比例达92%,能报销2668元;三级医院起付门槛费500元,剩下的2500元中,只能报销50%,即1250元;而且三级医院收费标准比社区医院高,可能还会超过4000元,会负担更多。
记者了解到2012年1—11月,全省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2366.5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05%,全省医保参保覆盖率达96.6%,全省职工和居民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80.8%和70.5%。
张大爷告诉记者,幸好有王阿姨的悉心照顾,才恢复得好。王阿姨则说:“幸好有国家的医保政策,可以报销一部分,压力小了,病就好得更快!”
“生孩子不仅没有花钱,反而还赚了”
王阿姨一家最大的幸福和快乐降临在2012年的6月,家里迎来了新的生命,这让张杰和妻子小谢第一次感受到了做父母的滋味,也让他们再一次尝到了社保的“甜头”。
张杰的妻子小谢在成都一家普通民营企业工作,每月工资2000多,31岁的她已被划为高龄产妇行列,怀孕10个月后,选择了剖腹产。
小谢生产的手术费用有6000多元。休完产假后,小谢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同事主动找到了她,让她带齐相关证件到公司进行核算,报销相关费用。“在单位报账时,有将近9000元的生育待遇,多得了近3000元,生孩子不仅没有花钱,反而还赚了!”
“要是根据老的《成都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不是成都市属企业的女职工,生育保险是很难保障的。”成都市社保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06年《成都市生育保险办法》实施后,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等用人单位及其员工和自由职业者,除离退休人员外,都参加了生育保险。2012年1-11月,全省生育保险人数达650万人。
“该办法不仅扩大了享受保险待遇的范围,生育保险基金除支付原来政策规定的女职工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外,还将支付计划生育手术费、男职工非城镇人口或城镇无业人员配偶的生育补贴,以及由生育引起的并发症的住院医疗费。”成都市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那么,小谢的近3000元是怎么“赚”到的呢?
按照相关规定,如果该企业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为其缴纳生育保险费,张杰的妻子小谢妊娠满7个月后剖腹产,领取的生育待遇应该为:
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12个月缴费工资总额÷365×90+定额医疗费=2000(元)×12(月)÷365×90(日)+3000(元)=5917.8+3000=8917.8元
提起如今不到半岁大的儿子,张杰满怀感激:“这么多年,除了努力工作外,不会再担心养老、生病这些问题,对政府有了一半的依赖心理,她的每一次改革和作为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进步和温暖。”
“百姓的幸福才是社会发展的意义所在。我们会继续坚持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努力做到让人人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在和王阿姨一家告别后,想起《礼记·礼运篇》的一句:“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也许,社会保障的作用和意义也就是如此吧。
连线: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叶壮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是群众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根本方向。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制度構架城乡统筹、待遇标准城乡衔接、机构设置城乡统一、经办操作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社会保障”民生工程,努力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注重保障公平,积极推进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的合并实施,不断提高适龄群众参保覆盖率。更加注重统筹衔接,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制度的衔接办法,保障城乡居民在不同养老制度间的有序流动。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提高养老金待遇。更加注重基金监管,建立完善内控制度,加强社保基金专项治理,确保基金完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