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还是不移,都是个问题

来源 :中国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hao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健:
  移民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不会太大
  从表面上看,移民潮有很大的影响,它造成了财富和人才资源的流失,但从深层次来看,移民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会太大。财富方面,很多钱流向了移民接收国家,但又变相地回到了中国。而且资金的流动是相互的,在流出资金的同时,也有资金的流入。其实他们很多人只是转变了身份,多拿了一个证,他们的生活还在国内,一点都没有改变,有高收入、有别墅。人才资源方面,走出去的人未必都是人才,很多官员和富商的子女在国外,并没有学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这些人放在十三亿的总人口里面,只占很小的比重,影响不会很大,我们不要夸大这种影响。
  在晚清和民国的时候,有很多中国人走了出去,到东南亚各国,很多都成了商业精英,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广东有很多外汇收入,也有很多华人回国投资,是当时的一大景观。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中国有大量的华侨,他们对中国的转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要吸引人才,可以这样入手,香港人有“回乡证”,台湾人有“台胞证”,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个“华人证”,这样人才可以较顺当地回到国内,我们要提供一个让所有华人都能顺利报效祖国的机制,可以承认双重国籍。其次,我们应该要维护法律的权威,做到司法独立,假如我们能够给他们一个公正的、安全的环境,那就能够为他们免除后顾之忧。要让民众更有安全感,必须让所有国民都享有同等的待遇,只要没被法院认定为有罪,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一视同仁。媒体要注意传播,不要采用一些概念,比如“富二代”、“官二代”,而要用“国民”的概念。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比如印度尼西亚、俄国、东欧都有排华现象,但是在国内,你就是国民,不应该存在排挤任何一个人的问题,每个人都得到法律的保护,包括生命权、财产权等其他延伸出来的权利。
  
  南京大学社会学学院院长周晓虹:
  移民与爱国不能相提并论
  移民与爱国与否不能相提并论。抗战期间,没有走出国门却当了汉奸的人很多,同时期回到自己国家抗战的人也不少,所以我们不能将移民作为区分爱国与不爱国的标准。另一方面,从历史上看,移民是一种传统,美国就是由英国和欧洲大陆的人移民过去的。
  比如有这样一批移民,他们是上世纪50年代回到祖国的,但回来后却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于是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时,这些人就重新选择回到国外。所以,我们的国家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政策,而不应该谴责这些人。我们应该关注如何改变环境来留住甚至吸引人才。如果这些东西不能做到的话,那移民是很正常的。另一方面,客观上讲,中国人口多,耕地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少,人们选择到国外去更好的生活或施展他们的抱负,也是无可厚非的。
  实际上,精英出去以后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促进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交流与合作的一种动力或桥梁。这些人出去不是单纯养老,而是从经济到文化教育多方面沟通两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移民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的对外交流和改革开放。而大家对移民的消极态度,我认为是因为大家对人才流失后中国的前途和稳定抱有怀疑态度。费孝通曾认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许多有文化的地主从农村流失到城市,结果造成中国乡村社会的凋敝和豪强势力崛起。他把这种现象解释成一种与水土流失相像的现象,叫社会浸蚀。从这两个角度来讲,中国精英的流失在社会层面上对社会的影响可能要大于经济层面。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夏业良:
  人才是属于全人类的
  我们要用更广阔的视野看待人才流动,人才不是属于某一个地方,某一个国家的,而是属于全人类的。不是说精英不肯为这个国家和地区奉献,而是说你无法为他们提供应有的条件,他们出于无奈才会选择离开。所以不应该都把责任推到这些人身上,认为不为我服务去给外国出力是不负责任的,这是落后保守的思维。只要是人才,不管在哪个地方,只要能发挥潜能,作出成绩,我们就应该鼓励。
  此外,现在很多地方想靠高薪来吸引人才,光凭这个是不行的,人家不是只看你给的待遇,如果不能适应他事业的发展,也是待不长的。更长久更有效的吸引力还是制度环境、社会氛围,更适合人的发展,并使人才能确实干出成绩出来,不是各方面都受到限制约束,明知有很多弊端又无法改变,最后人家只有走路了事了!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郑也夫:
  不能让国内的人才觉得只有海归才是人才
  商人在国内的经营环境充满了风险,虽可以发财,但极不安全,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作出了移民的选择,但同样他们也带走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这也造成了直接的损失;知识分子的外流是因为他们认为自由度大、有发展空间,在国内可能不能获得同样的成就。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女学者就是因为非常热爱她的研究才出去的,而在国内她是无法安心搞研究的,不仅没有相应的设备和研究条件,还有很多非学术的事情要处理,所以她甚至选择了把家安在国内,一人独自在外搞研究。而且科学是无国界的,出去的人做出的成果日后还会以其他的方式回报给祖国的。
  现在在做各种努力,想要吸引人才回来,很多名校都争相雇佣一些中国海归或是洋教授,而且都给开高薪,给非常丰厚的条件,但我觉得这事情做得有点荒诞,有点过分,虽然是努力吸引他们,但在这方面下的功夫我不太赞同。美国吸引外国知识分子和对待本国知识分子没搞两个政策,是一视同仁的,确实美国的物质报酬丰厚,研究也自由,但并没有对外国来的人搞特殊待遇,不媚外。我们的吸引也不应该说只是为了把海外人才吸引过来,毕竟国内还是培养了很多人才的,不能让国内的人才觉得只有海归才是人才,才值钱,如果这样大家都会选择出去了。像人大就有一个明文规定:招聘的教师必须有在海外正式学习的经历。这事做的太绝了,太过了,向海归倾斜太重了。
  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环境宽松,包括物质待遇也还要说得过去,但绝对不意味着是诱惑。要是诱惑别人来是荒诞的,那绝对不意味着环境好,要是环境好干嘛还老诱惑人?应该是环境构成吸引,不是说格外拿出什么东西,拿出什么钱来,拿出个什么房子来诱惑你。
  
  著名学者傅国涌:
  责任感缺失导致人才离开
  虽然我们国家现在是一个崛起的大国,是一个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体,能开奥运,能开世博,但报道出来的大量事实也告诉我们,我们的社会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贫富分化厉害,就业问题十分严峻。每个人都有一个桃花源的梦,希望简单地更放松地生活,但现有环境达不到他理想的生活状态,提供不了足够的安全感。
  现在的知识分子普遍缺乏担当、缺乏勇气、缺乏对社会的批判精神,比较犬儒,只有少部分人有自主的判断。鲁迅那个时代是大部分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活得像一个本质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今天是做不到的。自身责任感的缺失,也是富裕阶层选择离开的一个原因。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
  栽好梧桐树引回金凤凰
  有思想、有抱负,又很专业的人才不断地流出,对国家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损失。老一代的精英们已经留下来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怎么留住那些年轻、有发展前景的精英呢?要留住他们,就要提供比较好的平台,让他们看到自己才能施展的空间和上升的希望。然而国内往往是论资排辈的体制,要打破这种格局,让真正有才能的人上位。虽然,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想了些办法,但还需要能真正提供保障的机制和体制,需要有宽松的环境让大家畅所欲言,把热情激发出来,软硬件的条件都要具备。
  怎样凝聚人心的问题,是我们国家需要认真探讨的,因为这种离开已不是个别现象了。上世纪50年代,很多人是怀着希望国家中兴的理想回来的;现在从个人来讲,可能是丧失了信心、抱负和担当。但还是要从我们国家自身看,我们怎么营造让他们产生信心的环境。不是发一些文件,说几句要培养他们、重视他们的话就可以了。精英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栋梁,是未来发展的希望,一定要有良好的环境来保护他们、支持他们,让他们看到希望,才能够让他们一往直前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其他文献
物资中转站是为了保证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工程现场物资的及时供给,在管道工程沿线设立的物资仓储中转场所。根据中转站所担负的特殊任务和所处的特殊环境,如何有效、稳步地实施
文章主要从钻孔灌注桩钻孔设备介绍起,按照施工过程的先后次序、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分别进行探讨,阐述了自己对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一些见解。 The article mainly int
期刊
在当代强烈的审丑倾向下,本文试图通过对文学作品、影视网络中出现的“丑文化”这一现象,时受众的审丑心理变化进行浅要分析和探寻.
期刊
期刊
2018年是改革开放的40周年,是我国改革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一年,芳华四十载,物业管理行业与改革开放同步壮大,物业服务也正向着创新、科技、生态的方向蓬勃发展.rn
期刊
文章以高速公路现浇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天桥为例,简要介绍了箱梁天桥的设计及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对于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天桥的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Ta
贾会计沉着脸,饭桌旁的老伴儿吓得一声没敢吱,过了一会儿小心地说:“要不,上江边走走?”老贾微微点了点头,瞅了一眼桌上他最爱吃的清蒸江鱼,心事重重地转身走了。 Jia accou
期刊
期刊
通过研究信息技术与公路养护管理的关系,探讨信息技术在公路养护管理的应用,并以某市公路信息系统为例,论述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实现。 By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