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ng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辨即思考辨析。“思辨理性”渐渐地与“致用为上”的思想分离,对物质性思维的超越以及高度化的概括,更彰显出其内涵高级的实用性。可以说,思辨是数学教学的一种价值取向,是数学知识的一种内在需求,思辨让数学思维方式更加多样。数学教师应当以数学的致用性为基础,向思辨靠拢,让学生朝更深层次去想,让学生发展更长远。
  关键词:思辨;数学思维;价值;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6-06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建省规划课题“小学数学思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FJJKXB16-268)的研究结果。
  作者简介:陈永芳(1969—),女,福建福州人,福建省福州市东升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引言
  辨者,明察、区分也。我国古代最早提出思辨这一思想的当属孔子及其弟子。如《论语·颜渊》中:“子张问崇德、辨惑。”而在欧洲,最早提出思辨数学思想的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在自己的著作《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中详细阐述了思辨数学与算法数学的差异。
  如何让数学与思维共生,也就是如何有思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怎么帮助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的思维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得到缜密性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寻找数量关系时如何得到开拓性的锻炼?学生的思维如何在具体事件的分析演算中得到全面开阔?现实教学呼唤着思辨的数学课堂。思辨的数学课堂,即通过简约的数学教学促进学生形成思辨式思维。通俗而言,运用简约的思想和策略,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选择、情景创设等进行精要的把握。这样,课堂不仅变得简洁、深刻、思维含量高,并且让学生在观察(倾听)、辨析、评判、推论、归纳、自我调整中逐步发展思辨式的思维方式。
  二、思辨的价值
  (一)思辨是数学知识的一种内在需求
  思辨即思考辨析。在一个人的经验范围内,对问题和事物进行全方位的思考,运用合乎逻辑的有关质疑与推理的方法,摸清概念、观点,最终得到正确结论的过程。数学的思辨能力,在表现形式上可分为两大类:显性思辨和隐性思辨,一种是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即显性思辨;另一种是学生内心的数学思考、分析和判断,即隐性思辨,引其“内思”、促其“外辨”,具体可细化为以下六个核心技能:观察(倾听)、辨析、评判、推论、归纳、自我调整。
  思辨教学是数学知识的一种内在需求。 将简单的知识教得有厚度,教出数学背后的思想、方法、数学的思维方式是我们简约思辨课堂的特质。教师教数学一定要教思维,处理好隐性与显性的关系,学生学数学一定要学思维,锻炼出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学生运用思辨的思想和策略,通过师生、生生之间自由的思考、分析、互动、争议等活动,养成善于观察、发现、推理、归纳、表达的习惯,从而传递知识、训练能力、拓展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使课堂走近思辨的文化,走向数学本质的教学。
  (二)思辨——让数学思维方式更加多样
  1.思辨,聚焦数学核心概念——思维更加清晰
  史宁中教授解释数学核心——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小数加减法》一课中,它的教学重点为:①理解算理,即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②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我设计了三道数学计算题,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课件出示:2.22 0.03=( ),2.22 0.3=( ),2.22 3=( )]请学生认真读题的同时,思考:三道题目中都出现2和3,为什么计算结果会有这么大差别呢?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很快找到问题的关键在于小数点的位置。经过对比讨论、思考总结后得出结论:因为三个3所在的数位不同,因此计算的结果大相径庭。
  2.思辨,构建数学知识网络——思维更加系统
  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抽象、推理、模型。教师可以按照数学的逻辑关系,用类比的方法,或者用知识间的互通性来构建数学知识的网络,从而使思维系统得以完善。
  教师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小数的认识》教学中,通过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整合知识。
  活动一,思:如何突破小数的概念?先出示一张图,问学生这张图能用什么数来表示,自然而然地引出分数,紧接着用几张图展示整数。分数和整数是学生学过的,是已有的知识结构。最后展示一些情境图,包括水果的质量、商品的价格等,学生一眼就看到图上出现了未学习过但时常接触到的数,也就是今天要学的小数。
  活动二,辨:虽然暂时未学过小数,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早已应用小数点。学生读写小数的时候,提出以下问题:①小数的读和写与整数的读和写的异同点;②使用工具米尺,思考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本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在猜想之后进行讨论、归纳、总结。这一系列的活动,使用数形结合与类比的方法,学生能在活动中利用自身原有认知、思考、辨析,并逐步形成一个新的完整的认知体系。
  3.思辨,加深数学的理解——思维得到训练
  数学的三大特征是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广泛的应用性。这一思想的核心是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
  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活動一:设计了三个问题:①将8块饼进行平均分,4位小朋友一人能分得多少?②如果将1块饼进行平均分,4个小朋友每人又能分得多少?③将3块饼平均分给4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可以分得几块?前两个问题,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可以得到答案。我就第三个问题设计了活动二。
  活动二:将班上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给三张圆纸片代表3块饼,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要求动手平均分这3块饼。对结论进行整理,大体得到两种分法:一种是将3块饼分别平均分成4份,然后将3个叠在一起;另一种是将3块   饼重叠在一起,然后再平均分成4份。两
  种分法得到的结果都是块。由此可以看出:块饼既可以表示3块饼的,也可以表示1块饼的,它们的结果是相等的。3块饼的等于1块饼的。
  活动三,变式训练:( )÷6=,
  =( )÷( )(m≠0) ,13÷( )=
  。
  本案例的重点是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辨”中进行探索、创新,通过互动让课堂活起来。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思辨的能力。
  4.思辨,扩展思维空间——思维高层体现
  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两次拼长方形的活动,在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通过思辨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进而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活动一,思:长方形的面积与哪些条件有关系?通过牵引旧知识,学生会猜测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一定关系。继续提问: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利用学具,任选若干个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拼搭一个大长方形。学生操作的同时观察长方形的面积与它长和宽的内在联系,完成记录表。
  活动二,摆:统一用18个边长1cm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有几种摆放的方法?学生按照教师规定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拼成长宽不同的长方形;然后认真观察不同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从而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两次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顺、逆思维的体验,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辨的具体方法
  (一)善用假设反问技巧,创设矛盾冲突,拥有思辨的平台
  教师善于利用认知冲突,将数学知识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巧设成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并进行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思维碰撞构建舞台、做好配角。
  如在教学“认识方程”第一课时,思:从等式到方程,揭示方程的概念,设计辨析题,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辨:等式与方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在这节课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讨论积极。教师提供了一个可供大家争论交流的平台,学生从矛盾出发,经历猜想、探究、验证,得出数学结论。将传统教学中的“我说你听”这一简单的教学变成了一个学生思维碰撞、智慧比拼的乐园。
  (二)合理调配教学资源,巧抓错误资源,拥有思辨的素材
  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创造性应用教材,科学地设计教学,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设计有“辨点”的课例。如《面积与面积单位》中的两个思辨:
  (1)为什么要用统一大小的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设计意图为借助微课等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到常见的面积单位,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正方形规定面积单位?为什么要用大小一样的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利用连续性问题让学生理解用正方形做面积单位的好处。
  (2)为什么要统一成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1平方米?设计意图: 在常用的面积单位中,通过量边长等数学活动看到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积累活动经验;再从数学回到生活中,寻找日常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的物体。通过知识迁移来认识1平方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适当应用留白艺术,巧用“开放练习”,拥有思辨的热情
  教师一定要做有心人,抓住既有趣又有思维度的题目,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好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
  《倒数的认识》最后一道提升练习题,注重激發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观察数对的特点,过渡到在方格图中找数对的位置,创造出函数曲线。让学生学会观察函数曲线,发现“一个数越大,它的倒数就越小;一个数越小,它的倒数就越大……”做好初小衔接,为初中学习反比例函数相关知识打下基础,渗透函数概念。
  四、结语
  教师一定要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会争论、学会交流,让学生依托争论的平台,在“思辨的学习氛围”中成长,让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因思辨而精彩,因思辨而高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郑毓信.新数学教育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张天孝.现代新思维小学数学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4]张天孝.张天孝与新思维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5]王 玲.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旬刊),2013(11):174.
  [6]陈新涛.例谈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几条途径[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3(10):50-52.
其他文献
摘 要:科学实验教学提倡的是开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探究式课堂。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动手动脑亲历整个探究活动,强化学习能力,塑造学习态度,实现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选取学生身边易获取、成本低的材料,创新实验设计,将会使科学探究活动更具适宜性、可操作性和时代性。  关键词:实验教学;探究性实验;实验材料;实验创新  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教育,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强调科学教学的主要形式
摘 要:在现在的小学课程教学体系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立更加强调对小学生品行道德的培养,更加强调立德树人的目标。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高效开展课堂教学,让教学更加符合实际,更加贴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并把这种知识充分地运用到生活之中。文章聚焦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探索,认为这门课程的教学应该来自生活,并提出教学过程中要将课本内容生活化、将授
摘 要: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创新发展“三格工程”师资培训的路径,采用“菜单式”“交互式”“多样式”培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激活教师成长的内驱力,遇见更好的自己。  关键词:教师培训;三格工程;青蓝工程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伟大中国复兴梦,是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湖南省长沙市长郡雨花外国语洪塘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传承中国“静文化”基因,围绕“立心”“立性”“立能”三大工程,涵养学校静文化,培养师生独特的集体人格和精神气质。文章亦希望通过学校“静文化”建设,进一步认清教育的本质,用传统文化滋养当代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静文化”;立心;立性;立能;教育本源  中
摘 要:“先学后教”是近十年深受广大教师喜欢的教育教学理念。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最终目标是学会学习,用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与能力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在现代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文章基于作者教学经验,以“一元二次方程及应用”教学为例,积极运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技术,利用课件问题(内容)进行课前预学,课中深度学习,课后巩固学习,以期有效提升初中数学课堂
摘 要:细节描写是记叙文中的重要环节。好的细节描写可以真实地展现人物形象、景物特点,使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从而传达出真挚动人的情感。本文作者力图根据学生记叙文细节描写中的不足指导学生精雕细琢传神描写细节的方法。  关键词:记叙文;细节描写;方法  作家刘真说过:“作品中的细节就像活人身上的细胞,是艺术作品当中的灵魂。所谓作品的高度深度是由它的细节部分决定的。”所以在指导学生记叙文写作时就要在细
摘 要:初小衔接是学生语文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个阶段,顺利完成这一过程意味着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小学与初中均缺少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导致初小衔接工作被忽视。作者通过对实践的思考与总结,阐述了初小衔接的责任主体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探索出了一条使小学与中学语文的教与学有效衔接之路。  关键词:初小衔接;小学教师;小学语文;中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
1.由扶到放,进行序列渗透  (1)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所写的一件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怎样,还要让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描述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的,然后仿照课文练习写一段话。写作时不要强求内容的多少,关键是抓住按事情发展顺序来仿写的训练点,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2)按照总起分述顺序写。“总起—举例—小结”或“总起—分述”,是小学课文中常见的段落结构形式。
摘 要:自我教育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教育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如何促使个体从自由散漫走向自律自觉,需要文化的引领。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没有定例、很难统一的艰难工程。文章以学校文化建设实践探究为例,从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出发,重点探讨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以期摸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自我教育;学校教育;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
摘 要: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背景下,小学将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作为一项基本要求。为了改善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培训效果,文章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从而促进数学教师专业能力和思想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意识淡薄  对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学校为了使得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应该加强教师专业培训,然而部分小学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