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是一门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学科,教师在授课中要找到切入点,辅助学生学习,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感受教师运用的方式和思维。这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技巧,提高效率,而且也可以体验到物理知识的独特之处。实验教学的运用可以让教师把一些操作相对简单的实验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也拉进了学生和物理学习之间的距离。现在信息技术比较发达,很多实验可以通过视频记录保存的方式进行反复播放和展示,但是课堂中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参与度;辅助理解;锻炼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的加入会让课堂更加丰富,但是对于整体的课程安排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合理安排好授课时间,并结合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再对实验进行调整。把书本上的文字描写转化为实际的道具和可见的操作步骤,能够让学生的记忆吸收更加具体形象。公式概念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学习的目标不只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考高分,能够做对题目,在生活中的实践利用也很重要。本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初中物理课堂中实验教学的应用探讨进行了一番研究,希望能给广大教师与学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提高课堂参与程度
课堂参与程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整个课堂教授和学习过程中,教师对于重点知识的勾画讲解还有学生在听课的集中度都会影响学生后续的练习。物理实验的涉及范围不只是需要到实验室去完成的内容,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和物理相关的小实验和现象。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对这些现象的产生,过程都进行了解,然后在结合书本知识,让知识更具体的同时,也让学生对于物理学习更加熟悉。并且以后在生活中也会对周围的现象进行知识的套用和回忆,增加知识利用率。
例如,在教授“光的折射”这一课时,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体现,比如一支筷子放在装满了水的碗里,透过水面观察,就能看到筷子是弯曲的。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很少去观察这些细节,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相关例子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折射的内容。然后再在课本上学习折射的产生,以及其他相关的现象。有趣的实验现象作为课程的开头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较为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辅助学生知识理解
知识理解不是说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或者其他的方式对文字公式进行记忆就可以,这样的学习缺乏灵活性,考试过程中不易于转变。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探索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且进行梳理整理的过程,通过实验的方式能加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思路范围可以更广一些。每一科都有不同的学习技巧和方式,学生要不断的探索和发现,根据学科性质和特点进行突破,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收获。学习过程中有实验的融入就是物理学习和很多学科不相同的地方,所以学生要通过这些间接的方式帮助自己更牢固的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授“物态变化”这一课时,这一章的知识是围绕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物体状态进行开展的,不同的状态的转换过程和生成条件也不一样。学生在记忆过程中只是去记他们之间对应的关系,而不结合实际的现象和关系的话,就很容易忘记和记混。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感受每一个变化之间的关联,比如书上提到的液态酒精加热以后就会变成气态酒精,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者实验观摩的方式加深记忆,辅导学习。并且在回忆过程中可以通过有印象的案例作为基础进行推理,从而提高学习准确率。
三、锻炼动手实践能力
实践动手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这可以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放松,也可以是对学习了的知识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进行复习重温。实验过程中对于一些数据的把握,还有步骤的顺序都有严格的要求,所以学生在完成中要做到精准仔细。为了完成任务而敷衍了事的行为是不能达到好的结果,所以实验的开展也可以对学生的耐心进行一定的锻炼。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保持好的学习习惯,辅助学习,并且这样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教授“压强”这一课时,可以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家里的菜刀为什么锋利的一面很容易的就可以把蔬菜肉类切割来,另外一面就不行。同一把菜刀的重量是不变的,不同的是菜刀的两面所接触到的食物的面积,从而学生可以得出压强和接触面有关的结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去更深入的了解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关系。让学生记录同样的重量的情况下的,不同面积的差别,这样不仅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也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得更扎实牢固。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源泉,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更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始终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教学工作的第一位。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物理课堂,由于实验教学的缺失,在课堂上,教師通过语言为学生讲述实验现象,通过画图引导学生发现实验规律。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教学兴趣之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势必会影响到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主动性,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实验教学,通过教学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课堂当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借由实验不断提升,从而在课堂当中投入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更加丰富的情感,让物理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总而言之,课堂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漫长的学习中要保持好的状态,集中注意力去对知识进行吸收和理解。实验的加入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物理学习内容,也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强化记忆,熟悉书本知识。实验内容虽然没有被强行纳入到成绩中去,但是它能给学生带来动手能力的锻炼和总体学习的强化,所以对于实验的操作学习不能够被忽视。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点一点培养出来的,对每一个有用的必要的知识都予以重视和学习,在不断的坚持下,学生就能够取得相对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陈扬清.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
[2]刘志杰.利用初中物理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4(02)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参与度;辅助理解;锻炼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的加入会让课堂更加丰富,但是对于整体的课程安排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合理安排好授课时间,并结合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再对实验进行调整。把书本上的文字描写转化为实际的道具和可见的操作步骤,能够让学生的记忆吸收更加具体形象。公式概念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学习的目标不只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考高分,能够做对题目,在生活中的实践利用也很重要。本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初中物理课堂中实验教学的应用探讨进行了一番研究,希望能给广大教师与学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提高课堂参与程度
课堂参与程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整个课堂教授和学习过程中,教师对于重点知识的勾画讲解还有学生在听课的集中度都会影响学生后续的练习。物理实验的涉及范围不只是需要到实验室去完成的内容,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和物理相关的小实验和现象。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对这些现象的产生,过程都进行了解,然后在结合书本知识,让知识更具体的同时,也让学生对于物理学习更加熟悉。并且以后在生活中也会对周围的现象进行知识的套用和回忆,增加知识利用率。
例如,在教授“光的折射”这一课时,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体现,比如一支筷子放在装满了水的碗里,透过水面观察,就能看到筷子是弯曲的。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很少去观察这些细节,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相关例子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折射的内容。然后再在课本上学习折射的产生,以及其他相关的现象。有趣的实验现象作为课程的开头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较为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辅助学生知识理解
知识理解不是说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或者其他的方式对文字公式进行记忆就可以,这样的学习缺乏灵活性,考试过程中不易于转变。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探索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且进行梳理整理的过程,通过实验的方式能加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思路范围可以更广一些。每一科都有不同的学习技巧和方式,学生要不断的探索和发现,根据学科性质和特点进行突破,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收获。学习过程中有实验的融入就是物理学习和很多学科不相同的地方,所以学生要通过这些间接的方式帮助自己更牢固的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授“物态变化”这一课时,这一章的知识是围绕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物体状态进行开展的,不同的状态的转换过程和生成条件也不一样。学生在记忆过程中只是去记他们之间对应的关系,而不结合实际的现象和关系的话,就很容易忘记和记混。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感受每一个变化之间的关联,比如书上提到的液态酒精加热以后就会变成气态酒精,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者实验观摩的方式加深记忆,辅导学习。并且在回忆过程中可以通过有印象的案例作为基础进行推理,从而提高学习准确率。
三、锻炼动手实践能力
实践动手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这可以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放松,也可以是对学习了的知识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进行复习重温。实验过程中对于一些数据的把握,还有步骤的顺序都有严格的要求,所以学生在完成中要做到精准仔细。为了完成任务而敷衍了事的行为是不能达到好的结果,所以实验的开展也可以对学生的耐心进行一定的锻炼。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保持好的学习习惯,辅助学习,并且这样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教授“压强”这一课时,可以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家里的菜刀为什么锋利的一面很容易的就可以把蔬菜肉类切割来,另外一面就不行。同一把菜刀的重量是不变的,不同的是菜刀的两面所接触到的食物的面积,从而学生可以得出压强和接触面有关的结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去更深入的了解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关系。让学生记录同样的重量的情况下的,不同面积的差别,这样不仅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也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得更扎实牢固。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源泉,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更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始终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教学工作的第一位。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物理课堂,由于实验教学的缺失,在课堂上,教師通过语言为学生讲述实验现象,通过画图引导学生发现实验规律。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教学兴趣之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势必会影响到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主动性,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实验教学,通过教学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课堂当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借由实验不断提升,从而在课堂当中投入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更加丰富的情感,让物理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总而言之,课堂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漫长的学习中要保持好的状态,集中注意力去对知识进行吸收和理解。实验的加入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物理学习内容,也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强化记忆,熟悉书本知识。实验内容虽然没有被强行纳入到成绩中去,但是它能给学生带来动手能力的锻炼和总体学习的强化,所以对于实验的操作学习不能够被忽视。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点一点培养出来的,对每一个有用的必要的知识都予以重视和学习,在不断的坚持下,学生就能够取得相对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陈扬清.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
[2]刘志杰.利用初中物理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