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虫亦可语冰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bvbklvc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皆言“夏虫不可语冰”,这不足为奇,因为夏虫们从来没有见过冰。
  所以人类常常嘲笑那些卑微的群体,嘲笑他们没有见过自己所见。人类迫切地想要超越自身之外的所有物种,他们为此东奔西走,日夜劳作。然而,當他们自豪地乘着研制出的直升机飞越丛林,意图留下人类文明独特的印记时,会讶异于自己正和一只渺小的飞虫飞在同一高度。
  沈从文先生曾说:“人们自己做上帝,自己来崇拜”。不过人们终究不是与日月同在的上帝,多数时间只能匍伏在大地上匆匆忙忙,看看周遭浮光掠影般的一切,再带着想要见识更多的夙愿终其一生。人类跨不过生死的界限,自然不可能目睹无限的未来,也就无法摆脱夏虫一般可悲的宿命。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在自然法则面前,人和夏虫都不过是无甚分别的渺小存在罢了。
  只是,即使人类如蜉蝣一般流浪在宇宙间,也总是要有些特殊性的。一只飞虫哪怕飞上九万里,它们所感受到的乐趣可能也不会太多。它们将自己的飞翔天赋平凡化,也便无所谓心向往之。相较而言,人类对目前所得高度的得意,展现出的,却不只是一种自我崇拜,也是对于目之未及处的一种野心。即便未曾目睹,也可以恣意描述,再在规律的圈子里创造出无限可能来。
  因而,人类真正的力量或许并不在于历经艰险,征服自然,鄙夷万物,而应是出于对自然力量的崇敬与向往,吸取自然赋予的灵感,从而完善自己的文明。所幸的是,人类早已认识到了这一点,正如我们观草木而造齿锯,观游鱼而凿木舟,观蜻蜓而制机翼……一次次的模仿,让既不能上天也无力下海的人类在物竞天择中得以延续,也使我们终于脱离了未见而“不可语冰”的窠臼。
  来不及看到,所以不敢评价,也不感兴趣,这似乎是夏虫的必然。但是在亘古永恒的自然面前无异于朝生暮亡的人类却挣脱着这一桎梏。过去的人们何曾亲历过如今高度发达的物质社会,但他们仍然将向往遥寄于未来,坚信着行之所至,便是存在。未识草木,神农亲尝百草;未触尺笺 ,蔡伦苦心淘拣;未上云霄,万户以身燃志……他们都只不过是漫长岁月里的过客,然而循着他们凝望前方的眼光,我们拂去烟尘,看到现在的丰富姿态,也是他们未曾企及的未来。因而,话语权并不源于眼见为实,而源于对所想的期望,和你所为之做的哪怕看似徒劳的努力。夏虫在冰封前消亡,但只要它对冰雪心存一些念想,便可以将生命的意义延长至那个季节。
  人类在代代更迭中发挥着主观能动性,一点点改造着自然,终于得以翱游天际,但我们并没有理由感到优越,并因此失去对其他生命的崇敬。自然界的万物,哪怕不知晦朔,不知春秋,却也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感知着“冰”的存在啊!
  夏虫等不到冰封,却也可以见人所未见,在期许中语出“冰”的模样。人类也是如此,无法越出自然法则的禁锢,便从自然中发掘风景。哪怕对一只小小的飞虫也要心存敬畏,它们很可能拥有我们未曾发现的智识。人类在对自然界所有天赋异禀的生灵的学习中度过无限悠长的时光,也终于守望到了人类文明的花开。
  在无限的自然面前,万物生如夏虫,却又都因为心中对“冰”的向往,奋力前行,生生不息。
  (编辑:李跃)
  评点:何文魁
  都说“夏虫不可语冰”,但作者却认为夏虫亦可语冰。人类之外的生灵,即便再渺小,也总有着人类无法企及的能力,因而它们虽没有人类的成就,但也是这些成就最早的描绘者。人在永恒的自然面前也如夏虫,但在不懈地探索和对自然的学习中实现了许多之前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梦想。文章最后指出,人和其余生物都是在有限的生命里影响着未来,我们彼此平等,和谐共生,在代代延续中共同期待明天。
其他文献
我们常常希望表现得博学,在别人面前卖弄自己,甚至不惜“打肿脸充胖子”,也要将自己的无知粉饰,却在无意间将无知积累得越来越多。无知代表了无限未知,无限可能,只有承认无知、不畏无知才能知道更多。  苏格拉底在世人眼中是智慧博学的,可这样一位智者却说:“我比别人知道得多的,不过是我知道自己的无知。”无知像是一望无际的海,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我们总是因为畏惧望而却步,却未曾想到,黑夜里的海面上也有遥远的灯塔
我喜欢那一片成长中的田野,所有的故事早已开始,而结局尚待编写,稻田里的新苗还带着初生的激情。我也喜欢成长中的人生,画布上已涂上底色,但还需润色与浓厚的涂抹。  ——题记  成长的色彩,是四季中最不缺的颜色。  春天,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小时候,最喜爱和小动物打交道。挥着羽毛球拍去捉蝴蝶,柔弱的蝴蝶在我们一竿子拍下去后就一命呜呼了。伏在草地中捉蟋蟀、蚂蚱,捉了放在自行车前的盒子里,不
在“70后”“80后”的记忆中,不少人童年时光是多姿多彩、快乐悠长的。蓝天、白云、桑葚、沙包、皮筋、知了、蛐蛐……是童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不可磨灭又回味无穷的记忆。而“00后”尤其是“10后”,当他们长大,童年的符号会不会只剩下写不完的作业和上不完的辅导班?回味童年的感觉,会不会充满疲惫,充满无奈?  许多专家呼吁:我们的学校教育,要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们要多多践行快乐教育的理念,让孩
“垮掉的一代”是一个舶来品,原本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于美国的一群松散结合在一起的年轻诗人和作家的集合体,以及在他们身上呈现的创作观。不知为什么,这顶“帽子”后来被“批发”过来,安到了中国年轻人头上,意思是说中国一些年轻人不堪大用,无法承担起未来。(语言简明地交代“垮掉的一代”一词的来源,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记得80后刚粉墨登场时,由于他们身上有着迥异的个性和行为特征,因此很快被贴上了负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音乐中储藏着如斯悦耳的催人奋进的力气。——弥尔顿  音乐永远是我们灵魂的伊甸园。——叶文玲  音乐教育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柏拉图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音乐中美的旋律、变化的节奏,對人的精神、情操的陶冶有着不可替代的力量。音乐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域不同,风格不同;时代不同,主题不同,但相同
第一次买锅,房东阿姨告诉我,买锅要买厚底、看起来粗糙一些的。可到锅具店一看,阿姨所说的厚底锅就是铁的原色,甚无可观之处,我于是买了一口薄的。锅很快烧红了,倒油進入,霎时烈焰腾起,不似炒菜,倒像炒火。房东看后摇头,亲身示范。开小火,油先倒进去,待油稍稍冒烟,放入食材,但炒出来的茼蒿品相极差。房东说,有的快,是因为慢才快的。我不明所以。  后来,一日下班,我忽然起了买口厚底锅的念头。老板告诉我,这样的
几个月前和友人吃饭,等菜的间隙顺势挑起一个话题,谈各自工作之余的兴趣爱好。沉默的餐桌变成热闹的跑马场,烽烟尘土,蹄声阵阵。  “我喜欢看电影。家里有巨幕投影仪,音响也是顶级配置,卧室墙上的电影海报每个月换一批。”  “我喜欢烘焙,什么戚风蛋糕、牛角面包、芒果班戟都不在话下……”  “我喜欢桑塔格。什么?这么著名的作家竟然有人不知道。我有她的全套藏书,看了好多遍她的传记。”  轮到我,我只好挠挠头,
【2019年高考作文备考金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我们,你、你们,他、他们,都是人称代词。但是不同的人称代词所代表的意义以及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第一人称以说话人自称的表达方式,第二人称指与说话人相对的听话人,第三人称指说话人与听话人以外的第三方。不同的人称代词的使用与交际语境有关,也蕴含着人际交往的智慧乃至人生的哲理。  关于人称代词的使用,你有什么体验和思考呢?请写一篇文章
王建在《寄旧山僧》里写道:“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平实的两句诗里,隐含着一种情怀:能够呵护飞雁、游鱼的人,必定明了生命的价值,也更能珍惜所谓的万物之灵长——人的生命。  在中国古代朴素的思想中,早已有了现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萌芽。而讽刺的是,时至今日,我们却将这种理念作为新事物一般看待,呼吁退耕还林,适度捕捞。当我们看到昔日的楼兰古国化作一抔黄土,滋养哺育了中华民族的黄土高原沃土随着奔
关键词:新锐  今天,一个中国导演的名字被全世界记住了!北京时间9月13日凌晨,赵婷凭借自编自导的电影《无依之地》摘得第72届威尼斯电影节最高荣誉金狮奖。而她的捧杯也创造了一系列历史:她是继张艺谋、侯孝贤、蔡明亮、贾樟柯、李安之后第六位拿到金狮奖并且是首位获得金狮奖的华人女导演,也是近10年来首位获得金狮奖的女性导演。一时间人们纷纷发问:谁是赵婷?为什么是赵婷?感觉就像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一个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