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不太一样,它非常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发展。无论是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还是实际的解决具体问题,这些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作为支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将从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探究。
一、分析能力的发展探究
无论是知识点的理解还是在知识点的应用过程中,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分析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能够对于所学知识展开灵活应用的前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发现,对于特定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在教师讲解时往往完全能够理解,而一旦涉及到知识点的应用时却无从下笔,这既体现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领会不够透彻,也直观的表现了学生对于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还不具备。因此,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分析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初中阶段的很多数学知识点都是先从概念引入的,只有对于概念的本质属性有了准确的理解,学生才能够在后期对于这类知识点有灵活的应用。在学习“多项式的加减”时我以几个简单的思考题对于同类项的概念进行了引入:
(1)240t-152t=( )t;
(2)3x2+2x2=( )x2;
(3)2ab2-5ab2=( )ab2.
我让学生思考上述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从中得出什么规律?
对于上面的(1)、(2)、(3),利用分配律可得
240t-152t=(240-152)t=88t
3x2+2x2=(3+2)x2=5x2
2ab2-5ab2=(2-5)ab2=-3ab2
这就是说,上面的三个多项式都可以合并为一个单项式.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具备什么特点的多项式才可以合并呢?
经过分析后学生们发现:(1)中多项式的项240t和-152t,它们都含有相同字母t,并且t的指数都是1;(2)中的多项式的项3x2和2x2都含有相同字母x,并且字母x的指数都是2;(3)中的多项式的项2ab2和-5ab2都含有字母a,b,并且字母a的指数都是1,b的指数都是2.有了上述分析过程后于是我们得出结论:像这样,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二、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探究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们已经开始接触到各类几何知识,这不仅能够让他们对于各类图形及各类位置关系通过想象过程展开具体分析,还能够让他们很有效的解决各类实际问题。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给予学生们更多的指引,让他们对于几何类知识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要多聆听学生们的声音,要意识到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并且引导他们对于这些问题逐一进行突破。
在进行“垂直”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们对于相关教学要点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后,我列出了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1)跳远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一项体育运动,你知道通常都是如何来测量同学们跳出的距离吗?2)跳远的成绩实质就是看落点到起跳线的距离,怎样测量出这一距离呢? 3)跳远的落点通常是两个脚印,你认为选择哪个点最公平?
这个小问题既和学生们熟悉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又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一种良好的应用。重要的是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学生要对于那个场景以及起点到落点的位置关系有很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多学生都懂得应当将自己想到的用图形表示出来,通过在纸上描绘具体的直线位置关系,学生们的思路也更为清晰,这也是帮助他们更好的构建空间想象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探究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一种良好体现,想要具备很好的解决问题能力,必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数学问题需要和学生们展开探究,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当问题出现后不要急于给学生们讲解,要让他们多思考、多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不断探索与训练才能够得到提升。
在学完“正多边形和圆”的教学内容后,我设置了一道综合性较强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展开思考:如图,一把遮阳伞撑开时母线的长是2米,底面半径为1米,则做这把遮阳伞需用布料的面积是( )
A.30cm2 B.30πcm2
C.60πcm2 D.120cm2
这个问题是综合性非常强的,在解决这个问题中涉及的知识点也比较多,需要学生能够灵活的应用各个相关概念及计算定理。在思考的过程中我发现,那些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生们通常思维都非常清晰,能够一步步对于问题由浅入深的展开探析。而另一部分学生明显思维较为混乱,对于题目的突破口不知道如何寻找。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启示。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养成冷静的观察与分析问题的习惯,只有理清自己的思路才能够找准突破点,进而更准确的让问题得以解决。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核心目标,也是让学生的数学水平得以提升的最直接途径。无论是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还是对于几何问题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学生思维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所在。
一、分析能力的发展探究
无论是知识点的理解还是在知识点的应用过程中,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分析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能够对于所学知识展开灵活应用的前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发现,对于特定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在教师讲解时往往完全能够理解,而一旦涉及到知识点的应用时却无从下笔,这既体现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领会不够透彻,也直观的表现了学生对于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还不具备。因此,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分析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初中阶段的很多数学知识点都是先从概念引入的,只有对于概念的本质属性有了准确的理解,学生才能够在后期对于这类知识点有灵活的应用。在学习“多项式的加减”时我以几个简单的思考题对于同类项的概念进行了引入:
(1)240t-152t=( )t;
(2)3x2+2x2=( )x2;
(3)2ab2-5ab2=( )ab2.
我让学生思考上述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从中得出什么规律?
对于上面的(1)、(2)、(3),利用分配律可得
240t-152t=(240-152)t=88t
3x2+2x2=(3+2)x2=5x2
2ab2-5ab2=(2-5)ab2=-3ab2
这就是说,上面的三个多项式都可以合并为一个单项式.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具备什么特点的多项式才可以合并呢?
经过分析后学生们发现:(1)中多项式的项240t和-152t,它们都含有相同字母t,并且t的指数都是1;(2)中的多项式的项3x2和2x2都含有相同字母x,并且字母x的指数都是2;(3)中的多项式的项2ab2和-5ab2都含有字母a,b,并且字母a的指数都是1,b的指数都是2.有了上述分析过程后于是我们得出结论:像这样,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二、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探究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们已经开始接触到各类几何知识,这不仅能够让他们对于各类图形及各类位置关系通过想象过程展开具体分析,还能够让他们很有效的解决各类实际问题。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给予学生们更多的指引,让他们对于几何类知识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要多聆听学生们的声音,要意识到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并且引导他们对于这些问题逐一进行突破。
在进行“垂直”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们对于相关教学要点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后,我列出了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1)跳远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一项体育运动,你知道通常都是如何来测量同学们跳出的距离吗?2)跳远的成绩实质就是看落点到起跳线的距离,怎样测量出这一距离呢? 3)跳远的落点通常是两个脚印,你认为选择哪个点最公平?
这个小问题既和学生们熟悉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又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一种良好的应用。重要的是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学生要对于那个场景以及起点到落点的位置关系有很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多学生都懂得应当将自己想到的用图形表示出来,通过在纸上描绘具体的直线位置关系,学生们的思路也更为清晰,这也是帮助他们更好的构建空间想象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探究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一种良好体现,想要具备很好的解决问题能力,必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数学问题需要和学生们展开探究,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当问题出现后不要急于给学生们讲解,要让他们多思考、多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不断探索与训练才能够得到提升。
在学完“正多边形和圆”的教学内容后,我设置了一道综合性较强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展开思考:如图,一把遮阳伞撑开时母线的长是2米,底面半径为1米,则做这把遮阳伞需用布料的面积是( )
A.30cm2 B.30πcm2
C.60πcm2 D.120cm2
这个问题是综合性非常强的,在解决这个问题中涉及的知识点也比较多,需要学生能够灵活的应用各个相关概念及计算定理。在思考的过程中我发现,那些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生们通常思维都非常清晰,能够一步步对于问题由浅入深的展开探析。而另一部分学生明显思维较为混乱,对于题目的突破口不知道如何寻找。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启示。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养成冷静的观察与分析问题的习惯,只有理清自己的思路才能够找准突破点,进而更准确的让问题得以解决。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核心目标,也是让学生的数学水平得以提升的最直接途径。无论是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还是对于几何问题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学生思维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