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学习状况。因此,午睡对于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关键词:幼儿园; 午睡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124-001
德国的研究者坎贝尔认为,睡眠周期是由大脑控制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某种变化;同时发现,午休是自然睡眠周期的一个部分。德国精神病研究所睡眠专家们研究发现,人体除夜晚外,白天也需要睡眠。从医学保健角度分析:幼儿睡眠时,身体各部位和脑及神经系统都在进行调节,氧和能量的消耗最少,利于恢复疲劳,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增加3倍。所以,睡眠的好坏直接影響着幼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学习状况。因此,午睡对于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幼儿园中根据不同年龄的特点,分别安排了午睡时间,但是各班总有一部分的孩子入睡晚、爱做小动作,或是不愿意睡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幼儿午睡习惯的培养研究。
一、良好的睡眠习惯是午睡的前提
1.纠正睡姿
幼儿的睡眠姿势千姿百态:有张着口打呼噜的;有像小狗似趴着睡觉的;有蒙着头睡觉的……但从卫生学角度看,一个人的睡眠姿势对人体睡眠的生理效应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许多医学卫生资料都告诉我们:俯卧睡眠会压迫心脏,使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张口呼吸睡眠,会因呼吸浅,肺部扩张,久了易引起“漏斗胸”;而蒙头睡觉,会因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致使醒了也不解乏。因此,我们把培养正确的睡眠姿势列为培养良好睡眠习惯的关键。
2.及时补强
美国哲学家詹姆斯·多伯森曾提出: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要让补强发挥最大的效用,就应在令人满意的结果出现后的短暂时间内提供奖励或表扬。可以说,成人的表扬,特别是老师的表扬是幼儿阶段学习进步的一个最主要的动力。因此,在班里可以开辟一些用于鼓励表扬的专栏,我做到了吗?并根据一个阶段的生活常规教育要求进行评价记录。小朋友能遵守午睡纪律规则,就在午睡那一栏上贴上一个小标志,作出及时的鼓励,并用语言给予肯定和赞许:“你睡得真好,希望明天还这样。”及时的补强使他们感受到你对他的满意,奖励了良好的行为,鼓励了幼儿上进,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会努力地坚持让老师感到他还在不断地进步,从而使这种行为得到强化而加以巩固下来。
3.个别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班上有个孩子睡觉的时候有个坏习惯,就是习惯性地把下嘴唇用上排的牙齿咬住了睡觉,有一次,他自己弄自己的被子时不小心摔了一下,结果磕在了床沿上,由于他的牙齿是咬着嘴唇的所以一下子就出现了一个小洞。通过了解,幼儿在家的时候就有这习惯,家长也试着让他改可就是没改成功。于是我们便商量着如何帮助他改,当幼儿咬着嘴唇时及时地提醒,或设法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改变其姿势,轻轻地叫醒他,改变其身体的位置。慢慢地让他改掉这习惯。
二、充足的睡前准备工作是基础
从快乐的游戏到安静的睡眠,这中间需要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教师和家长对此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调查中看:有的认为睡眠前做什么跟睡眠无关;有的虽有一定的认识,但不够重视,实际上,在睡前营造一些睡眠气氛是一个很好的过渡。在平时,我们不难发现:个别具有典型“午睡问题”的幼儿,常因为贪玩,强打起精神,直到实在太乏了,情绪就一落千丈,从而产生困闹。这主要的原因在于兴奋过度,抑制过程受到破坏。
1.创设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整洁、安静、通风、温度光线适宜。
2.合理安排午睡前的活动,睡前过分地运动易引起幼儿兴奋、神经紧张。在午饭后,我们注意为幼儿安排一些安静放松的活动,使入睡时情绪安定:看书、折纸、玩娃娃家、散步等。
3.睡前如厕工作。平时,我们不难发现有个别的幼儿因睡前玩得太开心而忘了小便,午睡不到两三分钟就叫:老师,我要小便。而其他调皮的孩子也就跟着凑热闹:老师,我也要小便,我也要小便……结果,影响了整个班的睡眠。因此,我们在午睡前10分钟,做好及时提醒幼儿大小便的工作。对个别不想或不愿意者,教师作好细心观察,及时督促。
4.营造午睡气氛
采用场景、音乐或故事催眠法。在睡觉前可以让幼儿听着和缓优雅的旋律、节奏舒缓宁静的音乐或是轻柔的讲故事,使他们产生一种安全感、温馨感。在午睡室的墙面上可以布置一些符合午睡环境的星星、月亮、小动物、小朋友睡觉动态等等,来增强幼儿睡觉的欲望。
三、午睡的过程管理是根本
1.建立合理的午睡制度,并严格执行
幼儿午睡期间,闲人不得入内,不得在午睡室里聊天,做到走路轻,说话轻,保持一个祥和的午睡室。
2.加强午睡管理
教师随时认真地巡视幼儿午睡,细心观察幼儿的举动。孩子身体不适或生病时常会反映在睡眠上,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幼儿在午睡以后,精神呆滞、面带潮红、呼吸急促,预示着孩子发病了;个别孩子好动好奇,不知深浅,常常随心所欲,无所顾忌,特别在睡前和睡醒后的那段时间,因耐不住安静,常乘老师不注意偷偷玩口袋中或身上的小件物品,甚至放入口中。因此,教师要克服孩子睡觉时不会有事的麻痹思想,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
新《纲要》指出:“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的特征。”并指出:在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时,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的代替,鼓励并指导自理自立的尝试。我们不要捆住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
关键词:幼儿园; 午睡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124-001
德国的研究者坎贝尔认为,睡眠周期是由大脑控制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某种变化;同时发现,午休是自然睡眠周期的一个部分。德国精神病研究所睡眠专家们研究发现,人体除夜晚外,白天也需要睡眠。从医学保健角度分析:幼儿睡眠时,身体各部位和脑及神经系统都在进行调节,氧和能量的消耗最少,利于恢复疲劳,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增加3倍。所以,睡眠的好坏直接影響着幼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学习状况。因此,午睡对于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幼儿园中根据不同年龄的特点,分别安排了午睡时间,但是各班总有一部分的孩子入睡晚、爱做小动作,或是不愿意睡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幼儿午睡习惯的培养研究。
一、良好的睡眠习惯是午睡的前提
1.纠正睡姿
幼儿的睡眠姿势千姿百态:有张着口打呼噜的;有像小狗似趴着睡觉的;有蒙着头睡觉的……但从卫生学角度看,一个人的睡眠姿势对人体睡眠的生理效应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许多医学卫生资料都告诉我们:俯卧睡眠会压迫心脏,使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张口呼吸睡眠,会因呼吸浅,肺部扩张,久了易引起“漏斗胸”;而蒙头睡觉,会因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致使醒了也不解乏。因此,我们把培养正确的睡眠姿势列为培养良好睡眠习惯的关键。
2.及时补强
美国哲学家詹姆斯·多伯森曾提出: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要让补强发挥最大的效用,就应在令人满意的结果出现后的短暂时间内提供奖励或表扬。可以说,成人的表扬,特别是老师的表扬是幼儿阶段学习进步的一个最主要的动力。因此,在班里可以开辟一些用于鼓励表扬的专栏,我做到了吗?并根据一个阶段的生活常规教育要求进行评价记录。小朋友能遵守午睡纪律规则,就在午睡那一栏上贴上一个小标志,作出及时的鼓励,并用语言给予肯定和赞许:“你睡得真好,希望明天还这样。”及时的补强使他们感受到你对他的满意,奖励了良好的行为,鼓励了幼儿上进,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会努力地坚持让老师感到他还在不断地进步,从而使这种行为得到强化而加以巩固下来。
3.个别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班上有个孩子睡觉的时候有个坏习惯,就是习惯性地把下嘴唇用上排的牙齿咬住了睡觉,有一次,他自己弄自己的被子时不小心摔了一下,结果磕在了床沿上,由于他的牙齿是咬着嘴唇的所以一下子就出现了一个小洞。通过了解,幼儿在家的时候就有这习惯,家长也试着让他改可就是没改成功。于是我们便商量着如何帮助他改,当幼儿咬着嘴唇时及时地提醒,或设法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改变其姿势,轻轻地叫醒他,改变其身体的位置。慢慢地让他改掉这习惯。
二、充足的睡前准备工作是基础
从快乐的游戏到安静的睡眠,这中间需要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教师和家长对此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调查中看:有的认为睡眠前做什么跟睡眠无关;有的虽有一定的认识,但不够重视,实际上,在睡前营造一些睡眠气氛是一个很好的过渡。在平时,我们不难发现:个别具有典型“午睡问题”的幼儿,常因为贪玩,强打起精神,直到实在太乏了,情绪就一落千丈,从而产生困闹。这主要的原因在于兴奋过度,抑制过程受到破坏。
1.创设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整洁、安静、通风、温度光线适宜。
2.合理安排午睡前的活动,睡前过分地运动易引起幼儿兴奋、神经紧张。在午饭后,我们注意为幼儿安排一些安静放松的活动,使入睡时情绪安定:看书、折纸、玩娃娃家、散步等。
3.睡前如厕工作。平时,我们不难发现有个别的幼儿因睡前玩得太开心而忘了小便,午睡不到两三分钟就叫:老师,我要小便。而其他调皮的孩子也就跟着凑热闹:老师,我也要小便,我也要小便……结果,影响了整个班的睡眠。因此,我们在午睡前10分钟,做好及时提醒幼儿大小便的工作。对个别不想或不愿意者,教师作好细心观察,及时督促。
4.营造午睡气氛
采用场景、音乐或故事催眠法。在睡觉前可以让幼儿听着和缓优雅的旋律、节奏舒缓宁静的音乐或是轻柔的讲故事,使他们产生一种安全感、温馨感。在午睡室的墙面上可以布置一些符合午睡环境的星星、月亮、小动物、小朋友睡觉动态等等,来增强幼儿睡觉的欲望。
三、午睡的过程管理是根本
1.建立合理的午睡制度,并严格执行
幼儿午睡期间,闲人不得入内,不得在午睡室里聊天,做到走路轻,说话轻,保持一个祥和的午睡室。
2.加强午睡管理
教师随时认真地巡视幼儿午睡,细心观察幼儿的举动。孩子身体不适或生病时常会反映在睡眠上,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幼儿在午睡以后,精神呆滞、面带潮红、呼吸急促,预示着孩子发病了;个别孩子好动好奇,不知深浅,常常随心所欲,无所顾忌,特别在睡前和睡醒后的那段时间,因耐不住安静,常乘老师不注意偷偷玩口袋中或身上的小件物品,甚至放入口中。因此,教师要克服孩子睡觉时不会有事的麻痹思想,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
新《纲要》指出:“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的特征。”并指出:在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时,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的代替,鼓励并指导自理自立的尝试。我们不要捆住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