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释大“雄杰”诗风与雅集关系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w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元代著名诗僧释大独特的诗风,与其特殊的地位及交游活动有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入世的情感世界与官场尘俗的纠缠;二是他具有浓厚的雅集情结,由此形成了其独特的“雄杰”诗风。
  关键词:释大 诗风 雅集 关系
  释大,俗姓陈氏,字笑隐,号蒲室;南昌人,为径山宗杲门下第五代传人。他深得元室推崇,领三品文阶,授太中大夫,掌五山十刹,在元代地位极其尊崇。他最擅长律诗与绝句,五律、七律诗共81首,绝句共50首,五古、七古共45首。这说明大诗歌创作各体皆备,各体皆工。他作为一名诗僧能在元代独树一帜,绝非前人溢美而已。释大的诗歌创作表现出鲜明的交游意识,具有突出的社会交际功能。释大作为一名禅僧、诗僧,他的诗歌的这一现象非常独特,本文对此进行具体分析。
  一、入世的情感世界:禅意与官场尘俗的纠缠
  释大身为僧官,掌五山十刹,在江南地区地位十分尊崇,由于需要解决的俗务较多,因而官场上的应酬活动也较多。不管其当时心态如何,但身处其位的他必然会努力地对来往谒见的各路官吏尽心接待。在大《蒲室集》的187首诗中,反映应酬交际的篇什多达174首,这说明了官场交际是释大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其诗由此也染上了浓厚的官场气氛。他曾担任官寺住持,长年接待四方官员,对官场之事相当熟悉,因此四库馆臣作《蒲室集》序时对此评为“虽隶缁流,颇谙朝庭掌故。”对于官场风云,大也十分精通,从他为集庆寺免除税役而不断奔走于权豪势要之门即可知大概。为此,他对官场吏事颇有感慨,正如他在《次韵奉答吴可堂左丞致政寓九江见贻》所说的“风物三生梦,功名百岁心”。这些诗歌都是他在文坛官场应酬之作,基本没有什么真情实感。因为,他自己也对长年应酬于官场的行为,深感“山林久已负归期”(《送张可道管勾赴任西台》),可见他对自己出入红尘、周旋于官场也时有愧疚之心。
  二、诗僧的追求:浓厚的雅集情结
  由于大是元代高级僧官及得道高僧,还是一名著名诗僧,与他唱和交游的人,有姓名者多达87人。他们与大交游时,大多以雅集的方式进行。在大诗歌中,雅集大体分为两种,一是士僧结社,二是普通诗人聚会。
  关于大的结社意识,《蒲室集》中多有反映。他在《口号四首为海樵公送别》(仪真舟)中有诗道:“收拾香山社,霜颅及老僧。”提到“香山社”的还有《张梦臣侍御题东林李伯高西畴诗卷次韵二首》(其一):“欲问香山客入社,底须更觅葛天民”。至于香山社,就是因香山居士白居易曾参与而得名。白居易在《唐江州兴果寺律大德凑公塔碣铭》中说:“本结菩提香火社,共嫌烦恼电泡身。”《旧唐书·白居易传》也指出:“会昌中,请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在释大笔下,他与海樵公、张起岩都有加入香山社之意。除此之外,释大在《蒲室集》中还有这样的诗《曹德昭尝蒙寄诗,已率诸徒同和。吕仲实佥宪偶见连和三首相遗,予与仲实未及识,感其相知,率尔次韵上答》:“愿续三贤龙井社,山行应许野僧知”。从这首诗的题目可知,其一,曹德昭寄诗来,大与其众徒共作诗以和,说明大与曹德昭很熟悉。其二,曹德昭应与吕仲实一起作诗,大虽未识吕仲实,但大诗名在外,吕仲实想借曹德昭以结识大。从诗中看,“愿续三贤龙井社”句中的“续”字,说明曹德昭他们曾经举行过“龙井社”活动。“三贤”,应当是三人集会,这“龙井社”的活动内容是以品茶为中介之诗社。释大希望他们若再集会时,当“山行应许老僧知”,显然是有加入之意。
  雅集多有宴会,有宴则必有酒,有酒必有诗,此乃元代雅集之常例。大为当时名僧和著名诗僧,无论他参加别人的集会,还是别人前来和他相聚,都少不了酒之助兴,所以他有“醉罢蒲陶金叵罗,散华方丈写伽陀”(《蜀谒赵鲁公次韵》)的诗句。在《次韵冯东麓侍御游钟山寺》中,他更明确地提出诗酒与雅集的关系:“底须胜集慕山阴,咫尺钟山足访寻。留客但教樽有酒,归田宁计槖无金。”可见,大对雅集是非常感兴趣的。为了雅集饮酒,对金钱根本不予考虑。在送别冯思温时,又作《东麓侍御赴燕南宪使留别次歆奉饯》诗说:“从车祖帐候城阴,留别题诗辱重寻。愧之鹔鵊酬斗酒,定怜骏骨市千金。”诗人与冯思温饯别之时,还希望冯思温御史能“重寻”,再回来集会。另外,他在《口号四首为海樵公送别》中还指出“有酒从人醉,长斋律自持”,认为“从人醉”是正常的,只要心中有“律自持”即可,显然,他对酒的态度是十分通脱的。在太子千秋日时,他在龙翔寺接待了张梦臣,举行宴会之后游寺,他的诗证明了宴会后题诗情况:“燕罢题诗烟景暮,松高千尺鹤飞还”(《次韵张梦臣侍御太子千秋日燕龙翔寺》。作为元代地位最高的诗僧,大乐于雅集,饮酒无忌,可见他完全接纳了这一世俗行为。
  三、释大“雄杰”诗风的表现及原因
  释大交游广泛,交游者大多为著名诗人和中高级官吏。他的交游诗在《蒲室集》中占其诗集总数的93%,这种特殊的创作现象与其他诗僧的诗风差异很大。他的诗风不再是“枯槁”、“清冷”,而是高昂雄健,以“雄杰”之面目现于世间。对此,欧阳詹在为《蒲庵集》作序时曾评论说:
  “由唐至宋大觉琏公、明教嵩公、觉范洪公,宏词妙论,人尽叹服。元初若天隐至公、晦机熙公,倡斯文于东南,一洗咸淳之陋。晦机之徒笑隐公,尤为雄杰。后见心复公以敏悟之资发为词章,即卓然并驱于嵩、琏诸师无愧也。”
  欧阳詹从历史性角度言简意赅地评论了宋元两代僧诗源流。欧阳詹在序中认为,诗僧创作到了宋代末期转向式微,而圆至、晦机等僧的兴起,激浊扬清,扭转了僧诗创作局面。这个观点是否合理暂且不论。在元代中期,天隐圆至,与笑隐大、觉隐本诚诗声相埒,时称“诗禅三隐”,可见三人均诗才超迈。在《南壕诗话》中,都穆也认为释大诗“造语清婉,当不减于慧勤、参寥辈也”。方回为其《牧潜集》作序以为“其为文赡以奥,其诗虽所存不多而风骨自见”,并采撷其隽语佳句,认为“《弘秀集》中不多得也”。从这些评论可大致得知元代“三隐”的诗歌水平并不弱,确有“一洗咸淳之陋”的可能。其中,欧阳詹特别指出:“晦机之徒笑隐公,尤为雄杰,”显然,虞集对大诗尤其重视,特别是大诗“雄杰”的特征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虞集与笑隐“相知二十年”,[6]他对笑隐大诗的了解应当比较充分。他指出:“其说法之余,肆笔为文,莫之能御。以予所知,自其先师北碉简公、物初观公、晦机熙公相继坐大道场,开示其法,然皆有别集,汪洋纡徐,辨博瑰异,则欣公之所为有自来矣。”作为克勤、宗杲一系的嫡传弟子,从北硐居简、晦机到笑隐,他们衣钵相传,以诗阐心,在“说法之余”,耽于吟咏,故云“公所为有自来矣”。释大以诗歌创作而闻名于元代中后期,虞集高度评论说:“师于文字盖积思博学,非俗儒小生所能至”。元人丁仲容形容释大为:“诗留杜甫频茶椀,社许陶潜更酒钟。凉夜熟眠贪梦蝶,清朝枯思困吟蛩”,形象地写出一个诗僧的生活情境。以往诗僧写诗喜欢摹仿陶渊明、王维和孟浩然,或是寒山的近体诗,崇尚清淡自然。笑隐的诗作却笔力雄健,起伏跌宕,情感饱满,酣畅淋漓,尤其擅长篇歌行,与元代一般的僧诗差别极大。为此,虞集誉之为“吸江海于砚席,肆风云于笔端”,又“如洞庭之野,众乐并作,铿宏轩昂,蛟龙起跃,物怪屏走,沉冥发兴,至于名教节义,则感厉奋激,老于文学者不能过也”。均反映了大诗之“雄杰”之气。   大诗之雄杰,表现在用词与意象选择两个层面。他诗中的用词,一反僧诗之常态,以动荡、阔大之词替代了以往僧诗中的纤细、柔弱、孤寂之词。而且在选词上也比较喜欢使用表示数量多、体积大、质量重的词语,从而使他的诗歌充满了阳刚与力感。《蒲室集》中绝大多数的交游诗内容上都描写阔大场景,如,虹是“贯月长虹”,残碑所在地是“遥天何许孤云没,不尽青山万马奔”(《古庙折碑图》);楼外景色则是“潜宫楼殿五云开,云外青山万马来”、“自负东南一剑横,故应宸翰锡嘉名。帛书岘首愁归雁,鼙鼓江心吼怒鲸。落木丛祠孤泪堕,西风长笛壮心惊”(《忠勤楼》);思念人时的景物为“千岩万壑不归去,落日长江思远人。”(《次韵马虚中道士赠熊以善之金陵》),分别时景物则是“光生玉宇秋先见,气肃银河夜不收”(《次韵王伯循佥事将上江东留别》);写人更是充满期许与赞赏:“天上知名久,由来汉客星。江湖歌白雪,风露满青冥。巴蜀须传檄,燕山待勒铭。壮夫期远大,不独抱遗经”(《送张用鼎游燕南》)。像上述诗中“万马”、“剑”、“长江”、“银河”、“长虹”、“千岩万壑”等之类的词,在大诗集随处可见,这种用词倾向,使其诗气势磅礴,刚性十足。
  其次是大无论写事还是写景,在意境上坚持追求阔大、阳刚之美。一些风景诗,在宋时大多为平淡而少刚性,在大笔下却是不同,关河、星月、湖水、山树等景物,都是阔大无比。如“披图重有感,空负五湖秋”(《题大年小景》),即使一向充满逸气的题画诗,在他笔下则是“天香一骑出燕山,阊阖云开近可攀。华渚龙光瞻斗极,芒砀云气识龙颜”(《次韵张梦臣侍御太子千秋日燕龙翔寺》);“万化胚胎元气湿,巨灵斧凿五丁愁。何时听徹钧天乐,从此乘云八极游”(《王元戴御史为沈禹锡画洞庭图》)。如“西秦风物由来盛,三辅关河自古雄”;“老龙夜奋千年蜇,彩凤朝翔五色云。淇澳多贤歌卫武,苍悟有泪忆湘君”;“贯月长虹夜,涪翁许独知”(《米元晖江山秋晚图二首》);“五湖付与垂纶手,斩取长竿掣巨鲸”(《柯仲敬墨竹二首》);这些自然意象无不充满力度,刚性色彩浓厚。“披图重有感,空负五湖秋”(《题大年小景》)。“万化胚胎元气湿,巨灵斧凿五丁愁。何时听徹钧天乐,从此乘云八极游”(《王元戴御史为沈禹锡画洞庭图》);这些诗眼界辽远,诗意动荡壮阔,阳刚又不失典雅,毫无传统僧诗的“蔬笋气”。可见,众人论大诗风,以“雄杰”来概括,绝非臆断。
  僧人送别,大多以温婉之笔通过情景交融方式含蓄地表达出来,其意绵长无尽,耐人寻味,而释大的送别诗无半点“僧衲气”。如《送钦上人》:“我有锦绣段,翠鲸卷波涛。君家古刀尺,裁剪不惮劳。散作五色云,随风九天高。天高望不极,江水日滔滔。”更有甚者,大在《送张清夫》里言道:
  “去年湖阴三日雨,饥吟待旦听五鼓,风水愁催画鹋飞,松杉喜作龙虬舞。别后寄书能几回,搴裳有约今雨来,高歌击节孰不乐,空山井塌生秋苔。王门曳裾三十载,只今鬓影霜皑皑,风流何止一丘壑,置之烨烨黄金台。”
  在此诗中,送别时松舞如龙,高歌击节,豪气干云,对于此现象,由元入明的练安评论说:“笑隐禅师文章、节行卓立方外,余家有所赠张清夫诗一幅笔力词气甚有苏文忠公遗风”。由此可见,大诗中的“雄杰”之气,昂扬之态,与那些写“空”、“静”、“闲”的僧诗相比,在元僧诗中可谓独树一帜。
  总之,释大的诗歌表现出鲜明的“雄杰”之气。在诗歌创作上,他擅长长篇歌行,风格遒劲,其才雄、思敏,酣畅淋漓,醒人耳目。造成大“雄杰”诗风的原因,笔者以为,主要是交游的需要。
  首先,大与众多官吏交游,出于交际之需,诗作往往只能以赞美,甚至是溢美为主。因而,诗歌内容多是对别人锦绣前程的祝福、对士大夫的高大形象的塑造、对官员施政能力的赞美。可见,这种内容的诗作,应是大官场应酬的产物。其次,这种“雄杰”诗风,也是诗人参加诗文应酬唱和、寻求法外护的必然。他曾于《蒲室集》之《题放鱼记后》有言:“视今污吏,虐其民使不聊生,又渔取吾徒至倾赀以结之沃酒,载以啖之,犹不能免。”“安得陈尹之为政,使民与物各安其生,而吾徒可倚为法上护者哉”。大在《与左吉平章书》说得更为直接:“兹恃为法外护,敢以山门公务冒渎钧听。”“近因答罕都事开读护持,本路具税粮数目公文申上,望推潜宫羹墙之思,为常住千年之计,而先皇在天之灵睿鉴昭然,以不忘灵山付嘱也。”由此看出,大交游,主要原因是寻求法外护。而倚靠权贵、交游士宦,则是一种重要的法外护方式。为此,大与官吏交往,莫不努力应酬。这与虞集评论释大“颇谙朝廷掌故”的描述是一致的。再次,以释大为代表的禅宗一系,他们积极参与时政,从而赢得在佛教界的崇高地位。由于他们在交游中的心态是积极的,所以,他的诗歌基调大多是昂扬的。另外,释大学识深厚,识见超远也是其诗风形成的原因之一。四库馆臣评其“五言古诗实足以揖让于士大夫之间,余体亦不含蔬笋之气,在僧诗中犹属雅音。”而元代无名僧《戏笑隐》一诗最能说明问题:“欣哉笑隐住中峰,本是鸿儒学说空。”诗中尽管有对笑隐的戏谑成分,却揭示出笑隐的身份:“本是鸿儒”。虞集亦认为“师于文字盖积思博学,非俗儒小生所能至”,将之与儒士诗人相比,可知其人博学之极。后来,将《蒲室集》收入《四库全书》时,馆臣评大云:“非俗僧也”。对此,杨维桢曾评道“大中公又以文字禅动黼座,一言一行皆有裨于世主,吾儒流伟之。”这些评论充分说明释大的诗风与其他诗僧的“蔬笋气”、“僧衲气”之不同。在诗学典范的选择上,长篇以李白、苏轼为宗,以跌宕变化为主,短章则承陶渊明和王、孟、韦、柳的余绪,风格清闲淡雅。在诗学本体上,注重真情至性的表现。对此,杨镰先生在《元诗史》中认为大是诗僧中的另类。这种“另类”,若从他的交游角度去理解,一切将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释大.蒲室集[M]卷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2]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卷一百六十七.海南出版社,1999.
  [3]陈衍.元诗纪事[M].卷三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虞集.晦机禅师塔铭,道园学古录[M]卷四十九.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杨维桢.李修生主编.冷斋诗集序.全元文[M].第41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6]都穆.丁福保.南濠诗话.历代诗话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
其他文献
编者按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内蕴,与中华民族的内在生命精神血脉相连。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其永垂不朽的生命力传承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在这传承的道路上,中国书法家们任重道远。作为中华文化源头之一的蜀地历来多书家,谢季筠就是其中一位,谢老幼承家学,先后拜刘孟伉、罗祥止、丁鹤、陈无垢诸先生门下,其书法艺术得到了坚实的深筑。除了自身的艺术修养,谢老在书法传承这条道路上一直默默耕耘
世上那么多的人,我可不想全放进心里  我可不想,他们鱼儿一样在我心海游动  我怕人多体重,让我泛不起一丝波澜  我怕人多序乱,让我排不出誰后谁先  如果他们不想上岸,我又不能心生礁石  多余的一个一个撞死  只有让他们成为卵石睡在心底下好了  亦或,成为浮萍漂荡在心的表面上好了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教育学会美术书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农民诗书画艺协会会员,乐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乐山市教育学会美术书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乐山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井研县美术家协会理事,井研县书法家协会理事,井研县政协书画院院士,井研县农民画研究院院士,井研县研城小学美术教师。  曾荣获“四川省优秀美术教师”“四川省艺术教育先进
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应用领域愈加广泛。目前,已经渗入到教育领域,并在该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现就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为例进行阐述,根据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的特点,提出辅助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大功能,促进语文教学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 语文教学 课堂效率  引言  在目前语文教学课堂中,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已得到普及。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计
摘要:《坠落的人》是德里罗在2007年推出的一部关于“9·11”事件的小说。在这部作品中,德里罗细致地描绘了恐怖事件给美国的普通民众带来的心理创伤和他们是如何进行自我救赎的。德里罗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精准地刻画出“9·11”之后美国人精神的空虚和灵魂的挣扎。  关键词:创伤 救赎 唐·德里罗 坠落的人 9·11  一  唐·德里罗(Don·DeLillo)被认为是美国
摘要:我国武术拥有悠久历史,门派众多,招数繁多,形成了丰富而又独特的武术文化。丰富的武术文化资源,不仅为武侠小说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而且为武侠小说家开辟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武侠小说家不断开创属于自己的武功招数,形成鲜明的风格,赋予了武侠小说丰富的审美价值和意蕴。  关键词:武侠 文化渊源 审美意蕴  我国武侠小说属于最具民族色彩的小说类型,不仅是由于武侠小说承袭了许多传统文化,包括礼仪、民风、民俗
2017年9月4日—6日,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協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活动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举行。本次共有350多个节目报名参赛,其中48个节目入围终评,共同角逐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最高奖项——“荷花奖”。 “荷花奖”每届设六个席位,其中,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选送的彝族舞蹈《银塑》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选送的彝族男子群舞《生在火塘边》在本次评比中雄霸两席,一同斩获“荷花
杂技,亦作“ 杂伎 ”, 指柔术(软功)、口技、顶碗、变戏法等技艺。中国的杂技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  杂技在汉代称为“百戏”,隋唐时叫“散乐”,唐宋以后为了区别于其他歌舞、杂剧,称为杂技。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杂技的文学记载。《史记·李斯传》记载过秦二世曾经在甘泉宫看角抵戏的情形(当时的角抵戏,像今天的摔跤表演)。汉代是中国杂技的形成和成长期,汉代角抵戏迅
蜀绣是中国的传统工艺,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集中于四川成都,盛产于四川成都、绵阳等地,在晋代被称蜀中之宝。蜀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针法包括12大类共128种,充分发挥了手绣的特长,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其题材多为花鸟、走兽、山水、虫鱼、人物,品种除纯欣赏品绣屏以外,还有被面、枕套、衣、鞋、靠垫、桌布、头巾、手帕、画屏等。既有巨幅条屏,又有袖珍小件,是观赏性与实用性兼备的精美
摘要:老舍的小说通常都会用细腻的手法来描写老北京的市井百态以及社会当中的小人物,他的写作手法也是多种多样,运用独特的叙事视角,突出人物的心理描写,运用象征性的手法,使文章整体结构显得比较紧凑,老舍是一位思维独特,拥有自己独立的创作思想思路的作家,所以老舍的小说作品拥有一种独特的艺术特色,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关键词:老舍 小说 艺术特色 独特  老舍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