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理性之争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g137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茅盾小说世界中,情绪和理性这两组精神元素不时冲突起伏,表现或隐或显,这种跌宕复杂的审美心态使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也更为丰满厚实。在他的女性叙事中,暗含着一种政治理性对情感情绪的规训和争夺的意味,结果复杂而耐人寻味。
  关键词 茅盾小说 审美心理 情绪 理性
  
  人的现实生存矛盾林林总总,作家作为生活的感受者和文化的传播者,其精神上的矛盾冲突就更为激烈和持久。在茅盾小说世界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情绪和理性这两组精神元素不时冲突起伏而表现或隐或显的情况,有学者曾说:“精神冲突既不会是毫无意义的也不会只限于个人,必须把它看成是代表着重大时刻的文化力量,任何精神冲突都是如此……作家凭借在内心中斗争着的各种力量的能量和重要作用,将包括我们与他在内的这一文化最大限度地再现给了我们。”
  强烈的自我情绪是催生好作品的精神动力,也是至真人性的流露。从作品整体上看,茅盾早期的作品因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人生境遇,浓重的个人情感、情绪郁积在胸,处于极度的人格分裂和矛盾心理高潮,作品反而越有思想的深度和艺术的魅力。作家在谈及《蚀》的创作时说:“我只能说老实话,我有点幻灭,我悲观,我消沉,我都很老实地表现在三篇小说里。”并且为一些左倾思潮对他作品的责难而辩护“说我只是消极,不给人家一条出路么,我也承认的:我就不能自信做了留声机吆喝着:‘这是出路,往这边来!’是有什么价值并且良心上自安的。”作品中章静、章秋柳和孙舞阳等形象也染上了情绪化的色彩,或迷茫或悲观,或热烈或颓废。而三部曲题名《幻灭》、《动摇》、《追求》就暗示了个体情绪的动态呈现。短篇小说集《野蔷薇》中。作者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灰色迷乱的社会生活的图画。据茅盾自述,小说中女性都“在各人的恋爱行动中透露出各人的阶级的意识形态”。让读者觉察出恋爱描写的背后是有一些重大问题。但所谓“一些重大问题”,实际上正是一群个人主义者的悲观抑郁和企图挣扎的情绪。即便是《创造》中,作者力图使娴娴走上希望之路,但未来的轮廓尚很不清晰。总体上未改变《野蔷薇》的悲观主义基调。
  茅盾在那特殊的背景(大革命失败)中惶然悲观的情感驱使下执笔写作,作家那高于环境的文化自信和低于环境的历史力量的压抑、寂寥,形成了早期作品中一股对社会现实的困惑和批判的力量。有学者认为《蚀》表达的是“心力柔弱者对于严酷人生的敏感和怅叹。”小说的意义不在于给青年指引革命出路,而在于洞察到了部分知识青年在时代变动中不安的心灵状况。
  他后期的小说更多地表现作家强烈的历史感、时代感和一种力图指出历史必然的雄心。在《虹》中,梅女士实际承载着作家力图用文学指示时代之路、历史之走向的企望。梅女士这一在逼仄的环境中不断寻找前进方向的形象正是作家力图贴近时代、超越时代的理性化审美的结果《子夜》中的都市女性群以感性的优美、娇贵、俗艳、奔放、堕落的形象充当着这部理性化叙事文本的点缀,她们的活动仍然要服从解释作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判断:“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更加殖民地化了。”茅盾写作《子夜》的目的是为了回应1930年5月那场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争,文本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极其逼近,缺少想象和必要的与客体之间的疏隔,叙事者的参与政治论争的功利性被张扬之后,其感性的审美心理就被压制下去了。
  《腐蚀》的写作缘起于香港报纸的约稿,以连载的形式刊出,茅盾采用日记体的形式写一篇发一篇,这种并非一气呵成式的应对式作品确实受种种写作之外因素的制约,特别是作者应读者的要求为赵惠明安排了一条自新之路,已远不如前期《蚀》中的人物心理自然的发展过程那么逼真、感人了。
  《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因为作者力图表现出特定历史时期风云突变、暗流涌动的社会状况,婉小姐这个浓墨勾勒的女性身上的感性气息也无法淡化作品整体剪裁、表达的理性化倾向。
  从作品的局部来看,当作家涉及到“人的发现”、“人的发展”这一主题时,情绪化就明显。女性身体意象在五四后的作品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展示,加之来自于上海的都市唯美主义思潮的冲击,茅盾在表现女性魅力时对她们的肉体吸引力也作了充分的渲染,可以感受到小说中那个“隐含作者”沉醉的审美态度。而且作家又敏感地捕捉到女性在变动压抑的社会环境中寻找自我时的迷茫感、孤寂感加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当作家欲表现社会革命、历史救亡这一人类生存背景时,拯世意图和文学功利化的追求就浮现于小说之上。当然。创作的主观意图与文本的实际效果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有时反而会背道而驰,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一个作家在创作中,越是煞费苦心地想从个性及主观上将无意识排除掉,他倒反而会更多地——而不是更少地——表现出自己真实的无意识,尽管还达不到表现出无意识的大部分情境的地步。”
  考察茅盾的创作,我们可以感觉到,在他的女性叙事中,暗含着政治理性对情感情绪的规训和争夺的意味。更可以以他为镜窥见一个事实:“现代人”的哲理醒悟和“为人生”的拯世意图、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审美因素的互相交缠与错综,形成中国新文学矛盾运动形式的巨大“张力结构”和从容不迫的“丰富的历史意蕴。”
其他文献
摘要:《玛丽和马克思》,一部不经大肆广告宣传的黏土动画电影,却意外吸引了我眼球。它没有华丽的特技,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偶像派级别的动漫角色,没有充满噱头的悬念,影片唯有的是一份淡淡的孤独,一份独特的幽默,一份纯真的友谊,一份意外的幸福,然后慢慢震撼你的心灵。  关键词:孤独 友谊 执着 幸福    2009年,当全世界的动漫迷们为3D动画巨片《飞屋环游记》津津乐道时,一部看似很“简陋”的黏土动画电
摘要 西方世界生产的恐怖影片,作为其霸权文化的一部分,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影像娱乐。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它有着浓厚的“东方主义”色彩——它以影像的方式,建构了一个个想象的异邦,使得西方的普通民众得以经由这些想象的异邦,完成了对“东方”他者的意识形态重构,并经由这些异端的“他者”形象,完成了对自我身份的确认,从而获得极大的文化自豪感和心理优越感。这是西方恐怖片能够在西方世界大行其道的原因。  关键词 西方
摘要 电影《马语者》意蕴丰富,既有感人至深的浪漫情调又有发人深省的哲理内涵,可谓情理并重。导演罗伯特·雷德福营造了浪漫温馨的情调,并以缠绵悠长而不乏理性的电影语言讲述生活的诸种滋味。影片包含了最为普遍的家庭人伦关系,人与他人、社会、自然之间的诸种关系,通过对这种种关系的探讨影片着重表现了人物生活的多重悖谬,也由此对现代社会中人之悲剧性的生存状态作出了形而上的思考。  关键词 《马语者》 罗伯特·雷
【摘要】影视景框是对影视造型元素的取舍和安排,是对现实时空的截取和艺术重构,对影视构图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从心理上来说,景框本身是一扇联系现实空间与影视艺术空间的门,当观众进入景框的时候,相当于举行了一种空间转换的仪式。因此,影视景框本质上是联结现实空间和影视故事空间的一种仪式,正是由于它的存在,观众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影视鉴赏过程中去。  【关键词】影视景框 造型 现实空间 故事空间 仪式    在英
摘要:当年《焦点访谈》以新闻评论的形式成就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新闻的收视神话,但是不知何时起,评论节目似乎也没能摆脱低谷的命运,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收视“热”线,评论节目已经越来越缺乏他所需要的水分和营养,根植它的土壤也濒临枯竭,还有强势的“兄弟姐妹”与其争夺“阳光和空气”,内忧外患下,传统的新闻评论节目还能走多远,生存空间还有多大,人无近忧必有远虑。  关键词:收视神话 低谷 传统说教 夹缝 生存 分
摘要:鲁迅,作为五四时期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既在辛亥革命期间坚定了部分民众的信心,又在五四运动前后做出了直接及间接性的推动维护的贡献,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保护了多位共产党战士,广泛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帮助共产国际及中国分党邯的工作。这样一位文学大家,独醒于大圜,而冷观那炎世,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留下了浓重的印痕,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册里挥墨不少。他的许多创作,是在非为个人,而是对敌人斥责,为友人纪
[摘要] 我国电影主要分为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三类。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由于自身局限性,不能很好地担当起主流意识形态表达大任,《建国大业》作为一部获得成功的主旋律影片,它很好地将意识形态表达与商业化运作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营销模式。为以后我国主旋律电影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  [关键词] 主旋律电影 《建国大业》 主流意识形态 商业化运作  doi:10.3969/j.issn.1002-6
摘要 影片《音乐之声》堪称电影史上传颂最广的一部活泼、温馨的音乐电影,好莱坞音乐歌舞片经典中的经典艺术与娱乐最成功的平衡之作,片中人物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充分展示了影片的魅力所在,不愧为人类最珍贵的永恒佳品。  关键词 真 善 美    还记得《音乐之声》(Sound of Music,1965)这部影片中的主人公——天性自由、美丽善良的修女玛丽娅(Maria)和那七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吗?虽然影片所描
【摘 要】“历史”和“城市”是贾樟柯电影的重要两维。贾樟柯的作品不断重复的“历史”和“城市”这两个实质性内核,进一步研究则发现,它们共指着现代性这一宏阔的社会命题。新作《海上传奇》无疑是这一创作旨趣的延续。  【关键词】《海上传奇》 历史 城市 现代性    从1997好评如潮的《小武》为发轫,到2006年斩获威尼斯“金狮奖”的《三峡好人》,再到今年7月2日在各大院线公映的纪录片《海上传奇》,贾樟
【摘要】无论是史云梅耶的黑色电影中对文学作品以隐性的方式进行的改编,或是侯孝贤《红气球之旅》对《红气球》致敬式的互文现象,再或者王家卫在自己的电影中进行的明显的重复和直接引用,都是互文手法在艺术电影创作中的运用。以严肃而有意义的互文手法代替简单的拼贴或曲解,是进行影视文本生产时不应被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艺术电影 互文性 文学作品 电影文本    “戏仿”已经成为电影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