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老朋友发达了,邀我到他家做客。一进门,大客厅墙上一幅书法作品赫然入目———“养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知我喜欢书画,他要我给个评价。我淡淡说“好字好字”,就岔开了话题。字是好字,那其他呢?不好说,但心中已然存疑———从古到今是不是有完人姑且不论,即使有,俺们凡人怎样“法”,“法”得了吗?不过,气倒是必须要养的。然而,对今天的人们来说,该养什么气呢?正气、志气、浩然之气,固然要养,但最该养的是人气,养足人气才是根本———人气是做人的底气。
人气的本意是指人体的气味或气息,引申义非常宽泛,但都不是今天常用的人气指数那个“人气”。当下一些人,不择手段追逐人气指数(其实是名气和利益),忽略了自身人气的集聚和修炼,结果往往是人气指数上去了,人气却越来越淡薄。
老百姓一般不说人气,而说人味。早年我下乡,一开始和农民有隔膜。一乡村教师对我说,你身上的人味和人家不同,怎么能和睦相处?我问,农民的人味是啥?他说:太阳的味道。在经过几个月日晒雨淋的艰辛劳作之后,我身上终于有了太阳的味道。我和农民的人味区别就不大了,自然而然就和他们成了朋友。
人与人之间的气息,可以交叉混杂互相融汇,可以互补也可以互减:和襟怀坦荡的人在一起会滋生阳气,和悲观的人在一起会产生晦气,和牢骚满腹的人在一起则难免散发戾气。
在一些偏远的乡村,中青年都到外面打工了,人烟稀少。然而,一些老房子,只要有人住,哪怕是老叟孩童,年头再久也不会倒,因为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对建筑有保护作用。而那些人去屋空的老房子,时间一长,再结实也会坍塌成斷壁残垣。房子看起来是靠梁柱立起来的,其实是靠人的气息支撑的,人气养人也养物。
抗日战争时期,画家林风眠在重庆嘉陵江边的一座仓库里隐居七年。他自己买菜、生炉子、烧饭、洗衣、做卫生。屋里几乎没有啥陈设,仅有的一张木桌上,既有菜刀、砧板、油瓶,也有纸笔墨砚,真是生活与艺术杂处,凡俗与雅致并存。有人大惑不解。林风眠说:“在北京和杭州当了十几年校长,住洋房,乘私人轿车,身上一点人气几乎耗光了。必须体验中国几万万人的生活,身上才有真正人味,作品才有生命活力。”林先生的做法,比起今天某些所谓的大师,舞文弄墨前必斥退左右,焚香净口,布置气场等故作神秘的做派,要朴素自然得多,人气充盈得多,其作品也就高妙得多。
是的,人气来源于地气。我向来敬畏前面提到的“完人”,但却说不上有多喜欢,总觉得其“神气”太重而人气欠缺。前不久,笔者的一个老领导患了抑郁症,让人唏嘘不已。几十年里,他太看中仕途升迁了,把自己变成一个官场动物,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七情六欲不溢于表,谨小慎微得像初进荣国府的林黛玉,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且大多数时间,他都在琢磨人,活得很累也很乏味。退下来后,竟没一个朋友———因为他连扑克牌也不会打。他也不会买菜煮饭干家务。连孙子也不喜欢他,因为他不会讲故事,唱儿歌,做游戏。如此缺少人气,不抑郁才怪。
人气是先天的元气,丢了人气也就伤了元气。因此,在气养人的同时,人也要养气,这就是古人说的“养气自守”。养什么气?我以为最该养的是真气,引申开来,就是养天真之气、本真之气、率真之气。一个人这样的“真气”多了,思想会单纯朴实,心境会开阔旷远,日子会有滋有味,就会有大气度大气量;一个社会这样的“真气”多了,必会多正气与和气,被破坏了的风气也会随之改观。
人气的本意是指人体的气味或气息,引申义非常宽泛,但都不是今天常用的人气指数那个“人气”。当下一些人,不择手段追逐人气指数(其实是名气和利益),忽略了自身人气的集聚和修炼,结果往往是人气指数上去了,人气却越来越淡薄。
老百姓一般不说人气,而说人味。早年我下乡,一开始和农民有隔膜。一乡村教师对我说,你身上的人味和人家不同,怎么能和睦相处?我问,农民的人味是啥?他说:太阳的味道。在经过几个月日晒雨淋的艰辛劳作之后,我身上终于有了太阳的味道。我和农民的人味区别就不大了,自然而然就和他们成了朋友。
人与人之间的气息,可以交叉混杂互相融汇,可以互补也可以互减:和襟怀坦荡的人在一起会滋生阳气,和悲观的人在一起会产生晦气,和牢骚满腹的人在一起则难免散发戾气。
在一些偏远的乡村,中青年都到外面打工了,人烟稀少。然而,一些老房子,只要有人住,哪怕是老叟孩童,年头再久也不会倒,因为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对建筑有保护作用。而那些人去屋空的老房子,时间一长,再结实也会坍塌成斷壁残垣。房子看起来是靠梁柱立起来的,其实是靠人的气息支撑的,人气养人也养物。
抗日战争时期,画家林风眠在重庆嘉陵江边的一座仓库里隐居七年。他自己买菜、生炉子、烧饭、洗衣、做卫生。屋里几乎没有啥陈设,仅有的一张木桌上,既有菜刀、砧板、油瓶,也有纸笔墨砚,真是生活与艺术杂处,凡俗与雅致并存。有人大惑不解。林风眠说:“在北京和杭州当了十几年校长,住洋房,乘私人轿车,身上一点人气几乎耗光了。必须体验中国几万万人的生活,身上才有真正人味,作品才有生命活力。”林先生的做法,比起今天某些所谓的大师,舞文弄墨前必斥退左右,焚香净口,布置气场等故作神秘的做派,要朴素自然得多,人气充盈得多,其作品也就高妙得多。
是的,人气来源于地气。我向来敬畏前面提到的“完人”,但却说不上有多喜欢,总觉得其“神气”太重而人气欠缺。前不久,笔者的一个老领导患了抑郁症,让人唏嘘不已。几十年里,他太看中仕途升迁了,把自己变成一个官场动物,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七情六欲不溢于表,谨小慎微得像初进荣国府的林黛玉,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且大多数时间,他都在琢磨人,活得很累也很乏味。退下来后,竟没一个朋友———因为他连扑克牌也不会打。他也不会买菜煮饭干家务。连孙子也不喜欢他,因为他不会讲故事,唱儿歌,做游戏。如此缺少人气,不抑郁才怪。
人气是先天的元气,丢了人气也就伤了元气。因此,在气养人的同时,人也要养气,这就是古人说的“养气自守”。养什么气?我以为最该养的是真气,引申开来,就是养天真之气、本真之气、率真之气。一个人这样的“真气”多了,思想会单纯朴实,心境会开阔旷远,日子会有滋有味,就会有大气度大气量;一个社会这样的“真气”多了,必会多正气与和气,被破坏了的风气也会随之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