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腰痛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来源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bimzho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腰痛在人群与个体一生中均有较高的患病率,对患者与社会医疗保健系统造成了重大经济负担,已经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慢性腰痛的发病机制与影响因素被陆续发现,诊断与治疗指南被持续更新。然而,因为缺乏明确的病因,慢性腰痛的概念尚不统一,其诊断与治疗也存在争议。本文对慢性腰痛的概念、发病机制与影响因素、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临床诊疗与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颈腰同治理论指导下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机理,为临床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提供新的临床思路。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5人,分别为核心训练组(对照组A)、核心稳定训练联合腰部穴位组(对照组B)、核心稳定训练联合颈腰部穴位组(观察组C),三组均一周连续治疗五天,休息两天,共治疗两周。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
学位
本文通过一些稀见的信札、文稿、书画作品等一手材料,简略爬梳诸乐三与黄宾虹艺术上的交往。由此可知诸乐三向宾翁问道山水技法、金石书法及画史画论等,同时亦为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并考证《画学篇释义》大略出自诸乐三之手。
期刊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循腹经筋针刺足阳明太阴结筋病灶点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其次探查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腹部病变经筋和结筋病灶点的分布规律,最后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评价针刺腹部足阳明太阴结筋病灶点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提供新的角度和方法。材料与方法:1.观察性研究:首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90例符合纳入标准
学位
目的旨在以真实世界研究方法为工具研究李业甫“筋骨并举”学术思想,评价“筋骨并举”推拿手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筋骨并举”学术思想指导下推拿手法的作用机制提供临床依据和实践资料。方法按照事先制定的标准纳入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后将纳入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按照实际病情和患者意愿等实际情况分别纳入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暴露组采用李业甫“筋骨并举”推拿手法配合常规针刺治疗,非暴
学位
聂莉芳教授是国内著名的中医肾病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慢性肾脏病往往兼有腰痛的症状。聂莉芳教授认为本病的病机以肾虚为本,以外邪侵袭、跌仆挫闪为标。治疗上,外感风湿或遇寒湿加重者,或腰冷痛者,常用方为独活寄生汤加味;腰膝酸软,遇劳加重者,常用加味参芪地黄汤;因外伤而致的腰痛,常用身痛逐瘀汤加味。治腰痛常川牛膝、怀牛膝并用,川续断、巴戟天、鹿角胶亦为聂莉芳教授喜用之品。
期刊
盘源性腰痛作为骨伤科常见病之一,其病程长短不一,多数患者病程较久,并以腰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玄府为气血津液运行通道,遍布全身,输布气血以濡养人体。盘源性腰痛患者多气血运行失常,故本病可从玄府角度论治。本文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药、病案举隅等方面论述了谢林教授从玄府理论论治盘源性腰痛的思想体系及临床经验。
期刊
日本胰腺学会《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22年版)》为该指南的第5次修订更新。其日文版于2022年7月发布,英文版于2023年3月以大纲模式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杂志。2022年版指南主要包含诊断、手术治疗、辅助治疗、放疗、化疗、支架治疗、支持和姑息治疗7个主题,其结合最新文献,在诊断与治疗流程等方面提出了较权威的推荐意见,体现了胰
期刊
总结张文泰教授治疗虚性腰痛的经验。张文泰教授认为,虚性腰痛的病机虽主要责之于肾虚,但亦与脾虚相关,临床上两者常相兼为病,因此在其治疗上应脾、肾并重,常辨证选用补养脾胃的方剂(如: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合补肾类方剂(如:六味地黄丸、龟鹿二仙汤等)进行化裁,并善用龟甲-鹿角胶药对,重视功能锻炼结合家庭按摩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
期刊
目的 探讨基于罐斑分析的中医辨证施护在腰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5月在医院中医科因腰痛而进行拔罐治疗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辨证施护。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复发率。结果 经罐斑分型中医辨证施护后,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
期刊
目的 探究温针灸+甘姜苓术汤加减治疗寒湿腰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寒湿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行甘姜苓术汤治疗,观察组行温针灸+甘姜苓术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下肢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