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学生学习自主权 让学生快乐地成长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an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沿着参乡蜿蜒的小径走进这所普通的农村中学,人们会发现昔日曾被泥泞和尘土包裹着的校园发生了许多变化,隐隐透着一股清新灵秀之气。班级前的庭院,是学校教工利用课余时间,刚刚为学生们铺就的,那是一片平整的水泥地面的活动场地;成行的葱郁翠柳像彬彬有礼的学生,随时恭候客人们的到来……
  兴参中学最根本的变化还是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在深入推进“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探索,构建了课堂教学的“二四模式”,即教师“设计问题、点拨问题、观察反思、评价反馈”,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交流共享、一课一得”,将学习的自主权真正地还给学生,教学改革成绩显著。
  课堂教学的安排围绕新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创编、设计,以教学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为突破口,立足于教师角色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宗旨,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感受,根本改变了过去那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走进学校的任何一节课堂,你会发现,老师们昔日那种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让学生望而生畏的“高大形象”没有了,老师的身影时常被淹没在学生的“人堆儿”里。班级前面墙上以往只允许老师随意发挥的黑板,以及后面只有“好学生”才有机会展示的“学习园地”,如今全部成了每一个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并展示自我的学习“舞台”;学生们的课桌排布,也改变了昔日那种虽然规矩但不乏呆板的格局,变成了每六到八人一组的聚拢式格局。
  由于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课堂学习的空间和自主权都还给了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求知的积极性。每一节课的学习,首先由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依据课标要求和教学计划制定、编写出实用、新颖且富有趣味性的预习提纲,然后按照“二四模式”,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同步为原则,设计并组织实施教学及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形式以学生分组学习为主,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组织研究、解决问题,经学习小组成员充分地思考、讨论,形成正确的问题结论;对于以培养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的问题,或组内讨论,或组内合作,或组间辩论,让学生的不同观点及其材料依据得到全面地展示,最后以习题答卷或成果积累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充分地独立思考、合作探究、集中展示和复习反馈,学生们不仅更扎实、更系统、全面地掌握了基础知识,还有效地培养了思维、表达、动手操作等能力,而且明显地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运用“二四模式”,教师只以一个点拨者、引领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没有了以往教师口干舌燥而学生却未必喜欢听的辛苦讲述,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作业批改量,极大地解放了教师们的手脚,使他们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钻研教学,更细致深入地辅导学生,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切实提高了教学效率。许多爱动脑筋的学生,出于学习兴趣和钻研的目的,时常有意无意地给老师设置“难题”,为了能够在辩论中驳倒同学或老师,有的回家请教家长、上书店、上网查找资料。这样一来,不仅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在学习上抓住了主动权,增强了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也促使老师必须不断更新、增加自己的知识,提高教育教学的素质和水平。
  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学校全方位改革的新气象。升旗仪式、大课间活动、《校园之窗》校报、板报和广播、学生的文明礼仪、校园环境卫生,以及书法练字、文体活动等各个方面,都体现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自主、快乐、合作、共享”的文化氛围渗透到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兴参中学的教学改革初见成效。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新型的教育思路已经形成;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被学生及其家长认可;教学改革的道路开始步入正轨。
其他文献
一代儒宗欧阳修的一首《南歌子》采用民间小词习见的白描和口语手法,塑造出女主人公活泼轻灵地形象: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  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这首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赏析:    一、音乐性——语言律动的旋律    初读此词,感觉犹如一阵暖流沁人心脾,传达喜悦而直率的情感十分到位。
期刊
座落在第二松花江畔的吉林省松原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国各地的目光,她是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一座新兴城市。在这座城市里,有一所与这座新兴的石油城共同成长起来的学校,她就是集实验性、示范性、引路性于一身的油田基础教育窗口学校——松原市油田实验中学。  一、艰难起步 铸就辉煌历史  实验中学是一所有着30多年历史的学校。上世纪70年代中期,伴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歌声,诞生了她的前身——
期刊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汉语言文学中的一块瑰宝,是中华民族汉语言文学发展的一部历史写真,是汉语文学的浓缩。那里有秀丽的中华河山、有宜人的田园风光、有睿智的心灵、有豪迈的情怀、有欢歌、也有泪水…….  品读古诗文,犹如师生间共担悲观、共赏风景、共学知识、共悟人生的一段旅行。教读古诗文就是研读了厚厚的中华史书,从人文到人性的史书,真可谓妙处多多。  一、培养汉语言感悟能力、运用能力的最佳手段  古诗文写作讲究
期刊
谈及上世纪90年代的散文界,我们绕不开余秋雨。谈论上世纪90年代的文学批评,我们更是不能不提及余秋雨。上世纪90年代文坛最受关注也最具争议的作家仍然是余秋雨。这表现在其一,他的系列散文著作均一度位居全球华文书籍排行榜前列,在台湾和大陆掀起了余秋雨文化散文热,形成了媒体热评的“余秋雨现象”。其二是争议巨大。围绕余秋雨文革期间的“历史问题”,散文文本的文史硬伤问题、系列名誉侵权案的“法律苦旅”“电视作
期刊
一、课前思,它是有效教学的坚实基础  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整体包含了教学思想、教师学生、课程教材、教法学法、设备手段及结构程序等诸多要素。根据系统科学整体优化原理,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虽然每一堂课教学内容不同,但在教学诸要素中有相同或相通之处。有序地思考,就是考虑我们的预设,一旦课题内容定了后,就需要考虑各个环节应该怎样去实施,把我们的教学理念落实在教学行为上。所以,要根据整个教学流程,一个环节
期刊
新课程改革以来,由于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课堂的口头表达,而将基础性知识点则不做过多的强调,更多的是将一些书面性的表达任务留作课后作业,这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课后负担,而且作业效率也不是很好。学生作业经常是语句不通、语言贫乏,更有甚者是应付了之。不但影响了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新课程语文教学中,
期刊
在《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中,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本知识的理解。本文主要通过在《历史与社会》中经常采用的浏览性阅读、理解性阅读、探究性阅读三种方式介绍,让学生逐渐形成阅读习惯,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历史与社会》是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门新型学科。学习这门课程,要求学生能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对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具备相关的能力,形成正确、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期刊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解难答疑,对提高记忆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1.加强实验教学,不断以各种奇异的化学实验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例如:“自燃”这一内容在初中化学课程里虽已不是重点,但我还是给学生做了实验,而且上课开始就演示实验,把白磷溶液滴在滤纸上,一会儿滤纸就自己燃烧起来。这时再提出问题:滤纸为什么能自行燃烧?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重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的参与。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
期刊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中举了一个有关“推敲”的人人皆知的实例:  “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