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肥胖:2型糖尿病病情恶化的主要驱动力
肥胖、2型糖尿病就像一对难兄难弟,相生相伴,如影随形。
首先,肥胖是2型糖尿病产生的主要基础。肥胖可分为非常危险的高危肥胖和相对良性的肥胖。前者的标志是脂肪已经不单单存在于脂肪细胞,而是进入非脂肪细胞(如胰腺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等)中,出现异位脂肪沉积。与良性肥胖相比,高危肥胖的特点是:腹型肥胖及胰岛素抵抗,常伴多项代谢异常。2型糖尿病就是高危肥胖这个“土壤”中萌生的“坏种子”。
其次,2型糖尿病是肥胖的“甜蜜杀手”。合并肥胖、超重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更多,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等,他们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普通糖尿病患者更高,罹患脂肪肝等并发症的风险也更高。超重和肥胖型糖尿病很可能是一种独特的糖尿病亚型,以血糖控制为中心的管理策略可能对这部分患者的疗效不是特别理想。体重管理和各种危险因素优先管理比以血糖控制為中心的策略更好,在管理好体重的同时控制血糖达标,能使患者获得更理想的结果。因此,超重和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策略应该是先减重,后降糖。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在体重下降后,不再需要降糖治疗,胰岛B细胞的功能也可以恢复。
治“糖胖病”:先减脂,后降糖
对超重、肥胖型2型糖尿病(“糖胖病”)的治疗,各国指南都强调“先减重,后降糖”。其实,减轻体重的核心是减少脂肪,这样才能减轻胰岛负荷、胰岛素抵抗和全身炎症反应。因此,对于伴有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治疗不能仅仅满足于降糖,应该选择有利于消耗能量的治疗方式。
在生活方式干预上,宜采用适当的低能量饮食,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除通过有氧运动减少脂肪外,还要进行力量训练,以增加肌肉。因为当肌肉增加后,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就会相应地增加,体内的“库存”脂肪更容易被消耗。
在治疗药物中,宜选用有助于减重的药物,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钠一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二甲双胍等。
有效减脂,可使血糖恢复正常
—项名为糖尿病缓解临床试验(DiRECT)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强化减重计划可以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服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获得缓解。这种缓解是如何发生的?能否长期持续?为什么有些人的病情会持续缓解,而另一些人会复发呢?该研究团队的进一步研究回答了这些问题。
研究人员在12个月和24个月时使用磁共振成像设备对患者器官内部和腹部的脂肪进行了量化,专门研究了胰腺和肝脏的脂肪,同时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水平,并分析脂肪酸、胰岛素分泌和胰岛B细胞功能。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试者在2年内维持糖尿病缓解状态,但这只有在肝脏和胰腺脂肪含量较低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具体来说,几乎在每10例减重≥15千克的受试者中,就有9例出现糖尿病缓解。2年后,超过1/3的患者不再患有糖尿病,并且至少24个月不需要糖尿病药物治疗。不过,部分人出现了复发,这与肝脏和胰腺脂肪含量升高有关。
因此,研究者们推测,当人体积累了太多本应储存在皮下的脂肪时,脂肪就会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皮下可储存的脂肪量因人而异,超过这个“阈值”,脂肪就会蔓延到肝脏、胰腺等身体其他部位,产生危害。胰腺中的脂肪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2型糖尿病。
体重正常的2型糖尿病,要控制体脂吗。
一些不伴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看上去不胖,但体脂含量是超标的,肌肉含量少。这些患者虽然不需要大幅减轻体重,但仍然需要减少脂肪、增加肌肉,这样才有利于长期的血糖管理和代谢控制。
预防“糖胖病”,匹夫有责
预防胜于治疗,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来预防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
·日行一万步出行少开车,多骑自行车,多走路,多消耗一些能量。还要避免久坐,每坐1小时,要起来活动几分钟。
·学会“管住嘴”食物总量要控制,早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少吃油腻食物;保证食物多样化,多吃蔬菜和水果,适当多吃全谷物和各种粗粮;多喝水,不喝含糖饮料。
·改掉坏习惯长期熬夜、久坐、经常不吃早餐等不良习惯,都是导致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要尽快改正。
·努力减“肥肉”如果你已经超重、肥胖,千万别掉以轻心,努力减肥是当务之急。
·警惕“病”来临40岁以上者,应每年筛查血糖,及早发现糖尿病,及早干预。
已经发生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使体重、血糖、血压等各项指标早期、持久达标,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体质指数
肥胖、2型糖尿病就像一对难兄难弟,相生相伴,如影随形。
首先,肥胖是2型糖尿病产生的主要基础。肥胖可分为非常危险的高危肥胖和相对良性的肥胖。前者的标志是脂肪已经不单单存在于脂肪细胞,而是进入非脂肪细胞(如胰腺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等)中,出现异位脂肪沉积。与良性肥胖相比,高危肥胖的特点是:腹型肥胖及胰岛素抵抗,常伴多项代谢异常。2型糖尿病就是高危肥胖这个“土壤”中萌生的“坏种子”。
其次,2型糖尿病是肥胖的“甜蜜杀手”。合并肥胖、超重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更多,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等,他们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普通糖尿病患者更高,罹患脂肪肝等并发症的风险也更高。超重和肥胖型糖尿病很可能是一种独特的糖尿病亚型,以血糖控制为中心的管理策略可能对这部分患者的疗效不是特别理想。体重管理和各种危险因素优先管理比以血糖控制為中心的策略更好,在管理好体重的同时控制血糖达标,能使患者获得更理想的结果。因此,超重和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策略应该是先减重,后降糖。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在体重下降后,不再需要降糖治疗,胰岛B细胞的功能也可以恢复。
治“糖胖病”:先减脂,后降糖
对超重、肥胖型2型糖尿病(“糖胖病”)的治疗,各国指南都强调“先减重,后降糖”。其实,减轻体重的核心是减少脂肪,这样才能减轻胰岛负荷、胰岛素抵抗和全身炎症反应。因此,对于伴有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治疗不能仅仅满足于降糖,应该选择有利于消耗能量的治疗方式。
在生活方式干预上,宜采用适当的低能量饮食,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除通过有氧运动减少脂肪外,还要进行力量训练,以增加肌肉。因为当肌肉增加后,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就会相应地增加,体内的“库存”脂肪更容易被消耗。
在治疗药物中,宜选用有助于减重的药物,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钠一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二甲双胍等。
有效减脂,可使血糖恢复正常
—项名为糖尿病缓解临床试验(DiRECT)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强化减重计划可以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服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获得缓解。这种缓解是如何发生的?能否长期持续?为什么有些人的病情会持续缓解,而另一些人会复发呢?该研究团队的进一步研究回答了这些问题。
研究人员在12个月和24个月时使用磁共振成像设备对患者器官内部和腹部的脂肪进行了量化,专门研究了胰腺和肝脏的脂肪,同时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水平,并分析脂肪酸、胰岛素分泌和胰岛B细胞功能。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试者在2年内维持糖尿病缓解状态,但这只有在肝脏和胰腺脂肪含量较低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具体来说,几乎在每10例减重≥15千克的受试者中,就有9例出现糖尿病缓解。2年后,超过1/3的患者不再患有糖尿病,并且至少24个月不需要糖尿病药物治疗。不过,部分人出现了复发,这与肝脏和胰腺脂肪含量升高有关。
因此,研究者们推测,当人体积累了太多本应储存在皮下的脂肪时,脂肪就会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皮下可储存的脂肪量因人而异,超过这个“阈值”,脂肪就会蔓延到肝脏、胰腺等身体其他部位,产生危害。胰腺中的脂肪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2型糖尿病。
体重正常的2型糖尿病,要控制体脂吗。
一些不伴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看上去不胖,但体脂含量是超标的,肌肉含量少。这些患者虽然不需要大幅减轻体重,但仍然需要减少脂肪、增加肌肉,这样才有利于长期的血糖管理和代谢控制。
预防“糖胖病”,匹夫有责
预防胜于治疗,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来预防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
·日行一万步出行少开车,多骑自行车,多走路,多消耗一些能量。还要避免久坐,每坐1小时,要起来活动几分钟。
·学会“管住嘴”食物总量要控制,早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少吃油腻食物;保证食物多样化,多吃蔬菜和水果,适当多吃全谷物和各种粗粮;多喝水,不喝含糖饮料。
·改掉坏习惯长期熬夜、久坐、经常不吃早餐等不良习惯,都是导致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要尽快改正。
·努力减“肥肉”如果你已经超重、肥胖,千万别掉以轻心,努力减肥是当务之急。
·警惕“病”来临40岁以上者,应每年筛查血糖,及早发现糖尿病,及早干预。
已经发生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使体重、血糖、血压等各项指标早期、持久达标,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体质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