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旅行》课程双语教学及可行性研究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meo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质旅行,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巧妙地将地球科学知识和旅游知识融为一体;双语教学是国家教育部关于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措施之一,是高校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二者结合,顺应了时代教育发展需求。该文论述了《地质旅行》课程双语教学实践的必要性,分析了其可行性及一年来教学实验的效果,认为该课程已经具备了正式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并就双语教学方案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地质旅行 双语教学 可行性 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5(b)-0139-04
  Abstract:Geological Trip is an emerging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which combines the knowledge of Geosciences and Tourism masterly and conform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 Bilingual Teaching is a trend of the college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an effective measure taken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state about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necessity of the bilingual teaching on Geological Attractions in Yangtze University and analyzes its feasibility and result. It is believed that this subject has possessed the base of carrying out the bilingual teaching. The instructional program of the bilingual teaching is also stated.
  Key Words:Geological Attractions;Bilingual teaching;Feasibility;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地质旅行,是指以游览考察同时具有观赏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地质景观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地质旅行》这门课程,最早由南京大学夏树芳先生提出并倡导,在学习和普及地质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指导人们关注和欣赏地球自然景观状态,爱护地质遗迹,爱护地球,呵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環境,增加旅游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普通高等学校为提高学生外语水平及专业知识的习得环境,顺应教学模式与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双语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无论是对地球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旅游水平的提升,或是对自然的热爱、性情的陶冶以及对专业英语的熏陶与掌握,都在学生群体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地质旅行》业已成为一门广受欢迎的公选课程。
  1 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语言是交际工具,但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还是思维的工具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甚至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来看,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而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学习另外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一门外语,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张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基于这种认识,双语教学无论按手段还是按目标来定义都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双语教学的理念,即培养跨世纪的复合型人才[1]。”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我国本科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1.1 国际交往日益增多,单纯的生活英语已无满足经贸、文体、旅游等各层面的多向需求
  双语教学有利于实现教育全球化、国际化和进行国际文化、学术交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间的文化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增多,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外语是进行这些活动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条件,并且已在全球化、国际化的经济、文化和学术交流活动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2]。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为英语,能用英语对自己的思想做准确、精炼的表述,是实现与国际人士进行交流的前提。双语教学的施行可以很好地消除语言障碍,为吸引和招收世界各国的外国留学生来华攻读学位,实现教育全球化、国际化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进行国际讲学或学术交流。
  1.2 社会发展对国际型人才的需求
  我国加入WTO后,培养国际型人才已成为我国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而传统的母语教学已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为了尽快与国际接轨,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开放的步伐,教育部先后下发文件对高校双语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在长江大学开展地质旅行双语教学,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既懂地质,又懂外语的国际型地质人才。
  1.3 我国教育模式的多元化探索,以及世界各国双语教学的经验积累
  加拿大、新加坡、印度都进行了比较成功的双语教育,香港特别行政区更是提出了“三语两文”的目标。开展适合当地语言使用特点和语言使用发展需求的双语教育,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共识。据国际双语教育研究中心1982年不完全统计,双语教育的研究文献已达两万多种。在2001年,国家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提出,高校要在3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3]。《地质旅行》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顺应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   1.4 课程内容设置的需要
  《地质旅行》课程中包括了世界各地自然景观的赏析,其第一手的资料基本上都是英语版本。因此能否娴熟地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和信息查询,是学好该课程的关键因素。
  2 双语教学的实施情况与效果分析
  此课程从 2008年开始试行双语教学以来,地质旅行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在学生中产生了强烈反响。2009年底,对选修《地质旅行》课程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108名学生中,石油主干专业学生42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38.9%;其他专业学生66人,占61.1%,其中外語专业学生23人,占总数的21.3%。调查结果表明65%的学生认可双语教学,如石油主干专业的学生认为显著提高了自己专业词汇量和在双语工作环境下的适应性,为日后参加工作奠定基础,其他专业的学生则认为大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开展双语教学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帮助更好地学习英语、增强该课程的吸引力。而认为不可行的同学则主要是担心自己无法在短时间内突破语言障碍,从而影响到专业知识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对《地质旅行》双语教学予以肯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看法是:“双语教学让我们可以接触到鲜活的第一手资料,直接感触语言的魅力”。
  学生的成绩是以综合考评模式来评定的,即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出勤、上课表现、生词听写等环节。期末考核采取中英文结合出卷形式,题型主要有:填空、判断、简答和赏析等,部分题目要求用英语作答,在试题设定上突出能力考核,促使学生学以致用。表1为考试成绩统计表。
  从学生的综合成绩看,绝大部分同学成绩良好,尤其是自双语教学实践以来,学生的成绩整体优于未实施双语教学以前。开课10个学期以来,90分以上的学生比例平均为27.8%,80~90分区间比例平均为39.9%,70~80分区间比例平均为17.4%,60~70分区间比例平均为5.5%,低于60分的比例平均为9.4%,课程成绩符合教学要求的正常分布状态,且优秀率(90分以上)超过平均水平,说明学生对该课程教学大纲规定应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有良好的掌握,特别是双语教学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 双语教学方案设计
  与传统的英语教学相比,双语教学更重视英语与学科的渗透,让学生全方位地应用英语。双语教学不仅仅让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双语教学以通过第二语言学习学科知识为目的,促进学生对两种不同文化的积极适应与沟通,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信息组织方式和思维方式,双语学习可以使学生拥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碰撞、融合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大有益处。
  3.1 科学设计教案
  由于目前没有统编教材,在参考夏树芳的《地质旅行》[4]、汪新文的《地球科学概论》[5]和陈业裕、黄昌发的《应用地貌学》[6]等3本教科书的基础上,科学设计教案和讲义,每一章节设立一个主题,规定了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学时安排。每一堂课就是一个专题讲座;保证每次课既是一个独立的专题讲座,同时与前后各次课又有紧密的联系,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实施双语教学。曾经有个心理学家说过,如果在多个(12)不同的场景见到某个单词将终身不忘。用这样的方式让某一内容在有限的课堂多次出现,能大大加强英语的教学效果。尽可能让非专业的学生获得新领域的新知识,而让本专业的学生更透澈地理解专业知识,力争照顾到不同基础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觉得学有所获。
  3.2 精心制作中英文多媒体教学课件
  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是集文字(Text)、声音(Audio)、图形(Graghics)图像(Image)、动画(Audio)、视频图像(Vileo)等多种表示与传播信息载体于一体的现代教育手段[7]。地质旅行课程专业跨度较大,涉及了地学的方方面面,更是需要图、声、影的有效组合。所以利用它进行教学,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极为丰富的知识,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课件的设计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并且在课件中亦体现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观看英国BBC的历史专辑《蓝色星球》中相关内容,以及世界地理杂志拍摄的长江风光纪录片《从上海到香格里拉》等。
  3.3 创造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循序渐进,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在授课初期,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先采用中文授课方式,然后逐渐加入英语。当学生基本适应了英语授课时,再逐步加大英语的比重;刚开始学生用汉语回答老师的问题并用汉语写作业,逐渐过渡到用英语进行课堂交流、作业和考试。为了保证课堂效率,要求学生课前对专业术语和英语生词进行预习。例如,在第一章沉积岩区的地质旅行中,开始只是将各种地质作用的名称用英语表达(如weathering,erosion,transportation,deposition and etc.);到沉积岩的特征时就有所增加,要求学生掌握描述特征的英语表达方式;到沉积岩风景欣赏时,用完整的英语句子表达,并在作业中加入英语的成分(名词翻译等)。
  分段总结,及时调整双语教学进程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氛围,采取上课提问、课外交流、发放调查问卷、写心得体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反应和要求,及时对双语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并据此对课堂上英语与汉语的使用比重进行调整。
  多样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及形式的多样化,对于重点内容除了详细地讲解外,还会展开专题讨论,补充实例、最新研究成果等,同时穿插一些与所讲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或趣闻轶事,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外还通过增加实物图像或安排实习课,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强调学生主动地参与,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学生们,以自己所熟悉的家乡或者旅游过的地方为题,制作成PPT, 再展示给其他同学们。通过这些方式达到学以致用,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实现了素质教育。   3.4 加强实践环节
  地球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必须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安排课堂实习与课间野外考察,加强感性认识。在实习及野外考察中实施双语教学,有效杜绝了“填鸭式”和“哑巴英语”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这无疑对专业知识及英语的学习掌握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长江大学及周边有着极其丰富的地质学标本资源,如校内三峡标本长廊和地质博物馆、长江荆州段三八滩、八岭山的火山喷出岩、松滋刘家场、洈水水库及溶洞、京山的空山洞等,能够很好地开展该课程的课外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对地质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助于学生克服因双语教学产生的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在校内三峡标本长廊结合实物进行英语教学,由于感性认识的加入使学习变得轻松高效。
  4 地质旅行双语教学可行性分析
  我们所谈到的双语教学是指用外语进行的非语言类专业学科教学。它包含两个关键性特征:第一,在教学方式上,强调运用外语进行课堂交流与互动;第二,在教学效果上,强调在学习非语言类专业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同时提高外语水平。双语教学不仅对学生是新事物,对教师来时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个挑战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方式上,更多的是在教育理念上的冲击。
  长江大学作为一所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重点院校来说相对要低。尽管学校对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强化英语及其他基础课程的学习,英语四级平均通过率已大为提高,但大学二年级时英语学习明显有所淡化;在大学三年级时,很多院系给学生开设了专业英语课。而公选课选课的主要对象是大学二年级学生,因此,在这一时期开设双语教学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英語学习的持续性,为在大学三年级的专业和专业英语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双语教学的开展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
  4.1 学生已具备基本的接受能力
  双语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效果的好坏也体现在学生身上。学生的外语水平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以学生原来的认知结构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才能有效地指引学生改进认知结构,提高认知水平,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在完成了大学一年级的英语学习之后,学生至少已经学习了10年英语,多数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具备了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尤其是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为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语言基础。
  考虑到大学二年级学生在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的实际情况,《地质旅行》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着重讲解与我们生活结合非常紧密的地质现象,尤其是第二篇地质景观中,详细介绍了山川河流、溪涧湖泊、冰川海洋、岩溶风沙地貌等常见的地质景观。这样做使学生们乐于接受课程中的专业知识,为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铺平了道路。
  4.2 教师已具备了较强的讲授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这么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教材+环境+教法)×教师。从这个公式可看出,教师的素质越高,教学质量就越高。不论什么学科,教师的素质对教学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还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双语教学模式的情况下,各地各校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双语师资的匮乏。近年来,长江大学注重教师外语能力的培养,每年都有相当数目的教师赴国外(美国、英国)进修或者访问,教师外语综合能力已有较大提高,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英语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教师的英语水平基本上达到或超过了六级,听、说、译能力较强。而且,担任《地质旅行》课程讲授的老师是经验丰富的教授,从事地质专业教学十几年,还有教授石油专业英语的经验,教师的综合能力完全胜任双语教学。
  4.3 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助推双语教学
  专业课的教学一般都有一定的难度,如何使这些较难的知识被学生接受、理解和消化,并转化为新的知识点,是专业课采用双语教学的难点之一,即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水平及英语水平达到了可以采用双语教学的前提下,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是其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投影仪、幻灯、录音、录象设备进行辅助教学,使专业知识在两种语言之间的转化有了桥梁、纽带和载体[8]。知识传授变得形象、生动和易于理解。
  现在的课程建设均有内容丰富、管理先进的教学网站支撑。充分发挥教学网站的补充作用,通过教学网站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可大幅度提高学生通过互联网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开阔视野。这种方法优势非常突出,不仅使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健康,而且带来了更多有益的精神食粮,使学生更加热爱这门课程[9]。
  5 结语
  通过教学实践及调查分析可知,地质旅行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在长江大学有着良好的生源基础、广大的受众群体;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学习态度,课程建设充分契合了时代的发展和需求,满足了学生对于多样性知识的渴求;作为双语教学的创新,虽然实施难度较大,但也已经逐步得到学生的喜爱和认可,说明了《地质旅行》课程双语教学是完全可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的创新、我国教育理念的更新,地质旅行课程双语教学必定会取得长足的进展,且前景会越来越好,为提高学生的“双语”能力和综合人文素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07(1):37-44.
  [2] 杨啸原.武术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8):379-380.
  [3] 常晓冬,鞠秋爽.高校篮球专项课中开设双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网络财富·教学园地,2010(1):88-89.
  [4] 夏树芳.地质旅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5] 汪新文.地球科学概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6] 陈业裕,黄昌发.应用地貌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7] 彭润民.《旅游地质学》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2(3):44-46.
  [8] 张大力,郭大民,陈连军.试论高校专业课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J].鸡西大学学报,2001(3):14-15.
  [9] 冯伟昌.高校公共计算机课程建设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09,9(2):138-139.
其他文献
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铵和不同组合的酸化、碱化方法,提取苜蓿叶蛋白研究发现:采用加热,加醇复合处理效果比单一酸碱处理效果好;优化处理组分析表明采用30%硫酸铵提取苜蓿叶蛋白效果
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竞技体育教材化"的理论,对中国式摔跤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摔跤引入高校体育教学时应进行必要的教材化加工.在具体教学实施中
摘 要:为培养学生较高水平的程序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该文探讨了将ACM竞赛引入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方法,以ACM赛题为案例,驱动理论课讲授,培养学生的抽象建模思维和逻辑思维,通过使用ACM在线评判系统OJ,将教学实践环节从实验课堂延伸到课外,加强学生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方面的编程训练。  关键词:ACM竞赛 程序设计 教学教改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本文从体育学的角度分析了三江源地区藏传佛教文化表现形式中的身体活动,肯定藏传佛教文化对该地区的全民健身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摘 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国际物流行业得到了很大的成功,创造的效益是非常突出的。可是为了在国际物流当中获得更多的盈利,必须有效地完成安全工作,应主动为检验检疫提供更多的数据、信息、资料,让检验体系更加健全,在检疫的手段上保持多元化,将各类危险因素彻底消除。要有效地落实检验检疫工作。文章针对检验检疫在国际物流中的作用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检验检疫 国际物流 作用  中图分类号:
本文通过不同参量图中的过程图线来分析热力学系统在一定过程中的内能、功和热量的变化情况。
数据挖掘(DataMining)就是从大型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发现人们感兴趣的知识,这些知识是隐含的,事先未知的潜在有价值的知识及信息.大型数据库中关联规则的发现是近期数据库中知识发
文章结合工程案例,介绍了钢筋混凝土空心桥梁的自落式内模施工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通过采用连动杆式自落架内模法施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锗是微量元素.近年来,对锗的生化作用的研究已为国内外学者关注.锗对运动人体的影响也日益引起运动医学界的关注.本文就锗的生物学研究动态、主要成就及其与运动关系进行综合阐述
摘 要:《线性代数》是学院本科班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之一,是学生必修的一门理论课程。该课程在学科教育、专业发展、学生学习、学院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线性代数》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该文针对《线性代数》课程的特点,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谈谈《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探索。不足之处希望与大家探讨。  关键词:线性代数 教学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