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家电企业国际营销战略模式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h_h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运用历史分析法,基于产品升级的自主创新视角,结合对三星案例进行的详尽剖析,总结出韩国家电企业的国际营销战略模式。该模式可以刻画为:引进准备→复制模仿→改进创新→创新超越,其核心是基于产品升级的自主创新,表现为一个循序渐进的技术学习和积累的演化过程。
  关键词:自主创新;国际营销战略模式;技术成长
  
  一、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1. 问题提出与研究目的。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直至20世纪90年代,以三星和LG为代表的韩国企业开始追赶日美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末,韩国企业在家电、数码电子等领域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市场份额已居世界领先地位。如何对韩国家电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后发现象进行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企业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国际营销?针对此,本文立足于跨国公司战略管理新视角下的微观战略行为研究,选取韩国家电行业中的典型企业——三星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三星)为案例研究对象,集中研究韩国家电企业的国际营销战略模式,希望为跨国公司理论在不同国家情境下的理论延伸作一点有益的探索性研究,同时为中国家电企业实施追赶战略提供可借鉴的蓝本。
  三星是韩国家电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在2005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39位,在《商业周刊》全球最有价值100个品牌中位居第20位,一举超过了老牌家电巨头索尼,跃居全球家电业之首。事实上,“三星现象”已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外多数研究往往专注于韩国电子产业层面上的政策性讨论,代表人物是韩国半导体产业研究专家、韩国大学Linsu Kim教授(1997a,1997b)。国内有代表性的学术研究有金姬玉和管延新(1997)、陈宇峰(2005)。同时,作者翻查了大量商业报道、新闻纪实、企业史实、企业家传记、公司年报等,其中代表性研究有金正熙(2003)、洪夏祥(2004)、金成洪和禹仁浩(2005)、李相铉和刘必和(2004)和霍尔斯坦(2002)。就这些资料所涉及到的主题而言,有的从三星创始人李秉喆的发家史着手,描述三星早期的成长历程,有的专门阐述三星的“第二次腾飞”——新经营变革历程,多数书籍都提及到了三星领导人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领导能力;更多的书籍探讨了三星成功的背后因素,如三星的结构调整本部为核心的组织结构、质量经营理念、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还有的从高投入研发、产品设计创新、与上下游厂商结盟、内部成熟的管理信息系统、库存管理等角度论述了三星的竞争优势来源,也有从国际化经营、体育营销、广告管理等角度阐述了三星如何打造品牌神话。这些文献为本案例研究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和有益的启示。
  2.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钱德勒在其著名的《无形的手——美国企业界的工业革命》一书中,曾通过历史分析法(Methodology of Historical Analysis)考察了美国烟草、食品、机械、石油、电气等行业的大型企业的成长历程,得出了“结构追随战略”的著名论断。受其启发,作者主要运用历史分析法来开展此项研究。作者打算采用历史分析法中的归纳战略(Inductive Strategy)(Keiser,1994),对三星制定和实施跨国经营研发战略的历程进行全景式描述。在对这一后发企业进行研究时,作者同时结合了案例研究分析法。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采用的案例研究中的解释框架注重对实际过程的分析,而非通过事先的假设。因此所采用的方法通常是定性分析,通过对事实和理论上的解释来实现理论上的突破,以实现“从案例建立理论”(Eisenhardt,1989)。为解答以上问题,作者曾6次专程去位于南京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主要采取面对面访谈、档案分析、调查、观察、电话访谈等形式,系统收集三星在研发方面的资料,调研其研发管理体系及其形成历程,并以此为中心进行案例研究。
  
  二、 理论框架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一般通过渐进式学习来完成产品的自主创新,逐步培养技术成长能力来实施追赶战略。本研究基于产品的自主创新的视角来研究韩国企业的国际营销战略模式,所采用的理论框架来自于韩国Linsu Kim教授的研究。他认为,企业技术成长能力的培育模式可以表述为四个时期:(1)准备;(2)通过技术转让获取;(3)内部学习,加速吸收消化;(4)改进并应用(Linsu Kim,1997a),如表1所示。
  
  三、 案例分析
  
  三星在短短20年間,实现了从后发企业向领先企业的转变,一跃成为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众多领域的世界级跨国集团,总资产高达1 070亿美元,旗下近20种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居世界之首,2005年品牌价值首超索尼,连续5年被评为“成长最快的五个品牌”之一。作为后发企业,三星独特的技术成长模式和管理经验在哪?通过我们对三星案例的调研及对前人研究的系统梳理,借鉴Linsu Kim教授的理论框架,本研究构建了如下技术成长的四阶段演进模式(见表2)。
  1. 引进准备阶段(196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三星在早期就树立远大战略目标,通过与世界级企业合作尽早接触顶尖技术,同时构建内部技术分工协作体系,完善各种配套制度,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做准备。这一阶段与Linsu Kim教授理论框架下的“准备”时期大致相同。二者都强调研发初期的技术积累和不断学习,所采取的技术学习形式均为外出考察交流和技术情报搜集。
  2. 复制模仿阶段(1974年至1985年7月)。这一阶段的产品开发以64K和128K DRAM(动态随机存取储存器)为主。三星采取了别具一格的“中间进入”战略,即并没有从基础技术的研发着手,而是在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是较成熟技术已出现)的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直接缩短研发周期,以达到技术赶超目的。三星的“中间进入”战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率先收购专利技术和生产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目的是尽早缩短与发达国家先进企业在技术上的差距。三星瞄准的是那些有财务危机甚至濒临倒闭的困难企业,这些企业必须手中握有技术专利(虽不算顶尖但仍属一流),三星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收购,使技术转让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强,同时可以大大节省成本;第二步,高薪聘请有工作经验的美国最好的科学家,在现有一流技术基础上,进行分解研究,目标是尽快推出新技术,尽早追上日美企业;第三步,在掌握组装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商业化应用,抢先推向市场。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抢占市场份额,又可以通过市场反馈,改进产品组装工艺。
  3. 创新模仿阶段(1985年9月至1994年)。这一阶段的产品开发以1M到256M DRAM为主。与上一阶段的区别在于,三星采用栈式存储器结构,大胆自行投资建立大批量生产系统,通过快速商品化逐步形成大规模生产体系。此时三星的研发战略意图相当明显: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抢占市场份额,巩固市场地位,壮大实力。这也是与Linsu Kim教授对现代公司的研究显著不同之处。三星通过“研中学”,对1M DRAM及之后产品的研发成功地消化和吸收了芯片设计和制造技术,而非简单的组装工艺,从而掌握了其复杂的隐性知识。同时,雄厚的技术力量加上巩固的市场地位吸引了更多世界级的战略联盟对象。
  有必要指明的是,第二、三阶段有两点共性:(1)产品开发本质上仍属于对先进企业的既有成熟技术的模仿,在DRAM电路设计、元件加工工艺、生产仪器、进程结构和测试等关键技术的开发上并无实质性突破;(2)在具体的合作研究方式上,三星在这两个阶段均采取在海外和国内分别设立工作团队的方式,通过两支团队的频繁接触,合作交流促进关于产品(显在的和隐性的)知识的流动。第二、三阶段的区别在于,前者由于缺乏资金和组织渠道,不能进行引进国外产品的谈判和贷款,只能利用模仿手段,掌握的是组装工艺,可进行小批量生产;而后者由于获得产品隐性知识,积累了学习能力,可进行简单的创新,通过研发面向市场和快速的商品化体系实现规模化生产。
  4. 创新超越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三星的研发战略此时全面转型,转向服务于品牌战略,而这一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在多个市场同时维持市场领先地位。新产品开发上强调功能与时尚,比如数字集成技术、经典时尚的外观设计等,同时更加注重响应市场需求,细分客户群体,在产品工艺设计上体现人性化关怀。这样,三星在内部价值链上下游三个方面实现了联动:应用技术为重点的研发、业已成熟的流程化生产体系、全球化营销,并出色地支撑了其整体品牌战略,吸引了更多一流企业寻求战略联盟,合作开发新应用技术。此时,三星的研发重点全面转向强调工业设计和人性化诉求的应用技术的开发,更多体现的是市场营销需求,并在其整体品牌战略的指导下成功地实现了战略转型。
  
  四、 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运用历史分析法,对三星案例进行了详尽地剖析。至此,基于产品升级的自主创新视角,本研究总结出韩国家电企业的国际营销战略模式。该模式可以刻画为:引进准备→复制模仿→改进创新→创新超越,其核心是基于产品升级的自主创新,表现为一个循序渐进的技术学习和积累的演化过程。具体阐述如下。
  第一阶段:引进准备。即寻求与本领域世界顶尖企业的技术合作,进行产品开发上的模仿学习。如:确立技术标杆对象;选择世界级企业合作;“上门”培训、考察,交流学习;搜集海外技术情报;设立集团研发机构;确立技术引进原则和相关制度;挖走有经验的外国技术人员。
  第二阶段:复制模仿。即通过对最新产品的全盘复制,模仿制造出产品原型,掌握简单组装技术,为后期的进一步改进打下基础。后发企业最经常使用的战略是“中间进入”战略,即在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是较成熟技术已出现)的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直接缩短研发周期,以达到技术赶超目的。具体措施包括:率先收购关键技术,如针对国内外拥有专利但经营不佳的高科技企业,购买有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产品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聘请有工作经验的一流科学家;分解研究和摸索学习;海外和国内同步研发,合作交流;尽快推出新技术;抓紧商业化应用,抢先推向市场。
  第三阶段:改进创新。即在复制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突出应用创新。具体措施包括:自行设计和建立大批量生产系统;海外和国内同步研发,合作交流;采用易于商品化的生产技术,率先实现大批量生产;快速商品化,率先推向市场;引进技术人才,强调长期培养及激励;成为著名企业的供应商;开始与著名企业实行战略联盟。
  第四阶段:创新超越。这一阶段以开发尖端技术,维持技术领先地位为特征。具体措施包括:制定技术领先战略;保持高额研发投入;注重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及激励;市场驱动研发;研发活动全球化。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企业,特别是中国家电行业企业的国际化,本案例研究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后发优势的实现其实是一个技术追赶的过程,而技术追赶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学习的过程。在技术追赶路径上,后发企业一般需经历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一般“先易后难”,通过“干中学”(如DRAM的组装工艺)逐步过渡至“研中学”(如DRAM的工艺开发、晶片测试)。三星从1974年进入DRAM产业到1983年底研制出64K,前后用了10年。之后到1994年领先于其它一流公司,又用了10年。所谓“厚积”方能“薄发”。在追赶中,后发企业既享受后发优势,又需通过创新,同步积累自身的技术学习能力。后发优势如何保持?引进技术后如何保持技术领先?这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后发企业面临的又一重要课题。专利购买、企业并购等只是技术追赶“万里长征”中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和吸收工作。家电行业目前以数字技术为主导,技术变革日新月异,如果仅靠并购完成技术引进,只依赖当前技术生产出一流产品,那么产品迟早不再“一流”,后发优势早晚或许丧失,因而在市场竞争中容易被三星等注重创新和变革的企业远远甩在后面。
  对韩国的国际營销战略模式的研究,当然可以从组织、生产、营销、研发、金融等各个方面去进行阐释,但远非本文篇幅所能覆盖,我们仅从基于产品升级的自主创新视角来探讨其竞争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Linsu Kim.Imitation to Innovation:The Dynamics of Korea’s technological Learning.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7a.
  2.Linsu Kim.The Dynamics of Samsung’s Technological Learning in semiconductors.Califonia management Review,1997b:86-100.
  3.陈宇峰.三星韩国造.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4.霍尔斯坦(Holstein William J.).三星的点金术.《财富》中文版,2002,(5).
  5.金成洪,禹仁浩.三星欲火重生(原名“李健熙改革十年”).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6.李相铉,刘必和.经营宪章:三星,与众不同的公司.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
  重点项目:此文受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南京大学经济转型与发展研究基地”的资助,也是作者在南京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企业管理专业的博士论文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何健,博士,南京大学商学院讲师。
  收稿日期:2007-02-23。
其他文献
摘要:ERP理论形成与实践应用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企业管理复杂性的增加、市场竞争的加剧及信息的全球化而产生和发展的。ERP实现了财务管理和生产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等功能的集成,将数据的采集延伸到生产、采购、销售和库存等环节,使企业管理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质的飞跃。关键词:ERP;财务管理;应用;流程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既企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导入IT治理的重要意义;介绍了IT治理的内涵,对IT治理导入的三个主要内容: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流程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提出一个高校实施IT治理的组织机构参考模型;对高校导入IT治理的主要过程及关键成功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简要介绍了IT治理导入的重要工具COBIT。关键词:高校信息化;IT治理;COBIT一、 导入IT治理的意义随着信息化
摘要:文章首先对传统国际化理论作了简要回顾,指出其存在不足的同时尝试从关系网络角度做出合理解释,为从关系网络角度深入研究国际化问题提供启示。关键词:国际化理论;关系网络;解释一、 关系网络概念网络的概念来自于信息技术领域,由于网络经济和网络社会的迅速崛起而被引入到经济与社会领域。在社会学里,网络被看成是社会交换关系,与市场不同,社会网络中可以是非商品交换,能够得到经济利益之外的其他支持,典型支持包
摘要:文章通过应用微笑曲线效应理论和公司内创业理论分析了TCL战略失误的原因,从中得出了两点重要的结论,期望能给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以更多新的启鉴性。关键词:微笑曲线效应;公司并购式内创业;TCL战略一、 产业演化中的“微笑曲线效应”下公司战略内整合所谓“产业微笑曲线”理论首先由台湾Acer(宏基集团)的领导人施振荣先生提出,并在lT业应用成功。顾名思义,这一曲线形似微笑(图1),“嘴角”上扬
摘要:文章首先从理论上论述MBO对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可能性;然后对比分析成熟市场(主要是美国)MBO与中国MBO的实际效果,并进一步分析造成中美MBO对于公司治理的改善存在差异的内在原因;接下来针对性地考察了几家中国公司MBO前后的财务数据。最后基于以上的分析为中国公司MBO提出一些见解和建议。关键词:MBO;公司治理;股权激励一、 利用MBO推进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理论基础公司治理结构从本质上讲
摘要:企业的成功需要战略指引,而战略的实施又离不开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配合与支持。文章以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为例,从企业战略、企业文化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色及其一致性关系入手,分析了美国西南航空公司难以模仿的秘密,为我国企业成功经营提供有益的参考。关键词: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企业文化;竞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当前,关于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研究极为盛行。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探索企业成功的奥秘,并形成了
摘要:文章通过对招聘广告的文本分析的研究,讨论个人特性(如年龄、学历等)对人力资源经理胜任能力的影响。结果为学历、专业背景、经验、专业知识这四个方面对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有显著影响。而年龄与性别对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无显著影响。关键词:人力资源经理;个人特性;胜任力;影响因素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界定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完善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经营中的作用也愈加突显。人力资源经理是否具有胜任
摘要:专业观众是展览会成功的生命线,文章试图探究专业观众参观展览会的决策结构以及类型各异的专业观众的观展决策,这是一个尚未得到应有重视的研究领域。文章以展览业发达的东莞为研究样地,通过对3 630名专业观众的问卷调查获得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专业观众分为尝试探测型、品质追求型、谨慎稳妥型以及大众平衡型四种类型。他们观展决策的三个维度因子为:展会内在价值、声誉影响和外在要素。其中,关注展会内在价值方面
摘要:文章采用地区层面数据,对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FDI的进入东道国并非主动产生技术溢出效应,而需要与一定的东道国因素相结合的结论。关键词:FDI;技术溢出;实证分析FDI技术溢出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一种外部效应,是指由于FDI进入东道国,其带来的技术对当地的生产率增长、经济增长、劳动力技术水平提高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贡献,而FDI投入方却无法因带这些贡献而得到相
摘要: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长三角地区政府间互动行为是该地区经济一体化制度建设的关键因素。文章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政府间磋商机制的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制度建设的概念模型,该模型包括制度供给、制度竞争、制度变迁三个维度,从而为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制度建设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关键词: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制度建设;磋商机制一、 引言长三角地区无论是在经济总量还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