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多维度审视

来源 :领导之友·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re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党内政治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红色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它产生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是对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充分体现。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对党内政治生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助于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土壤,有助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党内政治文化;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
  [基金项目]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专项工程”《十八大以来党的 群众工作新思想新实践研究》(16ZZD011)
  [作者简介] 史为磊(1983—),男,山东微山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共青团中央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 经验与规律。
  巩彦博(1992—),男,山东济宁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98X(2017)07-0058-06 [收稿日期] 2017-04-10
  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1]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着力点,是提高政治站位、站稳政治立场的根本要求,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逐渐提上议程,表明了我们党对全面从严治党基本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对于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维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讲话中提出了政治文化的概念,阐述了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和政治文化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习近平进一步阐述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他指出,党内政治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2]习近平同志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思想构成了他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思想的重要内容,两者的内涵和精神要义是相互贯通的,前者是对后者在党的建设领域的拓展和延伸。文化自信的“三个源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重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党员品性、用红色革命文化锤炼党员党性、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滋养党员德性。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党内政治文化是一个政党的灵魂和旗帜,是政党在长期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心理情感等因素的总和。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认为,“任何价值系统都具备一定的主导性政治价值,他们会给政治行为、规范和结构排列确定基调和方向。”[3](P232)党内政治文化是政党系统的主导性政治价值,在整个政党文化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为政党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着基本的政治价值观。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實践中,不断立足于本国实际,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民族化、大众化,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是新形势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中华文化贯穿于古老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名篇佳作卷帙浩繁,诸子百家人才辈出,处处都有思辨思维,俯拾皆是智慧火花,时间跨度之长远、内容涵盖之广博世所罕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中华文化的主流、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4]。薪火相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遗产,承载着民族发展的血脉,“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5](P201)。这其中有儒家“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仁者爱人”的仁政思想;法家“时移而治,不易者乱”的与时俱进思想、“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的公平执法意识;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尊重客观规律意识、“道法自然”的人與自然和谐相处思想;墨家“列德而尚贤”的尊重人才意识、“制为节用之法”的勤俭节约意识,等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丰富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最基本的来源。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历史镜鉴”作用,有助于涵养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自身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必须做到率先垂范、身先士卒,理所当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汲取营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以红色革命文化为源头。近代以来中国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阻断了中华文化独立发展的道路。在与西方文化碰撞和交流的过程中,人们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怀疑,文化悲观主义大行其道,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一时泛滥,中华民族文化危机空前严重。正当此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精魂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赋予了中华文化以红色基因的滋养,进而产生了红色革命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从此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红色革命文化发端于五四运动,雏形于大革命时期,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经过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洗礼,逐渐发展成熟并发扬光大。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与发展,是产生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文化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党性的生动凝聚。它包括了“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一系列精神,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革命战争年代,红色革命文化使广大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民军队指战员、先进知识分子、劳动群众树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将革命信仰转化为革命行动,激荡起“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巨大力量。历史的车轮已经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虽已行程万里,但却仍在路上,中国共产党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永葆本色;只有继续前进,才能无愧青史。   第四,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描述了未来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经济纲领、政治纲领、文化纲领,指出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逐步确立起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与此同时,中华文化以自身所具有的世界眼光和博大胸怀,广泛借鉴和吸纳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精髓,不断得以充实和发展起来。文化创造力源于实践的创造力,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造就了新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运而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迎来了新的飞跃和更高层次的质变。进入21世纪,文化强国战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和践行,不断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创新添砖加瓦。究其本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诉求的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眼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继承着红色革命文化的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在和平建设年代的创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本来源。意识形态与一定的经济、政治相关联,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党内政治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务必要以我们党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坚持现实导向,坚持问题意识,聆听时代声音,倾听群众呼声,这既是广大人民所愿,又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所需。
  二、党内政治文化的历史维度: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高度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始终在实践中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并举,将二者同时、同向作用于党的建设。96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适合世情、国情、党情变化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沉淀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底蕴。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凝聚了党心、温暖了人心、拉近了民心,形成了强大的正能量,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第一,“讲政治”作为一条主線贯穿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6]不论是炮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抑或是“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都有一条主线或红线贯穿其中,那就是“讲政治”。“讲政治”是党员党性的直接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国民党乃至其他党派的鲜明特征。从1927年三湾改编首次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到井冈山斗争时期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基本方针并提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再到抗日战争时期颁布《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在我军政治工作条例中正式写入“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中的生命线”。在革命战争年代,搞好军事斗争夺取政权是主题,革命的武装能够战胜反革命的武装,靠的是不同于旧式军队及外国军队的政治工作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党的中心任务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在夯实经济基础的同时,不能忽略政治上层建筑的建设。忽视了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必然会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1955年,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毛泽东同志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著名论断。在这一正确论断的指引下,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为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积累了理论成果、经验教训和经济基础。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放”带来国外先进管理经验、资本资金、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将国外的“糟粕”带了进来。为了使中国巨轮行稳致远,邓小平同志在1986年8月视察天津时指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正是由于“讲政治”的存在,我们党始终能凝聚起磅礴力量、汇集起亿万颗心,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多条战线上取得显著成绩。
  第二,经常性的党内教育活动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经常性的党内教育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出来之后,能否起到应有的效果,关键靠人。人对政策的认可程度决定政策执行的效率效果,人对政策的理解程度决定政策执行的深度广度。毛泽东同志认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7](P77)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为了解决右和“左”倾错误思想的历史遗留问题,针对党内存在的学风上的主观主义、党风上的宗派主义、文风上的党八股,党中央在延安开展整风运动。延安整风运动作为一场马克思主义的党内教育活动,破除了党内政治文化中存在的教条化对待马克思主义、神圣化对待苏联经验的倾向,促使广大党员认清了党史上的经验教训、分辨了路线上的大是大非,从思想上提高了政治觉悟,党内风气为之焕然一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設,开展了多次这种经常性全党性的党内教育活动,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例如,1998年开展的“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活动、2005年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8年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等。“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8](P1108)成为我们党提高党员思想理论水平、纠正错误思想的经常性机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再到“有觉悟”“讲政治”,通过一系列经常性的党内教育活动,使全体党员统一了思想、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任务、规范了行动,进而纯洁了党员党性,净化了党员队伍,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力。
  第三,建章立制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思想教育的成果如果不用规章制度加以固化,就只能停留在精神和思想层面,无法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思想教育的成果,一旦缺乏制度的刚性约束,就难以持久和巩固。纵观我们党的历史,严密的规章、严格的制度保障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任务的落实、巩固与发展。党章党规与党内制度健全、落实得好,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能成功;党章党规与党内制度欠缺、成效缺乏,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会失败。1956年召开了党的八大,会议重申了集体领导的原则,强调健全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彼时党内充满盎然生机,一派新气象。“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章党规形同虚设,党的制度存在“破窗效应”,党的权威被损坏,“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普遍,党的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成果荡然无存。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面拨乱反正之后,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事业逐渐展开,制度的权威性得到强化,制度执行的严格性、自觉性得到加强,“制度建党”思想拓宽了党的建设新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辩证统一,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文件。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出台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两部文件,坚持“一个竿子插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奠定了更加深厚的思想基础和制度基础。   三、党内政治文化的现实维度:着眼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交织,同向聚焦于全面从严治党,而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对二者则具有指导性和基础性作用。习近平同志强调:“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1]基于现实的考量,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管党治党成果落地生根,离不开党内政治文化的方向引领、智力支撑和氛围熏陶。
  第一,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必然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既是我们党历久弥新的政治优势,又是政治新生态下管党治党的重要发力方向。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重要抓手,制定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详细具体的规划部署。《准则》既继承历史传统、一脉相承,又立足当下党情、与时俱进;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经验的总结,又是对今后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的新论断、新要求。《准则》全文共分为十二个部分,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坚定理想信念”,由此可见党员理想信念建设至关重要,理想信念的缺失必然导致行动的缺位。古人云:欲立事,须是心立。一些党员干部违反党纪国法,最终锒铛入狱,归根结底都是由理想信念滑坡、党性修养缺失导致的。例如,辽宁省抚顺市原市长栾庆伟经不住商人老板“糖衣炮弹”的袭击,在纸醉金迷中放松警惕,逐渐丧失党性,从最初的小贪演变成“大拿”;湖南省辰溪县商务和粮食局原副局长龚旭东忽视理论学习,从而导致价值观扭曲,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看作个人牟取私利的工具,将人民公仆的宗旨抛之脑后,把索取“信息费”当作天经地义的事情,搞“雁过拔毛”式腐败……凡此种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现阶段,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首先需要从思想教育入手,而堅定执着的理想信念离不开党内政治文化的引导。只有通过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才能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二,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客观需要。政治生态是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工作作风、职业操守以及党内法纪水准、廉洁程度、治理效能在政党政治生活中的集中反映。[9]党内政治生态良好,便如“入幽兰之室”,党员干部便会自觉看齐、克己奉公;党内政治生态恶劣,便如“入鲍鱼之肆”,投机分子就会蝇营狗苟、拉帮结派。习近平同志指出:“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10]反观当下,有的党员干部“不问苍生问鬼神”“不信马列信厚黑”,一派“官老爷”作风,处处“两面人”行径,戴着忠廉面具,深谙权术之道。“厚黑学”本是民国学者讽刺封建政治的著作,却被有的人视为珍宝,搞“江湖习气”,玩“封官许愿”;“商品经济”本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却被有的人奉为圭臬,把权力商品化,“不给钱不办事”。这些现象,一言以蔽之,就是党内政治生态出现“歪风邪气”的表现。党内政治生态如果不健康,危害是极大的,苏共就是前车之鉴,苏共不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态就如同“慢性毒药”,最终葬送了苏联,埋葬了苏共。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党内政治生态的治理。政治生态中的主体是人。人的行为出现了问题,根子出在思想观念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先从拧紧“总开关”做起,正所谓“风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为善;风俗一败,中人以上,皆自弃而为恶”。要用正确的党内政治文化来纯洁风气,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党风、政风、作风的风清气正,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来净化朋友圈、工作圈、生活圈。
  第三,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应有之义。2014年12月底,习近平同志在江苏省调研时,正式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从严治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纪律管党、文化强党等多个方面的具体要求。“治党”是领导保证。[11]全面从严治党着眼于加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執政能力,具体而言包括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方面,是管党治党惩治腐败,“树高千尺不忘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另一方面,是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契机,加强党的建设,夯实政治根基,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就前者而言,全面从严治党旨在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在潜移默化的氛围熏陶中涤荡“雾霾”,要做到“不想腐”就必须加固思想防线,打牢宗旨信仰底色,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创新政治文化教育的方法方式和载体平台,坚持报道清廉楷模和典型案例警示相结合,既通过典型人物的事迹感染人心、拨动心弦,又通过腐化分子的忏悔警示后人、形成震慑;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案例、家训家书为教材,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科学借鉴历史经验;坚持用好微信公众号、腾讯QQ、新浪微博、知乎等现代社交工具,逐步拓展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党内廉政建设的辐射面。就后者而言,“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12](P312),但先进理论产生后,如果不能被广大党员掌握并运用于实践中,那么先进理论的功效只能是零。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是为了帮助广大党员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记在脑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 话(节选)[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7-01/01/ c_1120228200.htm.
  [2]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EB/OL].http://www.ccdi.gov.cn/ lt/llsy/xcjy/201701/t20170116_92831.html.
  [3] 【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北京:华夏 出版社,1999.   [4]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胸怀大局把握 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 日报,2013-08-21.
  [5]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2016.
  [6]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 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以解决 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 推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精神落到实处[N].人民日报,2017-02-14.
  [7]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 牛君,季正聚.试析政治生态治理与重构的路径[J].中共 中央党校学报,2015,(4).
  [10] 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 些代表团审议[N].人民日报,2015-03-10.
  [11] 史为磊.国内学术界关于“四个全面”研究述评[J].社会 主义研究,2016,(1).
  [12] 列寧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Abstract : The inner-Party political culture, which is guided by Marxism and based on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set the red revolution culture as its source and socialist advanced culture as its main body. It fully embodies the Party spirit of C.P.C, generates and develops in the great practices of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led by C.P.C. The inner-Party political culture is the soul of the inner-Party political life, and it has a subtle influence on the inner-Party political ecology. Building the inner-Party political culture has contributed to constantly enrich the soil with good political ecology, seriously regulate inner-Party political life, and purify inner-Party political ecology. It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governance of the Party.
  Key Words : inner-Party Political Culture ; inner-Party Political Ecology ;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Governance of the Party
  [責任编校:彭澜]
其他文献
策划人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新局面
[摘 要] 全面深化和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河北省居民收入的合理分配与长效增长机制是新常态下改善河北省居民收入预期、实现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客观要求。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机制、拓宽就业和收入渠道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机制改革和创新,推动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的良性互动和相互协调,对逐步缩小河北省居民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
[摘 要] 我国长期对银行业实行严格的金融管制,导致银行业存在垄断低效,银行对借款人风险识别能力弱,无法从众多风险各异的中小企业中筛选出那些能够还本付息、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本文通过建立一个风险识别能力——风险识别难度模型,说明了银行风险识别能力决定了银行的放款能力,风险识别能力强的银行不仅可以向风险容易识别的借款人提供贷款,还可以向风险难以识别的借款人提供贷款;而风险识别能力弱的银行只能向风险容
利用紫外线诱变选育鲁氏酵母(CICC1379)镉高抗性及其生物吸附能力的菌株。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测定鲁氏酵母菌的镉抗性,用含Cd2+的平板筛选出3株明显高于亲株镉抗性的突变株,
采用静置吸附法,以芹菜渣为生物吸附剂,研究了其对Pb^2+的吸附作用、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结果显示:芹菜渣对Pb^2+的吸附率随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Pb^2+初始浓度
以富含纤维素的豆渣为原料,采用酸预处理粉碎后的豆渣,预处理条件为3mol/L的HCl,水解温度100℃,水解时间120rain,HCl溶液添加量与原料比值为50:1(mL:g)。以酸预处理干燥后得到的样品作
以海滨锦葵籽仁为原料,利用水酶法提取海滨锦葵籽仁油。通过单因素实验及中心组合实验研究了固液比、提取温度、酶用量、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油脂出油率的影响,确定了水酶法提取海
应用保鲜菌种(HOLDBACTM—YM-C)生产能够控制霉菌和酵母菌生长的新型生物防腐功能的发酵酸乳。通过研究保鲜菌种接种量、酸乳发酵剂量、发酵温度和蔗糖添加量四因素三水平正交
建立了白砂糖中丙烯酰胺的快速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RRLC—MS/MS)测定方法。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后用RRLC—MS/MS分析,采用电喷雾离子化(ESI’)及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测定,用^13C3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了白胡椒中3种单萜类化合物。以V(叔丁基甲基醚):V(甲醇):V(水)=2:1:1为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在主机转速900r/min、流动相流速2.5mL/min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