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修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它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创新教育的渠道,新课程实验教材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新的手法。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给孩子们一片想象发挥的空间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见活力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在课堂教学中给孩子们一片想象发挥的空间,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宽松的环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和具有强烈表现欲的前提是:要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自觉进行“角色”的转换。
例如我在二年级的—节课上,指导学生认识了打击乐器三角铁,并指导学生进行演奏。在传统教学中我们通常要求学生练习常规演奏法,也就是一手拎着三角铁,一手用铁棒敲击它的下边。示范、讲解完毕之后,我让学生上台试试。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地演奏。然而—个调皮的男生对我说:“老师,我还有—种新的方法。”只见他—手拎起三角铁,一手拿铁棒在三角铁的内圈打起转来,一种奇妙的声音产生了。学生们个个兴奋地喊起来:“老师我也有。”“老师还有……”我趁势说道:“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会动脑筋,下面我们分小组探究,看看哪个小组发现的演奏方法又好听又多!”在孩子们激烈的探讨中,又产生了一些新奇的奏法。有的分别敲奏三边,有的孩子发现用手捏着它会变声,有的—个拿着—个演奏等等。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课堂似乎有些“嘈杂”,学生们也似乎有点“闹”,但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养成了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因发于心,故能动心。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与自己的内心情感体验有关,因而会产生差异,教师应给予尊重。改变学生围着老师“转”的模式,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课堂中来,大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在第3册欣赏教学中指导学生欣赏《四小天鹅曲》,教学中我先不提示课题,让学生初听曲后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同学们顿时乐坏了,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看见—群小朋友在跳舞;有的说看见小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地采蜜;还有的说快上课了,同学们在路上急急忙忙往学校赶。看看学生的回答,与标准相差似乎很大,但是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感受音乐中热烈欢快的情绪,说出具有创造性的答案,是多么可喜呀!
3.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的是合作学习。在进行音乐创作活动中,要把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学生编成小组,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便于交流。
4.巧用“万能法宝”,绽放创新火花。
在我们农村小学,教学设备还不够完备,有时给教学带来不便,这时我会使用“万能法宝”——孩子们的双手。课堂安排中要求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可是学校的打击乐器数量有限且种类不全,我就启发学生用双手模仿演奏动作,用口模拟声音,以达到训练学生有节拍感的目的。可爱的小手时而是清脆的串铃,时而是隆隆的大鼓,时而又是可爱的小动物,真可谓“万能”。在教学中我们要大胆地放开孩子们的双手,这样你会欣喜地看见无数的创新火花在竞相开放呢!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明星
经常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使他们个个都成为课堂上的小明星,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对于那些表现好的学生,及时用鼓励节奏给予表扬;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则在教学中经常鼓励他们说:“老师相信你”“你是最好的!”必要时走到学生身边拉着他的小手走上台,用肯定的目光帮助他们消除紧张心理。同时,让学生互相评价,以营造—种民主氛围。只有这样,人人有表现的机会,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潭埠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一、给孩子们一片想象发挥的空间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见活力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在课堂教学中给孩子们一片想象发挥的空间,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宽松的环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和具有强烈表现欲的前提是:要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自觉进行“角色”的转换。
例如我在二年级的—节课上,指导学生认识了打击乐器三角铁,并指导学生进行演奏。在传统教学中我们通常要求学生练习常规演奏法,也就是一手拎着三角铁,一手用铁棒敲击它的下边。示范、讲解完毕之后,我让学生上台试试。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地演奏。然而—个调皮的男生对我说:“老师,我还有—种新的方法。”只见他—手拎起三角铁,一手拿铁棒在三角铁的内圈打起转来,一种奇妙的声音产生了。学生们个个兴奋地喊起来:“老师我也有。”“老师还有……”我趁势说道:“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会动脑筋,下面我们分小组探究,看看哪个小组发现的演奏方法又好听又多!”在孩子们激烈的探讨中,又产生了一些新奇的奏法。有的分别敲奏三边,有的孩子发现用手捏着它会变声,有的—个拿着—个演奏等等。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课堂似乎有些“嘈杂”,学生们也似乎有点“闹”,但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养成了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因发于心,故能动心。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与自己的内心情感体验有关,因而会产生差异,教师应给予尊重。改变学生围着老师“转”的模式,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课堂中来,大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在第3册欣赏教学中指导学生欣赏《四小天鹅曲》,教学中我先不提示课题,让学生初听曲后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同学们顿时乐坏了,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看见—群小朋友在跳舞;有的说看见小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地采蜜;还有的说快上课了,同学们在路上急急忙忙往学校赶。看看学生的回答,与标准相差似乎很大,但是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感受音乐中热烈欢快的情绪,说出具有创造性的答案,是多么可喜呀!
3.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的是合作学习。在进行音乐创作活动中,要把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学生编成小组,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便于交流。
4.巧用“万能法宝”,绽放创新火花。
在我们农村小学,教学设备还不够完备,有时给教学带来不便,这时我会使用“万能法宝”——孩子们的双手。课堂安排中要求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可是学校的打击乐器数量有限且种类不全,我就启发学生用双手模仿演奏动作,用口模拟声音,以达到训练学生有节拍感的目的。可爱的小手时而是清脆的串铃,时而是隆隆的大鼓,时而又是可爱的小动物,真可谓“万能”。在教学中我们要大胆地放开孩子们的双手,这样你会欣喜地看见无数的创新火花在竞相开放呢!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明星
经常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使他们个个都成为课堂上的小明星,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对于那些表现好的学生,及时用鼓励节奏给予表扬;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则在教学中经常鼓励他们说:“老师相信你”“你是最好的!”必要时走到学生身边拉着他的小手走上台,用肯定的目光帮助他们消除紧张心理。同时,让学生互相评价,以营造—种民主氛围。只有这样,人人有表现的机会,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潭埠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