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思政专业《欧哲史》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来源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师院校普遍反映《欧洲哲学史》既难教也难学。其实,根据高师思政专业设置该课程的目的与意义,可以采取教师分析与学生讨论并重、教师讲述与学生试教结合、比较式教学、适当利用教材、善于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法;学生则可运用耳听、笔记与心想综合运用、教材学习与原著阅读结合、比较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
  关键词:高师;欧洲哲学史;教与学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9)06-0001-0001
  
  《欧洲哲学史》(以下简称《欧哲史》)是高师院校思政专业(以下简称思政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它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强、理论水平高、哲学素养好、才思敏捷而具有正确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优秀的思政教育人才。本课程教学的良好实施,既需要教师高水平、多成效的教,也有赖学生积极主动而事半功倍的学。然而,国内高师院校对于本课程的反应通常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笔者曾在高师思政专业学习过《欧哲史》,近几年也一直从事该专业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此,拟根据亲身体验来谈谈本课程的教与学,以为参考。
  
  一、思政专业《欧哲史》课程的设置目的与意义
  
  思政专业是高师院校一个重要的基础性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在基础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为此,它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政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通过教学、管理和科研等方面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备从事该方面教学、科研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在思政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欧洲哲学史》(有的又称之为《西方哲学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国内将其研究的对象范围一般限定为,源于古希腊而发展和流传于欧洲、止于19世纪30年代的哲学思想发展历史。故而在严格意义上,它应被称为《欧洲古典哲学史》或《西方古典哲学史》。在课程内容方面,它介绍的哲学家及哲学流派主要有:以泰勒斯哲学思想为代表的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思想为代表的古希腊中期哲学、以伊壁鸠鲁哲学为代表的古希腊晚期哲学、以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思想为代表的中世纪哲学、笛卡尔和弗兰西斯•培根分别开创的欧洲近代唯理论与经验论哲学、以伏尔泰与卢梭等人之思想为代表的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以及自康德以降而终至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
  一般而言,高校设置该课程的目的与意义有以下几个层次:一是在知识层面上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欧洲古典哲学发展中的主要学派、主要哲学家及其主要哲学思想,从而拓展其理论视野;二是从学科背景方面使学生了解欧洲古典哲学发展的主要线索与内在逻辑,以助其更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三是在理论思维方面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欧洲古典哲学家对各种哲学问题的思考过程与思维方式,从而锻炼其理论思维能力,提高其理论思维水平;四是从学术研究方面使学生深入理解欧洲古典哲学家各自哲学思考的语境,通过思想的“对话”而培养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
  在国内高校中对哲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上,思政专业仅次于哲学专业。然而,思政专业不是哲学专业,两者的培养目标也有所不同。因而笔者认为,对于《欧哲史》课程设置的以上目的与意义,哲学专业应该全面突出,但一般高师院校的思政专业则应侧重于前三个层次,不能也不应把思政专业性质的该课程开设成哲学专业性质的同名课程。这意味着,在该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难易程度的把握与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思政专业都应该与哲学专业有所区别。
  
  二、《欧哲史》课程的教
  
  高师思政专业一般是在第三学期或以后开设《欧哲史》。尽管此前学生已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课程中学习过较为系统的哲学理论,但要完全适应高度抽象的哲学思辨毕竟还需一个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在本课程的讲授中教师应该把握好理论性、逻辑性、生动性、通俗性几个原则,这就要求教师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筛选以及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欧哲史》课程内容涉及的时间跨度大,地域范围广,学派与哲学家众多,哲学思想繁杂。虽然各派哲学家的思想均在哲学史中独具其特征与意义,但倘使教师不根据本课程在思政专业的设置目的与课程性质而取舍其教学内容,设若不适当处理其重难点,以至于在授课中面面俱到,那么学生很可能是越学越糊涂、越迷茫。因而适度筛选教学内容,灵活处理教学的重难点,这对于思政专业的授课尤其重要。
  笔者认为,《欧哲史》筛选授课内容的根本原则应该是,遵循本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课程性质,即通过掌握欧洲哲学发展中主要哲学家的主要思想,从而有利于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理解,有利于提高其理论思维水平。其具体方法可为,在展现哲学史发展的基本线条的前提下,侧重选取重要哲学派别中重要哲学家的主要哲学思想。而在处理授课内容重难点时,除了注重教学内容的共性与个性之外,还应顾及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理解水平。
  例如,在讲授18世纪法国哲学时,对各哲学家的唯物主义思想共性可作必要而简单的勾画,而重在突出其个性化理论,如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与其地理环境决定论、卢梭对人类不平等的分析及其社会契约论、狄德罗的辩证法思想、爱尔维修的功利主义与教育万能论,等等。又如,德国古典哲学一直都是本课程的一个重点。但它高度的抽象性与思辨性、其独特的先验哲学思路以及其晦涩的语言,对于一般高师院校思政专业的学生来说极难理解,这个重点因而也就成为一个最大的难点。对此,笔者通常的处理方法是适度降低其难度。具体而言,一是重在各古典哲学家纯哲学思想方面的逻辑演进,而略其美学、政治哲学等方面建树,且仅仅择要介绍后类中有广泛影响的典型观点与言论;二是对各哲学家思想重在体系性勾勒,而略在细节性剖析。虽然这种处理方法对于深入理解各哲学家的思想内涵有一定局限,但是从笔者的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这对于思政专业学生来说的积极意义也是明显的:一方面使大部分学生对各哲学家以及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梗概有了一个总体印象与初步了解,另一方面也为少数学有余力、兴趣有加的学生的进一步深入钻研留下了充分的空间。
  哲学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除有自身的理论渊源外,一般还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因此,本课程有必要重视对哲学家生平的介绍。当然,不能将哲学家的生平介绍成“流水帐”,而应着力挖掘其生平中重要而有趣的事件、著名的言行等。运用此方法的意义主要有三:一是能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二是能使哲学家的人物形象更完整、更丰满、更真实,有利于学生对他的心理亲近;三是有助于学生抓住哲学家所置身的时代精神,并设身处地地理解其哲学思想的发展理路与基本要点。例如,对苏格拉底生平的详细介绍,可以展现出一位学识渊博、言行一致、德性高尚、忧国忧民的哲学家形象,从而有助于理解苏格拉底发出“认知你自己”、要“知道自己无知”等呼吁的思想内涵。通过介绍柏拉图对老师苏格拉底之死的深刻反思,以及他在有生之年对哲学化的政治理想的追求,学生会更易理解柏拉图以理念论为代表的哲学思想的理想主义特质。
  其次在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上,笔者认为应该注意如下方面:
  一是教师的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并重。学生在《欧哲史》课程中第一次接触到如此众多的哲学家与哲学思想,既难握课程内容的重点,也难理解其体系与思路,因而必须依赖教师的分析。教师对授课内容在自身深刻理解基础上而做出深入浅出的讲授,这对于本课程的教学来说至关重要,也是绝对多数教师采取的最主要授课方法。然而本课程不仅重知识的传授,更重思想的启发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是哲学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步入哲思殿堂的引路人。所以,教师在对授课内容予以正面与直接的分析之外,更要通过提问与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相关哲学话题的对话,引导其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去辩证分析哲学家的思想建树。这种授课方法的运用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哲学思想,易于使其在初步的成就感中加强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二是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试教相结合。高师思政专业学生一方面需要学习相应的知识理论,另一方面也需掌握相关的教学技能。《欧哲史》的课程教学就可与学生的试教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就某方面内容作一试教,把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此方法的运用具有多方面意义:除了能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外,也能锻炼学生的资料查阅、收集与整理能力,又能初步培训学生的师范技能,还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改善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在运用此方法时教师首先要注意对学生试教内容的把关,只能是相对好理解的部分,例如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其次要对学生在资料查阅、收集、整理、备课等环节加强指导,而不能对其放任自流;在学生试教后,教师一方面要从教学内容上做出适当评价与补充,另一方面也要从教学技能方面给学生以点评和指导;最后要注意的是,此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能过多,否则会在学生失去新奇感后而产生消极影响。
  三是注重中西马哲、文史哲、古近今多方面的结合。《欧哲史》在内容上虽主要是哲学性的,但也涉及到文学与历史;学科关系上看,它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直接的启发,也有与中国哲学作比较研究的必要;从时间上看,它既涉及某思想先前的缘起,也涉及其随后的发展与演变。以上几方面特点既构成《欧哲史》课程教学的难点,也为搞好其教学提供了契机,此即中西马哲、文史哲、古近今的多方面结合。其中,中西马哲的结合是指对某哲学思想除了从西方哲学的发展逻辑予以分析外,还可从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予以横向的比较。所谓文史哲的结合则指通过引入相关的文学作品与历史知识来巩固、拓展或深化某些哲学思想。例如,对古希腊哲学的讲授可引入古希腊神话故事和古希腊地区的历史发展,对中世纪哲学的讲授可以联系犹太民族和西亚地区的发展历史,而介绍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则可加强对相关文学作品的分析,等等。最后,古近今的结合则是指在教学中对相关哲学思想以历史发展为线条作纵向的阐释。不言而喻,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拓展知识面,还是深入理解相关哲学思想,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然而,教师在运用此方法时所采用的横向或纵向材料需注意其精要性,如果涉及的材料过广过多,一方面可能导致课时不够,另一方面可能冲淡本课程的主题,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四是注意对教材的适当运用。一般来说,与其他课程相比,教师在哲学类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自由发挥度较大。《欧哲史》课程的教师在对基本哲学思想的把握上虽都有其共性,但在其阐释思路与分析方法上则个性各异,不同的教师授课风格差异很大。多数教师常常忽略对教材的使用,有的甚至抛开教材,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讲授。此授课方式的优点在于,教师能够完整地展现自己的哲学思考,并予以充分地论证。但笔者认为,这或许是哲学家最好的演讲方式,而不一定是哲学课教师较好的授课方式,因为授课不仅要有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还要注意授课的具体过程与方法,顾及学生的接受情况。教师的课堂讲授转瞬即逝,即使笔记也仅是对授课思路与内容体系的勾勒,这都不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与巩固。唯有参考教材常伴学生。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授课中对教材予以适当运用。笔者对教材的运用方法是:适时地指出授课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根据讲述内容及时地指明并强调教材中的重要部分,明示教材编写上的特点及其与自己授课内容的差异,等等。通过对教材的如上利用,学生在课后复习中一般都能有一个较明确的思路,即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是与教师观点不同的部分,从而便于其对本课程的学习。
  五是重视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尽管《欧哲史》的教学内容极具抽象而富于思辨性,但教师依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欧哲史》教学课件的制作有着非常广阔的拓展空间,如哲学家的肖像、名著与名言、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重要的地理位置、相关的影音资料、乃至哲学家思想体系的构架等等,均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出来。就本方法运用的意义来看,一是能比传统板书节省更多的时间,将之用于课堂的详细阐述;二是能更直观、更形象地为学生勾勒和展示哲学家思想的逻辑体系;三是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影音俱全的特点能给抽象的哲学教学带来生气,学生据此获得的感性印象有助于其理性思考。当然,精美的课件制作需要教师对现代化教学设备有较熟练的操作技能,也需要教师日常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同时,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目的仅仅是辅助教学,切不可本末倒置,以之代替课堂的重要讲授和教材的必要参照。
  
  三、《欧哲史》课程的学
  
  要实现《欧哲史》课程教学的目的,仅有教师的教是远远不够,还需要学生对该课程卓有成效的学。根据自身体会,笔者认为学生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加强学习。
  第一,课堂中耳听、心想与笔记的结合。在《欧哲史》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一方面有必要把教师所演示的授课思路或授课内容的逻辑体系作一记录,以便课后复习与巩固,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听教师的口头讲述,同时根据其提示而积极地参与哲学思考。但是,学生往往出于课程考核的需要过分注重笔记,而忽略了课堂听讲与思考。其实,耳听与心想才是理解授课内容的关键所在,笔记只起辅助作用。如果学生照教师的演示或板书详细地作笔记,结果很可能是课堂记了很多,课后却不知其意,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不利于本课程的深入理解。
  第二,善于使用参考教材。《欧哲史》的参考教材往往是难度与厚度并重,学生较容易忽略对之的使用。其实,无论教师的讲述还是板书或课件演示,其内容一般在教材中均有所表述。因此,使用教材是学习本课程的一种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学生在课前可根据教材预习相关教学内容;在课堂中跟随教师的授课进度及时地浏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作好相应的符号或笔记;课后复习时,一方面要结合教材的编写内容,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地参照课堂笔记。可以说,笔记是对课程内容的线条勾勒,而教师的课堂讲述与教材的编写内容则是课程内容的血与肉,前者是对后者的概括与提炼,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完善与充实。
  第三,注意学习教材与阅读原著的结合。《欧哲史》教材在内容的编写上一般是浓缩式的,其基本思想虽有某些原著话语的论证,但远不够充分。因此,在课堂听讲与课后教材阅读的基础上,学有余力和学有兴趣的学生还可阅读相关的哲学原著,从原著更为详细的论证中深入理解有关哲学思想。阅读的哲学原著可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相关原著的选译本或选编本,这可满足一般性层次的理解需要;其次是相关原著完整的单行本、甚至是哲学思想的系列著作,它们由于能比较全面地展示哲学家对某方面思想的论证与阐释,所以能够满足较深层次的理解需要。
  第四,需重视中西马哲学、文史哲、古近今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根据不同高师院校哲学类课程开设学期的不同,《中国哲学》可能还没有及时开设,但学生至少可以将《欧哲史》的内容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相比较而学习,这一方面可以直接加深对后者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对前者的掌握。对于某些哲学思想,学生可以去阅读相关的文学与历史作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与历史作品所述社会时代背景的把握而辅助其理解。古近今相比较要求学生对某哲学思想做出历史性的纵向理解。受课程学习内容进展的影响,学生对此方法的运用有一个由难趋易的过程。初学本课程时,可资纵向比较的内容较少,随着学习内容由古至今的推进,可资比较的材料方能越益增多。以上几方面的有机结合,既有助于学生对《欧哲史》课程内容的把握,也能深化对文学、历史、中哲、马哲中相关思想的理解,还能有效地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其思维水平。
  一位合格而优秀的《欧哲史》课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深厚的哲学理论知识、多维度的思维方式、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等专业素质,还需要较全面的人文素养,更需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高的课堂教学技能、较强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运用能力。与此同时,要学好本门课程,学生则既要有一颗爱智慧之心,又要好于抽象思维,富于理论思辨,善于理论联系实际,长于比较、归纳与总结。时代与社会的发展给教学双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生只有不断学习,方能更好地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其他文献
Abstrac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tudents to learn autonomously to improve their learning. Students of art majors, as a particular group, are chosen to be the subjects of the questionnaire re
期刊
摘要:对创作心理的探究是解读作家作品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莫言的成长经历,代表作品的分析,去探究其小说的创作心理,从而更深层的去挖掘贯穿其小说创作的情绪基调。  关键词:创作心理;莫言;莫言小说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9)06-0001-0001    作家的创作心理是心理学批评的主要对象之一,借助心理学批评,可以分析作家与作品的各种深层的
期刊
Abstract: Huang Yan-pei had raised three purpos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1) populariz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2)improv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3)improving ordinary education and preparing for voca
期刊
Abstract: The first wave of translation activities in China came in the wake of the spread of Buddhism. And the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sutras lasted more than nine centuries. It gave great influence
期刊
Abstract: The theory of Intertextuality, which can be traced back to modern linguistics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is a textual theory derived from the cultural trend of post-modernism in the west. Ho
期刊
Abstract: Metaphor is a way of thinking by which we get to know the world. It is a figurative language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literal language. With the features presented in various forms, metaph
期刊
摘 要:閱读教学一直以来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篇中语法隐喻的大量存在是影响学生阅读理解过程的制约因素之一。本文将分析概念语法隐喻对阅读过程中造成的难点,从而得出语法隐喻对阅读理解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英语阅读;概念语法隐喻;名词化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9-020-02     1 引 言  隐喻不仅存在于词汇层,
期刊
摘要:一些评论家认为,小说Rebecca翻译成中文为《蝴蝶梦》,改变了作者原本的意图,但是翻译成《蝴蝶梦》却有其暗含的意思。关于这部小说的标题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把小说的叙述者德温特夫人看成是一只美丽的蝴蝶,她有一个从无知的女孩转变成一位聪明能干的女人的美好梦想;而另一种解释则是把已故的女主人丽贝卡看成是蝴蝶,她处处勾引男人,并以此为乐。她外表美丽但却有着恶魔般的灵魂。  关键字:丽贝卡;梦;蝴蝶 
期刊
摘要:本文用佛洛依德的三我说来探索爱米莉的心理世界,并得出她人生三个时期的变化:初期的隐忍阶段,中期的苏醒阶段和后期的疯狂阶段。通过对其心理世界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她内心世界的变化,而且可以得知她成为一位自私、自负和疯狂女人的具体原因。  关键词:爱米莉;本我;自我;超我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9)06-0001-0001    一、引言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分析入手,加强藏书建设、引导留守儿童利用好图书馆、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建立一个初步的联系网、大力倡导读书活动,为留守儿童来馆阅读敞开大门。  关键词:图书馆;留守儿童;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9-047-03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