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田雨岚”的教育焦虑,你懂的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flower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上九点多,笔者正沉浸于电视连续剧《小舍得》的剧情中,从隔壁传来年轻女主人的吼声:“你咋回事啊?你怎么这么笨!说了多少遍了,怎么又忘记!你……”巧合的是,此时,《小舍得》播放的正是颜鹏陪颜子悠上网课、检查作业后责骂颜子悠的镜头,与隔壁“虎妈”辅导孩子功课的情形,如出一辙。
   近期收视第一、上了热搜的电视剧《小舍得》,真实得让观众血压升高,犹如在观众家里装了个摄像头。该剧用写实的艺术手法,通过两个家庭、三代人的思想、矛盾对撞以及因攀比子女教育而产生心态失衡的故事叙述,演绎了时下家长们面临的教育难题,展现了当代竞争压力下,孩子和家长、学校与家庭牵绊在教育这根绳上的众生百态。再一次将中国家庭教育中家长的焦虑、升学的无奈、校外补习班、再婚家庭、亲子关系等矛盾真实而又残酷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无数观众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田雨岚、南俪身上那种令人窒息的焦虑、困苦和疯狂。
   内卷的时代,类似田雨岚这样“用力过猛”的妈妈不要太多。在她们的世界,孩子是属于自己的“私有产品”,是实现体面人生的“重要工具”。孩子出类拔萃、出人头地,胜出或不输于别人家的孩子是人生的最高追求、全部意义。所有这一切,究竟是因何造成?其罪魁祸首恐怕就在于“分数”二字。
   由“分数”二字,笔者不禁联想到了曾经爆红网络的《幼升小的牛娃怕不是爱因斯坦转世》一文。该文说的是,某名校幼升小报名人数8000多人,经过网选、机考、面试三轮筛选,最终只录取60人。面对如此令人咋舌的激烈竞争,不要说“田雨岚”“南俪”们坐不住了,即便是“夏君山”“颜鹏”此类心疼孩子的“滥好人”父亲也抗衡、抵制不了。其结果只有乖乖妥协,并被裹挟其中。
   分数,家长的面子、学生的命根!一句话道出了眼下“孩子累、家长累、老师累”“三累教育”的事实真相。
   那么,在同一起跑线、同等受教育的情况下,如何让自己的孩子获取高分、胜人一筹呢?其唯一的选项,便是“不按孩子自己的节奏来”,像田雨岚、南俪动用一切资源、不惜一切手段为颜子悠、夏欢欢争取择数金牌班补习名额一样,拼命报班补课。在别人未跑时抢跑,在别人打盹时苦学,尽可能以时间换取空间,以体力赢得脑力。用南俪的话说:“不怕家无学霸,就怕学霸放假”。如此,造成了“到外面培训机构学的学生很多,带着整体水涨船高”的现象。在大家都掌握了《葵花宝典》后,接下来拼什么?
   无休止地激烈竞争,带来的不只是家长的劳心费力、“钱包掏空”,更多的是大量青少年儿童睡眠时间、运动时间严重不足。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我国中小学生“减负”问题研究报告》称:我国中小学生课内外学习时间居全球首位。以2015年为例,学生上课外班的时间大幅度增长,学习日上课外班的时间为0.8小时,休息日上课外班的时间为2.1小时,分别是十年前的两倍和三倍。旺盛的需求,催生了日益火爆的校外培训市场。据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学生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8亿人次。这还只是五六年前的数据,而今天呢?
   少之又少的睡眠时间、运动时间,重之又重的学业负担、精神负担,导致了青少年学生近视率、肥胖率以及心理疾病发生率的急速上升,硬生生把孩子逼到了人生的“死角”,小小年纪哪还有天性、童真和快乐可言?《小舍得》剧中的颜子悠,在田雨岚“窒息式鸡娃”后,“一考试就发烧”、因抑郁去看心理医生,便是证明。
   其实,这一教育窘境,在《小舍得》热播前,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后,圈内圈外早有热议。虽说教育行政部门倾听民声,顺应民意,把减轻学生负担、整治校外培训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主动积极作为,出台减负新规,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并对孩子的睡眠时间做出严格规定,不可谓不用心,不可谓不尽力。然而,一年下来,是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还真得打个问号。
   有句话说,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很骨感。针对学生负担重、校外培训火的现象,我们不妨听听处在焦虑中的“田雨岚”“南俪”们又是怎么想的?据笔者走访、调查,持有“谁不希望孩子有玩的时间,但玩能玩出分数、玩出名校吗?”“只有分数是实的,其它都是虚的”“吃小灶的和吃大锅饭的能一样吗?”“别人家的孩子补了,我家的孩子能不补吗?”等想法的占了绝大多数。在他们看来,孩子自出娘胎之日起,就必须“步步为营,容不得半点大意”。逼孩子苦学,给孩子增加负担,纯粹是迫于无奈!
   是啊!当分数意味着名校、意味着未来的时候,面对别人家的孩子报班补课,再开明的家长都不可能安之若素、泰然处之。如是,从另一个角度说,相伴着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减负措施的落实,无形中给校外培训机构揽了更多的生意,另构了一个校外教育体系,导致校内不留作业,校外留作业;校内不分班,校外分重点;校内不考试,校外考考考;校内不竞赛,校外大比拼……学校减负了,校外紧跟着“加负”!
   可以这么说,只要学生的学习依然是以升学为中心,只要小升初、中考、高考的制度不改革,只要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短缺的矛盾没有改变,只要社會存在分层、收入相差悬殊、文凭决定层次……想要真正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消除家长的教育焦虑,又谈何容易?而这事关全局的“重大工程”,凭教育行政部门能做得到、做得好?再怎么减负、再怎么整治,都只能是隔靴挠痒,治得了标而治不了本。
   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如果不加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升学考试制度改革、加快改变“唯文凭论”的就业导向,学生的负担肯定不会减下去,校外培训的市场也肯定不会淡下来。不过,话也得说回来,要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还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假如以上三个目标一时难于实现,倒不如先学一学东亚某些国家的做法,在学校实行“去宽松教育”,恢复一周上课六天的制度,让学生重回同一起跑线;让学校朝着“教育强劲化”的方向发展。至于学生的弱势学科,则由任课教师帮其补习、提高。
   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实,《小舍得》演绎的应该是一出中国教育的悲剧。因为,过度的分数压力,会压垮孩子的人生。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学校长唐江澎说:“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如果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此言甚是。
   “放过孩子!”岂止是“夏君山”朝“田雨岚”怒吼的一句台词,更是国人对时下教育的呐喊。如何抽掉校外培训的“釜底薪”、校正学校教育的“指挥棒”,把孩子从分数中解救出来、把家长从焦虑中解脱出来?是到了该好好梳理、好好探索、好好实践的时候了。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笔者就此在大学生中展开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表现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烈兴趣和求知欲望,但同时也折射出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论问题。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问卷调查 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成就灿烂。学习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关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
摘 要:胡蝶作为贾平凹《极花》中的女主人公,从城市被拐卖到深山里的圪梁村。这一变故彻底打乱了她的人生轨迹,将她的命运变得坎坷艰辛,然而在这一转变中她并没有丧失自我,而是通过转变自己的爱情观和自己的心态,以及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整的方法,保持住自己的本真与质朴。本文从反抗与顺从、救赎与自我救赎,以及选择与放弃三个方面,探讨了胡蝶的女性形象及其成长背后所蕴含的作者的深意。  关键词:贾平凹 《极花》
摘 要: 《长安十二时辰》具有黑格尔意义上的古典悲剧的特质,呈现了两种对立的价值理想的相互冲突及其和解。张小敬为了维护作为理想和信仰的长安,坚持自己的守护者之本分,忍受与曾经战友萧规的撕裂,毅然与同袍斗争;萧规为了给曾经枉死的战友复仇,不惜用血腥手段摧毁长安。张小敬与萧规的矛盾,是彼岸与此岸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整体善与部分善的矛盾、超验的光与经验的血的矛盾,而二者也在相互的了解之同情中,以萧
摘要:短篇小说集《碎片》是日本女作家青山七惠的经典作品之一。这部集子由三个短篇组成,看似毫不相干的故事却都彰显出日本现代社会中的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人际关系的“碎片”化与时代的疏离感。但作者并不止于揭示和披露,她努力用清浅的文字去给予这些处在迷途中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以治愈的力量。而在其作品中,淡雅的氛围与温情的描写等折射出的那一抹“清淡和谐之光”,的确指引着人们努力寻找出路一走出封闭的自我中心
摘要:金宇澄长篇小说《繁花》运用独特的沪语方言叙事策略,细腻描绘了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上海的市民生活,真实还原的上海建筑、细腻的方位白描为我们在文学世界构建了属于作者的20世纪上海地图。方言、日常生活、空间感三方面,是作者对于上海记忆的描写,字里行间都透露出老上海的味道。这是作者对于那个时代的留恋以及对当今同质化、欲望化现实的抗拒与疏离。  关键词:地方性 方言 日常描写 空间描写  长篇的
摘要:梁惠娥、崔荣荣、贾蕾蕾的《汉族民间服饰文化》从悠远的汉族服饰起源娓娓道来,诠释汉族民间服饰的起源与历史,联结汉民族服饰文化相关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社会文化纽带,探析汉族民间服饰地位文化表征与社会现象,进而透析服饰文化深邃的艺术内涵,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全方位汉族民间服饰,引领了一个别样的汉民间服饰文化。  关键词:《汉族民间服饰文化》 服饰文化 传承保护  服饰是人类文明最早物化形式之一,是记
摘 要: 超越性是后期浪漫派小说创作的重要特征,这种超越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超越,如对政治与他人的超越;二是内在的超越,即对自我的超越。对自我的超越又有入世与出世两种形态,前者显示出不计较一己之私的博大,后者追求宗教中的“虚无”和“空”的境界。后期浪漫派的小说创作正是在不同层面的超越中展开,完成了对人的生存意义和生命终极存在的探寻。  关键词:后期浪漫派 小说 超越性  无名氏与徐訏在20
摘要:花雪月可谓备受古代文人骚客的青睐,雪如天星,银砂明亮,漫天银河,星辰点缀。而“雪”这个意象由于它特别的形态,很多文人墨客都给雪冠以美名,例如“六出”“六花”“琼花”等。并借物抒怀,寓情于景,南宋诗人韩淲把自己的心境融入雪的大背景中,而他的心灵在这漫天飞舞的雪中,自然而然地就流露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以此给我们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韩淲 雪情感 人生  翻开古代诗歌,无论是题目中包含雪
摘要:川端康成的《雪国》在一个情节并不清晰的故事之上建构了一个纯粹的审美世界,对美的展示和探讨成为文本暗含的一大主题。以往研究中“拯救”主题和“美学思想”均有涉及,但“审美”作为文本的隐藏主题和意象,对“美”本身的作用、意义的表达呈现尚待发掘和解读。在探究文本主题时,从模糊零碎的故事情节入手很难明确其主题思想,但纵观整个文本,“美”贯穿整体且与人物情节处处关联,成为文本主题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部分,
摘 要:《真正的西部》是山姆·谢泼德所写的一部带有浓厚存在主义色彩的家庭戏剧。通过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荒诞。剧中父亲虽未出场,但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认为,首先,父亲形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线索,将整出戏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次,父亲就是“真正的西部”,他的追求自由与不负责任的双重性格对兄弟二人的人生产生了根本影响,并导致二人性格发生互换。兄弟二人对父亲态度的变化则说明西部神话在普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