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圣来:让艺术节滋养城市气质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节是城市人对诗意生活的集体追求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艺术节层出不穷,并在城市的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中国也不逊色。上海国际艺术节、乌镇戏剧节、曹禺戏剧节……各种艺术活动与中国城市交融,共同参与中国新城市精神与气质的养成过程。
  上海国际艺术节创办人陈圣来曾为这个“中国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国际艺术节服务了13年。最近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陈圣来说,艺术节就是“要用世界最优秀的文化来滋养这座城市,滋养这座城市的人们”。

坐标在城市


  《瞭望东方周刊》:就你的了解,现在各地艺术节的数量有多少?
  陈圣来:现在我们各个地方节庆很多,但没有确切地统计有多少艺术节,能查到的数据是2011年的。那时中国节庆有1万多个,其中有六七千个艺术类的。
  北大教授叶朗主编过一本书,他讲到现在节庆活动有旅游类、文化艺术类、物产类、花卉类,等等。他做了1400多个文化艺术类节庆的样本调查,这些样本大概占所有节庆的22%。
  《人民日报》也作过统计:1975~1995年艺术节相关报道有2700条,1995~2005年有3000条,2006~2013年有3254条。这些数字从侧面反映艺术节在中国的受关注度在不断提升。
  《瞭望东方周刊》:但你2000年受命创办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时,“艺术节”还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吧?
  陈圣来: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确是我第一次接触艺术节。当时中国对艺术节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只有国际上实践比较多的城市才会有“艺术节”的说法。
北京东宫影剧院,演员在表演来自英国爱丁堡艺术节的作品西班牙面偶默剧《安德鲁与多莉尼》片段

  不过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其实已经有两个艺术节比较出名,一个是“哈尔滨之夏”,一个是“上海之春”。它们都属于国际意义上的艺术节。
  虽然中国比较早就具备了这样的和世界接轨的艺术节,但是这样的情况不普遍。主要原因是,一个城市刚刚起步的时候不会考虑举办艺术节,整个城市发展比较成熟了,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了,才会有艺术节。
  现在我们要分享城镇化带来的红利。这有非常大的象征意义——中国开始从千年的农耕文明时代进入到工业文明、现代文明时代。而艺术节,是城市人对诗意生活的集体追求。
  《瞭望东方周刊》:这是否说明,艺术节与城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陈圣来:这是艺术节的特点。艺术节和城市化、现代化生活水准是联系在一起的,艺术节实际上是城市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一个标志。
  世界上有名的艺术节都是以城市命名的,如巴黎秋季艺术节、爱丁堡艺术节、阿维尼翁戏剧节、悉尼艺术节、香港艺术节,等等。
  艺术节要有时空概念,一定是在固定的时间、场所举办,而这样的场所现在基本上以城市为主要依托。因为农村太分散了,而且农村不是经济发动、文化发动的引擎,而城市是。
  美国的社会学家、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是文化容器。城市的功能就是出生文化、流转文化、创造文化。
  实际上艺术节的主要受众是市民。20年前,即使像上海这样中国最大都市的市民,和世界一流艺术还是有距离的。他们没有看过、听过世界上最好最经典的艺术作品,譬如说交响乐、芭蕾舞、歌剧,所以市民需要补课。
  人们习惯说,上海的文化是小市民文化,要把小市民培养成有世界视野的大市民,眼光、视野、胸怀、文化陶冶都要和世界接轨,如果老是欣赏三四流的文化肯定就达不到世界公民的水平。所以要用世界最优秀的文化来滋养这座城市,滋养这座城市的人们。
  人们提到爱丁堡就会想到爱丁堡艺术节,提到爱丁堡艺术节就会想到爱丁堡。这个艺术节和这个城市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了,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标志物。

文化沉潜


  《瞭望东方周刊》:在你创办上海国际艺术节之前,上海演出、展览等的整体艺术环境如何?
  陈圣来:其实在运作上海国际艺术节之前,我也曾经组织国际优秀演出团体来上海演出,比如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美国费城交响乐团。
  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是世界十大名团之一,但是在上海找不到地方可以演出,因为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有100多号人。唯一在福州路有一个市政府大礼堂勉强可用,其实严格来讲也是不合格的。
  当时我很难过,上海当时是有1000多万人口的中国最大城市,还是所谓的国际化城市,但是没有一个世界交响乐团的立足之地。
  那场演出,最后我们是在上海体育馆搭了台,所有的观众就坐在简易的小板凳上听音乐会,像看排球、篮球比赛那样。
  那一刻,我为上海这座城市感到羞愧、难为情。
  但是对上海市来讲,这样的事例也是一种倒逼。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上海开始陆续有了上海大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海博物馆、上海八万人体育场、上海图书馆等文化公共建筑。随后,通过艺术节一年年的举办,各大剧院不停歇地有演出,上海这座城市的气质丰满了起来。
  《瞭望东方周刊》:在你看来,艺术节是如何滋养城市气质的?
  陈圣来:前几年我去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城市里车水马龙,非常繁华,看起来和上海不相上下。但雅加达艺术节秘书长对我说,他们离世界名城还差得远。
  当时我正身处这个城市有几千棵椰子树的庄园里,至少在我看来,那个城市的艺术呈现很好。所以,我对她的观点有点诧异。
  直到后来,她说出了依据。她说,他们没有一个专业的交响乐团,也没有一个可以让交响乐团演奏的音乐厅。所以,离世界名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觉得城市有隐秘的灵魂。为什么你要来这个城市?是因为你希望能呼吸到这个城市的气息,感受到它的气质。比如说,要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打造成上海的城市精神,但是通过什么来打造?
  还是要不断有一流的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展示完,撤回去,看起来好像不留痕迹,但实际上文化沉潜下来了。久而久之,这个城市的文化就生长起来了,气质就凸显出来了。

艺术节的观众足够好吗


  《瞭望东方周刊》:艺术节办起来了,但观众是否与之匹配?比如,对于一个戏剧节,培养观众似乎是比培养演员更重要的事情。
  陈圣来:城市的基础建设并不只是把交通搞好,把电机接通,把有线普及到每家每户,更要培育一个有文化气息的环境和这个环境里有艺术修养的市民,后者是更艰巨的事情。
  2004年我把萨尔茨堡(莫扎特的诞生地)演奏莫扎特最好的乐团带到上海演出。但是整个上半场,我如坐针毡。每个段落,观众都会因为台上演得好而拼命鼓掌。鼓掌鼓到什么程度?台上的指挥一边指挥一边回过头来看下面的观众,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
  等到中间休息的时候,我就到休息室把他们的演出公司总经理叫出来,我说一到段落之间,你提前打灯光字幕,就写“段落之间请勿鼓掌”。
  我还曾经领一个钢琴演奏团到南京去演出,当时剧场有BB机声、手机声、小孩子大呼小叫声,甚至嗑瓜子的声音,钢琴家甚至停下来了,不演了。
  《瞭望东方周刊》:那你觉得这些年观众有变化吗?
  陈圣来:其实艺术节就是一种渠道,慢慢地培养观众、改变观众。文明看演出的习惯正在市民中间慢慢养成,至少情况比以前好多了。
  2010年,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来上海演出。他们当中有一个华裔音乐家,回去后写了一封信给当时的上海市长说,我真为我家乡的观众感到骄傲——演奏段落之间没有鼓掌,没有杂声,甚至连咳嗽声音都没有,大家屏气来听,演出结束后才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集群里追求社会认同


  《瞭望东方周刊》:近年来中央提倡节俭办庆典、节庆,你怎么理解?这会给艺术节的组织者带来缩手缩脚的心态吗?
  陈圣来:应该正面去理解中央的文件、政策。这几年艺术节发展很快,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城镇化、国民经济在快速发展。不过确实也存在铺张浪费、形式主义的节庆活动,这是没有必要的。
  但是很多地方不分青红皂白,减少甚至砍掉节庆活动,我觉得这不是政策的初衷。
  当很多地方畏缩不前的时候,浙江省嘉兴市乌镇这样一个小地方反其道而行之,办了一个乌镇戏剧节,一炮打响。它比很多省会办的戏剧节还要好,还很符合国际办节的路子——政府对它很支持,但干预不多。
  我承担了国家重大课题《大型特色活动和特色文化城市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城市同质化程度严重。那么我们如何来区分不同的城市文化?可以通过许多活动因势利导。要根据自己的人文特色、自然景观、文化遗产、民族风情,设计出自己的节庆,为城市建设增加正能量。
  《瞭望东方周刊》:世界其他地方的艺术节与中国艺术节在运作上有哪些不一样?
  陈圣来:西方及其他一些地区做得好的艺术节,多是社会发起、完成的,政府往往是站在相对幕后的地方。比如香港艺术节就是社区的经典发明。
  好的方式是政府给一部分补贴,比如三分之一,但是政府不站在前面。
  艺术节很大的功能就是追求社会认同。2014年我到西班牙潘普洛纳奔牛节,这个城市只有10万左右人口,一到奔牛节就会涌进来将近100万人口,10倍的增长。
  在艺术节期间,无论你是什么身份——贵族、平民、州长、市长,都要在奔牛节那五六天的时间里穿戴着白T恤、白长裤、红领巾、红腰带,走在马路上非常壮观。
  人们在这样的集群里追求社会认同,这不光是对城市的社会认同,也是对整个西班牙的社会认同,以及对所有参加艺术节的人的社会认同。
其他文献
中国机器人市场正吸引着全球目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国产机器人占优势,还是国外机器人更强大?  来自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数据,2013年外资企业在华销售工业机器人总量超过27000台,占据中国市场70%以上的份额。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一项统计结果显示,国产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只占到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的26%左右,且主体多是单价较低的三、四轴机器人;国内市场
近日央视报道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已确定北京三条地铁线路将直通河北。其中,6号线通至河北燕郊、大兴线通至河北固安、房山线通至河北涿州。  不过,这一规划究竟何时能正式开工尚不能确定,据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表示,2015年的地铁建设计划中并没有6号线东延、大兴线以及房山线延长项目。尽管如此,公众对这一规划已然表现出十足的兴趣。  在北京地铁外延至河北这一消息上,传统媒体的整体反应趋于常
2016年7月2日,FAST吊装最后几块反射面板  7月3日在贵州平塘架设完成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犹如一只瞄向外太空的“超级天眼”。  “超级天眼”可谓超级工程。数千科学家、工程师和建设者们深扎山谷,用近两千个日日夜夜精雕“眼窝”、勾勒“眼底”、密布“神经”、点睛“眼珠”,靠智慧头脑和精湛技艺雕琢出深邃“天眼”。  常规机械设备都无能为力  “在这里,再高的吊车也望尘莫及、再长的臂手也鞭
目前保障房建设速度和力度很大,但保障房制度设计却相对滞后。缺乏权威的立法,仅仅以各种政策性规定难以应对骗保漏洞和巨大的非法利益空间。  保障房种类和形式太多太杂,如北京保障房的形式多达四五种,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以及因重大市政工程、棚户区改造而建的安置房,不同的保障形式有不同的投资主体、建设方式和分配模式。应该考虑统一于公共租赁住房这一主要形式,杜绝涉及产权性质的保障性住房供给
人的欲望有“需要”和“想要”之分。但在孩子眼中,东西都是“想要”的。要让她分清楚“需要”与“想要”,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生活情境中去讨论。当她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时候,我递给她一个热腾腾的馒头,告诉她:这个就是你现在最需要的东西。等她吃饱了,她说我想要买魔仙棒玩具。我便再告诉她:魔仙棒是你想要的东西,家里已经有相似的东西了,不可以再买了。当然,一次这样的解释完全不起作用,但我会坚持不懈。在一次次的说明之后
截至2016年7月6日,英镑兑美元跌破1.30,创1985年6月以来新低,较英国公投退欧前的高位1.5018下跌约15%。  这燃起了部分投资者“买买买”的斗志,认为此时正是抄底英镑、赴英旅行、抢购奢侈品的好时机,更有甚者想借机抄底英国房产,以期获得更大投资收益。  因为便宜而创造需求?太low  单丹(七分钟理财首席讲师)  英镑大跌,该买吗?  回答之前,我想先问:“为什么想在这时买英镑?买来
为纪念奥运会的举办并传承奥运精神,从1952年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开始,历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都会由举办国政府发行纪念币,已形成惯例。  里约奥运会亦不例外。巴西中央银行分四批次发行36枚纪念币,包括4枚金币、16枚银币和16枚用于市面流通的普通钱币。  纪念币领衔的一大波奥运题材藏品袭来,你会投资吗?
城市群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的“主体形态”,成为2014年最为关注的城市话题。  2014年12月30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和《瞭望东方周刊》等联合承办的“《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在上海举行。  这份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课题组主持完成,从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均衡性五方面,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
自马航MH370航班失联至今,搜寻工作一波三折,多国、多部门联合搜寻多日未果。伴随“失联”迷雾的,是人们对民航安全的更高期待。  仅从飞行员和飞机技术上看,民航还能够更安全一些吗?  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天有超过800万人乘坐飞机出行。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2014年1月9日发表声明,2013年全球范围内航空事故发生率在过去十年内创新低,大型商用飞机事故死亡人数为224人,而2002年到2012
让“中国心”起飞,关键在于自主创新  近几年,中国自主研发航空发动机的步伐正日益加快。  自上世纪开始,美国便把航空发动机列为仅次于核武器的第二大军事敏感技术。当中国希望建造自己的大型客机时,却发现没有一颗可用的“中国心”——中国几乎所有民航飞机发动机都依赖进口,军用发动机则以“仿研 引进”为主,自主研制的型号较少。  作为后发国家,过去,中国的航空发动机长期以跟踪仿研为主。然而,被称为“工业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