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课堂教学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的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有效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要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使学生“活”起来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想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不训斥,不惩罚,而是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而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合作学习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诱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只要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调动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一步。
三、提供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我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我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的理解还比较抽象,于是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我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又通过评议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我自然顺畅的引导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调动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
通过想象力的发挥激活课堂教学,这是由语文教材的内容所决定的。语文教材的大部分内容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要深刻领会这些教材内容,就应让充分学生发挥想象力。叶圣陶先生曾以高尔基的《海燕》为例来说明阅读文学作品时展开想象的必要性。他说:“要领会《海燕》这首诗,得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来,而且要展开这对翅膀,跟着海燕‘在闪电中间,在怒吼的海上,得意洋洋地飞掠’……”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积极想象,可以精心设计导语,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思维,和他们一起在海浪间穿行;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让孩子们感受,海燕在闪电中飞行无所畏惧;可以采用舞台剧的形式,使孩子们成为真正的小海燕,体会飞行的畅快与意气风发。以上种种,都可以有效调动学生想象,从而达到激活学生思维,使其真正融入语文教学的目的。
总之,新课程指导我们,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我们必须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掌握,使学生带着自己的兴趣、知识、经验、思维参与学习活动,并成为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把新课程理念带进课堂,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充满生机,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使学生“活”起来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想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不训斥,不惩罚,而是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而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合作学习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诱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只要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调动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一步。
三、提供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我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我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的理解还比较抽象,于是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我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又通过评议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我自然顺畅的引导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调动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
通过想象力的发挥激活课堂教学,这是由语文教材的内容所决定的。语文教材的大部分内容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要深刻领会这些教材内容,就应让充分学生发挥想象力。叶圣陶先生曾以高尔基的《海燕》为例来说明阅读文学作品时展开想象的必要性。他说:“要领会《海燕》这首诗,得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来,而且要展开这对翅膀,跟着海燕‘在闪电中间,在怒吼的海上,得意洋洋地飞掠’……”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积极想象,可以精心设计导语,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思维,和他们一起在海浪间穿行;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让孩子们感受,海燕在闪电中飞行无所畏惧;可以采用舞台剧的形式,使孩子们成为真正的小海燕,体会飞行的畅快与意气风发。以上种种,都可以有效调动学生想象,从而达到激活学生思维,使其真正融入语文教学的目的。
总之,新课程指导我们,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我们必须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掌握,使学生带着自己的兴趣、知识、经验、思维参与学习活动,并成为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把新课程理念带进课堂,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充满生机,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