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国内外发展

来源 :互联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a_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建筑,在台湾和香港称为智慧型建筑或智慧建筑。它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势所趋和社会需求的人心所向两个因素促成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现在公认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大楼是1984年出现在美国康州首府哈特福德市的城市广场,这是一栋38层的办公建筑,原来就有比较好的建筑设备系统,例如,较早地应用了数字程控交换机;办公自动化机器的集中使用;设置计算中心;消防、安保的自动监控等。
  这些设备系统应当说都不是什么特别新的东西。但是,在当时来说,将通信系统集成后引进来是一种新的尝试。承担工程总体设计和安装的UTBS公司,不仅承担了工程项目,而且在项目完成之后成为这些系统的二包,即从业主手中将系统总体包下来,再转租给最终的使用者。在租出的过程中UTBS向最终用户提供了一些增值服务。例如它在通讯服务中提供了股票信息服务等。最终的使用者不必自己去投资建设自己的通讯系统,只要向UTBS租用所需的设备和服务就行了。这样一来,形成了一种对设备系统使用的所谓“承租人分摊制度(STS)”。这种制度促进了智能大厦的建设和发展,而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这个名词,也就突破了传统建筑的遮风挡雨、保温防寒的功能,增加了传递和处理信息的智慧功能。这样的一条发展道路,大体上也就规范了欧美智能建筑后来发展的道路。
  在美国以后,日本很快跟上来,但走的是另外一条路。日本在1986年建造的东京本田青山大厦和NTT品川大厦等大体上都是大公司建造的自用办公大楼。因此,对其设备自动化,通讯网络的建设等就更有针对性。由于目的明确,所以在大楼建设中同时将其内部的办公网络(OA)系统以及相应的应用系统一起建设起来。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我们后来所说的智能建筑的“3A”体系,所谓“BA,OA,CA”就是这么来的。日本最早的一批智能大楼也就是这么起来的。多数是一些大公司,特别是大型电子公司,如NEC、NTT、松下、三井、东芝等的办公大楼,它们具有很完善的设备系统,设备与建筑设计配合融洽。这些大公司建设这些系统主要是为了自己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是为了改善企业形象。
  80年代后期,智能建筑风靡全球,这主要是由于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在计算机、通讯、控制三项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它们在楼宇自动化,通讯网络及其系统集成方面有了飞跃的发展。无论从硬件、软件到集成技术都有显著的进步。加以90年代初期,国际互联网(Internet)在全世界迅速普及和应用,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愈来愈高,同时高新科技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安全,更高效,更舒适,更便捷的环境。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电脑的进入家庭以及互联网连接千家万户,智能化的住宅和网络化的小区也提到日程上来。一个蓬蓬勃勃的建筑智能化的普及高潮业已在全球形成。
  智能建筑这个概念进入中国的技术领域并不晚,大体上在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就曾进行了“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对智能办公楼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在此期间,一些报刊上亦曾出现了一些介绍智能建筑的论文。80年代后几年出现了较早的一批智能设施和系统较为完备的建筑物。尽管那时在一些建筑中已有了一些功能先进的系统,但由于当时“智能建筑”这个名词还未风行。很少有人叫它们为“智能建筑”。中国大陆上“智能建筑”的真正普及和推广是在1992年改革开放大潮中。当时,风起云涌的形势发展,以及由此兴起的房地产热潮。随着一大批高标准办公楼项目的提出,伴随着的是一系列先进的设施和系统以及它们的开发技术。首先打出“智能建筑”旗号的是房地产开发商,他们并不真懂得智能建筑,而更多地看到的是在这个标签下可以为他的房地产商品大大增值;另一个最早进入这个市场的是系统集成商,他们多半原来是搞通信或是承担网络工程的,从做网络转向专门做综合布线,本是顺理成章的事,无需赘言。但是,他们进入建筑市场,却对建筑行业缺乏了解。


  就在“智能建筑”起飞的时候,建筑事业的主力军,即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安装两支队伍却显得技术准备不足。尽管其中某些设备系统原本就是他们的专长,如空调,照明等,但在新的要求下也不免措手不及。此时,行业中的一些先知先觉者为了规范市场,统一认识,便在上海首先提出了制订“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问题,此标准在1996年作为上海市的地方标准出台。它根据各类工程的作用和功能、管理要求以及工程建筑的投资标准,把智能建筑分为三级,对全国智能建筑的推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对不同需求的智能型建筑按不同要求分成不同的档次,以便于业主及设计人员针对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设备标准,由此,规范了智能建筑的技术市场;另一方面,这一标准的颁布,大体上指明了智能建筑应当具备的内涵和适当的深度,这样,给业界人士,特别是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急起直追的目标。
  短短几年中,国内建造了大量高标准的高楼大厦,仅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自1990年至1996年就建造了20层以上高楼89幢。上海全市自1990年至1996年建造了20层以上的高楼497座,总计约1062万平方米。从上海看全国,智能建筑在沿海特区和北京蓬勃兴起,并迅速向内地推广,不仅在武汉、西安等大城市出现了智能建筑,即便在乌鲁木齐这样远离沿海的西北边陲也建造了智能大厦。如此巨大的建造工程量,形成了一个广大和具有无穷潜力的市场,同时,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出一支宏大的中国技术群体。这支技术队伍不仅存在于设计院和安装公司以及系统集成企业之中,同时,也存在于纷纷进入市场的国外企业中的中国技术人员之中。这是一支训练有素和技术素质很高的力量,足以胜任相当先进和复杂的智能建筑技术要求。
  智能建筑在短短的几年里突然起飞造成了无限商机。正象一切新生事物进入市场所出现的必然的现象一样,技术准备不足、市场暂时混乱,其中尤以管理上的滞后更为突出。由政府出面整顿市场、规范业界行为已成为当务之急。因为,尽管在这种新兴市场上,某些早期的混乱带有一定必然性。但是,如果不加治理放任自流的话,它就将影响到这项新技术本身的健康发展。整顿的目的就是使无序的市场变成有序。
  为此,建设部在1997年10月发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在这一规定中:界定了有关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主管部门是国家建设部,具体的工程项目的设计部门应是本工程的设计总体负责机构,设计负责人应对工程总体(包括智能化系统工程)负全面责任。规定了任何智能建筑工程在立项时就应将智能化系统的设计要求提出,经批准立项之后,即作为设计要求下达到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承包分项的系统集成商应在工程总体设计的指导下进行本系统的细化设计,除此之外还要承担设备安装、调试、用户培训以及交工后的维护服务等一系列工作。规定还指出智能建筑在竣工和正常运转一段时间后要进行评估,评估为优秀者要进行奖励。这个管理规定应当说是政府关于智能建筑管理的第一个法令,对于整顿市场和规范行业起了很好的作用。此后,在1998年10月又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专项资质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与之相应的《执业资质标准》两个法令,这两个法令规定了承担智能建筑设计和系统集成的资格,实际上是个市场准入的标准。它将排斥一切不符标准、不具实力、没有业绩的不合格企业进入市场,确保市场的秩序和产品的质量。目前,资质的申报工作,业已开始运作。
  由政府颁布的这两个全行业的管理规定,不过只是开始,目前已着手编制全国性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其他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也将陆续订入计划,陆续进行编制,以使这一行业逐渐走向健康有序。1998年6月在建设部勘察设计司领导下成立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专家委员会,协助政府进行一些行业管理和推进智能建筑事业的工作。
  智能建筑的另一特点是横跨多个行业,例如涉及邮电、消防、安保、广播电视、计算机、自动控制、公共卫生等部门,进行行业管理就必须与这些相关部门进行协调。除了必须遵守有关的专业规定外,还必须在若干跨行业的管理问题上加强联络和协商,制定跨部门的管理规定,共同探讨发展的课题,促进行业的进步。
  智能建筑物的类型,早期以办公楼(包括自用的办公楼及出租的办公楼)和旅馆酒店为主,后来建造了一批综合办公楼(即指在一幢大楼兼有办公及酒店两种功能,有时底层还开辟为商场的多功能大楼)。在此期间,亦建造了一些设施完备,系统齐全的智能型医院、机场航站楼、大型火车站、博物馆、展览馆、体育馆、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如邮电枢纽、电力调度中心、天然气调配中心、银行等等在功能上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其中特别令人注意的是近几年智能住宅及智能小区的发展。
  智能住宅及智能小区问题的提出还是近两三年的事,其背景除了当前家庭中家用电器数量和品种的日益增多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电视、电话的普及,计算机的进入家庭以及网络的开通。另外,智能家庭及网络社区的若干产品进入市场也促进了这一发展。但相对智能办公楼而言,智能住宅和小区属开始起步阶段,目前,从报导上看,号称“智能小区”的建设项目不下30个,未见报导的试点可能还有。随着近几年的发展,这一趋势业已形成。但住宅建设与办公楼建设最大的区别在于,智能办公楼一般是业主一次投资,只要财力殷实,尽可选择最先进的产品、最高级的设备。但住宅和小区建设就不能这样,它量大面广,直接面向普通百姓,故此必须考虑到普通住户的经济承受能力。所以,在此方面设备的国产化问题就更为突出。而且,在网络联通之后,住户更多着眼在网络所提供的实用功能,也就是说智能住宅和小区的建设绝不仅是其硬件的设置,如社区布线、接入网、节点建设等等,还要注意到网络接通后的信息源建设和提供的服务功能建设(网上购物、网上医疗与保健咨询、网上教育、生活顾问等)。实际上,从发展远景上看网络建设的前途无限光明,它将为不久的将来可能实现的家庭办公打下基础,那将是改变人们生活模式的重大举措。如果,把信息高速公路网作为一项全民的工程来看,那么,我们的智能办公楼和智能住宅都只是这个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站点建设,这个意义是非常大的。
  现在,中国智能建筑的疾风暴雨式的起飞阶段业已过去,正处于一个整顿规范的过程之中,逐步使市场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混乱走向健康。可以预见一个秩序井然、和谐协调的发展环境正在逐步营造之中。当然,我们也认识到,任何平衡都只是相对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管理理念的发展都会突破平衡的局面,造成新的不平衡,要我们继续付出新的努力去达到新的平衡,如此循环不已,这才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动力。智能建筑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技术,至今,它的内涵还不是稳定的,仍处于发展之中,因此这种发展的观点对它尤其重要,时时推陈出新才是这门新兴技术的真谛所在。
  中国的智能建筑将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时代,做好一切准备迎接更大的发展。
其他文献
我什么都能演  素有“小清新”之称的周冬雨,其实有些“重口味”,被问起学生时代做过最叛逆的一件事,她嘴角立马上扬:“我曾模仿王心凌去打了七个耳洞,也曾暗恋过学校的男生,还用借来的手机给他发短信,但很不幸的是被老师发现啦!”她语速极快,眉飞色舞,是个天生的演技派。  然而,周冬雨并不是“服务型”人格。她无法墨守成规地在以“服务业”为宗旨的娱乐圈内,竭尽全力地讨好大众,并为此而蹑手蹑脚地生活。相反,她
期刊
chapter 1 初见时,这里好像并不是很欢迎我  08年的年底,看一部俄罗斯的战争片,故事的每一帧的画面都十分精致美好,大部分的景色都是大雪纷飞,漫天雪白,最难忘的情景是千人的军队穿过雪花,缓慢走过冰封的湖面,当时情景,辽阔而肃穆,安静又绝望。  那便是我对贝加尔湖的第一印象,美的令人神往,也冷到极致,人世间的情感干脆而利落,空气都干净简单。所以当隔壁飞魔幻的编辑大大易小巫说,去贝加尔湖吧?我
期刊
本期花粉:阿类,90后天蝎座女生,爱好写作、旅行、电影、音乐,是周杰伦的小迷妹。  职业:湖南农业大学大三在读 坐标:长沙 花龄:6年  花粉篇  Q:是什么时候开始看《花火》的啊,还记得第一次买《花火》的情景吗?  A:高一的时候,班上各种杂志到处飞,其中就有《花火》,我就随便拿了一本。本来只是抱着没事做看看的态度,后来越来越喜欢,自己也开始跟着买了。后来又开始买《萤火》,还记得采访陈翔的那一期
期刊
命之岐路,北方人,有点宅有点懒的双鱼座女生,爱好写文刷动漫养猫猫,在混吃等死的绝望中又幻想着有一天可以统治世界。  花子:  与你分别,更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失恋。原来眼睛可以整天整天都湿漉漉的,空气稍稍干燥一点就有泪水流淌下来。如果是在水里就好了,当一颗盐水花生或者透明的小水母都是很好的选择,至少没有一颗悲伤的大脑。  我其实并不是多么喜欢你,却从未以主人自居,我对你好也与你打架,我觉得我们虽不是
期刊
如果你还记得《等不到天亮等时光》中的时光和晓春,他们爱的炙烈,仿佛那份爱生来就留存于时光与晓春的血脉中。那你一定会喜欢投我木瓜即将出版的《长夜长歌》里的一路和白可,以及一个疯子与一个傻子令人潸然泪下的爱情。  相信世上有生生世世的爱情,也相信要获得这爱情必定要倾尽所有。  不怕倾尽所有,只怕遇不到那個人,不怕遇不到那个人,只怕不能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与他分享。  ——投我木瓜  这是个残酷的故事,却
期刊
其实在开始打算看之前,就已经听过很多次《校阅女孩河野悦子》这部日剧了,只是我对十元妹子的印象还一直停留在她和山p那部大火的《朝五晚九》上,但基于女主一集换N套衣服这个少女心满满的梗,某个深冬的傍晚,百无聊赖的我撕开一包薯片,点开了这部据说“很下饭”的秋冬日剧。  一集换N套衣服没错,但女主却不是一般设定中的富家女。女主河野悦子是个怀揣着时尚梦想的乡下女孩,七年时间都执着在面试一家杂志社,自信乐观的
期刊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总是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和期盼。对于蓬勃发展的中国信息产业而言,本世纪这最后一个春天更具有不一般的意义,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如何加快自己的步伐,以跟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是摆在我国政府和广大企业面前的一个艰巨任务。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IBM公司在4月初于北京中国大饭店举办的为期三天的“’99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博览会”为参观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全新感
期刊
二、系统运行及管理状况的评估    1.网络信息系统的评估准则    网络信息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共性,也有自身特性。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分析评估也是一个系统化进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使用合适的方法。  (1) 整体性与总体性  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取决于各子系统、各功能模块、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融合及协同运作。所以,在进行网络信息系统分析评估时,要以系统整体为立足点,总体地分析各方面的效益与成本,及其
期刊
度过了漫长(并没有)的假期,大家立马投入到了热火朝天的工作当中了!《花火影像》的小编群里,每个人都在讨论,春天到了,我们找个地方出去玩吧……  是啊,比起工作,如花似玉的我们……去赏花才是正经事!  不过,每天和电脑为伴的小编们,其实大部分生活都呈现在了QQ和QQ群里呢(说走就走的旅行哪里有那么容易!),所以今天就编编们的聊天日常挂出来,看看大家有多努力(并没有)!  催稿是心累的  丐小亥201
期刊
近日,北方电讯网络公司发布了Accelar 8000平台。Accelar 8000平台提供了集成数据、电话和视频应用所必需的、专为应用优化的性能。  Accelar 8000平台运用Nortel Networks的Optivity策略和网络管理软件来提供具有容错功能、LAN/WAN联网的解决方案。该平台先进的非阻塞转发性能达到了200Mpps,提供了优异的性能和联网功能,从而大大改进了包括电子商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