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粮食“飞涨吃紧”和中国粮价“温和可控”的理论思考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7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3月27日,全球第一大大米出口国泰国宣布,其B级大米出口报价从每吨580美元涨到每吨760美元,创20多年来新高,作为国际米价标杆的泰国,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让米价暴涨了30%,但这仅仅是个开始,4月17日,泰国大米再次爆出1000美元/吨的天价,比3月同期的米价整整翻了一倍,世行的数据也显示,仅过去两个月中,国际大米价格猛涨了75%,米价飞涨,让很多国家不约而同地展开了一次“禁米运动”,宣布暂停大米出口。2008年以来,粮食危机席卷全球,“世界粮仓”美国也未能幸免,食品限购在美国实属罕见。
  4月9日,世界银行发表报告说,截至今年2月底,过去3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了181%,食品价格整体上涨了83%,国际粮食市场的这一巨变,让很多大米进口国的处境变得艰难,世界粮食计划署4月22日发表声明说,粮价上涨就像一场“沉默的海啸”,使全球一亿多人深陷贫困之中,迄今已经有37个国家爆发粮食危机。就在国际粮价节节上升的同时,全球粮食储备已悄悄地降低到了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国际公认的安全储量是至少满足全球70天的需求,而如今,全球粮食储备最多还能维持53天。世界粮食计划署正面临着成立45年来最大的一次挑战。
  与国际粮食“吃紧”形势对比,粮食自给率十年保持在95%的中国显得“从容”许多。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月份国内粮价同比上涨5.7%,2月份上涨6%。国际大米的上涨,对我国粮食价格虽有影响,但由于我国农业和经济基本面仍然健康发展,在市场调节和国家政策的双重作用下,国内粮价上涨表现出温和性、结构性和可控性等特点。这表明,迄今国标粮价飞涨未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冲击。
  下面结合高中思想政治经济常识对国际粮食“飞涨吃紧”和中国粮价“温和可控”作如下理论思考。
  1.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表现出来的。在市场上,发生价格与价值相背离,主要是由市场上的商品供给需求不平衡引起的,供求变化会影响价格,使价格上下波动,引起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不一致。
  初步分析,这轮国际市场粮价上涨,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全球粮食供需偏紧所致。从供给情况看,受气候灾害等影响,世界谷物生产连续两年减产,2006~2007年度谷物产量降至19.92亿吨。从需求情况看,由于近年来能源需求增长,价格暴涨,刺激生物能源快速发展并形成热潮,开辟了粮油消费的新领域,部分粮油被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此外,一些发展中国家近几年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加速,对其国内粮食生产也带来了一定影响。国际市场粮食供不应求,粮食生产成本增加,某些粮食购销、加工企业囤积居奇,推动粮食价格上涨。这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相形之下,近4年来,我国得力于“重中之重”的惠农政策支撑,粮食连年丰收,2007年粮食产量突破1万亿斤大关。国家现有1.5亿吨至2亿吨储备粮,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这与国际市场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形成鲜明对照。目前我国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粮食库存充裕,可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和市场粮价基本稳定。
  2.市场的自发调节有弱点与缺陷,所以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把“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粮食价格上涨,影响到了市民的消费支出和生活水平,影响粮食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为此,解决“三农”问题和确保粮食安全一直被称为中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和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问题,特别是2004年以来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取消农业税,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并逐年加大补贴力度,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等,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四年丰收。
  目前,海关和商务部已经采取措施,严查粮食走私、严格控制粮食出口,以阻止贸易商利用国际粮食价格高涨进行非法粮食出口,确保国内粮食安全和稳定市场。国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不法行为,增加原粮市场供给。稳定粮价,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体现。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日前表示,对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如果粮食和农业出了问题,谁也帮不了我们。展望全年,只要中央的支农惠农政策在地方得到落实,就能保证我国城乡居民分享农产品“量足价稳”之惠,确保中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
其他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经济蓝皮书》指出,今年第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进一步明显,预计全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将超过上年水平,达11.6%。蓝皮书指出,今年以猪肉价格为导火索,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了始料未及的较大幅度上涨。由于各种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今年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上升幅度都将明显比前几年高。那么,CPI的上涨,农民收入是否也同步增长
【摘 要】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推进新课改必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参与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现教学相长;通过体验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性学习增长学生的知识和技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结合课文内容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对于那些具体体现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先进文明的古代文学作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为教者更应潜心研究,着意挖掘,把德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目前文言文
【摘 要】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交际,听力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基本技能。但多数学生对听力并不重视,听力水平也不容乐观。加强学生听力培养,已成为英语教师的共识。本文先阐述了影响学生英语听力的主要因素,再谈了如何对学生的听力进行有效的训练、培养,以期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最终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关键词】 英语听力 训练 培养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英
【摘 要】 结合地理学科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摆在我们地理教师面前紧迫而任重道远的任务。我校地理组在地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开发了地理学科校本课程。本文就我校开发地理学科校本课程的实践谈谈构建地理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的一些粗浅认识。  【关键词】 地理 校本课程 开发 模式    校本课程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结合地理学科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摆在我们地理教师面前紧
当前农村初中教育存在极大的弊端,就是被卷进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旋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爱农,逃避劳动,千方百计跳“农门”。据一所农村中学调查了解,在职业选择的问卷上,学生在“想当新一代的农民”一栏打勾的只占2.8%;在对所学课程感兴趣的问卷上,对劳技课感兴趣的只占7.3%。在对回乡毕业生为农服务的追踪调查中,发现有74%的学生不适应(主要是思想素质、劳动技能和知识结构不适应)。从目前中学生表现的弱点来
口语能力,是当今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身居何种职位,出色的口语能力都将有助于你的成功,为你的工作增光添彩。所以,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中,“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迫于升学的压力和现有考试模式的影响,语文教学“听”和“写”的多,但“说”的较少。在课堂的双边活动中,学生往往是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出现“初一轰轰,初二嗡嗡,初三蒙蒙”(初一踊跃回答,初二低头作答,初三低头不答
审丑教育是相对于审美教育提出来的。审美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认可。但过多地强调审美教育,过多地突出审美教育的作用,使我们变得只会追求美的东西,对身边丑的事物、丑的现象麻木不仁。审丑教育就是要教我们的学生认识丑,揭示丑,具有一定的审丑意识和审丑能力,形成正确的审丑观。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同时又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丑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实施审丑教育的途径
苏轼在《前赤壁赋》的开头,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精神境界。面对赤壁的山水风月、主客的扁舟渔唱等可入诗境的各种物象,他着重描写了水、月两种优美的意象。水是七月长江之水,月乃八月中秋之月。其时之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其时之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水状茫茫无际而雍容舒展,月色浓华可人而与水相照。水若无际,月若无际。不辨何处是水,何处是月,只觉得置身于一片无挂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改进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而真正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呢?  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