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反应的免疫学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qq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和异位性皮炎都是湿疹皮炎类的代表性疾病,尤其是其中的ACD,可以作为研究湿疹反应的模式。本文就以ACD为重点,介绍有关湿疹反应及其免疫现象的新观点。

其他文献
天疱疮属慢性全身性、皮肤与粘膜的大疱病.文献中曾有3例皮损持续在局部皮肤上较长时间后才播散至其它部位的报告,最长1例为3年.著者现报告1例,其损害仅限于头皮,5年后仍未播散之病例.患者系一日本32岁男性,头皮顶部出现结痂渗液性损害已3年.
期刊
最近,从斑秃(AA)的疗效观察和实验室发现,提示本病可能是一种和T细胞介异的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作者应用OKT系列的单克隆抗体对AA患者不同临床阶段其周围血的T细胞亚群进行了分析。21名斑秃患者被分成三组:第一组全秃8例、普秃2例,病情处于活动期;第二组全秃2例、局限性斑秃4例,头发显示自然的再生;第三组普秃2例、全秃2例、局限性秃发1例,病情稳定。并以18名健康者作对照组。
期刊
1980年Enjolras等描述10例中年男性患者,在头、颈有一过性环状荨麻疹样丘疹,没有毛囊角质栓及秃发,病程长而良性,病理组织学显示在毛囊中有环状空隙,并有粘蛋白物质沉积。
在人类所有的细菌性疾病中,大概麻风是最令人困惑的。它在临床上和组织病理学上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类型,对于有效的化学治疗则产生不同速度的反应,而且正规治疗的病人可以发生持续的不适感和炎症发作期(即所谓“麻风反应”),在此阶段还可以出现神经进一步的明显损害和畸形。过去5~6年以来,应用现代免疫学技术已经阐明了许多有关麻风最费解的特殊表现,而且揭示了宿主――寄生物关系的某些复杂问题。
期刊
身体暴露部位尤其是面部的急、慢性皮肤病,常可发生诊断上的困难。其中一些病例是由于某些物质首先释放到空气中,然后停留在暴露的皮肤上而发病的。以这种方式引起的病变称之为空气传播性接触性皮肤病。
匐行性穿通性弹力纤维病(EPS)的病因迄今不明,作者对2例从未治疗的EPS患者的皮损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以探讨它的发病机理。例1,15岁,女性,前臂EPS 8年伴成骨发育不全。例2,17岁,男性,项背和右前臂EPS一年伴Ehlers―Da、nlos综合征,从临床和组织学上都完全符合EPS的诊断。从皮损的活动性边缘取材,每个标本一分为二,一个用10%甲醛液固定,切片分别用HE和雷琐辛一品红染色。另
期刊
鉴定麻风菌株耐氨苯砜的标准,是根据麻风菌在用0.0001%氨苯砜喂食的小鼠中不能繁殖来确定。
5-氟脲嘧啶(5-FU)是阻断DNA合成的抗癌药,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已经有人报道5-FU可引起口腔粘膜疹、红斑、角质增生及色素沉着等药疹。最近本文作者见到一例转移性肝癌患者在口服5-FU过程中发生DLE样皮疹。患者,男性,59岁。因转移性肝癌而口服5-FU治疗,剂量开始为600mg/d,以后渐增至1.5g/d。二个多月后颜面、胸部及前臂出现红斑,无自觉症状。
期刊
作者对5例疱疹样皮炎和12例大疱性类天疱疮进行了组织病理学鉴别。作者发现疱疹样皮炎有两个基本组织象。第一型为真皮乳头有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及核尘,偶见毛囊周围致密的炎症细胞浸润,多数的海绵形成及表皮退行性变。第二型为真皮血管周围的高度反应、以淋巴、嗜伊红与多形核白细胞的混合浸润为主,真皮水肿明显。除一例外,在不同时间所作两个切片,虽然炎症浸润密度不同,表现的类型却是不变的。
白塞氏病的治疗至今仍不能令人满意,仅是对症性的。另外,对于一种能自然缓解的疾病,难以判断治疗的真正疗效;而且,在严重的神经型、眼型病例中,人们亦难以放弃各种公认有效药物的联合应用,而采用单一治疗。由于白塞氏病少见,至今只有少数双盲法的研究报告,在判断疗效中,有着很大的主观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