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到我為人父,体会父母的艰辛,方才深深明白,父母之间最大的爱情,就是给子女创造一个和睦安定的成长环境。
有一天,父亲故作神秘,要给我讲个故事。他以“很久以前”开头,让还未成年的我,听闻了一次美丽的邂逅:
很久以前,有一个男孩在火车站,等待前往省城的班车,路上和一个女孩偶遇。两人是老乡,又同在省城读书,共同话题很多。慢慢地,就有了更多的故事。可惜那时我太小,没那么八卦,导致细节全部忘光,只记得这个美妙的开头。
多年后,我曾经捧着《八十年代访谈录》问父亲,在那次邂逅之后,有没有带着母亲一起穿喇叭裤、跳迪斯科、进电影院,或者给她写上一首朦胧诗。
很惊讶,父亲的记忆里,从没有这些事。也许是因为穷,也许是因为“土”,他的恋爱方式,仅限于写信、散步和偶尔的吃饭。
临近毕业,父母亲手握大把留在省城的机会,最终却双双选择回到老家。放到现在,这似乎很难理解。但当时通讯落后、交通不便,父亲又是家中唯一的儿子,这样的决定,在当时的情境下,也是情理之中。
多年之后,父亲告诉我,放弃留在省城的机会,主要是他的意愿。他认为,母亲为了跟随他,做出了牺牲。讲完之后,他陷入了沉默。看得出,他内心深处有些愧疚。
我出生后不久,赶上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经济大潮。班里许多同学都拥有一个在外打拼挣钱的父亲,和一个在家买菜做饭的母亲。我的父母不赶潮流,是循规蹈矩的双职工,都在忙工作,他们总是忙忙碌碌,难有空闲。
一般下厨是父亲的事。他自己说过,不怕做饭,就怕洗碗。而母亲的角色,就是饭前的择菜,和饭后的清理。父亲性格豪爽,做事粗放,常常把厨房变成战场。导致母亲收拾碗筷时,更像是一场战斗。
本来中午时间就紧,厨房还一团糟,母亲难免会生气。她经常为水池堵了、地板湿了之类的事情责怪父亲,而父亲也一副漠然的态度:堵了不是可以通嘛,湿了不是可以拖嘛。怕什么。
有的时候父亲也会轻轻抱怨母亲,又把桌上搞得一团糟,自己用完东西也不记得收拾,像个孩子一样长不大。母亲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嫌乱就收拾呗。
父母很难找机会“独处”,记忆中好像只有一次,晚饭后,父母突然说要去逛街,把我一人留在家里写作业。两个小时过去,作业早已写完,商店也快打烊了,可他们还没归来。第二天,父亲坦白,原来前一晚他们是去附近的影院看了《生死时速》。
他们后来还去看了一次《泰坦尼克号》,却已经隔了几年。不巧的是,这次我也去了,还坐在两人中间。当Jack和Rose的种种经典镜头出现时,不知被我隔开的父母,彼此对视了没有。
母亲常说,父亲“不懂浪漫”“很少买礼物,也不过纪念日”。看来两人初遇那番浪漫邂逅,更多是天时地利,未必全是人和。
毕业后,逐步站稳脚跟,我开始憧憬未来。
这种美好的愿景,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打断了。父亲在我工作的第一年被确诊为重病,我刚参加工作,又远在千里之外,照顾不了太多。这千斤重担,竟一下压到母亲的肩上。接受各种各样的治疗、伺候他的饮食起居、安抚他的情绪精神。他们两人过着最为平凡简单,却也是最为坚韧亲密的生活。
我原本以为,最初的邂逅会是他们平凡的日子里,最为浪漫的时刻。可当我目睹他们彼此鼓励、彼此支持的过程,才突然意识到,其实他们一直在延续着最初的那份浪漫,只是在用属于他们自己的方式而已。而这正是生活原本该有的样子。
父亲去世后,浪漫也好,平凡也罢,一切戛然而止。剩下的,唯有无穷无尽的思念,和无法弥补的遗憾。
直到我为人父,体会父母的艰辛,方才深深明白,父母之间最大的爱情,就是给子女创造一个和睦安定的成长环境。至于他们内心深处,一定有一块位置是专为彼此保留的。这便是最大的浪漫吧。
谷春林摘自《新华日报》
有一天,父亲故作神秘,要给我讲个故事。他以“很久以前”开头,让还未成年的我,听闻了一次美丽的邂逅:
很久以前,有一个男孩在火车站,等待前往省城的班车,路上和一个女孩偶遇。两人是老乡,又同在省城读书,共同话题很多。慢慢地,就有了更多的故事。可惜那时我太小,没那么八卦,导致细节全部忘光,只记得这个美妙的开头。
多年后,我曾经捧着《八十年代访谈录》问父亲,在那次邂逅之后,有没有带着母亲一起穿喇叭裤、跳迪斯科、进电影院,或者给她写上一首朦胧诗。
很惊讶,父亲的记忆里,从没有这些事。也许是因为穷,也许是因为“土”,他的恋爱方式,仅限于写信、散步和偶尔的吃饭。
临近毕业,父母亲手握大把留在省城的机会,最终却双双选择回到老家。放到现在,这似乎很难理解。但当时通讯落后、交通不便,父亲又是家中唯一的儿子,这样的决定,在当时的情境下,也是情理之中。
多年之后,父亲告诉我,放弃留在省城的机会,主要是他的意愿。他认为,母亲为了跟随他,做出了牺牲。讲完之后,他陷入了沉默。看得出,他内心深处有些愧疚。
我出生后不久,赶上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经济大潮。班里许多同学都拥有一个在外打拼挣钱的父亲,和一个在家买菜做饭的母亲。我的父母不赶潮流,是循规蹈矩的双职工,都在忙工作,他们总是忙忙碌碌,难有空闲。
一般下厨是父亲的事。他自己说过,不怕做饭,就怕洗碗。而母亲的角色,就是饭前的择菜,和饭后的清理。父亲性格豪爽,做事粗放,常常把厨房变成战场。导致母亲收拾碗筷时,更像是一场战斗。
本来中午时间就紧,厨房还一团糟,母亲难免会生气。她经常为水池堵了、地板湿了之类的事情责怪父亲,而父亲也一副漠然的态度:堵了不是可以通嘛,湿了不是可以拖嘛。怕什么。
有的时候父亲也会轻轻抱怨母亲,又把桌上搞得一团糟,自己用完东西也不记得收拾,像个孩子一样长不大。母亲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嫌乱就收拾呗。
父母很难找机会“独处”,记忆中好像只有一次,晚饭后,父母突然说要去逛街,把我一人留在家里写作业。两个小时过去,作业早已写完,商店也快打烊了,可他们还没归来。第二天,父亲坦白,原来前一晚他们是去附近的影院看了《生死时速》。
他们后来还去看了一次《泰坦尼克号》,却已经隔了几年。不巧的是,这次我也去了,还坐在两人中间。当Jack和Rose的种种经典镜头出现时,不知被我隔开的父母,彼此对视了没有。
母亲常说,父亲“不懂浪漫”“很少买礼物,也不过纪念日”。看来两人初遇那番浪漫邂逅,更多是天时地利,未必全是人和。
毕业后,逐步站稳脚跟,我开始憧憬未来。
这种美好的愿景,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打断了。父亲在我工作的第一年被确诊为重病,我刚参加工作,又远在千里之外,照顾不了太多。这千斤重担,竟一下压到母亲的肩上。接受各种各样的治疗、伺候他的饮食起居、安抚他的情绪精神。他们两人过着最为平凡简单,却也是最为坚韧亲密的生活。
我原本以为,最初的邂逅会是他们平凡的日子里,最为浪漫的时刻。可当我目睹他们彼此鼓励、彼此支持的过程,才突然意识到,其实他们一直在延续着最初的那份浪漫,只是在用属于他们自己的方式而已。而这正是生活原本该有的样子。
父亲去世后,浪漫也好,平凡也罢,一切戛然而止。剩下的,唯有无穷无尽的思念,和无法弥补的遗憾。
直到我为人父,体会父母的艰辛,方才深深明白,父母之间最大的爱情,就是给子女创造一个和睦安定的成长环境。至于他们内心深处,一定有一块位置是专为彼此保留的。这便是最大的浪漫吧。
谷春林摘自《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