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的表哥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y52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敢断定,表哥是我此生中最铁的哥们儿——我们可以在一分钟前还打得昏天黑地,而眨眼的工夫又好得同穿一条裤子还嫌肥了。
  表哥大我两岁半,是我二姨家的独生子。因为妈妈她们姐妹几个感情深厚、融洽,来往频繁,表哥和我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
   据说,我出生不久,刚从医院回到家里时,才两岁多的表哥几乎天天都要到我家来,踮着脚尖儿,趴在小小的摇床边沿儿上,不错眼珠地看我。
   我动一动嘴角,他就像发现了什么重大新闻似的,一连声地向大家报告:“笑了!笑了!他笑了!”“哭了!哭了!他哭了!”
   有一次,妈妈给我换尿裤,我小水枪似地喷射出一柱沖天尿,不当不正,浇了正全神贯注伸着脑袋看我的小表哥一脸。
   他一边抹着脸蛋儿还一边笑嘻嘻地向大家报告:“快看呀,他尿尿了!”表哥内向,到外面见了人从不说话,大人怎么教他,就是死活不肯开口。
   一个傍晚,姥姥把我放在童车里,推着我领着跟在一旁的小表哥到外面去散步。一位阿姨过来逗我玩儿。她说:“多好玩儿的小胖墩儿呀,我抱走算了!”
   表哥听罢,立刻扑在童车上,用身体挡住我,口齿伶俐且义愤填膺地说:“这是我家的东西,谁都不许拿走!”
   那阿姨倒着实吃了一惊:“哟,我一直以为这孩子不会说话呢!”以后每次外出,表哥都挺着小胸脯,警惕地跟在旁边,俨然一副职业保镖的样子。
   我从能明白事儿起,就懂得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遇到困难时他得帮我,意见不一时他得让我。总之,在好事上准是先我后他;而“灾难”降临时,则必须是先他后我了。
   这在我们俩舞枪弄棒地打闹时显得尤为突出:我通常一路高喊着杀将过去;而表哥却只是不断躲闪着,象征性地挥舞着那双瘦长的胳膊随便比划几下,最后实在招架不住了,只好高举着双手连声说“投降”。我成为当然的“常胜将军”。
   若是表哥得了个什么新鲜玩意儿,我转瞬间就能搞到手——不然的话大人们会一起说“快给弟弟玩会儿”,并且不住地提醒他:“你是哥哥。”
   可一旦我有了好玩儿的东西,他最多小声地请求几声“给哥看一眼行吗?”我不理会,他也绝不再纠缠。
   有一段时间,爸爸和妈妈忙工作,二姨和姨夫也忙工作,表哥和我就都由姥姥照顾了。
   我4岁那年,表哥上了学前教育班。他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趴在桌子上写作业。我呢,就歪着脑袋凑过去看。
   有时看着看着,就喧宾夺主地把他挤到了一边,急得他大喊:“姥姥,你看他呀!”有一次,趁着他上厕所,我将刚看会的“大”字歪歪扭扭给他写了满满一页纸,惹得他出来后抽抽噎噎地哭着用橡皮擦了好半天。
   后来,只要他有的文具我也都有,给他买作业本也必得带出我的一份来;有意思的是,他学过的东西我竟也无师自通了。
   再后来,离入学还差一岁半的我,为了能和表哥在一起多待些时间而坚持要上学,考我的老师发现,我竟能有声有色地整篇背诵出课本上许多篇章,并能熟练地运用加减法算题,破例收下了我,还让我当了班长。
   天天和也是班长的表哥从同一所学校进进出出,光荣而又开心地度过了一年快乐得发疯的日子。
   6岁时,我跟随在北京工作的妈妈来京上学,不得不和留在呼和浩特的表哥分开了。
   走的那天,全家人都到机场送我,我抱住表哥拼命地哭,心里想着:以后再能对着谁大呼小叫地喊“看棒”“接招儿”呢?和谁一起趟着沾满露水的草叶捉了蚂蚱烧着吃,还彼此心照不宣,回家绝口不对大人们提半个字呢?挨了罚受了骂之后,恐怕再也听不到那声悄悄的怯怯的“别哭了,哥跟你玩儿”了……眼泪和鼻涕就趁势蹭了表哥一肩膀。
   好在北京不是天涯,呼和浩特也并非海角。每年的寒暑假我都会回到故乡,和表哥一起重温儿时的快乐。年复一年地过去,我们在相互的思念和祝福中悄然长大了。
   表哥瘦且高,才上初三,却已经是184厘米的个头了。
   他酷爱打篮球,可鼻梁上架着的那副600°的近视镜,严重地影响了他在球场上叱咤风云的矫健英姿。我常常坏坏地笑着叫他“四眼儿”,他却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视力”。
   直到今年寒假时,我也由于用眼不当而戴上了近视镜,才体会到眼镜带给人多少麻烦,被我取笑的表哥又曾经该有多么的沮丧啊!
   表哥到底是表哥——我近视后,他惺惺惜惺惺,有机会就给我讲些近视后也应科学用眼的常识,我呢,也开始对他的话认真起来。
   表哥做事情喜欢寻根究底。比如我们在一起捉蚂蚁,他会费好大的劲儿,把一个蚂蚁洞挖到头,挖出蚁蛋和几乎全透明的刚孵化成的小蚂蚁,琢磨来琢磨去,非研究出个究竟不可。也不管正是烈日当头,会不会烤焦他那一身“排骨”。
   一次,因为一个问题,在他不依不饶地连问了我无数个“为什么”之后,我实在无言以对,就眼珠儿一转,编了个顺口溜对付他:“因为……所以……/科学道理/要想知道/请问自己。”他不再逼我,却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解开了谜团,并清清楚楚地把答案告诉了我。
   表哥勤奋、聪明,从小学到现在一直是名列前茅的好学生。表哥仁厚、宽容,大概是由于有我这样一个弟弟的缘故,他为人处事总体现出一种“先人后己”的大将风度。
   表哥正义、善良,遇到明显的不平之事绝不听之任之。表哥属于“英俊少年”那类形象,即使不说“帅呆了”也能算上“酷毙了”,有女生给他取外号“野驴”,其实大含赞美之意。
   当然,表哥并非“完人”,他也偶有上课走神儿和粗心大意等等小得不能再小的毛病。
   我至今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他曾经在写了整整齐齐的一行“躁”之后却莫名其妙地组词“干跳”;用“从容”造句,他能造出“我做事情总是从容易的做起”的千古绝句……
   不仅得到老师批在他作业本上的鲜红的“?”和“X”,还遭到了全家人的爆笑和二姨的怒斥。但表哥是个有记性的孩子,这种事虽不能根除,却也是愈来愈少了。
   表哥的理想是将来做个军事科学家。他常翻阅手机上那些军事方面的最新资讯,欣赏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还注意有关的社会新闻……
   我敢断定,表哥是我此生中最铁的哥们儿——我们可以在一分钟前还打得昏天黑地,而眨眼的工夫又好得同穿一条裤子还嫌肥了。
   祝表哥好运,能一路畅通无阻,早日实现他那宏伟、远大的理想!
   华自力摘自《品读》
其他文献
今年我已四十有六   我的小兒子0.3岁   这是秋天逼近的果实   说明战事久了也会有幸存   现在我陪他一起开始   再玩一遍   先嚎哭,哭久了偶尔笑   他总是啊哇,我总是温言软语   直到在各自的世界里精疲力竭   他还要在地上爬一阵子   然后才能走才能跑才能飞奔   我愿意等待这种漫长   因为我如今仍在攀爬之中   他的第一个冬天就要到了   恶劣的天气容易感冒   我希望他和我一
期刊
差不多10年了,我一直保存着一张便条。  当时,我在北京工作。停车位是租用的,在地下停车场。每个单元格三个车位,两边是实墙,我的车位在左边靠墙。而停在我这个单元格中间车位的,是一辆体积较大的“悍马”。因此,我每次停车时,尽量将车体往墙的那一面靠,尽可能地为停在中间车位的“悍马”腾出一些空间。  便条是折叠插在我的车窗上,展开来,是一句留言——感动于你的好意。谢谢你!落款是:相邻车位的车主。显然是“
期刊
为山风找到自由路径  比往事飛出记忆  更能激起全新想象  水汽蒸腾,漫过夏天  山谷,扛着锄头  沿青石板穿过高低蜿蜒的年龄  一根藤条勾住故乡那头  铁器敲在故乡的回音  多少年来一直把荡漾的意境带回今天的灵魂  斑驳的背景  下了一个坡  转过几道弯  跳过几座河面的石凳  在一个岩屋前  挑起两捆放了一年的干柴  就来到娘亲两眼看得到的地方  面朝吊脚楼的方向  喊了几声娘  现在,长满回
期刊
1   娘不能像送姐姐她们那样  把我送到村口  轮椅把她的视野控制在  转弯处  我走出了娘的视野  走不出这段湿漉漉的路程   2   装着糖果饼干的盒子空了满,满了又空  娘的六个儿女回了走,走了又回  只有,左邻右舍的孩子们走不了  娘把他们装在糖果盒里   3   陪着娘的  还有门前不到杯口粗的皂角树  枝条柔软,一如娘看我的眼神  如今,皂角树已经一人抱不攏  很粗很粗  粗得已经阻
期刊
正是如此,我们更要保持干净清爽的外表,剔除生活中多余的杂质,还自己一个干净的圈子,即使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对自己的居所也要用心打理。  前两天,好友跑来和我倾诉:她和合租的室友闹掰了,正为找房子而发愁。   “客厅就像垃圾场,换洗的衣服直接扔在沙发上,用完厨房总是拖到有异味了才去清洗。”好友坐在沙发上,扭过头对我说。   相反新来的男同事却让她连连称赞,喜欢穿白衬衫,袖口处总是平整干净,她停顿
期刊
你在杭州待了三天,帮我的出租屋安了空调,修了马桶,换了灯泡。临走那天,你说:“丫头,累了随时可以回来。”   一   2014年3月20日,是我二十六岁的生日。但我在生日这天,因为你而选择了离家出走。   抵达杭州后,我将你的电话号码放进黑名单,发了一条微信给我妈报平安。很快,你用我妈的手机打过来,一开口就是臭骂:“你这个死丫头,翅膀硬啦,竟然敢屏蔽我!”   那一刻,我很绝望。这不是我第一
期刊
抱怨有五个原因,当你听到自己或者他人抱怨时,大都是基于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原因。  寻求关注   有的人之所以会抱怨,可能仅仅是出于对别人关注的需求。这样的人习惯于通过抱怨获得关注,以至于他们从没想到过还有别的方式能让他们与人建立积极的联系。   对于这种人可以采取措施,主动问问比如他的爱好、家庭、健康状况等。主动给他关注,这样他就不再需要通过抱怨这种方式寻求你的关注了。  推卸责任   抱怨的
期刊
对于婴儿来说,母亲是背后温柔的双手,而对于一个家来说,母亲是遮风挡雨的屋顶,对于一个国来说,母亲是亘古的大地,而对于一个民族,那是生生不息的江河。  妈妈的回话   人生只有两件事情我们无法抗拒:死亡,和你妈妈的电话。   前天我正在赶稿子,我妈电话打进来了:“孩子,我刚刚给你准备了一些南瓜和红薯,都是我自己院子里边种的。”  “谢谢啊妈,我现在在赶稿子,我来不及了。”   “这南瓜你要几个
期刊
父亲认为食物和人一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我们必须顺其性子而行,才能带出最佳的滋味。  鲍鱼和咸鱼   对于食物,父亲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从骨髓里透出来的款款深情。   他爱吃,也爱煮。   曾经,我们有过家徒四壁的日子。捉襟见肘的生活,贫瘠一如缺水的沙漠,可是,我们的餐桌上却还是油光闪闪的。   星期日,未等阳光大张旗鼓,父亲便会在温柔的晨曦里,拎着菜篮,上菜市。囊中羞涩,不能大鱼大肉大蟹
期刊
许多东西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我们只能拥有一次。太多了,感觉也就变了。人常说:画,放远看,更美;山,站远看,更壮;花,离远点嗅,更香。人也一样,给生活留点距离,给生活留点遗憾,才有回味的空间。事事都想没有遗憾,反而破坏了原先的缺陷之美。   生命应该是丰盛而有缺陷的,缺陷是灵魂的出口。生命过于圆满,容颜完美无缺,性格坚不可摧的人相反让人觉得莫名地堵塞。凡事太过于完美,会走向极端,内心会跟着失去平衡,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