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角下互文性与不可通约性比较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qing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互文性与不可通约性在发展历程和内涵意义的对比,揭示了二者作为超越各自学科领域的理论范式,在本源意义上的相似性,即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联系,而不可通约性强调新旧范式间的断裂,不连续性,但它们本身也内在地预设着一种辩证的思考.同时,作为认知范式,二者从不同的层面对逻各斯中心主义提出了挑战.库恩对于亚里士多德经典物理学理论的重新理解过程则表明互文性与不可通约性的特征在共时与历时的维度上都存在于文本之间,而对于认知主体而言,把握这些特征有助于实现伽达默尔所设想的“视域融合”.
其他文献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现实生活中学高者并不难寻,三人行必有我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都在江湖行走,谁还没有两把刷子?与学高相比,身正就难说了,不得不说,现实生活中称得上身正者少之又少,赶巧遇到一位,也是朝盈夕亏,此一时彼一时.既然身正为范之人难寻,那就没必要总在一个场院上滚碌碡,干脆把碌碡从熙熙攘攘的场院里拖出来,到动物世界里滚一滚.原本是胡思乱想,当我真的转换视角盯上了家中的两只猫后,如同砂砾中拾到玛瑙,竟然有了意外惊喜,这惊喜当然是思想上的感悟和收获.必须承认,思想这个东西可遇
期刊
期刊
期刊
清代满族作家用满文创作的另一类作品,是翻译小说.rn任何不同民族文种之间的翻译工作,都不会简单地只是两种语言间对应文辞的互搬,翻译作品都带有二度创作的特点,好的译作尤其展现译者的艺术造诣,在完美的译作中,既要体现出翻译技巧,又要融入译者对文学世界的整体把握.由汉文翻译过来的满文译作,也必然如此.
期刊
新时期以来,当代中国文学步入多元化写作阶段,以“伤痕”“反思”“改革”“寻根”“实验”和“新写实”为要旨的创作潮流交织并行,为小说门类赢得了普遍的认可和尊重,风格迥异的作家们按自己的认知理念进行创作,并无多少争论.诗歌方面,以意象的隐喻性和内涵的多义性为基本特征的“朦胧派”开始崛起,逐渐取得诗坛主导地位,并产生了较大影响.与此同时,以“他们”“莽汉主义”和“非非主义”为代表的“第三代”诗人群体正在形成,他们不满于朦胧诗业已定型的诗歌模式,主张反对理性、崇高和英雄主义,追求平民意识、日常书写和口语化表达,代
期刊
全球化背景之下的现代人发现东西方自然生命哲学居然有千丝万缕的内在相似性,在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发现在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东方的道家思想与西方的超验主义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沈从文与威廉斯乡土书写中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对于现代人探讨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不无启迪.
2020年11月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秒钟?上映,影片主要围绕着“电影院”这个特殊空间,展开了一段有关亲情的探寻之路.这个空间的特殊之处值得深思和研究,文章以巴什拉、福柯和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为视点,分析电影中的“电影院”空间展现出的美学特征,挖掘其蕴藏的文化内涵,进而引出对当下影院空间的反思与批判.
?寻龙传说?是美国华特迪士尼公司全新创作的动画冒险故事.探究影片中的风土人情、饮食文化、神话故事原型、人物形象塑造和价值观,不难发现其丰富的文化杂糅现象.该片不仅展现了热带水果、室内装潢、服饰、建筑物、美食等浅层的东南亚文化符号,还在叙事上使用了神话原型——“英雄之旅”的剧作模式,更融合了以和为贵、美美与共的中国传统价值观,从而使观众产生共鸣.迪士尼动画在内容和形式上对多元文化进行相互混杂、模仿、取舍及融合,值得国产动画电影借鉴.
?午夜之子?是萨尔曼·拉什迪创作的一部基于个人、家族及其本身所属国家文明的史诗级著作.小说以自传的形式围绕着一个出生在印度独立夜的孩子(萨里姆·西奈)展开,通过书写主人公的个人命运及家族史来审视印度民族苦难的经历,揭开了处在东西方两种文化夹缝中的殖民地人民所面临的困境.文章在殖民语境中探究印度人民的白癜风、引流、蛇毒、计划生育等医学现象背后的殖民政治,揭露了造成印度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批判了帝国主义意识形态利用国家机器维护殖民统治的政治目的.
马克思是否是一个反道德论者这一话题在今天仍有争议,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特别是资产阶级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手段就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容.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伪道德,树立无产阶级的先进道德,是个志在祛除人性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道德实践者和人道主义者.他揭示了阶级社会中的道德所具有的鲜明的阶级性,反对空洞的道德说教,将道德约束的对象从个人转移到整个社会制度之上,从道德层面来考察资产阶级社会制度的正当性.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是指引我们评估道德现状、应对道德缺失、重置道德标准的基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