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让孩子更专注

来源 :为了孩子(3~7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feiya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孩子会特别引起你的注意,除了几个“天才类”的孩子,还有一些注意力总是无法集中的孩子。这些孩子第一次来我这边的时候或迷离或胆怯或毫无规则感,而且有一点很相同,就是都对艺术中的创造性活动不是很感兴趣。按照孩子的天性来说,儿童期应该是一个创造力勃发的时期,这时的孩子应该敢于尝试、充满好奇之心、不怕失败才是,但这一类不能专注于绘画或者动手的孩子,就像是一只只小小的“困兽”,迷茫又踌躇不前。
  这样的孩子,也会让我多花一些时间和注意力去观察和研究,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能畅快地享受艺术创作。这个过程让我收获良多,而且积累了一些“突围之道”。
  “模糊不清型”孩子——涂色训练
  绘画作者:姚朱励(女孩,6岁)
  我们来看看这个孩子的画,这差不多是她来我们工作室的第一张画。那个时候她已经幼儿园大班了,早过了涂鸦期,本应该对人物或者动物的表征描绘得很清晰明了了。但这张画的表现性非常弱,也就是说我们完全看不明白她画的是什么。在这个画里,我们不仅看到线条笔画的犹豫,还看到了似乎“两个动物共用一个头”这样模糊不清的绘画表达。而这幅画确实也正如她刚来时候的状态: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老师在引导她的时候,她几乎也是一句话也没有听进去;如果你仔细观察她的面部表情,你会发现别人在和她说话的时候,孩子的眼睛是迷惘的……不仅绘画如此,这个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很弱,比如运用剪刀等工具时,都显示出她的手部协调能力没有发展好。


  看到孩子这个状态,我有些怀疑这个孩子是否是老人带大的,后来事实证明了我的判断,而且老人的教养方式是事事包办,这个不让摸,那个不让碰。所以孩子的各种触觉和感觉没有发展出来。当一个孩子没有机会运用自己感觉的时候,她就会变成一个迟钝的孩子,不灵敏,就像把自己的五官和手都捆绑起来一样,越来越木讷。
  对于这样的孩子,首先需要打开她的感觉,事事让她自己做,先让她能专注在一件事情上面。具体到绘画学习,我首先选择的是让她涂色,让她在自己画的轮廓中涂色,这会让孩子体验到自己所要表达的事物的基本感觉。而且我要求她在自己的画上非常认真地涂色,一点点涂满,并且全部是在轮廓里面,不许涂到外面。
  杨老师的话:虽然我非常反对孩子在那种简笔画的轮廓中涂色,因为这会让孩子的绘画能力受到限制,所以很多孩子是不需要这样训练的。但每个孩子的状况不一样,这个孩子因为“感觉”这块发展比较迟钝,所以需要一些定性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的注意力专注。经过半年这样的训练,这个孩子笔下的线条稳当了,而且对绘画也开始有兴趣,越来越敢画了,并且越画越好。
  我们来看看她后面的绘画作品吧!
  “东张西望型”孩子——静心训练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孩子的画。这是一个长着乌黑眼珠大眼睛的男孩,还有两颗小兔牙,看起来应该很机灵。但我发现他在上课的时候非常不专注,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别人一点点的动静也会引起他极大的兴趣,但他的画纸却往往是一片空白。


  观察了这个孩子一段时间以后,我准备从这个孩子的规则意识入手。绘画是一项需要安静、定心的工作,一个静心的孩子能专注在绘画这件事情上面,而同时,绘画也能促使孩子的心更加沉静下来,两者相辅相成。
  每次这个孩子来上课的时候我都会特别提醒他要保持安静,甚至会让他一个人坐在一个不会受到别人影响的位置。不管他画什么,安静是第一条件。一开始他即便一个人坐在位置上仍旧屁股扭来扭去,眼睛瞄来瞄去,但是时间长了一个人这样也实在无趣,只能画画,虽然他实在不知道画什么,但是只要他画了,我就鼓励他。
  慢慢地,他的专注时间越来越长,绘画能力也开始越来越强。我们可以看一下他刚来工作室的绘画作品以及一年以后的绘画作品的对比。
  绘画作者:张天行(男孩,前一幅作品是6岁时画的,后一幅是7岁时画的)
  “不肯动手型”孩子——“心、手、眼”连接训练
  再看另一个女孩子。她刚来我们工作室的时候是幼儿园大班,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上课的时候一直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每次我们上课布置主题,她就会可怜巴巴地对我说:“老师,我不会画,老师,你给我画吧!”她总是不肯轻易自己动手。到了做手工的时候也是这样,毫无动手试一试的意愿。


  我同样观察了一下来接送这个孩子的人,基本就是她的奶奶,而且很明显,奶奶包办比较多一些。杜威说过:越是让孩子看和听,他就越是要看和听。所以像这样的孩子就是要让她多动手。好在我们的课程里有很多需要孩子触摸体验的机会,即在画之前让孩子用手触摸一下物体、感受一下自己所要画的物体的质感,意在动用孩子的触觉,来增加孩子感受的深刻性,这样孩子笔下的物体会更加丰富、有内容。而且当孩子不断动用自己感觉的时候,她的敏锐性会增强,孩子和这个世界的连接会更强,孩子会更加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状态如何……
  慢慢地,这个孩子开始能画一些东西了,虽然还是很幼稚,但是至少比一开始要强了。随着这个孩子开始动手画,也就是说当这个孩子“心、手、眼”开始连接起来的时候,似乎就有一种内驱力开始启动她的表达了,而她的表达又促进了她的感知。如此循环往复,这个孩子不断建立起“感受”和“表达”之间的连接,最终她开始了可以完全发自内心的绘画……


  绘画作者:王欣怡(女孩,6岁)这幅画画的是她在练习舞蹈的情景,画面生动自然,很可爱。
  作者简介:
  杨颜,儿童美术教育专家,从事校外艺术教育20年,心画艺术工作室创办人,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NLP执行师和时间线治疗师资格。善于从儿童绘画心理特征来对孩子进行美术教学。著有《藏在儿童画中的秘密》一书。
其他文献
扇球滚起来  发展:上肢肌肉的力量  准备:扇子、泡沫小球、小凳子  玩法:  1. 家长和孩子比赛,各自站在起点,手拿扇子和一个泡沫球。  2. 游戏开始,从起点开始,努力扇动扇子让球向前滚动,绕过凳子再折返。  3. 鼓励孩子挥动手臂扇出最大力气,让球快速滚动起来。  4. 也可以多个家长和孩子参与,形成接力赛。  小贴士:  * 可以根据家里材料的实际情况,用小坐垫取代扇子。泡沫球也可以由乒
期刊
烟花三月,下江南。三月的江南,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油菜花;三月的黄山,可能还会下起春雪;三月的徽州,或许会有绵绵细雨,而在雨中,最美的景,大概就属宏村那一带水墨瓦墙,俨然一幅天然山水画。  女儿小米最近正迷水墨画,带她去宏村,最适合不过啦!      宏村:画桥如画,月沼映月  宏村以“中国画里的村庄”名扬在外,高昂的马头墙、飞翘的檐角、如虹的拱桥、满湖的青莲,宛如一幅丹青国画,淡淡映入眼帘。而一旦
期刊
近年来,电梯事故在全国各地不断出现,受害者大部分是孩子。有的孩子留下了终身残疾,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事故回放——  2009年8月13日,年仅5岁的男童从5楼客梯坠亡。  2011年7月20日,一个福建泉州的孩子手掌被卷入超市的自动扶梯中。  2011年7月18日,北京朝阳一男孩脚上的一只凉鞋被扶梯“咬”掉一半。  2015年10月8日,重庆轨道3号线扶手电梯卷入一个4岁男童,孩子被救出
期刊
春暖花开,暖风里弥漫着春天的味道,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来吧,让孩子的一日三餐也春意盎然吧!  早餐:金枪鱼迷你汉堡  金枪鱼迷你汉堡  原料:小餐包2~3个,金枪鱼50克,生菜适量,胡萝卜25克,黄瓜少许,水煮蛋1个,沙拉酱和白胡椒粉各少许。  做法:  1.将金枪鱼蒸熟,撕碎。  2.胡萝卜、黄瓜分别洗净,胡萝卜去皮切末,黄瓜切片。  3.生菜洗净,撕成小片,沥干。水煮蛋去壳,切碎。  4
期刊
春节里,孩子吃了不少好吃的,面对白米饭都不愿意动筷了。不急,我们可以把白米饭变成五彩饭,再请宝贝一起来帮忙,共同做出的美味一定能让宝贝大快朵颐。  材料:番茄、洋葱、红椒、青椒若干,干香菇20克,火腿肉、米饭、食用油、咖喱粉适量。  制作步骤:  1. 将香菇泡软,洗净,切成细丁;番茄、洋葱洗净后切细丁;火腿肉切细丁。  2. 青椒、红椒洗净后去籽,分成两份,一份切成细丁;另一份对半切开,变为青椒
期刊
“跟着绘本做美食”系列(3)  对于孩子来说,不管是节日还是外出旅游,印象最深的就是吃和玩。从某个角度来说,食物是传统最好的传承载体!所以,作为亲子阅读的延伸活动之一,跟孩子一起照葫芦画瓢,有模有样地学做绘本里面介绍的美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饥饿的小浣熊》是“关于美食的绘本”系列中的一本。这个系列的每一册都围绕一种世界美食展开故事,同时介绍世界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和饮食文化,书本最后配有相关的
期刊
为了让孩子能够感觉到幸福, 一定要找到孩子真正喜欢和擅长的事情。孩子喜欢并擅长什么呢? 那就是在室外、在自然中、在树林里玩耍。比起教室, 孩子更喜欢户外; 比起人工产品, 孩子更喜欢大自然的产品; 比起都市, 孩子更喜欢树林。在教室里孩子总是问几点了, 但是在树林里的时候他们不会问。在教室里无聊时会去找老师, 但是在树林里的时候却不会, 因为他们一直忙于玩耍, 没有去找老师的必要。  在树林中,
期刊
教养总是在生活之中,但因为过于日常化的“外貌”,很容易就被我们忽视。作为一个有学前教育学背景的妈妈,管倚把教育学的理论以及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贯彻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她很愿意和妈妈们一起分享生活中就能轻松实践的育儿法则……  上周末,女儿第一次上英语课。英语对她来说,是真正的零起点。  等她上完课,觉得她一定收获满满的我,忍不住问她:“宝贝,怎么样?你现在会念英语了,真棒吧?”女儿却只是瞟了我一眼
期刊
用筷子吃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其中的所含的文化精髓自然不必多说。可是,对于从未用过筷子的宝贝们来说,这真是一件“好难学的本领”!不过,爸爸妈妈们别着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宝贝用筷子的事儿。  用筷子吃饭的好处  学龄前儿童的大脑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通过多多锻炼四肢以及手部的精细动作,有助于促进孩子大脑发展。用筷子夹饭菜不仅仅能锻炼孩子手指的小肌肉,还可以提升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此外,用筷子
期刊
怀孕8个多月时,我依旧站在央视节目录制的舞台上。也许是受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演奏经历的影响,儿子从小就表现出了对音乐的兴趣。读幼儿园时,他能将老师教的歌曲一首接一首地唱,还会自己在钢琴键上拨出一个个音符模仿学过的歌曲旋律。  为了呵护这份兴趣的成长,在儿子四岁多时,我开始陪他学钢琴,转眼坚持五年了。很多人问我:“你儿子几级了?”好像这个几级是衡量孩子演奏水平的标志一样。其实,我一直跟孩子说:“儿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