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应对新工业革命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yk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轉眼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已渐行渐远。这次会议内容丰富、讨论激烈,令人回味。今年,来自中国的参与者接近300人,占参会人数约10%。主题是“全球化4.0”引发了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无数讨论——其中不少议题与中国尤其相关。
  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议题是,为了解决数字身份、隐私和网络安全等问题,政府和私人组织之间的关系、信任以及合作需求是重中之重。这也是我所在的机构所关注的问题。作为一个由会员驱动并服务专业领导者的组织,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擅长将理念落实。我们极为重视关系的建立,并着重协调多个行业中各种角色的人员,从而共同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最关键问题。
  其他三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也越来越清晰。第一,因为我们才刚刚开始理解这场新工业革命的复杂性,所以需要更多的深入讨论和合作来面对。第二,无论规模如何,所有这些革新的想法和举措都将涉及大量的变革。而所有变革和所有战略举措都需要在各类计划和项目中执行和交付,才能实现我们所追求的利益。第三,由于随着人工智能的投资加速,填补人才技能缺口正变得越发重要,而对此抢先布局的组织将获得显著竞争优势。
  当涉及中国,这些问题甚至更加紧迫。这不仅因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因为中国采用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的速度令人咋舌。黑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 Schwarzman)观察到了这一点,在中国,新公司的涌现如雨后春笋,人才源源不断。人工智能企业的风险投资业务发展相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极为迅猛。
  事实也确实如此,中国公司正在大力押注人工智能。咨询公司普华永道在其年度 CEO调研中询问企业领袖,他们是否认为人工智能的影响会超过互联网。84%的中国企业高管表示同意;在美国,这个数字只有38%。在同一项调研中,四分之一的中国公司高管表示人工智能在其公司中得到大规模应用;而只有5%的美国企业高管表示这类情况。
  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的成功开发、采纳和集成需要全面的项目管理。对此,中国在“十一五”规划中将项目管理作为经济增长和提升全球人才竞争力的方式而加以重视,所以具备先发优势——这项投资目前来看确实正在起作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PMI的研究表明,中国组织的项目平均资金浪费最低——每一美元只浪费7.6%,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9.9%。项目原则与国家规划无关,这意味着项目交付和项目管理能力是否可以良好执行其实是具备全球通用性的,比如项目管理的成熟度等问题,这无论在哪个国家其实都同等重要,也具备操作上的通用性。而项目的背景(例如现有基础设施的质量和年期)则决定了项目的类型及其复杂性。
  例如,当我们谈论全球工业4.0时,物联网(IOT)非常重要。从技术路线来看,连接新基础设施经济体(新成长起来的城市)中的设备要比连接旧基础设施(具备悠久历史的老城)的设备容易得多。在像深圳这样的城市,大部分基础设施已经被证明适用于下一代技术,或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
  无论是物联网还是人工智能,我相信,就像前三次工业革命一样,这一次的技术革命也将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并帮助我们创造出想象之外的更宏伟事业。自动化、人工智能或任何其他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性质并取代了人手,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将取代工作岗位。不过事分两面,新技术也将创造大量新就业机会。这一点已经获得业界共识。
  我们谈到了技术的先进性,也提到了具体项目管理实践成熟经验的重要性,但我们绝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虽然技术技能和全面的项目管理经验必不可少,但它们依然不足以赢得未来。
  阿里巴巴的联合创始人兼执行总裁马云先生指出,我们需要教育孩子们更有创造力,这样他们才能做出机器目前无法做到——而且永远无法做到的事情。“机器只有芯片,但人类有心……教育必须向这个方向发展。”要迎接这场新工业革命并获得主动性优势,我们需要重视其他更重要的技能,比如创新能力、分析思辨能力、说服力、适应变化的灵活性等。这些技能是人类独有的技能,再聪明的机器也不会具备。
  当然有人会说,在越来越多类型的项目、计划或战略规划中,机器和技术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任务和功能由更适合部分工作的机器执行。但这恰恰是机器和人类的完美分工——人们有时间做只有他们才能做到的事情:运用判断、理解、知识,以及智慧。
  我们不应担心机器的存在,而应该欣然接受并认可它们提供的价值,同时不要忽视只有人类才可以做的一些事情。
  马云先生说,“没有人是明天的专家,有的都是对昨天的经验。”这就是为什么每个创新机构或者公司必须明白,人类和机器在同一个项目团队中的分工协作,这可能是未来我们工作的常态。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与机器的协同合作,将必然会成为一个组织竞争力的真正来源。
其他文献
2018年,全国汽车销量增长速度出现了28年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2018年汽车销量是2808万辆,较2017年减少了80万辆,而2018年汽车销量增长速度为-2.76%。2019年2月汽车销量当月值为148.16万辆,比2018年11月减少了122.11万辆(见图1)。  2018年6月-2019年2月广义乘用车当月销量的同比增长速度下滑非常惊人。从2018年7月开始,一直处于持续负增长的状态,2
期刊
3月10日,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858亿元,同比多增465亿元;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030亿元,同比增长10.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6.74万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4个和0.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2%,增速比上月末高1.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6.5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同比下降2.4%。当月实现净回笼现金7
期刊
2018年11月2日,有“香港电影教父”之称的邹文怀去世,享年91岁。去世前一年,邹文怀近50年的好友、电视制作人蔡和平在一次聚会上见过他,“看起来还好,就是有点虚弱。我有点伤感——正是这个人把李小龙推向了世界。”在蔡和平眼中,邹是位讲话柔和、脚踏实地的绅士,集儒雅与激情于一身。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称为香港电影业的黄金期,邹文怀是这段历史的重要创造者和参与者,他出品与投资的影片超过600部,与此
期刊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需要与之相适用、配套的养老金制度。图/视觉中国  5月1日起,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6%,此前这一比例多为20%,同时,调低社保缴费基数,这是国务院最新的减税降费政策。最直接的效果是,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缴费负担。  不过,从4月10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下称《报告》)可以看出,按照16%的单位缴费比例预估,全国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将在十年
期刊
目前支撑起华大基因业绩核心的业务,仍以生育健康类为主。图/新华  4月12日,华大基因(300676.SZ)再发公告,对其独立研发能力、财务规范性做出解释。这是回复监管机构发出的收入利润跨期、科研成果归属情况等的问询。  五天内,华大基因遭遇两次监管关注。4月4日,披露被深圳证监局抽查并责令整改的消息,4月8日收到深交所问询函。  关联交易是涉及的问题之一,华大基因向关联方采购产品,但预付款超出合
期刊
德国制造、瑞士制造、欧盟制造、英国制造是全球四大受欢迎的伞形品牌。这是柏林达利亚研究公司在2017年对全球52个国家的4.3万人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论。伞形品牌给出口国带来了什么?  首先,是买家的信心,随之而来的是利润的增长。以“德国制造”的品牌出口为德国带来了约每年1万亿欧元的收益。带有“瑞士制造”标签的产品每年为瑞士财政部盈利超过58亿法郎(约占GDP的1%)。  2016年,圣加仑大学(瑞士
期刊
2019年3月下旬的北京,阿里云项目经理魏旋和皮文凯在阿里云北京峰会待了半天,又陪着客户匆匆离开回到项目上。他们在阿里云的工作几乎没有交集,倒是有一个共同点,一天大部分时间,几乎都泡在项目上。  “项目就像在养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皮文凯说。  魏旋的客户是波司登,这家中国最早、最大的羽绒服公司新的目标是成为年轻人拥趸的“中国鹅”。皮文凯的客户是北京市通州区政府,三年前,通州刚刚被确立为首都副中心
期刊
致敬中国改革开放,《财经》推出《我们的四十年》系列专题第十六集:“外汇体制改革:人民币走向国际”。  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国门,40年来,中国经济参与到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与合作,并逐步实现全球资源配置,这期间,人民币外汇体制改革起了巨大的作用。从改革前的强制结售汇,到如今的“藏汇于民”;从最初的资金短缺,到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外汇券已退出历史舞台,人民币迸发出令人瞩目的全球购买力。踏着外汇体制改革的
期刊
目前已有14個欧盟成员国建立了外资审查机制,其中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丹麦、波兰、葡萄牙等。图/视觉中国  今年3月,欧洲理事会通过了在欧盟层面设立外国直接投资审查框架的立法。尽管一些欧盟成员国已经有各自的外资审查机制,但这是欧盟首次出台统一的外资审查规范。  根据这一法案,欧盟成员国和欧盟委员会将有权对涉及欧盟战略利益的外国投资进行调查并发表看法。新法将于2019年4月生效,此后欧盟成
期刊
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近日发布的《2018年新加坡经济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3.2%,这一增幅低于2017年的3.9%。对于外贸驱动型的新加坡经济,外部需求的减弱使得经济增速放缓。  今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19年的全球经济预期增速下调至3.5%(2018年10月时预估为3.7%),贸易紧张局势加剧被列为主要风险来源。面对美国与中国的贸易争端、英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