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家兄弟俩都是歌唱家,一个美声,一个通俗,一个是歌坛大腕,一个是享誉世界。有记者对孙家父母说:“您家中有一两颗乐坛心脏。”
在国内,歌星孙国庆的名字,大家都很熟悉,可是在欧美乐坛和歌剧舞台,他哥哥孙禹的名声可要比弟弟孙国庆大得多。本刊曾在1994年第9期以《明星来自中国——国际声乐大赛获奖者孙禹的故事》为题,报道了孙禹这位享誉世界的歌唱家充满戏剧性和传奇性的成功经历。
如今,12年过去了,孙国庆和他哥哥孙禹又有哪些新成就呢?而这也正是孙氏二兄弟“粉丝”所关心的。有些年轻的读者对孙氏兄弟的成长过程不甚了然,这里做简略介绍——
A
在孙国庆出生之前,他的哥哥孙禹已经两周岁了。他们的父母都是安徽省文艺界的知识分子,当时母亲陈莱英在刊物当编辑,父亲孙肖平是一位作家。
孙国庆虽是男孩,可他性格腼腆、内向。而哥哥则完全两样,他胆大、勇敢,简直没有他不敢去的地方,处处流露出一派男子汉的自尊和倔强。
正因为哥哥个性刚强,做错了什么,不会立即承认,所以常常遭到爸爸的耳光。而国庆犯了什么过错,爸爸当然也是要打他的,但这个家伙比较灵活,或者说比较狡猾,你还没举手打他,他已经认错了,或是做一个鬼脸,让生气的父亲没法生气,自然讨了不少便宜。
哥哥孙禹从小就很成熟,对一切都感兴趣,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强,每天放学回家,总是把在学校、大街上的所见所闻,有条有理地详细地讲给父母和弟弟听。这样,饭桌上的好菜不免要少吃一点,可他不在乎。而孙国庆的大脑袋却相当聪明,不时表现出他的表演才能,三四岁时,他就能把看过的电影人物惟妙惟肖地模仿出来。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加上省文联那样一个艺术气氛很浓的环境,年少时期的这些点点滴滴决定了日后孙家兄弟俩的未来会各自精彩。
B
在别人看来,孙国庆成了红歌星,他的哥哥又享誉国际歌剧舞台,令人羡慕,然而,知道内情的人明白,这些都不是他们父母的意愿。孩子很小时,父母就下决心不让儿子搞艺术,他们干了一辈子文艺,所得到的又是什么?尤其在文革中,任何人都可以歧视“臭老九”。
然而,事与愿违,兄弟俩撬开箱子,把父母封起来的“封资修”一本一本地翻出来偷看。而且大儿子孙禹那年还偷偷去考黄梅剧团,弟弟孙国庆虽然才八九岁,也跟小朋友一起报考京剧团去了。后来,孙家父母倒不是被两个儿子热衷当演员的心情所感动,而是为孩子的前途着想,终于决定让兄弟俩再吃文艺这碗饭。这是因为规模巨大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凡是没后门的父母,都要用尽浑身力气,为子女在“厚厚的墙上”挖一个小洞,以便放他们出去,走一条父母较为放心的路。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有某种出众的艺术才能,于是为孙禹请了著名画家鲍加叔叔为美术老师,天天学画;为孙国庆请了省文工团青年大提琴演奏家曹明先生教琴。
孙国庆本来对大提琴毫无兴趣,第一次见到大提琴时,错把大提琴叫做“大琵琶”。但父母说了,不好好学琴就得下农村,他只得硬着头皮学。为了让大提琴的声音更优美,更动听,孙国庆一放学就拼命地拉。天太热了,汗水湿透了背心和短裤,讨厌的汗水还直往眼里淌,五线谱都看不清了。一位阿姨见他这样努力,劝他休息。国庆却用甜蜜的一笑回报阿姨的关怀,然后用毛巾扎在额头上,拦住汗水,继续拉琴。实在抗不住时,就把双脚伸进一盆凉水之中。那位阿姨说,这孩子大了不成气候才怪哩!
C
孙禹很佩服弟弟孙国庆,说这小子不论干啥,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就是斗蛐蛐也能把文联老作家玩蛐蛐高手于老伯伯打败。他的生活总是过得那么轻松愉快。而孙禹掌握一样新东西,大都要付出巨大的精力,有时甚至要忍受许多痛苦和折磨。他想当红小兵,但父母是文艺“黑线”人物不能被批准;他打得一手好排球,但部队招排球兵说他个子矮,但考剧团时,人家又说他个子太高,没女的配戏。为此,他曾问母亲:“妈,我是不是太笨?”妈妈慈爱地说:“你不笨,甚至相当聪明。”
其实,他妈说得一点不错,只不过是他命运不好罢了。当孙禹极需父母照顾的时候,正巧赶上了文革的灾难,父母一会儿进学习班,一会儿下放到农村改造,使孙禹和弟弟变成了小流浪汉。在那个应该学到一些基本知识的年龄,他却无处可学。相比之下,弟弟比哥哥幸运多了,弟弟高中一毕业正好赶上恢复高考。
这对于孙国庆的艺术生涯至关重要。在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之前,孙国庆曾报考过一家中专水平的艺术学校,以孙国庆当时的大提琴水平和其他条件,考取这家艺校,应该是没问题的,可是这时走后门之风盛行,孙国庆硬是被别人顶掉了。当孙国庆得知消息后,他愤怒极了,也痛苦极了,却没想到别人把他挤到了中央音乐学院。由此看来,一个有志青年,别人是无法阻拦他前进的。孙国庆的哥哥也有类似的经历,他考中央音乐学院时,竟连五线谱也不认识,但他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加上考场上的老师真正忠诚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力排众议说:“孙禹水平的确差,正因为差才来学习,他有天生的好条件,可塑性强。”孙禹终于被录取。
孙国庆报考中央音乐学院的过程同样充满了戏剧性。那是高中毕业前的一天,教孙国庆音乐理论的崔琳老师,兴冲冲地跑来告诉国庆,你要准备报考中央音乐学院。可正当孙国庆加紧练琴时,老师又通知他,看样子今年你不必去考了。因为上海招生点只招一两名学大提琴的学生,而像你这样水平的考生太多了,大大超过你的考生也一抓一大把。国庆父母认为老师言之有理。不过,还是主张国庆去上海考一下,目的是去看看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人家的水平究竟有多高。
就这样,孙国庆抱着长见识的想法来到了上海。
考试开始了。让孙国庆不能理解的是一位又一位在他看来是很棒的考生,却引不起考官的兴趣。他的心顿时紧张起来,如此高水平的考生尚且失败得这样惨,自己还在话下吗?想到这儿,他不由自主地向后退了两步。然而,就是他的小平头,他的布底鞋,他的土里土气衣着,还有那只破烂不堪的大提琴,以及早该丢到垃圾堆里的弓子,却引起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专业黄老师的注意。黄老师看出从安徽来的这位少年,有巨大的潜力,首先。他很质朴,个子高高,手指细长,好像生来就是拉大提琴的。她选择新生的标准不是水平高低,而是气质,一种大提琴演奏家独有的气质,水平低不要紧,到了学院可以提高,而气质,也可以说是可塑性,却比别的更重要。当孙国庆拉到瞎子阿炳的名曲时,黄老师的眼睛里好像有些潮湿了……就这样,千里马幸得伯乐赏识,孙国庆出人意料地被录取为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专业新生。
D
高考恢复之后的中央音乐学院,一 派生机,加之学院领导思想解放,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有较大改进。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中,孙国庆练琴更加刻苦了。那年夏天,他屁股上长了疖子,照常坐下拉琴,结果脓血凝结在裤子上,一脱裤子就痛得像刀割,他只好穿裤子睡。孙国庆这一举动被老师发觉后,老师在全院大会上表扬他,说:“要想成为优秀的音乐家,就得有一点孙国庆精神!”
尽管孙国庆是一位公认的好学生,但在毕业分配时又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本来,某交响乐团的指挥早已看中了他,并暗示他不要到别处去,结果,他的位子却被别人顶替了。不过,孙国庆还是留在了北京一个文艺团体。但他常常感到精神空虚,不知未来的路子怎么走。就在这段苦恼的日子里,他从在中国社科院工作的荷英姨妈家借读了大量的书。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不管是历史还是哲学,他抓到什么读什么。他在读世界著名歌星的传记时,认识了美国的猫王以及黑人歌手迈克尔·杰克逊。为了一试自己在唱歌方面的才能,他和两位青年朋友成立了一个三重唱小组。此时,流行歌曲在中国大陆还没有地位,就连孙国庆的父亲也不想叫儿子唱流行歌曲。为了不惹人注意,孙国庆他们的三重唱有点“地下干活”,但他们那美妙的歌声还是从窗口飘了出来,并受到青年人的热烈欢迎。
孙国庆选择唱歌这条路,首先是因为他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音域之广可以唱三个八度。在音乐学院上学时,他那清澈明亮的歌喉曾引起在这儿进修的著名歌唱家郭颂的极大兴趣。其次,他在音乐学院学了整整四年,不但音乐知识大大丰富,乐感也比以前更好,他拿到一首新歌张嘴就能唱,还能较深刻地理解曲子的内涵。
尽管后来三重唱小组不得不解散了,但孙国庆却坚持认为,流行音乐受广大青年的欢迎,这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要挡是挡不住的,所以他继续研究通俗歌曲,同时开始研究西方的摇滚音乐。不想他一接触到摇滚乐就被它吸引,甚至入迷。于是,他和好友王迪等组建了新中国第一支摇滚乐队。孙国庆搞摇滚的消息传到合肥,他父母劝他要慎重,并再三劝他不要把大提琴丢掉!孙国庆耐心地向父母解释:我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想和青年朋友一起为中华民族创造一种崭新的文化!这种文化将冲击和扫荡阻碍我们民族向前发展的旧积习、旧传统。儿子有远大的理想,父母当然高兴,但看他演出时披长发,穿破衣,总是不习惯。摇滚的特点就是反传统,这一点让父母放心不下,但广大听众欢迎他,节目主持人一报孙国庆的名字,台下便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凭借《无言》、《北方的狼》和《一无所有》等歌曲,孙国庆在中国歌坛一炮打响。他的歌奔放、豪迈,打动人心,这种独特风格在乐坛被称为“实力派”。因此,他一出现,立即被电影厂相中,请他在故事片《椰城故事》中和成方圆分别扮演男女主角。随着这部故事片的放映,广州太平洋唱片公司为孙国庆出了专辑《流浪歌手》,《中国青年报》刊出专文向全国青年介绍孙国庆。与此同时,日本一位记者在香港撰文,称孙国庆为中国的“高仓健”,英国BBC广播公司也为孙国庆拍了MTV,向全世界介绍他……
这些年来,孙国庆在广大听众的热爱、支持下,不断步入新的台阶,先后被评为全国影视十大歌星、全国优秀歌手、北京电视台最佳歌手等等。使他最感到欣慰的是他所演唱的《篱笆墙的影子》被荣幸地选人中国二十世纪音乐经典作品之中。这是二十世纪音乐经典作品中惟一的一首通俗歌曲。
巧合的是,哥哥孙禹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也经历了一段人生低潮期。毕业分配到中国歌剧院整整4年,孙禹连一部歌剧也没有排演过。这时,酷爱文学的他就拼命地写。回到合肥家中,和父母谈文学,一谈一个通宵。这为他日后在文学创作上又有所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7年,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孙禹在美中友好协会的美籍华人苏珺蔚女士的热情帮助下,有幸赴美国皮巴迪音乐学院深造,尽管历经千辛万苦,但他咬牙坚持,最终征服了国际声乐歌坛。
E
时光荏苒。不久前,一家电视台记者从火车上用手机对国庆父亲说,孙国庆在中央音乐学院学的是大提琴,因学业优秀在乐队担任第一大提琴手,而他在改行当歌手后,又一炮打响,红遍全国;眼下又能成为多家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他因出色地主持“城市星空人小鬼大”专题,曾连续两次获“国际儿童电视主持人大奖”。旅游卫视的“哈拉孙国庆”专题,则是全国很少用个人名字开设的电视节目,定位明星聊天,已有刘德华、周杰伦、陆毅等巨星作为嘉宾入座,收视率日渐火爆。他出任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评委,因他独特精彩的语言,给人振奋的“麻辣”风格,深受千万男女青年的热爱。孙国庆为何屡战屡胜?记者采访后得知,不是命运对他特别厚爱,而是刻苦学习,博览群书,与时俱进,精益求精,对自己的前途、事业能够进行客观的分析、判断、选择。
哥哥孙禹在美国拼搏多年,获得了多项大奖,前几年又获“瓦格纳歌剧、声乐”大赛第一名,为中国美声歌唱家填补了这项难度极大的世界比赛得奖空白后,去年在上海和美国艺术家一起演出了世界著名歌剧《托斯卡》,受到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评价。在四川绵阳艺术学院讲学时,以全新的手法创造性地导演了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部经典剧《原野》。与此同时,他又是一位青年作家。他的小说《残阳如血》获台湾地区《联合文学》金奖,并在台湾地区出版了长篇小说《黑蝴蝶》、纪实文学《钢琴家萧邦》,近40万字长篇小说《悲剧英雄》年内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孙禹长年背井离乡在国外,孙国庆虽在国内,但回家看望父母的机会也并不多,但他们兄弟俩却是孝子。不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孙禹每次演唱“走千里,走万里,都在母亲怀抱里”时,都是泪流满面。孙国庆则说,当我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时,我在心里暗暗说,我对父母又尽了一份孝心。
(责编/俞媛媛)
E-mail:amfyyy@sohu.com
在国内,歌星孙国庆的名字,大家都很熟悉,可是在欧美乐坛和歌剧舞台,他哥哥孙禹的名声可要比弟弟孙国庆大得多。本刊曾在1994年第9期以《明星来自中国——国际声乐大赛获奖者孙禹的故事》为题,报道了孙禹这位享誉世界的歌唱家充满戏剧性和传奇性的成功经历。
如今,12年过去了,孙国庆和他哥哥孙禹又有哪些新成就呢?而这也正是孙氏二兄弟“粉丝”所关心的。有些年轻的读者对孙氏兄弟的成长过程不甚了然,这里做简略介绍——
A
在孙国庆出生之前,他的哥哥孙禹已经两周岁了。他们的父母都是安徽省文艺界的知识分子,当时母亲陈莱英在刊物当编辑,父亲孙肖平是一位作家。
孙国庆虽是男孩,可他性格腼腆、内向。而哥哥则完全两样,他胆大、勇敢,简直没有他不敢去的地方,处处流露出一派男子汉的自尊和倔强。
正因为哥哥个性刚强,做错了什么,不会立即承认,所以常常遭到爸爸的耳光。而国庆犯了什么过错,爸爸当然也是要打他的,但这个家伙比较灵活,或者说比较狡猾,你还没举手打他,他已经认错了,或是做一个鬼脸,让生气的父亲没法生气,自然讨了不少便宜。
哥哥孙禹从小就很成熟,对一切都感兴趣,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强,每天放学回家,总是把在学校、大街上的所见所闻,有条有理地详细地讲给父母和弟弟听。这样,饭桌上的好菜不免要少吃一点,可他不在乎。而孙国庆的大脑袋却相当聪明,不时表现出他的表演才能,三四岁时,他就能把看过的电影人物惟妙惟肖地模仿出来。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加上省文联那样一个艺术气氛很浓的环境,年少时期的这些点点滴滴决定了日后孙家兄弟俩的未来会各自精彩。
B
在别人看来,孙国庆成了红歌星,他的哥哥又享誉国际歌剧舞台,令人羡慕,然而,知道内情的人明白,这些都不是他们父母的意愿。孩子很小时,父母就下决心不让儿子搞艺术,他们干了一辈子文艺,所得到的又是什么?尤其在文革中,任何人都可以歧视“臭老九”。
然而,事与愿违,兄弟俩撬开箱子,把父母封起来的“封资修”一本一本地翻出来偷看。而且大儿子孙禹那年还偷偷去考黄梅剧团,弟弟孙国庆虽然才八九岁,也跟小朋友一起报考京剧团去了。后来,孙家父母倒不是被两个儿子热衷当演员的心情所感动,而是为孩子的前途着想,终于决定让兄弟俩再吃文艺这碗饭。这是因为规模巨大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凡是没后门的父母,都要用尽浑身力气,为子女在“厚厚的墙上”挖一个小洞,以便放他们出去,走一条父母较为放心的路。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有某种出众的艺术才能,于是为孙禹请了著名画家鲍加叔叔为美术老师,天天学画;为孙国庆请了省文工团青年大提琴演奏家曹明先生教琴。
孙国庆本来对大提琴毫无兴趣,第一次见到大提琴时,错把大提琴叫做“大琵琶”。但父母说了,不好好学琴就得下农村,他只得硬着头皮学。为了让大提琴的声音更优美,更动听,孙国庆一放学就拼命地拉。天太热了,汗水湿透了背心和短裤,讨厌的汗水还直往眼里淌,五线谱都看不清了。一位阿姨见他这样努力,劝他休息。国庆却用甜蜜的一笑回报阿姨的关怀,然后用毛巾扎在额头上,拦住汗水,继续拉琴。实在抗不住时,就把双脚伸进一盆凉水之中。那位阿姨说,这孩子大了不成气候才怪哩!
C
孙禹很佩服弟弟孙国庆,说这小子不论干啥,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就是斗蛐蛐也能把文联老作家玩蛐蛐高手于老伯伯打败。他的生活总是过得那么轻松愉快。而孙禹掌握一样新东西,大都要付出巨大的精力,有时甚至要忍受许多痛苦和折磨。他想当红小兵,但父母是文艺“黑线”人物不能被批准;他打得一手好排球,但部队招排球兵说他个子矮,但考剧团时,人家又说他个子太高,没女的配戏。为此,他曾问母亲:“妈,我是不是太笨?”妈妈慈爱地说:“你不笨,甚至相当聪明。”
其实,他妈说得一点不错,只不过是他命运不好罢了。当孙禹极需父母照顾的时候,正巧赶上了文革的灾难,父母一会儿进学习班,一会儿下放到农村改造,使孙禹和弟弟变成了小流浪汉。在那个应该学到一些基本知识的年龄,他却无处可学。相比之下,弟弟比哥哥幸运多了,弟弟高中一毕业正好赶上恢复高考。
这对于孙国庆的艺术生涯至关重要。在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之前,孙国庆曾报考过一家中专水平的艺术学校,以孙国庆当时的大提琴水平和其他条件,考取这家艺校,应该是没问题的,可是这时走后门之风盛行,孙国庆硬是被别人顶掉了。当孙国庆得知消息后,他愤怒极了,也痛苦极了,却没想到别人把他挤到了中央音乐学院。由此看来,一个有志青年,别人是无法阻拦他前进的。孙国庆的哥哥也有类似的经历,他考中央音乐学院时,竟连五线谱也不认识,但他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加上考场上的老师真正忠诚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力排众议说:“孙禹水平的确差,正因为差才来学习,他有天生的好条件,可塑性强。”孙禹终于被录取。
孙国庆报考中央音乐学院的过程同样充满了戏剧性。那是高中毕业前的一天,教孙国庆音乐理论的崔琳老师,兴冲冲地跑来告诉国庆,你要准备报考中央音乐学院。可正当孙国庆加紧练琴时,老师又通知他,看样子今年你不必去考了。因为上海招生点只招一两名学大提琴的学生,而像你这样水平的考生太多了,大大超过你的考生也一抓一大把。国庆父母认为老师言之有理。不过,还是主张国庆去上海考一下,目的是去看看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人家的水平究竟有多高。
就这样,孙国庆抱着长见识的想法来到了上海。
考试开始了。让孙国庆不能理解的是一位又一位在他看来是很棒的考生,却引不起考官的兴趣。他的心顿时紧张起来,如此高水平的考生尚且失败得这样惨,自己还在话下吗?想到这儿,他不由自主地向后退了两步。然而,就是他的小平头,他的布底鞋,他的土里土气衣着,还有那只破烂不堪的大提琴,以及早该丢到垃圾堆里的弓子,却引起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专业黄老师的注意。黄老师看出从安徽来的这位少年,有巨大的潜力,首先。他很质朴,个子高高,手指细长,好像生来就是拉大提琴的。她选择新生的标准不是水平高低,而是气质,一种大提琴演奏家独有的气质,水平低不要紧,到了学院可以提高,而气质,也可以说是可塑性,却比别的更重要。当孙国庆拉到瞎子阿炳的名曲时,黄老师的眼睛里好像有些潮湿了……就这样,千里马幸得伯乐赏识,孙国庆出人意料地被录取为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专业新生。
D
高考恢复之后的中央音乐学院,一 派生机,加之学院领导思想解放,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有较大改进。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中,孙国庆练琴更加刻苦了。那年夏天,他屁股上长了疖子,照常坐下拉琴,结果脓血凝结在裤子上,一脱裤子就痛得像刀割,他只好穿裤子睡。孙国庆这一举动被老师发觉后,老师在全院大会上表扬他,说:“要想成为优秀的音乐家,就得有一点孙国庆精神!”
尽管孙国庆是一位公认的好学生,但在毕业分配时又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本来,某交响乐团的指挥早已看中了他,并暗示他不要到别处去,结果,他的位子却被别人顶替了。不过,孙国庆还是留在了北京一个文艺团体。但他常常感到精神空虚,不知未来的路子怎么走。就在这段苦恼的日子里,他从在中国社科院工作的荷英姨妈家借读了大量的书。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不管是历史还是哲学,他抓到什么读什么。他在读世界著名歌星的传记时,认识了美国的猫王以及黑人歌手迈克尔·杰克逊。为了一试自己在唱歌方面的才能,他和两位青年朋友成立了一个三重唱小组。此时,流行歌曲在中国大陆还没有地位,就连孙国庆的父亲也不想叫儿子唱流行歌曲。为了不惹人注意,孙国庆他们的三重唱有点“地下干活”,但他们那美妙的歌声还是从窗口飘了出来,并受到青年人的热烈欢迎。
孙国庆选择唱歌这条路,首先是因为他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音域之广可以唱三个八度。在音乐学院上学时,他那清澈明亮的歌喉曾引起在这儿进修的著名歌唱家郭颂的极大兴趣。其次,他在音乐学院学了整整四年,不但音乐知识大大丰富,乐感也比以前更好,他拿到一首新歌张嘴就能唱,还能较深刻地理解曲子的内涵。
尽管后来三重唱小组不得不解散了,但孙国庆却坚持认为,流行音乐受广大青年的欢迎,这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要挡是挡不住的,所以他继续研究通俗歌曲,同时开始研究西方的摇滚音乐。不想他一接触到摇滚乐就被它吸引,甚至入迷。于是,他和好友王迪等组建了新中国第一支摇滚乐队。孙国庆搞摇滚的消息传到合肥,他父母劝他要慎重,并再三劝他不要把大提琴丢掉!孙国庆耐心地向父母解释:我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想和青年朋友一起为中华民族创造一种崭新的文化!这种文化将冲击和扫荡阻碍我们民族向前发展的旧积习、旧传统。儿子有远大的理想,父母当然高兴,但看他演出时披长发,穿破衣,总是不习惯。摇滚的特点就是反传统,这一点让父母放心不下,但广大听众欢迎他,节目主持人一报孙国庆的名字,台下便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凭借《无言》、《北方的狼》和《一无所有》等歌曲,孙国庆在中国歌坛一炮打响。他的歌奔放、豪迈,打动人心,这种独特风格在乐坛被称为“实力派”。因此,他一出现,立即被电影厂相中,请他在故事片《椰城故事》中和成方圆分别扮演男女主角。随着这部故事片的放映,广州太平洋唱片公司为孙国庆出了专辑《流浪歌手》,《中国青年报》刊出专文向全国青年介绍孙国庆。与此同时,日本一位记者在香港撰文,称孙国庆为中国的“高仓健”,英国BBC广播公司也为孙国庆拍了MTV,向全世界介绍他……
这些年来,孙国庆在广大听众的热爱、支持下,不断步入新的台阶,先后被评为全国影视十大歌星、全国优秀歌手、北京电视台最佳歌手等等。使他最感到欣慰的是他所演唱的《篱笆墙的影子》被荣幸地选人中国二十世纪音乐经典作品之中。这是二十世纪音乐经典作品中惟一的一首通俗歌曲。
巧合的是,哥哥孙禹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也经历了一段人生低潮期。毕业分配到中国歌剧院整整4年,孙禹连一部歌剧也没有排演过。这时,酷爱文学的他就拼命地写。回到合肥家中,和父母谈文学,一谈一个通宵。这为他日后在文学创作上又有所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7年,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孙禹在美中友好协会的美籍华人苏珺蔚女士的热情帮助下,有幸赴美国皮巴迪音乐学院深造,尽管历经千辛万苦,但他咬牙坚持,最终征服了国际声乐歌坛。
E
时光荏苒。不久前,一家电视台记者从火车上用手机对国庆父亲说,孙国庆在中央音乐学院学的是大提琴,因学业优秀在乐队担任第一大提琴手,而他在改行当歌手后,又一炮打响,红遍全国;眼下又能成为多家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他因出色地主持“城市星空人小鬼大”专题,曾连续两次获“国际儿童电视主持人大奖”。旅游卫视的“哈拉孙国庆”专题,则是全国很少用个人名字开设的电视节目,定位明星聊天,已有刘德华、周杰伦、陆毅等巨星作为嘉宾入座,收视率日渐火爆。他出任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评委,因他独特精彩的语言,给人振奋的“麻辣”风格,深受千万男女青年的热爱。孙国庆为何屡战屡胜?记者采访后得知,不是命运对他特别厚爱,而是刻苦学习,博览群书,与时俱进,精益求精,对自己的前途、事业能够进行客观的分析、判断、选择。
哥哥孙禹在美国拼搏多年,获得了多项大奖,前几年又获“瓦格纳歌剧、声乐”大赛第一名,为中国美声歌唱家填补了这项难度极大的世界比赛得奖空白后,去年在上海和美国艺术家一起演出了世界著名歌剧《托斯卡》,受到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评价。在四川绵阳艺术学院讲学时,以全新的手法创造性地导演了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部经典剧《原野》。与此同时,他又是一位青年作家。他的小说《残阳如血》获台湾地区《联合文学》金奖,并在台湾地区出版了长篇小说《黑蝴蝶》、纪实文学《钢琴家萧邦》,近40万字长篇小说《悲剧英雄》年内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孙禹长年背井离乡在国外,孙国庆虽在国内,但回家看望父母的机会也并不多,但他们兄弟俩却是孝子。不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孙禹每次演唱“走千里,走万里,都在母亲怀抱里”时,都是泪流满面。孙国庆则说,当我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时,我在心里暗暗说,我对父母又尽了一份孝心。
(责编/俞媛媛)
E-mail:amfyyy@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