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中的党史教育路径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q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的党史教育并非单纯的历史学习,其关键在于以史为据,立德铸魂。教师必须要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用辩证的、理性的思维把握历史,通过党史的教学,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其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
  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不仅符合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政教育的传统,而且立足于新时代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可为大中小学生补足精神之“钙”、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精神动力。小学阶段开设的道德与法治,通过在五年级下册设置“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单元,整体涵盖“四史”专题教育内容。小学的党史教育并非单纯的历史学习,其关键在于以史为据,立德铸魂。教师必须要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用辩证的、理性的思维把握历史,通过党史的教学,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其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本文以《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中国有了共产党”的教学为例,提供一条在小学思政课教学中开展党史教育的路径,供教育同仁参考。
  一、指向情感生成:基于学情与学科特性制定教学目标
  “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选自《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主题为“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共包括“开天辟地的大事”“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红军不怕远征难”三个框题内容。每一个框题中,教材都通过呈现重大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直接、全面地对小学生进行党史教育。如在“开天辟地的大事”中,正文以“1917年启蒙—1919年觉醒—1921年建党”这一时间轴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串联起来,再辅以相关图片、故事、事件介绍等,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五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是有限的,他们大多知道党是哪一年在哪里成立的,也能说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但其认知也仅仅浮于此,至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这些名词,难以充分理解。如果仅是按照教材的编写逻辑进行教学,就极有可能让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只剩下生硬和枯燥的历史讲解,而丢掉了“思政味”,学生仅仅了解历史,但看不到历史背后的内容,更难以做到“学史增信”。
  基于此,兼顾史实学习与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情感的目标定位,在进行第一课教学设计时,笔者和教研组的教师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锚定。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2)在回顾历史中,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理解“红船精神”,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情感。
  可见,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打破原来采用历史逻辑设计的做法,而是从育人维度,用价值观培育的思维来统整各个教学环节,此举目的不仅是要让小学生在这个课堂上获得相关的历史知识,更要通过学史帮助学生“明理”“导行”,进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教学最终的走向是达成课程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因此,在执教“中国有了共产党”这课时,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有利于将过去与今天联系起来,将历史学习与价值引导结合起来,从而使红色记忆和红色基因能够被学生理解,入脑、入心。
  二、指向意义理解:设计大主题视域下的问题探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涉及的历史教育不仅仅是教学历史事件,更是要体现正确价值观下对历史事件的研究和诠释。要想在史实的介绍中凸显学科课程的德育价值,必须要转换视角,创设情境,开展大主题视域下的问题探究活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对主题意义抽丝剥茧的逐层理解。
  以第一课时为例,本课教学的主体就是探究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中国有了共产党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提供了一些历史素材与史实资料,如党旗的由来、当时工农的基本情况、中国共产党建党前的救国探索、巴黎和会的历史背景……学生基于这些资料进行分小组探究。
  在探究活動中,学生基于史实资料与生活经验,围绕“为什么中国有了共产党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这一核心问题共同提炼、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并运用这些资料去阐明理由。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基于史实论证的证据思维,理解党成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现情感认同。
  【探究过程示例】
  一号小组
  学生通过观察党徽、阅读当时工农的介绍资料发现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工人、农民这些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党。
  教师补充呈现视频材料《包身工》片段,追问:如果你是一位受剥削的工人,或者是一位受压迫的农民,当你知道你们有了自己的党——中国共产党,你会做什么?
  生:我会支持她,帮助她,加入她……
  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今天,这个伟大的党仍然把“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作为自己永恒的使命,为之奋斗。
  二号小组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发现当时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下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条新的救国道路。
  教师补充巴黎和会相关内容,追问:如果你正身处当时的情境,当听到这个消息,你的心情如何?如果你对西方心存幻想,当听到这个消息,你会怎样?
  生:我会很愤怒、会很失望。
  教师播放五四运动视频片断。
  师: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中国人民在救国探索道路上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它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三号小组
  学生通过阅读拿破仑的话并与党的初心和使命相比较,得出结论:外国列强并不想让中国富强,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   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唤醒了中国这头睡狮,她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道路、创造的中国模式,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通过我们的探究,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哪些方面体现出这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
  学生汇总各组汇报结果进行总结。
  师(小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所以它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
  三、指向共情:从旁观者到亲历者的身份设定
  过往,党史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说“他怎么怎么样”或问“他为什么这样”……这就是旁观者视角,学生是置身于局外来看待历史,这就很难理解,甚至会误解当时当地人们的言行,就更不要说产生共情了。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学习历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解过去,更是为反观现实、实现为未来提供源源不断的历史启示和精神动力。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党史教学不能停留于过去的某时某刻,而应该回归学生当下的生活。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对于本课所隐含的革命精神,诸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有了基本了解,但很难体会这些精神于现在的“我”之间的意义。
  因此,在开展党史教育的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亲历者的视角来看历史。如在了解巴黎和会的内容后,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如果你正身处当时的情境,当听到这个消息,你的心情如何?”“如果你对西方心存幻想,当听到这个消息,你会怎样?”这种从“他”到“你”的转化,学生就很容易地运用自己的经验,设身处地去思考、去理解、去共情,从而获得真经验,产生真情感。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把过去和现实有机联系在一起,展现历史的延续性。在教学“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一课时,教师分别出示建党百年前与当下中国人民生活的图片、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节假日期间国内与国外人民生活的图片,激发学生思考:我们的美好生活从哪里来?人民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这和我们的革命精神有联系吗?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人有哪些?他们身上践行着哪些井冈山精神?学生联系当今的美好生活,有感而发,正是有了对革命精神延续性的认知,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一直为之奋斗。有了这个做基础,爱党的情感油然而生。
  四、指向政治认同:利用史实学习的教学方法
  就党史教育而言,大主题就是爱党,指向的核心素养为增进对党的政治认同。这种认同仅仅靠学习历史知识是无法或很难生成的,是需要学生带着疑问走进历史,依据史实,运用经验去论证自己的观点,解答自己的疑惑,在探究的过程中一点点升华,最终成为一种牢固的情感认同。
  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而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复杂,要全面理解教材中呈现的“新青年杂志创办”“十月革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等历史事件实属困难,更遑论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意义的理解与领悟、对“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長征精神”的信仰与遵循。然而,史从论出,没有基本史实的了解,学生难以体验、领悟事件背后的意义与精神内核。基于此,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党史教学时,必须要基于史实,更要用好史实,实现学生情感认同。
  翻开教材,可以发现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是按照历史时间顺序编排,内容多样,史料繁杂。为避免冗长的史实讲解,实际教学中,笔者指导教师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教学。一是课前导学。课前制作导学微视频,整合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聚焦1840年以来中国有识之士的救国探索,帮助学生厘清历史脉络,整体把握、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历史背景。二是课上精选典型史实与人物,聚焦彼时彼景的选择与行动。课堂上,教师从众多史实中有针对性地选取最具有德育价值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物等开展教学,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个事件两次使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有了共产党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是谁在害怕中国共产党成立”。学生正是在基于史实的探究过程中明晰党的伟大之处,从而萌发爱党的情感。
  学生通过自读教材中《“一大”会址》第一段,回答相关问题。
  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多好的党啊,是谁在害怕她的成立,又是谁在阻碍她的成立呢?
  生:地主、资本家、反动军阀……
  师:是的,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触碰了反动军阀、地主和资本家们及其背后的外国列强的根本利益,所以他们联合起来,向着中国共产党,向着那些革命群众举起了屠刀。
  教师出示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延年、陈乔年两位烈士面带笑容从容赴死的剧照。
  师:是什么让他们无惧死亡的呢?
  生:他们有坚定的信仰,相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师:是的,这种信仰,这种精神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一刻就有了,这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奋斗精神,这就是伟大的“红船精神”。
  师(小结):正是对这一精神的坚守与践行,让中国共产党人在南昌打响了独立领导革命的第一枪,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正是对这一精神的光大与发扬,让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家富强的征程中,战胜了无数的困难,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
  综上,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党史教育不能上成“历史课”,而应上成“德育课”。“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教师要用德育思维统整党史内容,通过活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学而有趣,学而有用,真正发挥小学思政课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育人功能。
  【罗嫣才,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今天是朱小蔓先生逝世一周年,非常感谢会务组安排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可以表达深切的怀念、由衷的敬仰和无比的感激。  2004年7月1日,我和几位同学在中央教科所参加了朱小蔓先生入党三十周年的一个小型聚会。朱先生是用自己入党三十年的聚会为我们上了一堂难得的情感教育示范课,也是一节动人的党课。那一次聚会,我印象极深,内心特别感动。  从2000年开始,我遇到了恩师朱小蔓老师。回顾自己走过的四十年育人道路
期刊
学校德育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于现实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本期“样本”所展示的实践案例,有的通过挖掘当地革命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廿年走读,探索出情怀德育的区域实践模式;有的结合地域校情,基于核心素养培育,致力做“能本教育”的先行者;有的则从综合实践活动入手,探索全场域、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注重发掘实践课程的综合育人价值。实践证明,这些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益探索。
期刊
【摘 要】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创新意识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只用教师主观标准、唯一结果,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式。顺应课程改革步伐,在学生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教师应该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
期刊
摘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坚定弘扬者和实践者。他将爱国看作高尚的品德,并以此倡导为国为民的大爱精神和牺牲精神。陶行知将爱国落实在行动上,通过推广平民教育、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投身抗日等践行自己的爱国情怀。陶行知对爱国主义教育有深刻的论述,强调爱国心和国家意识的培养,提出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和方法。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既要将陶行知的爱国情怀作为教育内容,更要继承陶行知爱国主义教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总体上历经了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领导爱国斗争、为巩固新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开展爱国运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拓爱国主义新内涵四个历史阶段,以时代主题、本质要求、价值立场等为核心要义形成其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体系,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一是坚持战略思维,以党的坚强领导保证爱国主义教育的正确方向;二是坚持对象思维,以人民立场
期刊
摘要:“大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能够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突破时空场域限制,运用多样教学形式,协同多方育人力量,结合线上线下教学方式,形成教学内容多元融合的大范围、“三全育人”的大格局、立德树人的大模式。因此,办好“大思政课”就需要在用活教学素材、干实社会实践、建强教师队伍、做好机制保障上下功夫。  关键词:“大思政课”;教学资源;教学形式;发展路径  作者简介:宫长瑞,兰州大学
期刊
【摘要】学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方法的总和,学法直接关系着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法;兴趣;习惯  学法,它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成功的经验和方法的总和。它是保证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关学习活动的经验系统。学法的好坏直接关系
期刊
从现今社会“毒豆芽”的泛滥到“地沟油”的猖獗,从“三聚氰胺牛奶”到“瘦肉精香肠”的出现,这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出这些企业都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企业会计作为一种职业,是诚信社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然而,近年虚假财务信息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甚至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会计
期刊
【摘要】《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指出,2009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2.11亿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二元户籍制度的弱化,“十二五”及未来较长时期,流动人口规模还将保持在2亿以上,解决好庞大的流动人口社会医疗保险问题,对我国当前城市社会发展及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内七省市医保模式的研究,探讨如何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  【关键词】流动
期刊
班级管理工作要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启悟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成为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培植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用行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我国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行为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他们对自身学习、成长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认知不再单纯依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其思想认识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