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演进与经验探析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boy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总体上历经了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领导爱国斗争、为巩固新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开展爱国运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拓爱国主义新内涵四个历史阶段,以时代主题、本质要求、价值立场等为核心要义形成其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体系,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一是坚持战略思维,以党的坚强领导保证爱国主义教育的正确方向;二是坚持对象思维,以人民立场为着力点筑牢爱国主义教育的可靠基础;三是坚持创新思维,以问题为导向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与时俱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演进;经验
  作者简介:王晓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1]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的思想武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价值内核,反映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培养时代新人的集中要求。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演进,总结其基本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演进
  依据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线索,党的爱国主义教育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历史阶段。
  (一)1921年—1949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领导爱国斗争
  中国救亡图存的革命运动开启了早期共产党人爱国主义教育的动力之源。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成立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真理,进行救国救民的社会运动,从党的一大到六大,历次党的代表大会都针对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提出不同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纲领。1922年7月,党的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阐明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任务和目标,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革命的先锋队地位。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共产党积极采取舆论动员的方法,通过创办《红色中华》《斗争》等刊物,以及话剧、讲演、宣传画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党的革命救亡思想。“九一八”事变后,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以“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的精神发起全国抗日总动员,掀起了中华民族觉醒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高潮。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积极围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毛泽东强调:“坚持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建设新中国。”[2]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的卖国政策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中国共产党迅速开展以学生群众为先锋的爱国主义教育。1947年7月7日,党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纪念“七七”九周年宣言》,高呼“反对卖国,坚持独立”“美军退出中国运动周”等口号,开辟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争取人民大解放。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精神及行动熔铸到革命斗争之中,开启了爱国主义教育浓墨重彩的序章。
  (二)1949年—1978年:为巩固新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开展爱国运动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党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属性有了清晰的定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均有保卫祖国的义务”,第十四条明确将“爱祖国”列为国民公德之首。为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爱国热情,毛泽东提出“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 [3]。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进行了保家卫国、恢复国民经济、三大改造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一阶段党的爱国主义教育围绕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等重大工作开展。
  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党的八大的召开,标志着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初步成果。在此背景下,党和国家进一步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生產实践的积极性。1957年2月,毛泽东对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作出精辟论述,要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并且尽可能地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个伟大的事业服务” [4]。这标志着爱国主义教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为革命斗争服务”,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为社会建设服务”。这一阶段,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对各行各业涌现出的英雄烈士和爱国主义先进事迹,如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等进行广泛宣传,形成了当时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内涵。
  (三)1978年—2012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决定。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强调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挑战,培养国民正确的政治观念,提升其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的能力,增强国家安全观、集体主义价值观等,成为该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
  1982年修改的宪法草案明确提出“爱祖国”和“爱社会主义”是国民公德的基本要求,即“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5]。1990年6月,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召开,要求“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同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潮和活动,同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进行坚决的斗争”[6]。1994年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7]。
  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次提出“民族精神”,明确了爱国主义精神在民族精神中的核心地位。2003年,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6年,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强调在一切危难时刻和紧要关头,全国人民自觉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的时代精神。在这一阶段,党带领全国人民破除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变化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阻碍,从精神品质、政治原则、道德规范等方面拓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科学内涵。   (四)2012年至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拓爱国主义新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伴随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和国内外形势的急剧变化,党的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明主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广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201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公民的爱国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具有法规性质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谋划,丰富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体现了党立足新时代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提炼,以及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要求。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要义
  中国共产党通过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围绕时代主题、本质要求、价值立场等形成了党的百年爱国主义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要义。
  (一)始终立足于民族与国家发展战略的时代主题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现了从“救国”到“兴国”再到“强国”的时代主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领导广大工农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追求民族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国内外不稳定的局势,党领导人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保家卫国,巩固人民民主政权,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改革开放开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随着改革的全面性、深层次性和开放格局的逐步深入,塑造繁荣富强、和平稳定、团结友爱的国家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最伟大的时代主题。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爱国主义教育历经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尽管在不同历史阶段爱国主义教育体现为不同的特定主题,但始终立足于民族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
  (二)强调爱国爱党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本质要求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爱国主义教育与国家民族命运、与党的命运、与社会主义的命运紧密相连,注重对国家认同感、政党认同感、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制度认同感的培养。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面对严峻的民族危机和国家危难,中国社会各阶级、党派都试图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寻求救国出路,但最终只有中国共产党通过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带领全体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为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1949年以后,开展社会主义性质的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任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推进,为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中国共产党在爱国主义教育中高度强调爱国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爱国与坚持党的领导的一致性,在爱国旗帜下实现广泛团结,不断推动爱国主义理论与实践向纵深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鲜明主题下,爱国主义教育既坚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方位,又强调对以往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创造性转化。
  (三)强调爱国情感信念与行动相统一的价值立场
  一百年来,党的爱国主义教育适应不同历史方位和时代主题的变化,在传承历史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始终强调爱国情感信念与行动相统一的价值立场。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重视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继承发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誰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爱国情怀与信念,增强人民对国家、民族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在传承历史中提炼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立场,通过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深刻认同,激发爱国情怀。例如,在1921年—1949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传播救亡图存的政策主张,通过革命报刊、歌谣、红色戏剧等形式,大力宣传“家国同构”“精忠报国”等理念,动员群众积极投身革命。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当下国情,在发扬爱国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准确把握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和教育内容,强调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例如,在1949~1978年这一时期,党号召全国人民为实现工业化强国奉献自己一切力量,特别是注重通过宣传载体的建设和宣传内容的设计,对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思想和理论的灌输,以此凝聚民心、统一思想,激发爱国情感。纵观党的百年历史,强调激发个人的爱国情感,树立爱国信念,并引导其自觉地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最终转化为爱国实际行动,成为中国共产党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始终强调的价值立场,贯穿于在民族危亡中救国、百废待兴中建国、改革开放中富国、民族复兴中强国的百年历程。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启示
  (一)坚持战略思维,以党的坚强领导保证爱国主义教育的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坚定的政治立场作为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党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并在捍卫国家主权和谋求国家利益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新时代,只有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把爱国主义教育一以贯之进行下去。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持续中国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研究解决现实问题,坚定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武器。其次,要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道路认同和制度认同,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等历史阶段所探索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和人民需求的发展道路。最后,要坚定爱国主义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加强“四史”学习,持续深化全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增强对党的积极情感体验,始终坚定党的全面领导,把爱国主义教育统一战线推向深处。   (二)坚持对象思维,以人民立场为着力点筑牢爱国主义教育的可靠基础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动员一切力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本质上在于坚持人民立场,体现出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与人民密切联系的对象思维。新时代持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在教育内容、方式和结果上处处体现人民立场。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在内容上要做到“有人民”,在丰富与发展爱国主义教育中紧紧依靠人民,要能体现人民的实际境遇,反映人民的真实需求,关注人民的心理情感,将人民的现实利益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二是爱国主义教育在形式上要做到“亲人民”,采用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注重用人民易得可得的渠道开展教育,引导人民发自肺腑地关心国家大事,乐意为国家奉献力量。三是爱国主义教育在效果上要做到“问人民”,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民意调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调研,让人民做爱国主义教育的“阅卷人”,认真吸收人民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三)坚持创新思维,以问题为导向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与时俱进
  纵观百年,党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其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既要做到继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要吸收借鉴马克思主义科学理念,还要及时捕捉到实施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发展。首先,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优化爱国主义教育的环境。在教育方式上既要强调传统的灌输教育与宣传教育,更要注重利用和营造多元環境等隐性教育方式,在交流互动中实现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潜移默化的引导。其次,要在媒介和渠道上不断创新,高度重视传播渠道和传播载体建设。借用信息化社会的科技手段,例如移动媒体、网络平台、远程传播等,扩大爱国主义教育的覆盖面。在教育内容设计上,也可以利用更多元的方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从而改变长久以来存在的内容死板、方式僵化等问题。此外,要借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实施个性化爱国主义教育,并通过数据跟踪、画像等技术分析学习效果,密切关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EB/OL].[2021-08-25].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12/content_5451352.htm.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4.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65.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842.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513.
  [7]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1994-09-06(1).
其他文献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学校、社会、家庭和政府有关部门应深刻学习并落实《意见》精神,真正让“双减”落地,促进教育回归育人本真。  一、“双减”聚焦学生健康成长质量
期刊
今天,我们“哈哈屋”没有一个孩子缺席,来了个开学以来的第一次“大团圆”,午餐后的户外活动开始了,为了安全起见,我和保育员姜老师,将孩子分成了男、女两队来带,我是班主任,很自然地带着20个“淘气包”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玩什么呢?滑梯上午已经玩过了,去沙地吧!孩子们的鞋里、裤腿儿上、手上难免会弄得满是沙子,上床时,也会弄脏床单…正当我难下决定时,我们已经不知不觉来到了教学楼后面的砖地上,我如获珍宝
期刊
北京市西城区康乐里小学以学生的兴趣、生活中遇到的真实情境为基础,遵循儿童成长规律,在原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善于创变,设计能够连接学生的真实生活与学校学习的全场域课程,全面挖掘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育人价值,兼顾学生科学与艺术素养的培育,力求使学校开设的课程体现趣味性、关注需求性、融合教育性。  新的课程实施计划提出“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这类课程重点要让孩子充
期刊
【摘要】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教师教育已成为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高效的中小学校长(含教师,以下同)培训是培训机构和培训者的教育追求,也是参训校长的期盼。校长培训的好课堂、好效果、高实效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体现在哪里呢?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培训课堂实践感悟,认为高效的校长培训课堂应该是实践性、主动性、生成性和发展性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高效;校长培训;
期刊
编者按: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赋予了爱国主义新的时代内涵。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吸纳、借鉴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引导学生厚
期刊
适应与超越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妨用超越性的教育点燃理想信念的火炬。理想信念教育是超越“知识本位”、超越“现实束缚”、超越“个体之我”、超越“自在自发”的过程。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引航星。当前,中华民族复兴进入关键阶段,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需要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梦想之志、凝聚奋斗之力、开拓胜利之路。
期刊
今天是朱小蔓先生逝世一周年,非常感谢会务组安排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可以表达深切的怀念、由衷的敬仰和无比的感激。  2004年7月1日,我和几位同学在中央教科所参加了朱小蔓先生入党三十周年的一个小型聚会。朱先生是用自己入党三十年的聚会为我们上了一堂难得的情感教育示范课,也是一节动人的党课。那一次聚会,我印象极深,内心特别感动。  从2000年开始,我遇到了恩师朱小蔓老师。回顾自己走过的四十年育人道路
期刊
学校德育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于现实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本期“样本”所展示的实践案例,有的通过挖掘当地革命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廿年走读,探索出情怀德育的区域实践模式;有的结合地域校情,基于核心素养培育,致力做“能本教育”的先行者;有的则从综合实践活动入手,探索全场域、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注重发掘实践课程的综合育人价值。实践证明,这些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益探索。
期刊
【摘 要】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创新意识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只用教师主观标准、唯一结果,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式。顺应课程改革步伐,在学生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教师应该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
期刊
摘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坚定弘扬者和实践者。他将爱国看作高尚的品德,并以此倡导为国为民的大爱精神和牺牲精神。陶行知将爱国落实在行动上,通过推广平民教育、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投身抗日等践行自己的爱国情怀。陶行知对爱国主义教育有深刻的论述,强调爱国心和国家意识的培养,提出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和方法。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既要将陶行知的爱国情怀作为教育内容,更要继承陶行知爱国主义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