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纪念集壹编》:一部用心的纪念集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xu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优秀的青年梅派演员,艺术学院演出剧团的负责人和一位京剧文字工作专业人员,共同出版了一本《梅兰芳纪念集》收集了58篇建国以前不同时期有关梅兰芳演出剧目、演艺生活、票房纪录、生活情趣、名人评梅、街头议梅等,即今时期在报章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这本集子我虽然已等了近两年,拿到手后,一惊一喜。因为我正在奉政协文史馆之约,写《梅葆玖传记》。要用一些葆玖先生的父亲梅兰芳大师早期和中期的一些原始资料,它让我省了上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时间了。尤其如《梅兰芳来沪演剧之新统计》,全文计700字左右,非常具体地记载了1924年梅兰芳在上海演出每天、每一出戏的票房收入。我佩服封杰先生对资料评估的独特眼光,我认识此文的作者梅花馆主,是我们前辈中的熟人。“文革”以后他女儿还来我家多次吃饭,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和发现呢?何况我还是梅兰芳研究的特约研究员呢。惭愧!这本书帮我忙了。一系列的统计数字,让我看到梅派艺术逐将形成之时哪一类的剧目受欢迎的程度和它背后的原因;它让我很具体地意识到梅兰芳坚持演昆曲的不易;为什么《西施》可以分二天演;为什么李八爷给安排双出时会选那样的剧目才上坐,等等。我想这本书虽说是一本接近工具书的纪念集,但对做剧团领导、市场调研、梅派研究、演员心理等职务的人都是一本很有用的书。
  肖迪和封杰的搭档,可谓新鲜事物。肖迪拜了葆玖先生为师后很努力,在自己所做领域里又要演出,又要教学。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她还在搞科研,而且和专业文字工作专家有许多交流,许多提高,令人欣喜。梅派艺术在台上的光彩,归根结底是文化,是文化层面上的唱念做舞。这本集子有一半以上的文章是属于纯文化类的,包括梅兰芳的表演、书法、绘画,因为是那个年代的叙述和评估,角度和现在不一样,值得我们的专业人士一读。
  我慎重建议青年中对京剧有好奇的朋友读一读,体会一下“时光倒流八十年”的剧场气氛、剧场风格、风土人情。一定心旷神怡。
  我更建议我这年龄段的戏迷和对社会文化有兴趣的读一读,对健康有益,在书中有看到一篇1948年倪秋平老师写《生死恨》电影的小文,倪老师教过我母亲梅派戏,“文革”以后专门给我上过课,专讲给梅兰芳吊嗓子时,是怎么唱的 ,让我得益终身,看了以后,浮想连翩。
  《梅兰芳纪念集》虽非洋洋之观,但很典雅脱俗。就像庸俗的脂粉会抹去年轻女孩子脸上应有的光泽、圆润、羞涩的神气,那是动人的空灵,是无法比拟的圣光。
  (作者系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其他文献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
老舍不但有《茶馆》这样在中国话剧史上的扛鼎之作,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有着饮茶的嗜好。老舍生前在出国或外出体验生活时,总是随身携带茶叶。有一次,老舍到莫斯科开会,接待人员知道他爱喝茶,特意给他预备了一个热水瓶。可是老舍刚沏好一杯茶,还没喝几口,一转身服务员就给倒掉了,惹得老舍很不高兴地说:“他不知道中国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  喝茶竟然要从早喝到晚,也许只有中国人才如此。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曾这样
[本刊讯记者刘志锋]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
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和全省工业发展大会提出要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我县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进一步抢抓机遇,鼓足干劲,科
业务流程的再造已经是当前高职院校信息化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基于企业微信的信息化服务平台解决方案,并对全新的信息化服务平台进行分析;其次,依托企业微信信
汪新,男,1964年10月出生,汉族,安徽望江县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中国化学会会员。1987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同年7月起在安徽省经贸学校任教。2002年8月于池
王爱东,女,1967年10月生,山西文水人。1990年7月毕业于山西财经学院贸易经济系,获学士学位。1999年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经济学硕士学位。1990年7月到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
他是众人缅怀的人民公仆、干部旗帜,同时也是有家有口、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作为6个孩子的父亲,他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够养活一家老小吗?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在支持他,免除家庭的后顾之忧……  焦裕禄,那些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从身边人口中娓娓道来。  高工资 无财产  上有2位老人,下有6个儿女,焦裕禄和所有男人一样承担着养家糊口的责任。而他所生活的年代,工资几乎是家庭的全部收入来源。  1962年始为兰
刘锦秀,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罗田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因家贫她13岁辍学外出打工,24岁回乡创业,成为一家被农业部认证的湖北省首家标准化示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现有养
魏夫昌,江西安远人,从小偏好涂鸦,这完全得益于母亲的启蒙。参加工作后,魏夫昌一直坚持自己的业余爱好,勤奋有加,直到动荡的“文革”时代才无奈搁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