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向投资是一国吸收国际资本来本国投资与输出本国资本到境外投资的能力与水平的反映,是一个国家开放程度与国际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日趋深入发展,双向投资已越来越多地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合作与竞争的重要选择。
2014年,在世界经济增长复苏缓慢、全球贸易低速增长、外国直接投资出现下降的形势下,中国经济仍保持7.4%的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中,中国的双向投资,特别是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令人欣喜的佳绩。
2014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285.02亿美元,同比上年增长3.57%,首次位列全球吸引外资第一。与此同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为1231.2亿美元,同比上年增长14.2%,投资额是2002年的45.6倍,不仅实现连续12年的增长,年均增速高达37.5%,而且连续3年位列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到2014年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达1.85万家,投资存量已达8826.4亿美元,占全球的份额由2002年的0.4%上升至3.4%,排名从第25位上升至第8位。2014年,中国双向投资可圈可点,具有以下主要结构性特点:
一是从双向投资的产业领域分布看,服务业已成为中国双向投资的重点领域。2014年,中国利用外资的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62∶33.75∶64.63,第三产业已成为利用外资的主要领域,投资金额最多的主要产业领域依次排名是制造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共计占利用外资金额总量的77.96%。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涵盖国民经济的18个大类,对外直接投資金额的三大产业构成比为1.3∶25.3∶73.4,第三产业已成为主导。其中,第二产业主要是采矿业,专用设备、汽车、通用设备及金属制品等装备制造业;第三产业主要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信息运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合计金额占第三产业的69.1%。由此可见,随着中国服务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服务业的“走出去”也呈现出更快的发展,并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力量。
二是从双向投资的国别地区分布看,发达经济体已成为新热点,但我国香港地区仍是内地双向投资最大和最稳定的来源地与投资目的地。2014年,中国境内利用外资的来源地仍主要是亚洲,新增外商企业数量与投资金额都占七成以上,其中来自我国香港地区的投资高达六成以上(占63.2%)。来自美国与欧盟15国的企业数量分别增长9.78%和3.12%,但实际投资金额同比则分别下降15.9%和4.5%。与此同时,发达经济体已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新热点,2014年,中国流向发达经济体的投资达238.3亿美元,同比上年增长高达72.3%。其中,对欧盟投资同比增长高达116.3%,对美国投资同比增长高达96.1%,对澳大利亚投资同比增长17.1%,均创历史最高。中国“走出去”的国别地区已从传统的亚非拉转向发达国家或地区,这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中国企业发展经营实力的不断壮大,中国参与高端产业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的能力正在大大提高。当然,发展中国家仍是中国“走出去”的主要地区,占中国对外投资的八成,其中我国香港地区占六成。
三是从双向投资的国内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仍是中国双向投资的主要地区,但中西部的作用逐步增强。2014年,中国东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数量与投资金额占总量之比分别为86%和76.2%。相比之下,中部分别为9.3%和8.45%,西部分别为4.65%和8.4%,比重都仍较低。但与上年相比,中西部地区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均呈上升趋势。2014年,地方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547.3亿美元,同比增长50.3%,占全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51.1%,首次超过中央企业和单位的对外投资规模。其中,东部占81.8%,同比增长53.2%;西部占11.9%,同比增长78.4%;中部占6.3%,同比下降3.1%。广东、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山东、浙江、辽宁、四川和云南为地方对外投资的前10位,投资总额432.8亿美元,占地方总量的79.1%。
四是从双向投资的企业类型与投资方式看,多元化日益成为双向投资的发展格局。2014年,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及股份制等仍是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企业类型,但其中,外商独资企业数量及投资金额分别占79%和73.7%,已成为主导。2014年,中国国有企业尽管在对外直接投资中仍占53.6%,但非国有企业的比重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6个百分点,占比在不断扩大,表明非国有企业在“走出去”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同时,中国对外投资已形成了并购投资、股权投资、收益再投资、债务工具投资等多种投资方式并存的多元化格局。
综上所述,2014年,中国双向投资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一方面,从国内看,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结构调整任务不断加重的新形势下,适时提出了以“一带一路”及设立自贸区为主要标志的更加开放的新战略,以开放带动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在外需低迷的情况下,着力拓展内需,实施一系列创新驱动战略,借助新科技革命机遇,推进工业4.0,提升制造业,发展新兴服务业,改善国内宏观调控,简政放权,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加宽松、便利公平的宏观与市场环境。同时,放宽各类“走出去”政策,积极倡导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更加积极便利的政策环境与金融服务。
另一方面,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一直不景气,大量游资需要寻求新的投资机会,而中国巨大的市场及稳定的发展环境对国际资本仍有较强的吸引力。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大量产业及企业的资产缩水,这为中国“走出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新空间。此外,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不同程度地需要中国投资的支持,以促进其加快发展。这些因素产生的叠加效应强有力地推动中国双向投资出现了全面加快发展的新格局。 2015年,在“一带一路”战略强有力的推动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双向投资也跨入新阶段,正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发展空间。1~7月,中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8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85.9亿美元,同比增长29.5%,高于同期全国增长20.8%的水平,投資主要流向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老挝、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泰国等。1~7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0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1786份,新签合同额494.4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4.9%,同比增长39.6%,高于同期全国增长23.7%的水平。截至5月底,中国对“一带一路”64个国家/地区累计实现各类投资共1612亿美元,约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的20%。在吸收外资方面,2015年1~5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67家,同比增长14.31%;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9.19亿美元,同比增长11.59%,均高于同期全国增长8.8%和7.9%的水平。
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中国在双向投资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就“引进来”方面,主要是需要进一步改善国内投资环境,提升外资的质量与水平,吸引与指导外资更好地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服务。就“走出去”方面,由于中国“走出去”的时间相对较短,发展经验还有待进一步积累。特别是由于对外投资面临的国家多、领域宽,情况复杂多变,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及市场等多因素交错,更增加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发展的不确定性与难度。对中国各级政府与企业来说,在今后的对外投资发展中还将要面临许多新形势、新问题,特别是对投资国国情、法律、市场等的深入了解与认识。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组织编写的“一带一路双向投资丛书”,是为推动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投资良好发展提供的,以信息服务指导为主要内容的一套工具书。此书的主要特点:一是收集了中国国家层面与各地方2014年双向投资的发展情况,为国内外更多了解中国双向投资发展情况提供了大量信息;二是收集了中国最新有关双向投资的政策,特别是关于“一带一路”的政策,向外国投资者展示中国开放的新政策及投资导向;三是收集了“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的国外投资指南,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一定的指导;四是收集了国内外专家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双向投资的分析与研究报告,以及不同行业“走出去”“引进来”的典型案例分析。
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将对各方面更加全面完整了解中国的双向投资提供有益的信息与情况,将有助于更好地推进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加快实施,促进中国的国际化进程和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交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徐绍史
2015年11月
2014年,在世界经济增长复苏缓慢、全球贸易低速增长、外国直接投资出现下降的形势下,中国经济仍保持7.4%的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中,中国的双向投资,特别是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令人欣喜的佳绩。
2014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285.02亿美元,同比上年增长3.57%,首次位列全球吸引外资第一。与此同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为1231.2亿美元,同比上年增长14.2%,投资额是2002年的45.6倍,不仅实现连续12年的增长,年均增速高达37.5%,而且连续3年位列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到2014年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达1.85万家,投资存量已达8826.4亿美元,占全球的份额由2002年的0.4%上升至3.4%,排名从第25位上升至第8位。2014年,中国双向投资可圈可点,具有以下主要结构性特点:
一是从双向投资的产业领域分布看,服务业已成为中国双向投资的重点领域。2014年,中国利用外资的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62∶33.75∶64.63,第三产业已成为利用外资的主要领域,投资金额最多的主要产业领域依次排名是制造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共计占利用外资金额总量的77.96%。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涵盖国民经济的18个大类,对外直接投資金额的三大产业构成比为1.3∶25.3∶73.4,第三产业已成为主导。其中,第二产业主要是采矿业,专用设备、汽车、通用设备及金属制品等装备制造业;第三产业主要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信息运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合计金额占第三产业的69.1%。由此可见,随着中国服务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服务业的“走出去”也呈现出更快的发展,并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力量。
二是从双向投资的国别地区分布看,发达经济体已成为新热点,但我国香港地区仍是内地双向投资最大和最稳定的来源地与投资目的地。2014年,中国境内利用外资的来源地仍主要是亚洲,新增外商企业数量与投资金额都占七成以上,其中来自我国香港地区的投资高达六成以上(占63.2%)。来自美国与欧盟15国的企业数量分别增长9.78%和3.12%,但实际投资金额同比则分别下降15.9%和4.5%。与此同时,发达经济体已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新热点,2014年,中国流向发达经济体的投资达238.3亿美元,同比上年增长高达72.3%。其中,对欧盟投资同比增长高达116.3%,对美国投资同比增长高达96.1%,对澳大利亚投资同比增长17.1%,均创历史最高。中国“走出去”的国别地区已从传统的亚非拉转向发达国家或地区,这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中国企业发展经营实力的不断壮大,中国参与高端产业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的能力正在大大提高。当然,发展中国家仍是中国“走出去”的主要地区,占中国对外投资的八成,其中我国香港地区占六成。
三是从双向投资的国内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仍是中国双向投资的主要地区,但中西部的作用逐步增强。2014年,中国东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数量与投资金额占总量之比分别为86%和76.2%。相比之下,中部分别为9.3%和8.45%,西部分别为4.65%和8.4%,比重都仍较低。但与上年相比,中西部地区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均呈上升趋势。2014年,地方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547.3亿美元,同比增长50.3%,占全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51.1%,首次超过中央企业和单位的对外投资规模。其中,东部占81.8%,同比增长53.2%;西部占11.9%,同比增长78.4%;中部占6.3%,同比下降3.1%。广东、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山东、浙江、辽宁、四川和云南为地方对外投资的前10位,投资总额432.8亿美元,占地方总量的79.1%。
四是从双向投资的企业类型与投资方式看,多元化日益成为双向投资的发展格局。2014年,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及股份制等仍是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企业类型,但其中,外商独资企业数量及投资金额分别占79%和73.7%,已成为主导。2014年,中国国有企业尽管在对外直接投资中仍占53.6%,但非国有企业的比重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6个百分点,占比在不断扩大,表明非国有企业在“走出去”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同时,中国对外投资已形成了并购投资、股权投资、收益再投资、债务工具投资等多种投资方式并存的多元化格局。
综上所述,2014年,中国双向投资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一方面,从国内看,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结构调整任务不断加重的新形势下,适时提出了以“一带一路”及设立自贸区为主要标志的更加开放的新战略,以开放带动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在外需低迷的情况下,着力拓展内需,实施一系列创新驱动战略,借助新科技革命机遇,推进工业4.0,提升制造业,发展新兴服务业,改善国内宏观调控,简政放权,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加宽松、便利公平的宏观与市场环境。同时,放宽各类“走出去”政策,积极倡导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更加积极便利的政策环境与金融服务。
另一方面,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一直不景气,大量游资需要寻求新的投资机会,而中国巨大的市场及稳定的发展环境对国际资本仍有较强的吸引力。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大量产业及企业的资产缩水,这为中国“走出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新空间。此外,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不同程度地需要中国投资的支持,以促进其加快发展。这些因素产生的叠加效应强有力地推动中国双向投资出现了全面加快发展的新格局。 2015年,在“一带一路”战略强有力的推动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双向投资也跨入新阶段,正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发展空间。1~7月,中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8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85.9亿美元,同比增长29.5%,高于同期全国增长20.8%的水平,投資主要流向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老挝、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泰国等。1~7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0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1786份,新签合同额494.4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4.9%,同比增长39.6%,高于同期全国增长23.7%的水平。截至5月底,中国对“一带一路”64个国家/地区累计实现各类投资共1612亿美元,约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的20%。在吸收外资方面,2015年1~5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67家,同比增长14.31%;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9.19亿美元,同比增长11.59%,均高于同期全国增长8.8%和7.9%的水平。
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中国在双向投资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就“引进来”方面,主要是需要进一步改善国内投资环境,提升外资的质量与水平,吸引与指导外资更好地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服务。就“走出去”方面,由于中国“走出去”的时间相对较短,发展经验还有待进一步积累。特别是由于对外投资面临的国家多、领域宽,情况复杂多变,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及市场等多因素交错,更增加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发展的不确定性与难度。对中国各级政府与企业来说,在今后的对外投资发展中还将要面临许多新形势、新问题,特别是对投资国国情、法律、市场等的深入了解与认识。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组织编写的“一带一路双向投资丛书”,是为推动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投资良好发展提供的,以信息服务指导为主要内容的一套工具书。此书的主要特点:一是收集了中国国家层面与各地方2014年双向投资的发展情况,为国内外更多了解中国双向投资发展情况提供了大量信息;二是收集了中国最新有关双向投资的政策,特别是关于“一带一路”的政策,向外国投资者展示中国开放的新政策及投资导向;三是收集了“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的国外投资指南,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一定的指导;四是收集了国内外专家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双向投资的分析与研究报告,以及不同行业“走出去”“引进来”的典型案例分析。
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将对各方面更加全面完整了解中国的双向投资提供有益的信息与情况,将有助于更好地推进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加快实施,促进中国的国际化进程和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交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徐绍史
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