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为前提,针对企业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从合理调整设计定位、完善合作控制制度、完善审计主体管理体系三方面分析了防范建议,希望能够切实解决审计问题,减少经济损失。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审计风险;防范问题
中图分类号:F2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0-0283-02
审计风险有非常广泛的来源,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审计风险防控的覆盖面。如果审计判断出现错误,会直接出现审计风险。这里提到的审计风险,主要是经济业务自身的复杂性特点以及审计方式所体现的局限性导致。审计风险防控的顺利实施,需要有外部环境作为保障,将审计风险防控和审计程序进行充分融合,立足于实际,使风险控制环节归纳到审计工作内,实施全过程审计风险防控,减少审计风险的同时也能够减少风险损失。
1 高新技术企业审计风险
1.1 活动风险
尽管在审计相关规定中,对科研活动的概念都有界定,但是整体来说比较笼统,且都将明确目标进行了强化,将实践过程中涌现出的科研成果排除在外。审计人员一味按照固定思维对其展开判断,致使出现科研活动认定风险[1]。除此之外,国家重点支持和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归属的判断也带有不确定性特点,很容易产生风险。
1.2 人员风险
有关于科研人员,在高新技术企业相关规定中,对企业中科研人员人数进行了规定。但是,科研活动的认定较为模糊,且特定人员工作也比较繁琐,很多工作人员尽管在做科研项目,但是却并非属于一线科研人员。针对以上问题,对于判断方法的选择缺乏明确的准则,导致认定流程落实期间出现风险。
1.3 费用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审计工作中,很多都是以企业制作的费用明细表为依据,没有更加深入的对测试进行审视,导致最终费用和明细表存在差距。企业和科研机关之间存在差异性,前者所组织的科研活动并非先立项后进行,而是立足于实务工作同时落实[2]。与此同时,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的财会信息缺乏规范性,甚至还有一些缺乏单独性质的建账核算,使审计工作缺少基础素材,进而存在风险。
1.4 收入风险
这一点和费用认定状况比较相似,企业内部组织的科研活动带有独特性,加上核算工作的特殊情况,对收入确认形成了限制。与此同时,审计人员太过于依赖明细表,以上原因均会导致收入风险。在审计实务方面,高新技術产品作为无形资产,同时也是企业得以运行的资本,一般是和有形、无形资产共同发挥功效,最后获取的收入往往并非高新产品所特有,所以无法明确实际贡献值。很多高新技术、产品经济效益所需时间过长,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无法达到规定的60%标准,很容易出现误判这种风险。
1.5 控制测试风险
穿行测试落实的过程中,最终选择的样本规模和样本存在较大的难度,也可以理解为样本代表价值有问题。实际穿行测试期间,关键在于控制执行人员的配合,如果技术人员不配合,需要采用有效的举措保证流程的顺利完成,但是这一系列过程中带有未知数。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在组织审计穿行测试的过程中,样本选择、具体测试都带有审计队伍和被审计对象之间串通这一风险。除此之外,个别高新技术企业审计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如收入只是保证规范性,有一些涉及到真实性这一问题,但是完整性和相关性等并没有被涉及。
2 高新技术企业审计防范问题
2.1 科研活动特征问题
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科研活动并非常规意义的经营活动,成本费用消耗和收益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高新技术企业的收益额度以及实现时点等并不确定[3]。此外,与科研单位也有一些不同,后者可以将成本支出忽视,将目光全部集中于科研。在科研项目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上,考虑高新技术企业审计工作的主体思路与方式,相比较科研活动有一定的适应度。
2.2 胜任能力问题
高新技术企业审计一方面关注到技术与产品费用、收入,另一方面关系到内控审计相关内容、不同科研活动落实的具体情况,这便对企业中的审计队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尤其是胜任能力方面。基于不同的科研活动,如果企业内部的专家团队不是十分成熟,这时审计执行团队就面临胜任能力方面的问题。
2.3 定位局限问题
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相关规定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审计工作,主要是相应企业为了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质,通过联系中介机构的方式组织的审计活动。按照该方案,审计费用来源与对象是统一的,对审计独立性带来了限制。除此之外,相关规定中,将高新技术企业审计执行时点放置于经济业务发生以后,即事后审计,时间比较短,加剧了审计任务量,致使质量降低。
3 高新技术企业审计风险防范途径
高新技术企业如果在审计工作中出现风险,一方面会影响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则会对企业后期发展带来限制。为此,做好审计风险防范工作非常重要。
3.1 合理调整设计定位
高新技术企业审计相关文件需要在适当的情境下组织修正与修订,以实践为基础对内容进行细化,明确模糊的内容,全面提高文件价值。有关人员可以展开调研,对企业科研活动落实情况进行充分考虑,摆脱科研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对于定位而言,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需要对中介结构、审计团队聘请主体进行转变,将聘用中介机构的主体转变为机关部委、第三方,并为其提供需要的审计费用,而非是即将申请资质的企业负责[4]。除此之外,也要对各个行业因素进行考虑,最大限度的构成专属于各个行业的规定条例,例如研发费用比例规范,可以按照所属行业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注意不能按照规模概况统一处理。
3.2 完善合作控制制度
中介机构、审计团队、企业三方主体确定合作时,要对审计工作目标进行确定,即对目标企业资质进行评定,检查其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要求。由此可见,该项工作带有检查性质,不是简单的帮助就可以,否则将会使目标企业出现投机心理。签订的合作合同以及约定书内,需要对双方职责以及权力进行明确规定,目标企业需要保证内部人员对于审计工作的了解,并且大力支持审计工作,确保相关资料的有效性与完整性,针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条例需要附带说明书,降低审计风险。
3.3 完善审计主体管理体系
以事务所为代表的中介机构需要积极开拓市场,明确高新技术企业审计项目,在这一期间,务必要严格遵循职业道德,保证独立性,以免由于审计费用等相关问题接受被审计对象提出的种种要求。随后,即将要承接高新技术企业审计项目的前期阶段,需要集结企业所有专业人员建立审计团队,保证审计工作中不受被审计对象控制与影响,为审计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需要的资源。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新技术企业审计过程中,很容易因为活动项目、人员以及具体项目等面临风险,若不及时处理,会对企业今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由此可见,高新技术企业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性。但是这一工作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有关人员继续寻求解决方案,进而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郝玉贵,高明洋.内部审计增加高新技术企业价值——以DH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5(9):150~154.
[2]周 倩.高新技术企业风险导向审计研究文献综述[J].当代经济,2015(34):50~51.
[3]朱建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业务运用职业判断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7(12):82~86.
[4]孙文秀.探析高新技术企业审计的现状及风险控制措施[J].时代金融(中旬),2015(10):254,256.
收稿日期:2018-6-9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审计风险;防范问题
中图分类号:F2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0-0283-02
审计风险有非常广泛的来源,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审计风险防控的覆盖面。如果审计判断出现错误,会直接出现审计风险。这里提到的审计风险,主要是经济业务自身的复杂性特点以及审计方式所体现的局限性导致。审计风险防控的顺利实施,需要有外部环境作为保障,将审计风险防控和审计程序进行充分融合,立足于实际,使风险控制环节归纳到审计工作内,实施全过程审计风险防控,减少审计风险的同时也能够减少风险损失。
1 高新技术企业审计风险
1.1 活动风险
尽管在审计相关规定中,对科研活动的概念都有界定,但是整体来说比较笼统,且都将明确目标进行了强化,将实践过程中涌现出的科研成果排除在外。审计人员一味按照固定思维对其展开判断,致使出现科研活动认定风险[1]。除此之外,国家重点支持和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归属的判断也带有不确定性特点,很容易产生风险。
1.2 人员风险
有关于科研人员,在高新技术企业相关规定中,对企业中科研人员人数进行了规定。但是,科研活动的认定较为模糊,且特定人员工作也比较繁琐,很多工作人员尽管在做科研项目,但是却并非属于一线科研人员。针对以上问题,对于判断方法的选择缺乏明确的准则,导致认定流程落实期间出现风险。
1.3 费用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审计工作中,很多都是以企业制作的费用明细表为依据,没有更加深入的对测试进行审视,导致最终费用和明细表存在差距。企业和科研机关之间存在差异性,前者所组织的科研活动并非先立项后进行,而是立足于实务工作同时落实[2]。与此同时,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的财会信息缺乏规范性,甚至还有一些缺乏单独性质的建账核算,使审计工作缺少基础素材,进而存在风险。
1.4 收入风险
这一点和费用认定状况比较相似,企业内部组织的科研活动带有独特性,加上核算工作的特殊情况,对收入确认形成了限制。与此同时,审计人员太过于依赖明细表,以上原因均会导致收入风险。在审计实务方面,高新技術产品作为无形资产,同时也是企业得以运行的资本,一般是和有形、无形资产共同发挥功效,最后获取的收入往往并非高新产品所特有,所以无法明确实际贡献值。很多高新技术、产品经济效益所需时间过长,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无法达到规定的60%标准,很容易出现误判这种风险。
1.5 控制测试风险
穿行测试落实的过程中,最终选择的样本规模和样本存在较大的难度,也可以理解为样本代表价值有问题。实际穿行测试期间,关键在于控制执行人员的配合,如果技术人员不配合,需要采用有效的举措保证流程的顺利完成,但是这一系列过程中带有未知数。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在组织审计穿行测试的过程中,样本选择、具体测试都带有审计队伍和被审计对象之间串通这一风险。除此之外,个别高新技术企业审计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如收入只是保证规范性,有一些涉及到真实性这一问题,但是完整性和相关性等并没有被涉及。
2 高新技术企业审计防范问题
2.1 科研活动特征问题
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科研活动并非常规意义的经营活动,成本费用消耗和收益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高新技术企业的收益额度以及实现时点等并不确定[3]。此外,与科研单位也有一些不同,后者可以将成本支出忽视,将目光全部集中于科研。在科研项目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上,考虑高新技术企业审计工作的主体思路与方式,相比较科研活动有一定的适应度。
2.2 胜任能力问题
高新技术企业审计一方面关注到技术与产品费用、收入,另一方面关系到内控审计相关内容、不同科研活动落实的具体情况,这便对企业中的审计队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尤其是胜任能力方面。基于不同的科研活动,如果企业内部的专家团队不是十分成熟,这时审计执行团队就面临胜任能力方面的问题。
2.3 定位局限问题
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相关规定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审计工作,主要是相应企业为了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质,通过联系中介机构的方式组织的审计活动。按照该方案,审计费用来源与对象是统一的,对审计独立性带来了限制。除此之外,相关规定中,将高新技术企业审计执行时点放置于经济业务发生以后,即事后审计,时间比较短,加剧了审计任务量,致使质量降低。
3 高新技术企业审计风险防范途径
高新技术企业如果在审计工作中出现风险,一方面会影响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则会对企业后期发展带来限制。为此,做好审计风险防范工作非常重要。
3.1 合理调整设计定位
高新技术企业审计相关文件需要在适当的情境下组织修正与修订,以实践为基础对内容进行细化,明确模糊的内容,全面提高文件价值。有关人员可以展开调研,对企业科研活动落实情况进行充分考虑,摆脱科研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对于定位而言,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需要对中介结构、审计团队聘请主体进行转变,将聘用中介机构的主体转变为机关部委、第三方,并为其提供需要的审计费用,而非是即将申请资质的企业负责[4]。除此之外,也要对各个行业因素进行考虑,最大限度的构成专属于各个行业的规定条例,例如研发费用比例规范,可以按照所属行业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注意不能按照规模概况统一处理。
3.2 完善合作控制制度
中介机构、审计团队、企业三方主体确定合作时,要对审计工作目标进行确定,即对目标企业资质进行评定,检查其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要求。由此可见,该项工作带有检查性质,不是简单的帮助就可以,否则将会使目标企业出现投机心理。签订的合作合同以及约定书内,需要对双方职责以及权力进行明确规定,目标企业需要保证内部人员对于审计工作的了解,并且大力支持审计工作,确保相关资料的有效性与完整性,针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条例需要附带说明书,降低审计风险。
3.3 完善审计主体管理体系
以事务所为代表的中介机构需要积极开拓市场,明确高新技术企业审计项目,在这一期间,务必要严格遵循职业道德,保证独立性,以免由于审计费用等相关问题接受被审计对象提出的种种要求。随后,即将要承接高新技术企业审计项目的前期阶段,需要集结企业所有专业人员建立审计团队,保证审计工作中不受被审计对象控制与影响,为审计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需要的资源。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新技术企业审计过程中,很容易因为活动项目、人员以及具体项目等面临风险,若不及时处理,会对企业今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由此可见,高新技术企业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性。但是这一工作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有关人员继续寻求解决方案,进而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郝玉贵,高明洋.内部审计增加高新技术企业价值——以DH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5(9):150~154.
[2]周 倩.高新技术企业风险导向审计研究文献综述[J].当代经济,2015(34):50~51.
[3]朱建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业务运用职业判断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7(12):82~86.
[4]孙文秀.探析高新技术企业审计的现状及风险控制措施[J].时代金融(中旬),2015(10):254,256.
收稿日期:201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