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挖掘小学生语文课堂的想象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aozhucewo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观察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活动的知觉活动。小学生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彩图、观察生活等获得大量的所需知识,然后通过科学思维活动的“加工”,获得感性材料。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获得知识的一个步骤,也是进行思维活动的基础,因此,观察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打开想象之门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观察 小学语文课堂 想象力
  小学生在生活中,对周围常见的事物并不怎么留心。正所谓“常见不怪”,他们缺少仔细看、认真想的习惯。这样就影响了他们感知材料的积累,既不利于思维想象活动的开展,又影响读写素质的提高。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上,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抓起。
  一、教会学生看图,养成仔细观察的日惯
  低年级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指导学生看图是培养其观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智力限制,往往看得粗略、想得简单。教师教学时往往只考虑传授知识的需要,对插图的观察想象引导不够。如在拼音教学中让教师只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带出一个字母的音素,就算观察完了,学生根本不用仔细看、认真想。
  在教学时要重视激发学生看图的兴趣,教会他们看图的方法,还要让他们动脑想一想。如教“0”时,应先出示一张公鸡的画面,再出示一张公鸡叫鸣的画,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两张画片有什么不同?当学生看出嘴巴画得不圆时,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打鸣的公鸡是怎么叫的?一般什么时候叫?公鸡叫鸣有什么好处?这样既达到了借助图画帮助发音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仔细看图、认真思考的思维习惯。
  二、引导联想,养成遇事思索的习惯
  学生仔细看是培养观察能力的前提条件,引导看图联想才是培养观察能力的主要目的。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看图的方法后,应逐步引导他们据图联想,即要求学生根据画面上某一情景或事物,进行合乎发展规律的想象,使画面的表达意境更丰富。如语文课基础训练中的“邮递员风雨送书信”一图,在学生观察领会图上的情景之后,教师启发学生想象:邮递员还有哪些感人的事例?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想象。有个学生说:“邮递员冒着风雨送信,他好像生病,并且咳得厉害,喘个不停,但他想到千家万户等着他送信送报,坚持上班。”问他为什么会想到邮递员有病?他说:“从图上看,邮递员脸上瘦瘦的,看上去身体不怎么好,另外,图上画的是一个老邮递员,老人冒雨着凉最容易生病。”这样的扩展推理是有根据的。学生通过邮递员的病情和心理描绘,想象了一个“带病上班”的典型人物。另一个学生说:“根据画面,邮递员克服了种种困难,最后在公安同志的帮助下找到了一封地址不明的收信人。”这种联想虽然超出了画意,却在情理之中。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遇事思考的习惯,又学生开发了想象力。
  三、指导观察,养成悉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留心往往取决于兴趣爱好,对喜爱的事物就会有兴趣地看,好奇地问。根据儿童的特征,这是无意注意。教师只有把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教师要结合一些活动指导学生观察景、物、人、事。如组织一次踏青,到乡村田野看看,学生被弯曲的小路及两岸的风景——春色和水面上的浪花吸引了。我就有意识地启发他们眺望江两岸的景和远近的水,用语言表达出来。有的说:“浪中虽无舟,人在岸边行。”有的说:“河水虽不是飞流直下三千尺,但也一波未平一波起。”让他们用学过的词语形容自然美景,学生个个都想展示本领,如“风景如画,景色迷人”“奇峰挺立,山清水秀”,等等,可见学生观察之细,思路之广。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且培养了学生悉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现行教材编排得比较好,教师可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观察蚂蚁、金鱼、兔子等动物的外形、生活和行动特点;观察一些花卉、植物的形态和生长过程;观察自然景色的变幻;人物形象的差异……总之,要让学生在绚丽多彩的生活中做有心人。
  四、走出误区,张开想象的翅膀
  我带领学生读《小王子》,起初很犹豫。这岂止是童话,说是哲学书似乎更合适。可是我又真的很喜欢他,忍不住想谈谈我心中的《小王子》,谈谈被成人们所抛弃的想象力。
  曾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事例:
  课堂上,老师提问:“雪化了变成什么?”
  “变成水!”大家异口同声。
  一个小女孩回答:“变成了春天!”这个回答是多么富有想象力,又是多么富有艺术性,可居然被判为零分。因为老师认为,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不是这样的。可笑的标准答案,就像已经被格式化的软盘,墨守成规的人们还有想象的空间吗?更可笑的是,有人认为想象力和知识是天敌。因为知识符合逻辑,而想象力无章可循。那些人都忘了,知识是不断更新的,科学绝不是一成不变的。爱因斯坦说过,现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认为,想象力和知识是相辅相成的,想象力是促进知识更新的动力,而知识是实现想象力的工具。
  虽然我们生活在成人的世界里,可庆幸我们还有机会阅读《小王子》,有机会保留一颗童心,给自己留一些想象的空间。
  实践证明,观察可丰富学生的想象,提高思维素质,从指导观察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是可行的,是有效的。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每个语文教师永恒的主题,并非朝夕即能收效,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只要我们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学生将来就一定会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
  [2]浅谈小学语文中如何激发孩子的想象力.2012.8.
  [3]小学语文教学,2004,1.
  [4]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2.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如同一股春风,为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普遍更新,新课改要求也被有效落实到了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有效促进了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广大语文教师对新课改要求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自身教学工作实际不断创新创优,充分汲取他人经验,并积极梳理总结,打造更素质化的语文教学。笔者从事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将做初步分析。  
摘 要: 对小学生而言,儿歌有着强大的艺术魅力,在小学语文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我国内蒙古地区,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文章简单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儿歌的含义,深入研究了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希望对我国内蒙古地区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儿歌教学 作用分析  引言  儿歌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即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巧妙融入音乐的元素,让小学
Morphing(变形)为图象自理领域比较引人注目的方法之一。该文利用NURBS曲面方法构造Morphing中的映射关系,使得变形过程更容易控制,也更灵活。文中详述了Morphing的一般原理,建立了基于NURBS曲面的映射关系,给出了算法
摘 要: 语文教学中的铺垫是学生知识自主生成的前提条件,它需要学校、家庭的合作,需要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精心设计,耐心实施,才能使铺垫成为学生与知识间的桥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铺垫 自主生成  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得一方面是教师传授的直接积累,另一方面是学生思考感悟所得,现代教育改革更重视对后者的培养。小学生对知识的思考感悟因所处时期的心理、生活体验、知识积累等方面的限制,更不能一步到位,
摘 要: 小学语文是培养小学生语言基础能力和运用能力的重要学科,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兴趣教学法”,在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成效显著、意义深远。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兴趣教学法 主体性  小学语文是培养小学生语言基础能力和运用能力的重要学科,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其中“兴趣教学法
会议
摘 要: 作文教学要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乐土,教师就要不断开发课程,不能局限于教材,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个性张扬 创编教材 生活 活动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普遍存在只重视对学生进行习作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学生自我表达和自我发展的需要,造成作文与做人分离,作文与需要背离的尴尬局面。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