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典藏中国音乐大系》系列唱片的出版而想到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enze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套唱片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与台湾风潮唱片公司共同参与编辑出版的国内首套具有学术性价值的原生态民族民间音乐音响。每盘唱片,包括2张CD,并附有100多页的图文(含中、英文)解说册一本。现今已出版6盘12张CD。
  
  《典藏中国音乐大系①》—— 弦管传奇 [CD 2]
  1996年出版发行。此盘专集收录了近四十年来中国民族乐器演奏代表人物的历史性录音,按拉吹弹打的顺序,收录了二十八首曲目,分別由二十位演奏家就十一种不同的民族乐器亲自演奏的录音。有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孙文明的《流波曲》,笛子大家冯子存、刘管乐、陆春龄演奏的南、北派代表性的笛曲,此外,还有杨元亨的管子,杨宝忠的京胡,古琴名家查阜西、管平湖、吴景略的琴曲,客家古箏名家赵玉齐、高自成、罗九香的代表作,阿炳、李廷松的琵琶名曲和民间打击乐家朱勤甫用板鼓演奏的一段《快鼓段》等。
  《典藏中国音乐大系②》—— 土地与歌 [CD 2]
  1996年出版发行。此盘专集是以《土地与劳动歌》和《土地与情歌》命名的两张CD组成,是民族音乐学界的前辈们自1953年至1994年田野采风中采录的现场实况中的精华。其中,《土地与劳动歌》共收录了四十一首劳动号子及工作歌,包括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以及船渔号子等;《土地与情歌》收录了三十一首山歌与小调,有青海、甘肃的花儿、陕北的信天游、晋北的爬山调,和一些流传广泛的小调,如孟姜女调、四季歌、对花等。一共有四十多位民间歌手的现场演唱录音,其中著名的有朱仲禄、王向荣等。
  《典藏中国音乐大系③》—— 今夜来唱戏 [CD 2]
  1998年出版发行。共收录了14钟地方戏曲剧种,其中,昆曲(3首)、京剧(3首)、川剧(1首)、同州梆子(1首)、秦腔(1首)、晋剧(1首)、晋北梆子(1首)、豫剧(2首)、河北梆子(1首)、湖南花鼓戏(2首)、黄梅调(1首)、越剧(1首)、眉户(3首)、碗碗腔(1首)。这其中有,昆曲名家俞振飞先生演唱的《长生店
其他文献
引 言   2016年笔者曾撰文《“中国声乐的奠基人”——苏石林史料新解》②,就苏石林的全名、生卒时间和地点、国籍及入上海国立音专任教的时间、赴华前供职单位的名称、音乐教育背景、与夏里亚宾的渊源、在苏联任教时期的教育成就等情况做了考据,并澄清了一些谬误之处,形成了一份较完善的苏石林个人信息资料。最近笔者搜寻到几则关于苏石林的新的俄文史料,包括其入马林斯基剧院的时间、在彼得格勒(今圣彼得堡)两所国立
初春的北京,乍暖还寒,曾见证了无数音乐名家的北京音乐厅,在夜色中灯火通明,依旧那般晶莹剔透。女高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方琼独唱音乐会即在此上演。  拿到节目单的一刻,我当即被风格多样的曲目所吸引。这里有民族风情的创编歌曲;也有西洋美声风格的歌剧、音乐剧名段;还有富于宗教情怀的美国黑人灵歌等。如此这般的曲目选择,着实对歌唱者的技术水平和风格驾驭力提出极高的要求。而应邀出席的三位表演嘉宾同样
乐艺术》2015年第1期成功推出了《音乐艺术·声像版》创刊号,一年里声像版陆续推出,不断改进,引起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也在业界产生较大反响。  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出台《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要大力发展“五大产业”:以内容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加快资源整合,继续发展图书、报纸、期刊等纸介质传统出版产业;以业态创新和服务创新为重点,加快新技术应用,大力
然只是刚刚涉足中国音乐的研究,但我对于所受到的礼遇已是心存感激。这里,我姑且把以下的想法称之为“断想”。  当然,西方作曲家能够在中国新音乐中找到许多有趣且有价值的东西,但我更想探讨的,是一个据我所知并未被广泛谈及的话题。  简言之,我认为,通过聆听和思考过去40年间的中国新音乐,可以使我们获得一条反观西方音乐文化局限性的途径。这种“局限性”,源自于欧洲现代主义者对历史或传统的恐惧。  需要声明的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与泉州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的“2018海峡乐谈——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音乐创作研讨会”于2018年4月21—22日在泉州师范学院举办。来自京、沪、闽、台、港、川、粤、陕、津、苏、浙、滇等地的三十余位知名作曲家、理论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以“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音乐创作”为主题,包括三场“中国当代优秀音乐作品作曲家讲谈”与一场“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音乐创作主题座谈”。在前面三场讲谈上,21位
中国选手成绩出色  7月31日,2016年勋菲尔德弦乐比赛在哈尔滨圆满落下帷幕。在为期10天的比赛中,入围的29名小提琴选手、24名大提琴选手和十支重奏组先后经历了三轮激烈的角逐,最终中国选手唐韵、张安迪并列小提琴组第一名,大提琴组和重奏组的第一名则分别由法国选手克里斯托夫·哥洛斯(ChristophCroise)和来自德国的南风钢琴四重奏(NorosQuartet)夺得。无论获奖与否,参赛选手都
世纪80年代末,我国学者开始关注仪式音乐研究,并相继产出了一系列成果。①当前,关于此类研究多见于对其艺术形态的描述和分析,部分成果涉及仪式音乐的文化内涵分析,较少成果深入探究特定文化语境下仪式音乐的文化认同功能,更鲜有成果关注多族群杂居区仪式音乐文化的互融与国家认同功能。②近几年来,笔者持续关注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域内多族群杂居区③佛教仪式音乐的传播与社会功能,对其文化认同功能
引 言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其深厚的底蕴、独特的表现力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琵琶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音域宽阔、技法繁复、音色丰富、文武兼备,有“弹拨乐器首座”之美誉,深受人们喜爱。本文根据笔者自身多年的舞台艺术实践,从琵琶乐曲解析、技法特性、审美表达、传承创新等方面,探讨器乐演奏从技术储备到舞台呈现的基本规律和实践逻辑。  一、经典名曲与艺术表达  
2019年3月19日,琵琶演奏家、作曲家杨静女士在西安音乐学院举办“气韵生动——中西音乐的融合点与生长点”专题讲座,以自身的艺术实践经历为主线,通过大量的音、视频生动展现其二十多年来在国际音乐交流、音乐创作、音乐表演等领域做出的努力与探索,与讲座现场的老师、同学们分享了她在中西音乐交流中获得的认知与感悟。笔者以杨静音乐实践经历为叙述背景,诠释她在中西音乐融合与生长这两个方面所作出的积极贡献,思考其
中国文联、中国音协和广州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音乐比赛已于12月初落下帷幕。几年前曾应邀担任“金钟奖”合唱比赛评委,以后几次收到邀请,无奈工作繁忙,每次都与之擦肩而过,但是一直在关注着大赛的发展历程。此次赴穗大开[界,“金钟奖”音乐大赛的规模之大,影响之广,百姓参与之众,水平之高着实让人刮目相看,大有艺术盛宴、群众节日之势。“金钟”已超越了音乐本身的意义,成为中国音乐文化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