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社会文明进步、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和并存,为幼儿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为幼儿提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也为幼儿开阔了眼界。因此,多元文化在幼儿活动中的探索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 键 词】 幼儿;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策略
一、培养幼儿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
培养幼儿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感受力和学习兴趣,首先要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感知,让幼儿直接感受民族民间舞蹈独特的魅力,引起幼儿对民间舞蹈的注意和兴趣。
其次,讓幼儿在欣赏民族民间舞蹈活动时,充分调动其更多的感觉器官去深刻、细致地领会民族民间舞蹈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根据各民间舞蹈题材风格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幼儿对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让幼儿获得美的享受和舞蹈技能。
二、让幼儿感受民族民间舞蹈的独特魅力
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我们充分利用废旧材料与相关图片,与幼儿共同布置、营造一个良好的民族民间舞蹈环境和氛围,增加幼儿倾听、感受、表达交流的机会,让幼儿主动与环境发生作用,引导幼儿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感染下陶冶性情,促进幼儿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了解,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1. 了解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舞蹈。西双版纳的傣族和基诺族,每逢一年一度的傣历新年节和特懋克节,都要组织隆重的庆祝仪式。如基诺族的儿童舞(基诺语称“佐交交麦”),几乎每个基诺族村都有,其舞姿活泼大方,天真烂漫,多是载歌载舞,一般无伴奏。歌舞动律特点是跺脚、屈膝。跺脚时似被火烫了一下,抬腿敏捷快速;屈膝半蹲跳时身体微有颤动,形成活泼而不轻狂,稳重而不压抑的风格特点。
2. 熟知的民族民间舞蹈。开展幼儿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应从感受入手,让幼儿通过感受民族民间舞蹈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加深理解,幼儿就很容易学会并掌握其舞蹈特点。如傣族舞蹈《孔雀舞》的特点是曲调优美动听,节奏活泼欢快,表达了傣族人民以孔雀为吉祥物,抒发了傣族人民美丽善良、勤劳勇敢、生活幸福的美好情感。又如大象是西双版纳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物,象脚鼓也是幼儿熟知的乐器。让幼儿学习敲打不同节奏或不同节拍的象脚鼓的同时,又让幼儿根据不同鼓点声变换舞蹈动作,幼儿自然是学得认真又感兴趣。
三、让幼儿理解、创造、表现民族民间舞蹈
我们在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时,遵循“欣赏—探索—创造—再现”的原则来实现所预定的教学目标,每个活动又有若干个层次的小活动组成,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在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安排节奏松紧的合理变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舞编的需要,使幼儿能较长时间地保持身心舒适、愉快;教师要打破以往出示节奏卡让幼儿一味训练的方式,鼓励幼儿在自己的体验中发现节奏型,用头、手、脚、眼神、身体表现舞蹈、欣赏舞蹈,从而诱发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力,激发幼儿对舞蹈的浓厚兴趣。
1. 欣赏、感受民族民间舞蹈。在幼儿(下转68页)(上接66页)舞蹈教学的起始阶段,先要有意识的创设舞蹈情境,通过视听结合,让幼儿感受舞蹈音乐,理解舞蹈内容,对舞蹈产生兴趣,然后再启发幼儿用动作表达出来。这种自由表达是幼儿在感受基础上的表现,也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如在教傣族舞蹈《孔雀舞》时,首先要有意识引导幼儿观察日常见到的孔雀,了解孔雀的生活习性,感受孔雀开屏时的美丽,参与孔雀道具的制作,使幼儿有丰富的实际感受,从中产生相应的形象思维。这样,当幼儿穿上美丽的孔雀裙舞蹈时,就能形象地感受孔雀的美丽,认知孔雀舞蹈作品的内涵,主动发挥创造性去表现舞蹈的动作,使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素质得到提高和开发。
2. 理解、认识民族民间舞蹈的内涵。教师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让幼儿由易到难,慢慢理解和表现作品的舞蹈美。如小班幼儿在学习基诺族舞蹈时,要让其了解基诺族民间舞蹈的来历,知道太阳鼓是什么样子,掌握最简单的舞蹈节拍及基本动作,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到了中班,要让其了解、感受基诺族民间舞蹈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一些较为复杂的舞蹈动作,以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愿望;到了大班,就可以让其从节奏、音乐、动作、道具等方面来加深感受和欣赏基诺族民间舞蹈独特的风格和魅力,综合学习基诺族民间舞蹈,理解、享受、表现作品的舞蹈美。
3. 创造、表现民族民间舞蹈。幼儿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时,让幼儿欣赏节日录像,如傣历新年节大型舞蹈联欢,然后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自己所见、所闻,自编动作,生动表现舞蹈美。动作是幼儿感受与表现舞蹈美的上佳方法。幼儿在动的过程是一个倾听、感受和表现的过程。幼儿对舞蹈作品感受了、理解了,就不会简单的依葫芦画瓢,而是有了联想,有了创意。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从小让幼儿了解、熏陶、传承中华民族民间艺术,是我们幼儿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参考文献】
[1] 李金印. 基诺族民间舞蹈[J]. 民族艺术研究,1989(1).
[2] 刘金吾. 傣族舞蹈[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
[3] 张大鸣. 傣族生态环境与傣族舞蹈[J].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关 键 词】 幼儿;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策略
一、培养幼儿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
培养幼儿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感受力和学习兴趣,首先要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感知,让幼儿直接感受民族民间舞蹈独特的魅力,引起幼儿对民间舞蹈的注意和兴趣。
其次,讓幼儿在欣赏民族民间舞蹈活动时,充分调动其更多的感觉器官去深刻、细致地领会民族民间舞蹈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根据各民间舞蹈题材风格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幼儿对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让幼儿获得美的享受和舞蹈技能。
二、让幼儿感受民族民间舞蹈的独特魅力
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我们充分利用废旧材料与相关图片,与幼儿共同布置、营造一个良好的民族民间舞蹈环境和氛围,增加幼儿倾听、感受、表达交流的机会,让幼儿主动与环境发生作用,引导幼儿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感染下陶冶性情,促进幼儿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了解,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1. 了解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舞蹈。西双版纳的傣族和基诺族,每逢一年一度的傣历新年节和特懋克节,都要组织隆重的庆祝仪式。如基诺族的儿童舞(基诺语称“佐交交麦”),几乎每个基诺族村都有,其舞姿活泼大方,天真烂漫,多是载歌载舞,一般无伴奏。歌舞动律特点是跺脚、屈膝。跺脚时似被火烫了一下,抬腿敏捷快速;屈膝半蹲跳时身体微有颤动,形成活泼而不轻狂,稳重而不压抑的风格特点。
2. 熟知的民族民间舞蹈。开展幼儿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应从感受入手,让幼儿通过感受民族民间舞蹈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加深理解,幼儿就很容易学会并掌握其舞蹈特点。如傣族舞蹈《孔雀舞》的特点是曲调优美动听,节奏活泼欢快,表达了傣族人民以孔雀为吉祥物,抒发了傣族人民美丽善良、勤劳勇敢、生活幸福的美好情感。又如大象是西双版纳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物,象脚鼓也是幼儿熟知的乐器。让幼儿学习敲打不同节奏或不同节拍的象脚鼓的同时,又让幼儿根据不同鼓点声变换舞蹈动作,幼儿自然是学得认真又感兴趣。
三、让幼儿理解、创造、表现民族民间舞蹈
我们在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时,遵循“欣赏—探索—创造—再现”的原则来实现所预定的教学目标,每个活动又有若干个层次的小活动组成,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在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安排节奏松紧的合理变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舞编的需要,使幼儿能较长时间地保持身心舒适、愉快;教师要打破以往出示节奏卡让幼儿一味训练的方式,鼓励幼儿在自己的体验中发现节奏型,用头、手、脚、眼神、身体表现舞蹈、欣赏舞蹈,从而诱发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力,激发幼儿对舞蹈的浓厚兴趣。
1. 欣赏、感受民族民间舞蹈。在幼儿(下转68页)(上接66页)舞蹈教学的起始阶段,先要有意识的创设舞蹈情境,通过视听结合,让幼儿感受舞蹈音乐,理解舞蹈内容,对舞蹈产生兴趣,然后再启发幼儿用动作表达出来。这种自由表达是幼儿在感受基础上的表现,也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如在教傣族舞蹈《孔雀舞》时,首先要有意识引导幼儿观察日常见到的孔雀,了解孔雀的生活习性,感受孔雀开屏时的美丽,参与孔雀道具的制作,使幼儿有丰富的实际感受,从中产生相应的形象思维。这样,当幼儿穿上美丽的孔雀裙舞蹈时,就能形象地感受孔雀的美丽,认知孔雀舞蹈作品的内涵,主动发挥创造性去表现舞蹈的动作,使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素质得到提高和开发。
2. 理解、认识民族民间舞蹈的内涵。教师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让幼儿由易到难,慢慢理解和表现作品的舞蹈美。如小班幼儿在学习基诺族舞蹈时,要让其了解基诺族民间舞蹈的来历,知道太阳鼓是什么样子,掌握最简单的舞蹈节拍及基本动作,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到了中班,要让其了解、感受基诺族民间舞蹈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一些较为复杂的舞蹈动作,以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愿望;到了大班,就可以让其从节奏、音乐、动作、道具等方面来加深感受和欣赏基诺族民间舞蹈独特的风格和魅力,综合学习基诺族民间舞蹈,理解、享受、表现作品的舞蹈美。
3. 创造、表现民族民间舞蹈。幼儿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时,让幼儿欣赏节日录像,如傣历新年节大型舞蹈联欢,然后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自己所见、所闻,自编动作,生动表现舞蹈美。动作是幼儿感受与表现舞蹈美的上佳方法。幼儿在动的过程是一个倾听、感受和表现的过程。幼儿对舞蹈作品感受了、理解了,就不会简单的依葫芦画瓢,而是有了联想,有了创意。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从小让幼儿了解、熏陶、传承中华民族民间艺术,是我们幼儿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参考文献】
[1] 李金印. 基诺族民间舞蹈[J]. 民族艺术研究,1989(1).
[2] 刘金吾. 傣族舞蹈[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
[3] 张大鸣. 傣族生态环境与傣族舞蹈[J].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