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最头痛的事。很多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单调作文训练中,形成了一个没兴趣——不想写——写不好的恶性循环。教师也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不知该怎么办。怎么走出作文的低谷?首先必须打破这个恶性循环,而要打破恶性循环,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作文实践。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立足生活,将生活书面化,使学生言之有物
要使学生作文感觉有话可说,必须允许学生找到他最熟悉或者最适合的材料。这里之所以说“允许”,实际上是指教师应该深入学生生活,知道并引导学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写了再说”。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生活在丰富多彩中的学生却经常感觉作文“无话可说”,这与学生自身语文水平不高有关之外,学生不能或不敢将自己的有些生活内容写入作文中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敢于将自己的生活书面化,以此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如,现在电脑游戏被许多老师认为是洪水猛兽,下课到处捉拿打游戏的学生,上课严禁谈论此类话题,这里我们先不谈电脑游戏对学生的利弊,但对一个以游戏为主要生活内容的学生来说,如果能引导他把游戏内容也作为作文的材料,这样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其作文“无话可说”的困难。从这个角度上说,教师不仅应该熟悉学生的生活,并以宽容的态度理解学生的世界,更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体会自己的生活,将之书面化,成为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又如,学生喜欢周杰伦,教师可以引导其探索周杰伦成功的奥秘,并将自己的想法与感受作为材料累积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将自己的爱好与作文结合起来,也可以让学生从偶像的身上学到许多东西,何乐而不为?
二、多读,广读,让学生在积累中胸有成竹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坚持阅读,学生不仅可以积累词汇,培养语感,扩大知识面,还可提高审美水平,逐步养成写作技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行新编的语文教材注意了课文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新增了不少传世名篇,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积极从课本中去寻找语言营养,对其中的重要篇目,不仅要熟读,更要精读深读,要体会和感受。另外教师还要有选择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大凡层次相当,思想艺术性统一的文章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深读,学生的时间有限,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时间,以阅读促积淀,以积淀带提高,这样,学生既有话可说,又有话会说,作文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三、改变传统作文评改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作文批改,多是强调“多做多改”和“精批细改”,教师对学生的每篇作文,从字句选择到审题立意,从中心线索到谋篇布局,都要作详细的批改。传统的批改方法,缺点之一是耗时太多,以一篇文章批改五分钟计,教师要改完六十个学生的作文,需要四个多小时,极大影响了教师其他工作。缺点之二是由于教师批语面面俱到,力量分散,反而不利于学生及时准确地发现自己作文的问题。因此,要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有必要对这种传统的批改方式进行改革。
1、评语重在评内容,用批语与学生对话。
作文评语可分为重在内容的评语和重在形式的评语,一般说来,学生希望教师在评语中对自己文章的观点内容予以评价,并以此与老师交流。而教师抓住这一点,利用评语与学生谈心,则可极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原来的作文批改总是以谋篇布局作为习作好坏与否的标准,而往往学生看到的都是对自己作文字词谋篇的批评,这无疑会挫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不愿再看老师的评语,也就宣告了老师作文教学的失败。
教师对学生作文技巧上的指导,最好放在作文训练的中后期进行。因为这时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已经形成,在把握了写作内容的基础上,这时学生也希望自己在作文的谋篇布局,结构安排,文字使用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那么这个时候老师再对此给予指导,不仅不会减低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而且由于时机成熟,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评语必须短而精。
传统的作文评语,不仅有总批,有眉批,而且有旁批还有补批,阵容强大,可谓无处不涉及,无处不囊括,现状是学生拿到发下的作文后,往往只看一下分数便扔进抽屉,束之高阁了。“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与其贪多求全追求作文评语的全面,还不如大胆舍弃,使作文评语既短且精,使学生真正通过评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作文评语应该站在一个比学生高的角度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评语必须锻字炼句,使之成为凝炼的语言艺术品,以此来征服学生,要做到这一点,评语第一应该简明扼要。这一点不仅是出于教师批改时间的需要,也出于教师评语力量集中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写评语前应对作文有充分的了解,并以最简洁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指导;其次应该富于启迪性,以凝练语言的方式加大评语的单位有效信息含量,使学生在寥寥数语中得到启发,提高作文水平。
3、评语应真诚。
教师激发学生作文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作文变成老师与学生交流的场所,那么怎样才能与学生有效交流?首先教师必须真诚,必须善于用真诚敲开学生内心的大门,并用真诚与学生交朋友。学生愿意在作文中向老师请教,愿意在作文中和老师聊天。每次作文交上去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老师的评语。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作文水平怎么可能不提高呢?
四、缩短作文评改周期,激发学生兴趣
当作文训练进入良性循环时,学生交上作文后,这时的心理往往就开始急切盼望作文发下来,看老师的评语。为了保护学生的这种积极性,教师应该尽量缩短批改的周期,使学生尽可能快地拿到作文。
根据笔者自己的经验,以周记为例,最好能做到交上来的第二天之内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对教师反馈的愿望得到了积极回应,对培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有极大作用。反之,如果教师评改时间过长,学生等待时间太久,有可能等作文发下时,学生在作文中谈的问题已如明日黄花,教师的评语再好,对学生的指导也有限了。
五、因材施教,引导鼓励学生写有自己风格的作文
优秀的作品首先应该是有个性的作品,文学也不例外,同为作家,朱自清与鲁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初中生虽然写作水平还不可能太高,但很多学生,特别是一些写作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已能写出有自己风格的文章了。对这一现象,教师首先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不可以固定不变的模式来要求每一个学生;其次应加强引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学习,强化自己的风格,写出自己的特色。
要达到这个目的,要求语文教师应该有较强的包容性。使惯刀枪的,没必要硬要他去使棍棒;有的学生善于写“大江东去”,也就没必要强求他去写小桥流水;有的学生偏爱风花雪月,也就最好不要强迫他写金戈铁马。令人高兴的是,近年来中高考语文的改革也显示了主管部门对学生作文个性的尊重。作文考试允许学生在材料和题目范围类自由发挥,不限体裁。近几年来考场优秀作文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我想这些作文除了学生基础扎实,文字表达功夫过硬之外,能大胆写出自己的个性实际上是最主要的原因。
总而言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将生活与爱好融到作文中来,注重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表现,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并获得成功的良好途径。
一、立足生活,将生活书面化,使学生言之有物
要使学生作文感觉有话可说,必须允许学生找到他最熟悉或者最适合的材料。这里之所以说“允许”,实际上是指教师应该深入学生生活,知道并引导学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写了再说”。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生活在丰富多彩中的学生却经常感觉作文“无话可说”,这与学生自身语文水平不高有关之外,学生不能或不敢将自己的有些生活内容写入作文中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敢于将自己的生活书面化,以此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如,现在电脑游戏被许多老师认为是洪水猛兽,下课到处捉拿打游戏的学生,上课严禁谈论此类话题,这里我们先不谈电脑游戏对学生的利弊,但对一个以游戏为主要生活内容的学生来说,如果能引导他把游戏内容也作为作文的材料,这样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其作文“无话可说”的困难。从这个角度上说,教师不仅应该熟悉学生的生活,并以宽容的态度理解学生的世界,更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体会自己的生活,将之书面化,成为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又如,学生喜欢周杰伦,教师可以引导其探索周杰伦成功的奥秘,并将自己的想法与感受作为材料累积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将自己的爱好与作文结合起来,也可以让学生从偶像的身上学到许多东西,何乐而不为?
二、多读,广读,让学生在积累中胸有成竹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坚持阅读,学生不仅可以积累词汇,培养语感,扩大知识面,还可提高审美水平,逐步养成写作技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行新编的语文教材注意了课文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新增了不少传世名篇,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积极从课本中去寻找语言营养,对其中的重要篇目,不仅要熟读,更要精读深读,要体会和感受。另外教师还要有选择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大凡层次相当,思想艺术性统一的文章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深读,学生的时间有限,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时间,以阅读促积淀,以积淀带提高,这样,学生既有话可说,又有话会说,作文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三、改变传统作文评改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作文批改,多是强调“多做多改”和“精批细改”,教师对学生的每篇作文,从字句选择到审题立意,从中心线索到谋篇布局,都要作详细的批改。传统的批改方法,缺点之一是耗时太多,以一篇文章批改五分钟计,教师要改完六十个学生的作文,需要四个多小时,极大影响了教师其他工作。缺点之二是由于教师批语面面俱到,力量分散,反而不利于学生及时准确地发现自己作文的问题。因此,要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有必要对这种传统的批改方式进行改革。
1、评语重在评内容,用批语与学生对话。
作文评语可分为重在内容的评语和重在形式的评语,一般说来,学生希望教师在评语中对自己文章的观点内容予以评价,并以此与老师交流。而教师抓住这一点,利用评语与学生谈心,则可极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原来的作文批改总是以谋篇布局作为习作好坏与否的标准,而往往学生看到的都是对自己作文字词谋篇的批评,这无疑会挫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不愿再看老师的评语,也就宣告了老师作文教学的失败。
教师对学生作文技巧上的指导,最好放在作文训练的中后期进行。因为这时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已经形成,在把握了写作内容的基础上,这时学生也希望自己在作文的谋篇布局,结构安排,文字使用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那么这个时候老师再对此给予指导,不仅不会减低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而且由于时机成熟,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评语必须短而精。
传统的作文评语,不仅有总批,有眉批,而且有旁批还有补批,阵容强大,可谓无处不涉及,无处不囊括,现状是学生拿到发下的作文后,往往只看一下分数便扔进抽屉,束之高阁了。“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与其贪多求全追求作文评语的全面,还不如大胆舍弃,使作文评语既短且精,使学生真正通过评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作文评语应该站在一个比学生高的角度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评语必须锻字炼句,使之成为凝炼的语言艺术品,以此来征服学生,要做到这一点,评语第一应该简明扼要。这一点不仅是出于教师批改时间的需要,也出于教师评语力量集中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写评语前应对作文有充分的了解,并以最简洁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指导;其次应该富于启迪性,以凝练语言的方式加大评语的单位有效信息含量,使学生在寥寥数语中得到启发,提高作文水平。
3、评语应真诚。
教师激发学生作文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作文变成老师与学生交流的场所,那么怎样才能与学生有效交流?首先教师必须真诚,必须善于用真诚敲开学生内心的大门,并用真诚与学生交朋友。学生愿意在作文中向老师请教,愿意在作文中和老师聊天。每次作文交上去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老师的评语。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作文水平怎么可能不提高呢?
四、缩短作文评改周期,激发学生兴趣
当作文训练进入良性循环时,学生交上作文后,这时的心理往往就开始急切盼望作文发下来,看老师的评语。为了保护学生的这种积极性,教师应该尽量缩短批改的周期,使学生尽可能快地拿到作文。
根据笔者自己的经验,以周记为例,最好能做到交上来的第二天之内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对教师反馈的愿望得到了积极回应,对培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有极大作用。反之,如果教师评改时间过长,学生等待时间太久,有可能等作文发下时,学生在作文中谈的问题已如明日黄花,教师的评语再好,对学生的指导也有限了。
五、因材施教,引导鼓励学生写有自己风格的作文
优秀的作品首先应该是有个性的作品,文学也不例外,同为作家,朱自清与鲁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初中生虽然写作水平还不可能太高,但很多学生,特别是一些写作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已能写出有自己风格的文章了。对这一现象,教师首先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不可以固定不变的模式来要求每一个学生;其次应加强引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学习,强化自己的风格,写出自己的特色。
要达到这个目的,要求语文教师应该有较强的包容性。使惯刀枪的,没必要硬要他去使棍棒;有的学生善于写“大江东去”,也就没必要强求他去写小桥流水;有的学生偏爱风花雪月,也就最好不要强迫他写金戈铁马。令人高兴的是,近年来中高考语文的改革也显示了主管部门对学生作文个性的尊重。作文考试允许学生在材料和题目范围类自由发挥,不限体裁。近几年来考场优秀作文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我想这些作文除了学生基础扎实,文字表达功夫过硬之外,能大胆写出自己的个性实际上是最主要的原因。
总而言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将生活与爱好融到作文中来,注重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表现,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并获得成功的良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