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开启孩子阅读的一扇窗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40207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而在对农村低段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如此重要的风与帆热爱它的孩子却是如此之少,扬起它的更是少之又少。低中段是孩子阅读的关键期,为什么农村孩子会缺乏阅读的兴趣呢?是否有一盏灯照亮农村孩子童年的阅读呢?作为农村的一线教师,我们如何成为孩子阅读的点灯人呢?
  一、阅读,为何关起了你的窗
  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说:“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中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对第一学段(1~2年级)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的目标。
  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已能借助汉语拼音及字典等工具进行阅读,认识几千字也不在话下,可热爱阅读的又有多少?达到这个量了吗?笔者对农村二年级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在双休日,学生选择看书的仅有2人,所占比例为5%;学生平均一学期能完整地阅读1~2本书的有23人,所占比例为57.5%;有10%的学生几乎没有完整地阅读过一本书,其中以阅读作文书、童话故事书及图画书为主。在谈话中发现,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动机主要是父母的唠叨,诸如“这本书没有看完下次就不给你买了”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拿起书本被迫地读完它,为了期待下一本是自己喜欢的书。
  针对农村低段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被动阅读及阅读量少这一现象,笔者通过对家长及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1.家庭阅读环境的缺失
  孩子第一次接触语言、文字、故事从家庭开始,扎根于家庭环境,家庭是学校的后续环境,家长是教师的延续榜样。从问卷调查看,仅9.2%的孩子在家里拥有自己的书房或者书架,65%的家长因工作繁忙及外出打工的原因,经常与孩子一起阅读的家长几乎没有,30%左右的孩子与爷爷奶奶等生活在一起。
  农村家庭阅读环境表现出它的特点:家庭阅读环境的硬件配备欠缺,家长阅读意识的淡薄及文化水平的有限、工作时间与孩子学习时间的冲突以及隔代教育等。“有爱看书的父母,才有爱看书的孩子。”家长读书看报是孩子无声的榜样。家庭中未能为孩子创设阅读小天地,缺乏氛围,怎么指望孩子喜欢看书呢?孩子不能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怎么指望孩子热爱阅读、渴望阅读呢?
  2.学校阅读氛围的匮乏
  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阅读是需要氛围的,浓厚的阅读氛围对激发阅读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学校是学生阅读的主要环境,是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及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至关重要的环节。
  农村学校由于办学条件有限,配备一个图书量大、图书种类较多的学生图书室及阅览室显得有些困难。学生反映图书室的书都是一些“旧”书,枯燥无味,连现在最热门的《喜羊羊和灰大狼》也没有,郑渊洁叔叔的书一本也没有,使得学生每月借书阅读的欲望不强。在课余时间难以捕捉到学生阅读的镜头,更多的是三五成群地追逐嬉戏,朗朗书声渐渐消失。
  3.教师自身阅读意识的淡薄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要向孩子的心播撒阅读的阳光,教师自己心中就要有阳光。”那教师热爱阅读吗?通过问卷调查反映出大多数教师极少阅读,能坚持每天阅读、阅读有质量的书籍的更是少之甚少。因农村教师繁重的工作和生活的负担,缺乏理想的阅读环境,以及功利性的阅读,所以教师对阅读缺少主动性。教师自身阅读意识的淡薄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兴趣及阅读习惯的养成。
  农村学生家庭阅读环境的缺乏,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不到后续;农村学校阅读氛围的匮乏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不到激发;教师自身阅读意识的淡薄,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不到榜样的示范。阅读,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啊!
  二、绘本,开启孩子的一扇窗
  “我的手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孩子们一个个踮起小脚尖儿,小手举得老高老高,有的孩子甚至站到凳子上了。“我跳得多高就有多爱你!”孩子们个个都用力往上跳着蹦着……当笔者和孩子们一起读着栗色小兔子和大兔子的语言,比划着它们的动作时,从孩子们的脸上看到了阅读的快乐,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阅读的兴趣。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向笔者借《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绘本时,借到之后围在一起兴致盎然地读着,让笔者看到绘本对孩子的吸引力。也许他们无法体会到文中母亲那沉甸甸的爱,却激起了阅读的兴趣,这就是绘本的魅力所在。
  究竟什么是绘本?简单地说,它是指用图画与文字来共同叙述一个完整故事的儿童读物,也有人称它为图画书。不过这里面的图画并非只是文字的附庸,也不再变得可有可无,有时它还会对阅读有很强的推进作用,有助于孩子对文本的理解。
  那绘本的魅力又何在呢?它究竟有怎样与众不同的魔力呢?它是点亮低段学生阅读的那盏灯吗?
  1.以画表达故事激发阅读的兴趣
  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没有故事的童年不是真正的童年。而从人类的发展史上看,图画语言甚至还早于文字语言,它比文字符号更加直观,表达的内容更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低段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性的思维,是一种表象的思维,而绘本以画为主,字少但画面丰富,以画表现故事情节比一般纯文本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图画的张力让想象插上翅膀
  借助图画的表现力,绘本中所讲的故事往往想象飞扬,许多用文字难以表达的场景和情节可以用画面轻易直观地表现出来,还能让学生发挥无穷的想象。如《爱心树》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画面上画着一棵大树和一只小男孩的脚丫,只写着“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你从哪儿找到了这个小男孩?看着这个小脚丫,想象一下他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有的说“这是一个淘气的小男孩”,也有的说“这是一个顽皮的小男孩”……这样的阅读,不正是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时所追求的目标吗?绘本那绚丽多姿的色彩、独具匠心的布局、别有用心的留白,让孩子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3.多维的互动交流阅读的情感
  低段学生有强烈的表达欲望,面对丰富多彩的画面和有趣生动的故事,他们表达的欲望进一步加强。孩子围坐在老师的旁边,老师绘声绘色地讲着故事,与孩子一起欣赏绘本中的画面,或猜测故事的发展,或交流各自阅读后的感受。在这样融洽轻松的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在流淌着。有一位儿童文学家说过:“阅读儿童文学最大的乐趣是与他人交流的乐趣。”在师生共读、生生共读、亲子共读多维的互动中,使彼此有了更亲密的交流,使孩子真正地走入阅读中,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
  4.深刻的道理无声地浸润心灵
  好的绘本不仅仅在讲述一个故事,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丰富想象力,更能提升精神境界。比如《爱心树》让孩子读后更爱自己的妈妈,《我有友情要出租》教会孩子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猜猜我有多爱你》让孩子敢于用自己的方式向家人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阅读绘本把快乐带给孩子时,也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润物无声浸润孩子的心灵。
  三、悦读,每天开开阅读的窗
  如何在农村低段孩子中开展绘本阅读,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点亮孩子童年的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针对农村家庭、学校及孩子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开展绘本阅读。
  1.家校互动合作,亲子共悦读
  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是营造家庭阅读氛围的关键。对于低段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更需要家长的引导和培养。针对农村家庭的特殊性,家长文化水平的限制,绘本给亲子共读搭建了平台。亲子共读经典绘本,家长利用绘本可以讲故事给孩子听,也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在一个个有趣生动的故事中,一段段短小浅显的文字中,一个个丰富多彩的画面中,与孩子促膝而坐,也可搂入怀中,一起大声朗读,一起猜想故事的后续发展。在交流中,家长可以结合成人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体会一个个深刻的人生道理。然而也有一些家长对绘本有一些误解,认为绘本字太少,图太多,没有实际意义,不实惠,价格偏高。学校可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转变家长对阅读的认识,改变目前家长对阅读的功利性与快餐式,指导家长如何营造家庭阅读的氛围及一些阅读的小技巧。家校互动合作,营造亲子共阅读的氛围。
  2.教师角色提升,甘做点灯人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要求,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语文教师自身阅读提出的新要求。为人师者,要教会学生学习,首先自己应该是一个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人。要使孩子热爱阅读、学会阅读,教师首先应该乐于阅读、善于阅读。孩子的阅读只有受到教师的重视,被教师用心安排了,才能有质量。当教师在课堂上用生动富有情感的语言为孩子读一个个故事时,当教师引领着孩子一起欣赏一张张画面时,当教师与孩子一起交流彼此的感受时,悦读在快乐轻松中流淌。绘本让孩子百看不厌,它同样也感动着成年人的心。教师在自我阅读中,缩短了与孩子阅读的心灵距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阅读的习惯。教师应该聆听童话、阅读童话、塑造人格,甘当童年阅读的点灯人,甘做童年阅读的推广人。
  3.学校营造氛围,搭建阅读平台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营造和谐的课外阅读氛围,能引起学生无意注意,促使他们自主地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可在校园内的宣传窗等地方开设阅读专栏,如我校开设了“小小文学家”“好书推荐”和“与大师对话”三大板块。每月低、中、高段各推荐一本好书、张贴学生佳作、评选“小小文学家”及介绍古今中外作家,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室里张贴名人警句、名言,如“书籍是世界的营养品”“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设立图书角、小书架……使学生们都沐浴在浓浓的阅读氛围中。当他们捧起书沉浸在书海中时,就像在海滩上玩沙子,在草丛中戏弄虫儿一样自在,能不爱上阅读吗?
  (2)开展经典绘本漂流活动。图书漂流活动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该活动是指书友将自己不再阅读的书贴上特定的标签投放到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无偿地提供给拾取到的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之后,根据标签提示,再以相同的方式将该书投放到公共环境中去。在校园内开展“经典绘本”漂流活动,营造“漂流经典、漂流知识、漂流文明”的阅读氛围。在绘本漂流中漂流经典:根据低段孩子的年龄特征及阅读水平,选择一些经典的绘本著作,如《鼠小弟的故事》《小黑鱼》等。在“绘本漂流”中漂流知识:每一次阅读都是一份知识的收获,阅读这简练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精致的图画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收获知识,而且使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感也得到提升。在“漂流卡”上写下阅读感想时,彰显孩子个性的一份份阅读心得也随之得到了交流和共享。在“绘本漂流”中漂流文明:书没有真正的主人,在漂流中每个孩子都有保护书籍的义务,帮助孩子养成爱护图书的良好习惯。此外绘本漂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绘本的资源,让每位农村孩子都有机会读到绘本。
  4.利用电教设备,让学生有书读
  在调查中仅10%的家长愿意为孩子购买绘本,由于是老师推荐的,多数家长表示如果跟学习有关的会考虑购买。作为老师,动员每位家长为孩子购买绘本,并进行亲子阅读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在农村这个环境的制约与家长对阅读的功利性的主观意识下。现代网络和多媒体设备为我们提供了充足丰富的绘本资源,让孩子有书可读。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在阅读课上带领孩子们共读。
  阅读绘本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它所给予的不仅是眼睛的享受,更多的是细节的领悟和心灵的体会……让我们教师为农村的孩子点起绘本阅读这盏明灯,甘做孩子阅读的点灯人,做孩子阅读的推广人,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期待阅读、渴望阅读。
其他文献
“选文功能”是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提出的。王教授在书中开创性地对一向笼统的范文系统做出了新的鉴别,将语文教材的选文分为四大类型,即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不同类型的选文有不同的功能发挥方式,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因而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这为我们如何正确进行精读与略读课文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将选文看成“例文”,是中国自现代以来对语文教材中“选文”的基本定位。夏丏尊提出,语文学习的着眼点应
语文课堂提问是师生对话交流、理解知识、训练思维、提升能力的必备手段;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实现自我建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课堂提问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通过思考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同时也能帮助语文教师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挖掘文本的深刻内涵,达成教学目标。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不注重艺术性和有效性。有的问题过于简单,表面上营造了热闹的气氛,实质上流于
语感是人在长期语言感悟和语言运用中获得的一种对语言的理性的直觉能力。从语感形成的心理机制来看,语感作为一种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习得的。语感培养的主要手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听、说、读、写、思的实践。因而,有必要思考、研究、揣摩、构建培养语感的教学实践体系,使学生感知得以升华,间接的理解能够内化为直觉,有意识的判断演变成下意识条件反射式的领悟。  一、语感训练的必要环节  1.感受其形  记叙文是靠语言
目標预设:  1.读中感悟,理解对联的意思和内涵,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2.读思结合,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在阅读、展示、交流中提升自己的朗读、体悟和表达能力。  3.涵养对美好作品的欣赏与品读能力的同时,开阔视野,积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厚重的爱国情。  课前活动:对春联  教学过程:  板块一:书声琅琅读好“长城”  1.同学们,刚才咱们诵读了春联,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
策划人语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保障,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各学科教学的共同目标,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就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哪些习惯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养成比较科学、合理的学习习惯?文章中讲述了许多具体
《大江保卫战》(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是一篇通讯报道,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墨真实地叙述了1998年人民子弟兵抗洪救灾的感人场景。全国第二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获得者陆华山老师在我校执教此课时,没有播放视频,没有出示画面,只用了几张纯文字的幻灯片,就让学生获得了真实的体验、扎实的训练、朴实的情感,把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英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中。整堂课,他都立足文本,关注典型的语言现象
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苏教版五年级上学期的《艾滋病小斗士》一文,以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的故事给予世人一个高贵的回答。第二课时的教学,在承接第一课时学习恩科西与可怕的艾滋病顽强斗争的基础上,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体会他与周围人群的歧视、政府的冷漠作出的不懈斗争,最终唤起社会各界对艾滋病患者应有的尊重、关注和救助,从而真正读懂小斗士的内涵。同时基于儿童的视角,引导孩子们理解恩科
阅读指导要求:  以故事及故事中的人物为主线,达到指导学生读懂书中语言文字的目的。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体会同学之谊,由各个故事场景去体会同学之间的浓浓深情。让学生能受情感染,使自己的情感得到丰富与升华,语言能力得到提高,进而抒发真情。  阅读指导重点:  以小故事及故事中的人物为主线,达到指导学生读懂书中语言文字的目的,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阅读指导过程:  一、相遇——进入主题    1.
作文难写,这是很多学生的心声。常常看到学生流水账似的文章,事情平实叙述,没有主次、没有详略,老师总用“欠具体、欠详细”这几个词评价文章。  纵观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从起步的句、段到篇,课本里都只有提到要求,但都没有具体写作方法的指引。一部分语言文字感悟特好的学生,在写作中,凭着感觉,依葫芦画瓢地学着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确实能写出一定篇幅的优美文章。但很大一部分学生总觉得老师说的“具体、详细”
北京大学工学院占肖卫课题组发展了一系列高性能三元共混体系,有效提高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和稳定性,研究论文发表于《先进材料》。基于一个电子给体和一个电子受体的二元共混本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实现了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的一次重大跨越。最近,为了克服二元共混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缺点,科学家们发展了三元共混体系,在一个电子给体和一个电子受体的基础上,加入功能性第三组分。所有含第三组分ICBA的有机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