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交融 气象宏伟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pingke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历来被认为杜甫七律中的压卷之作。其意境辽远空旷,情感抑郁深沉,节奏一咏三叹,形象生动鲜明,不仅体现了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而且体现了盛唐诗浑厚雄壮的博大气象。
  这首诗写于大历二年秋,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人杜甫重阳登高,借江边深远空旷的秋景,抒发了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感情。
  首联写俯仰所见所闻,勾画出一幅秋肃临天下的动人图景,一开始就有一种悲凉的气氛。“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急风、高天、哀猿等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一幅萧索惨淡的画面。“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钟嵘《诗品序》)大自然的生命律动往往让人联想到人生自我:急风让人身体寒冷,心灵颤抖;高天的空旷使人感到希望是那样渺茫;哀猿的叫声更是令人心恸,有诗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有那清渚、白沙,以及低徊的飞鸟,无不激荡起诗人内心的凄凉悲苦之感。
  诗人的思绪并不停留在这上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二句,落叶缤纷,江流涌动,气势磅礴,气韵生动,意境更为广阔深远,更显波澜壮阔。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由此还能看出诗人激荡的内心世界:“落木萧萧下”暗示了韶光易逝,生命短暂。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拿不尽之长江与短暂的生命相比,生命就只是天地之蜉蝣,沧海之一粟,更显其短暂。以致诗人“不禁千秋一洒泪”,流露出“逝者如斯”,盛年不再之慨,抒发出人生无为,壮志难酬之痛。
  这两联写景,远近俯仰交替,粗勾细刻结合,动静虚实相衬,将诗人的“艰难苦恨”包含无遗,用语之精当,气象之宏伟,在所有的登高诗篇中可谓绝唱。
  颈联将前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愁思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悲秋二字下得沉痛悲凉,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跟他的《中夜》中“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一样,表达出年老潦倒,空活一世无所作为的慨叹。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称此。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
  尾联将悲愁之意进一步深化。白发日多,可见艰难潦倒之苦,浊酒新停,更难排遣悲愁。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像浓云似的压在他的心头,他怎不愁闷,怎不忧伤?登台的结果只能惹恨添愁。悲愁的苦涩味,孤寂的凄凉感,溢于言外。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413058)
其他文献
灾难深重的四川同胞们:  谁说废墟下尽是人间地狱?  柔弱而执著的臂膀下也有生命的呼吸,  谁说坚硬的石块下没有生命的奇迹?  天使的爱也能融化钢筋水泥!  当大地开始肆虐,  当生灵开始哭泣,  是老师伸出臂膀护住幼小的生命;  是母亲使死神不敢打扰那香甜的气息。  沉重的屋顶压不垮你们的脊梁,  塌陷的天空摧不毁你们的手臂!  狂暴的石块终于在你的肩上平息,  而此时的你却已安心离去……  当
期刊
来深圳多年了,却总是想起老家门前的那条小河。  她犹如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她那甜甜的酒窝被幸福灌满,心中的朵朵浪花被欢乐翻腾。她一路蹦着,跳着,既欢快,又轻盈。她吹着牧曲唱着欢乐的歌,迈着缓缓的脚步,丁冬、丁冬地流向远方。  她亦犹如一位热爱生活的少女。每一朵浪花里都有她的追求,每一个脚印里都有她的希望。她永不停息地迈着缓缓的脚步,抒发着对山河的痴情,表达着对大海的热爱。记得开始学写作文时,我就
期刊
中考文言文复习,师生最头疼的就是课外文言短文的选文,很多学校在复习时,一些教师对选材的盲目性、随意性,往往选择十分艰深的课外文言文让学生练习。因为试题选文漫无边际,使学生对文言短文的学习要求无从把握,导致学生在复习时失去方向,多走了不少弯路,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对课外文言短文产生恐惧心理,对文言文学习失去兴趣。为此,我想对2009年中考文言短文教学复习中的选文问题提三点想法:
期刊
追忆往昔总是美好的,尤其是历经人生坎坷以后。1926年2月至11月,鲁迅先生几乎用了一年的时间,系统回顾了自己的青少年生活。这一年,鲁迅先生寄居在北京,狂飙突进的“五四”浪潮已渐平息,昔日的战友风云流散,他又一次尝到了奋进者的孤独与寂寞。鲁迅先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探索与思考,心情又渐趋于平静,于是决定走出北京黯黑的氛围,奔向明朗沸腾的南方。  生活总有些奇妙,当你决意跟过去诀别时,常常也是最能惹起
期刊
1.文章开篇即写自号为醉翁    欧阳修为什么自号为醉翁?课文提到的理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在《题滁州醉翁亭》一文中欧阳修曾说过:“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不过39岁。何必用“翁”来称呼自己?而且,欧阳修并非李白,他是一个现实感极强的人,在《与尹师鲁书》中他对那些“傲逸狂醉”的人深表不满。然而有趣的是,在十年之后,他却在滁州改变了自
期刊
与逐步深入的课改同步,2008年中考语文卷亮点耀眼,新题频现。下面摄取十题让我们共同欣赏。  一、“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听力考查。福建厦门卷第一部分是新设的“口语交际”题,共20分,9道题中8道属于听力测试,占17分。所听材料多样化,有“活动通知”“古树欣赏指南”“人生目标调查”和以狐狸为主人公的情境材料等;命题既有选择题,又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生发开去,把“听”和“思”结合起来的问答题,例如7、8两题
期刊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大诗人李白,选自《李太白全集》。天宝十三年八月,李白从金陵出发,准备游安徽宣城,途经天门山,写下了这首小诗。全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描绘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展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望天门山》一诗属七言绝句,全诗共分两层意思。前两句为第一
期刊
他们是好朋友。他们的学校很普通,没有花园,没有草地,只有一个大操场——这就是他们玩耍的唯一乐园。在学习上他们却不同,一个平平淡淡,是注定的“平民”。一个是班上的佼佼者,天生的“王子”。可是,在学校这个王国,平民可能当上“王子”而“王子”也可能沦落为平民。  上周的历史测试卷发下来了。“平民”瞪着两眼盯着95分的试卷,眼里有一些热热的东西,他强忍住不让它流出来。而那个“王子”也望着试卷,滚烫的泪珠直
期刊
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作抒写了“济苍生”“安黎元”的美好理想,体现他蔑视权贵,同情人民的情感,表现了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志趣。诗风豪放雄奇,主观抒情色彩浓厚,想象丰富,色彩斑斓。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达到高度的统一,具有很鲜明的独创性。选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实验课本(必修)文言读本的五首诗正好表现了不同时期李白的思想性格和诗风特点,现结合他的生
期刊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早已脍炙人口,他还有另一首《天问》诗(原诗附后),完全可以与《乡愁》媲美,现与读者一同赏读。  这首诗借用了屈原《天问》的诗题,是抒写人生哲理之作。  人生是短暂的,时间是永恒的。个体生命终将走向灭亡,在永恒的时间面前,生命显得多么渺小啊。这首诗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对人生哲理进行了诗化的思索和探求。如果写成霞光消失了,灯光消失了,星光消失了,我们的生命也消失了,这就不是诗
期刊